以色列军队的表现时事2023-11-26 01:11此轮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即使从以色列军队大举地面进攻加沙算起,也过去了一个月。11月24日,交战双方以色列与哈马斯正式启动为期四天的停火,值此空窗期,我们来回顾点评一下以色列本次军事行动中的表现。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军队总的来看,以色列军队的表现远不及预期。在10月7日哈马斯发起的针对以色列平民和军事目标的突袭中,闻名于世的以情报机构摩萨德没有任何反应,加沙边境地区的以军也没有形成有效抵抗,以至于遭受了1400多人死亡的巨大损失。10月7日~10月27日期间,以军迅速动员了三十万部队,将加沙地带团团包围,并实施大规模空袭。空袭到什么程度呢?连台湾的时事评论员看了都害怕。以军基本是按照“拆城”的方式来进行地毯式轰炸,根本不顾及平民伤亡。因为多数以色列人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毫无同情感,在他们看来,加沙就是产生哈马斯的“土壤”,巴勒斯坦儿童长大后也有可能成为哈马斯,干脆一锅端算了。在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前,以色列已经向加沙地带投掷了数万吨炸药,相当于两枚广岛原子弹。经过二十天的空中轰炸后,10月28日,以色列地面部队大规模攻入加沙地带。加沙走廊的面积一共只有365平方公里,以军第一阶段进攻的只是加沙河以北地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就在二十几万大军团团包围、几万部队直接进入加沙的情况下,以军花费二十多天竟然只拿下加沙城一小部分地区。为了这区区战果,以军损失了约30辆坦克(一说50辆)以及一批大型工程装备。有细心的军事评论员发现,在加沙城作战中,以军极少采用巴赫穆特战役期间瓦格纳以步兵、步坦协同为主的攻城方式,而是尽可能采用坦克和装甲车实施突击。这一做法固然可以减轻人员伤亡,但也会导致进攻效率大大降低,让局面陷入长期僵持,算总账未必有利。蓝色为以军已占领的加沙地带区域。从上图我们不难发现,以色列的作战思路应该是首先拦腰切断加沙地带南北通道,然后从南向北、从海边向内陆不断挤压哈马斯空间,力求全歼城中的哈马斯武装。对于哈马斯来说,虽然目前的抵抗起到了显著效果,但由于实力悬殊,最终前景仍十分不乐观。按照各方推测,哈马斯的计划应该是尽可能利用坚固工事消耗以军,并在加沙城彻底陷落之前通过秘密通道穿越至加沙地带南部,为下阶段战争做准备。实际上,加沙地带南部卷入战事看似已不可避免。11月18日晚,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宣布,以军未来将在加沙地带南部开展地面行动。同一时间以色列国防军也发表声明,称之前的判断有误,哈马斯指挥官叶海亚·辛瓦尔不在加沙地带北部,而是躲藏在南部。只是按照当前这个进度打下去,不知何时是个头,巴以战争搞不好变成另一个俄乌战争。D9R装甲推土机是以军在加沙开展地面行动时的“特色装备”,专门用于拆楼。以色列是个小国,只有970万人口,而征召几十万军人作战是一项消耗巨大的工程,一般国力的国家根本无法支撑。正因如此,几次中东战争期间以军均采用速战速决的模式。尤其是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空军6月5日清晨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机场进行大规模攻击,半小时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至6月11日战争结束,以色列一举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城区和戈兰高地共6.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场罕见的大战在短短六天内结束,所以又称为“六日战争”。即使是初期十分被动的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也只打了20天,扭转战局后绝不恋战。然而半个世纪过去,尽享和平的以色列人似乎已不复当年之勇。加沙战争期间,以军在战术上极其保守,陆军只敢躲在坦克和装甲车里冲锋,把一场预期中的城市治安战打成了僵局,让人大跌眼镜。当然,也有军事专家指出,以军攻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相对哈马斯军事优势(尤其在城市巷战场景下)在缩小。此话怎讲呢?若干年前,哈马斯这类游击队武装是没有无人机等装备做侦查、打击的,以军在情报信息方面可以实现降维压制,而随着各种军民两用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哈马斯也开始拥有了一些原先无法想象的战场工具。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攻占西奈半岛的作战。前四次中东战争之所以打得规模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阿拉伯世界老大哥埃及冲锋在前。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和解后,其外交政策由倾向苏联转为倾向美国,中东大战的条件不再具备。直逼苏伊士城的以军百夫长坦克。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当以色列军队遭受重大挫折之际,时任师长的沙龙利用埃及军队在战场上的狭窄缝隙,率部冒险强渡苏伊士运河,一举扭转战局。前面主要谈了军事话题,文章最后聊聊国际舆论层面。不得不说,以色列真是俄国人在国际舆论场上的“救星”。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莫斯科的形象一落千丈,舆论纷纷予以挞伐。正当美国试图把苏联彻底“黑化”的时候,以色列伙同英法联军上演了一出入侵埃及的大戏,让大家认清了“东山老虎会吃人,西山老虎一样吃人”的现实丛林法则,一时间帮了苏联的大忙。2023年,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潭,经历着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差的外部环境。苦于西方民意汹涌之际,以色列又一次出手了,采用比俄国人更加残酷血腥的方式轰炸并入侵加沙地带,在国际舆论场上竖起了新的靶子。站在拜登政府的角度,他其实非常不希望西方世界的注意力和资源从乌克兰战争上转移开,更不希望因为巴以冲突得罪整个伊斯兰世界。可由于以军战场上无法实现速战速决,美国也只好在舆论场上不停地给它擦屁股,表现得左支右绌,两头不讨好。11月20日,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将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外交行程的首站选择为中国,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对美国的不满和提醒——如果华盛顿不能够约束以色列,未来伊斯兰世界有可能在外交立场上更倾向于北京。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