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炸一次,马斯克离火星就更近一步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无疆 暴雨
时隔7个月,SpaceX又炸了。
但只要看到这张图,就知道SpaceX又前进了一步。
来源:微博
这是第二次试飞中星舰底部的33个“猛禽”发动机,全部工作正常。
所以,无论星舰的发射成功与否,SpaceX团队又一次圈粉无数。
星舰发射的震撼不分国界。有网友表示“永远惊叹臣服于人类为了挣脱黑暗和原始束缚所爆发出的强大创造力。”
“感慨于我们和美国巨大差距的同时,也能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感动于这些执着无畏的探索。”
来源:微博
成功是无数次失败换来的。
一次比一次走得远是事实,马斯克在不断追逐的过程中,离火星更近了一步。
炸了但成功
一如既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当SpaceX团队都在为本次取得的成就而欢呼时,几乎90%的官方媒体标题关键词都是“爆炸”和“失败”。
还有一部分网友看笑话一般,对SpaceX的发射冷嘲热讽:
来源:微博
但大部分网友对于SpaceX本次星舰发射的结果持乐观态度:
来源:微博
讨论来讨论去,绕不开的问题都是——这次的发射到底算不算成功?
创始人马斯克的表态,很能说明问题。
虽然星舰的第二次试飞又炸了,但马斯克仍对整个过程感到满意,像上次一样。
“祝贺SpaceX团队!”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依旧表现得兴致勃勃。
来源:X(推特)
至于成败,各凭心意吧!
你固然可以认为它是一场失败的飞行,毕竟,二级火箭发生故障并失联,没有完成所有预定计划,再次爆炸。
但从更重要的四个角度来看,这次的发射都达到了成功的标准。
首先,SpaceX团队的星舰在33个“猛禽”发动机的动力下成功升空并完成了分离,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其次,相比起第一次试飞,SpaceX星舰的第二次试飞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突破——首次到达了太空。
要知道,把这样一个“大家伙”送进太空,可不是件容易事。
SpaceX星舰的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名为“superheavy”的“超重型推进器”——高70米,配备了33台“猛禽”发动机。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最强大的火箭系统,星舰系统总高达120米,直径9米,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其空重100吨,装载了1200吨的液氧和液甲烷作为推进剂,总重超过5000吨。
这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想象一下,一座三线城市CBD最高的那栋写字楼,有一天突然腾空而起,会有多么震撼——
也就是说,曾有这样一个40层楼高、超过5000吨的“巨无霸”以24124 KM/H的速度在150KM的高空中飞行。
第三,尽管星舰发射后大约10分钟就失去了联系,但相比起第一次试飞的4分钟,坚持了2.5倍的时间。
第四,本次试飞发射台状况良好,下次发射时无需翻新水冷钢板。
要知道,今年的首次发射对地面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在发射台炸出一个大坑,碎片飞溅到大约5英里外的一个小镇上,引发了监管审查。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到,当时星舰的猛禽发动机阵列对发射台产生了大量热量和压力,导致混凝土发射台破裂。
中佛罗里达大学行星科学家菲利普·梅茨格(Philip Metzger)曾表示,星舰首飞导致发射台造成了相当于火山喷发的效果。
因此,在本次星舰再次发射前,马斯克就表示,不要把期望定得太高,此次飞行计划将与4月的飞行计划相似。
也就是说,星舰原定进行的科目是轨道级飞行测试(OFT),目标是低地轨道(LEO),尝试绕地球飞行一圈,推进器将落在墨西哥湾,而飞船将溅落太平洋、以待回收。
为了再次尝试星舰入轨飞行,自4月首飞以来,SpaceX对星舰进行了1000多项改进。
马斯克称,自从首次试飞以来,星舰的分离系统已经进行了彻底检修,测试这个新系统将是“此次飞行中最危险的部分”。
另外,据SpaceX介绍,第二次飞行试验将首次推出一个用于超重型猛禽发动机的热级分离系统和一个新的电子推力矢量控制(TVC)系统,此外还将推出许多其他增强功能。
对于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别把发射台炸了,就一切都好说。
当其他人还聚焦于爆炸时,马斯克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次尝试了。
他在社交平台透露道,“星舰第三次试飞的硬件,应该能够在3到4周内准备好,从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有三艘飞船正在进行最后的生产”。
来源:X(推特)
核心竞争力——不怕炸
坊间有个说法——“马斯克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不怕炸。”
管它三七二十一,快速试错快速迭代。比如星舰的原型机SN系列,计划从SN1到SN20,炸20次搞定。
2020年2月28日,SN1,地面压力测试,爆炸。
2020年3月9日,SN2,通过压力测试。
2020年4月3日,SN3,低温强度测试,解体。
2020年4月27日,SN4,通过低温耐压测试;
5月30日,静态点火试验,爆炸。
2020年8月4日,SN5,完成150米跳跃飞行。
2020年9月3日,SN6,再次完成150米跳跃飞行。
2020年9月22日,SN7,破坏性测试。
2020年11月10日,SN8,完成12.5公里高空飞行,落地时爆炸。
2021年2月2日,SN9,再次高空飞行,落地时爆炸。
2021年3月3日,SN10,再次高空飞行,成功落地,但几分钟后爆炸。
2021年3月30日,SN11,浓雾中起飞,下降时爆炸。
这一口气练废了11个,马斯克觉得没必要飞SN12-SN14,直接上SN15。
2021年5月5日,SN15完成10公里高空飞行,并成功着陆。
这次发射,只要不把发射台炸了,Space X也无所谓,同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升空。
也就是马斯克。他完全不是在用传统的思维搞航天航空,而是用创投的思维。
风云学会的陈经就说,马斯克用IT创投手法操作航天。因为IT创投圈的资金真的会在项目论证很弱的情况下,就开始大搞,冒险思维主导。风投成功率如果有5%都算是不错的了,业界其实对项目失败习以为常。而SpaceX正是如此,在前期多次发射失败。
如果按各国航天业的传统做法,SpaceX早就被断了经费整顿队伍八百回了。但是按IT项目来评估,SpaceX不断尝试失败是司空见惯的正常节奏,成功了就是“里程碑”,估值提升,更多投资进来试更大的事。
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是中国商界的稀有物种,正如罗永浩感慨的,“今天在中国火热无比的全民创业,几乎也全都是互联网项目。互联网当然没什么不好(我们热爱互联网),但正如杰夫·汉默巴彻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优秀的头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
颠覆者从来都不是在原有行业诞生,人们急切渴望划时代的硬科技诞生。但正如《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感叹的:“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
但马斯克却是罕见把梦想变现实的“钢铁侠”,SpaceX改变了人们探索宇宙的方式,PayPal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 SolarCity改变了人们能源供给的方式,特斯拉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我觉得几个中国商界大佬对马斯克的评价都挺有意思的。比如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曾评价马斯克:只有“疯狂”两个字才能形容马斯克。凭借着兴趣和感觉就冲进一个陌生行业,如果是一个光脚的这样做,似乎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一个已经成功的亿万富翁、一个享有成功荣誉的投资人这样做,敢把自己几乎全部的资产投入与以前成功的行业毫无关系的地方,而且还是两个陌生行业,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梦想驱动力。
这次,虽然星舰还是炸了,但我还是要致敬这个梦想家,或许二三十年后我们在火星,仍会感激今天还有人在拼命创新。
如何判断2024年经济走势?新房改来了手上的房子怎么办?普通人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