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星智能完成A+轮超亿元融资,深化汽车电子工具链应用|36氪首发
软件定义汽车,工具链定义软件。 |
封面来源|Pexels
36氪获悉,近期,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同星智能”)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领投,老股东丰年资本超额跟投。
公司方面介绍,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全球化市场拓展。
据介绍,同星智能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汽车电子工具链产品的研发。莫莽、谢乐寅和刘矗组成创始团队,在汽车电子行业有十余年从业经历,截至目前,同星智能的核心汽车工业软件产品——TSMaster及其工具链已获得全球超5000家企业用户,覆盖整车厂、零部件、工程服务商、芯片厂商等,近几年营收每年增长三倍。
莫莽告诉36氪,汽车电子工具链本质上是一种工业软件,它相当于工业领域的知识库,亦或是一种工具。“近几年行业的趋势是‘软件定义汽车’,而同星的产品就是服务于这个软件,包括建模、仿真、测试、验证等等。”
莫莽介绍,汽车总线开发早期需要做仿真,搭建的过程中,要测试是否符合要求,完工时也要测试能否交付、性能如何,比如,通过同星TSMaster软件的联合仿真功能,更改车的性能参数,底盘硬一点的运动风格,把要求输入,它立刻能给出答案。
他进一步举了个例子,一款车的油门或刹车,用户一脚踩下去,在不同环境下车辆表现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实际上车辆内部的工况千差万别,在做整车开发和测试的时候,需要在不同的极端温度以及路面环境上跑,而汽车电子工具链就是工程师们调数据、测性能时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
过去一二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跃升全球前列,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但在汽车开发层面,仍不可避免地要依赖国外的汽车电子工具链、汽车工业软件产品。
但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汽车行业也在发生变革,比如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始从分散式走向集中式布局,而车企在定义车辆时,也开始更多地应用软件来实现功能创新。这些变化给同星智能这样的国产供应商带来了机遇。
比如,为了应对OTA等功能带来的信息安全挑战,很多强调深度自研的车企在车载以太网应用中开发了全新的私有安全协议,同星智能能够迅速为他们提供生产力工具支持。
据介绍,德国Vector、西门子等全球化工业软件巨头们的产品,往往是针对不同场景独立开发,且按年为周期迭代,而同星的产品具有软硬件解耦的特点,并且以周为周期进行迭代,且收费模式更灵活、开放性更强。
莫莽告诉36氪,同星提供的是标准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但是软件有不同的license(技术授权),每个车企或不同的业务部门,可以购买不同功能的license,灵活选用。此外,针对一些头部企业,同星也会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为其供应链提供定制化的License。
“智能汽车的软件代码指数级上升,ECU软件复杂性迅速提高,同星工具链的开放架构,方便用户迅速搭建自动化测试系统,图形化编程语言也能够让不熟悉编程的人,完成系统开发。”莫莽介绍,同星的工具链还能打通研发和生产环节,助力车企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验证到生产场景的转换。
不过,总体来说,国内的汽车电子工具链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同星接下来的方向是:深挖现有用户,在场景上继续深化,提高单个用户的采购额。“今年我们已经有好几个单一客户有千万级的采购量,未来希望更多的客户能达到这个量级。”
同星也已经开发了海外市场,目前在海外设立了数个办事处或分公司,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均积累了一批用户,莫莽表示,未来还将深入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工具产品具备通用性特征,同星智能也在拓展汽车以外领域的业务,比如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兵器舰船、机器人等。
据悉,同星智能的核心工业软件TSMaster在今年年底将发布跨领域的热分析动力学Thermal Analysis Kinetics(TSMaster.TAK)仿真分析功能,为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中的使用寿命、石油和含能材料等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性评估等领域提供方案。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