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再厉害,也无法打败以色列
来源:枫叶君评
作者:枫叶君
不能不承认,现在很多人希望以色列失败。首先是被迫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不再寻求摧毁哈马斯,留着它,以后好找犹太人报仇雪恨。
可是,以色列有性格,更何况死了1200多人,从没吃这么大亏。所以,要以色列没有结果就罢手,做不到。
于是就往以色列身后看,因为那儿站着美国,觉得一旦美国撤了,以色列就坚持不下去了。
可是,美国还在挺,尽管因为平民伤亡较大而加了些警告,但总体立场没变。
有人说,美国就不会撒手不管?那也有可能,但必须等到美国不在了,否则,它就会继续站在以色列身后。
有人是真的捉急,不知从哪里搞来“以色列记者”的报道,说,自加沙开战一来,以军已经阵亡2985人,受伤人数更高达11600人。说,“若是按这种死伤节奏打下去,以色列怕是要成为第二个乌克兰,甚至还不如乌克兰。”
可见,有人是多么憎恨以色列,又是多么厌恶乌克兰。很可惜,无论这些人的战地GDP如何造假,也不会出现他们所祈祷的那种局面,不要说第二个乌克兰,连第一个也不会出现。乌克兰和以色列一样,都顶得住,不管是面对一个俄罗斯,还是对阵一堆阿拉伯。
以色列得罪某些人了吗?看不出来。能看出来的是,当初他们一见阿拉法特就格外亲。也是名字起得好,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然而,这些解放者下手太狠,连躲过他们刺杀的约旦国王都忍无可忍,最后以武力将巴解赶出约旦。但是,这些人没有停下,继续大搞恐怖活动,暗杀,爆炸,劫持民航飞机,这其中就包括1972年9月5日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
与他们相比,以色列从一开始就送上热脸。中国在中东的亲人算多吧?但实际上,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不是阿拉伯国家,而是以色列。1950年1月9日,以色列正式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公报宣布“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权利”。会议刚闭幕,以色列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表示“准备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中国决定暂不同以色列建交,但表示不否定犹太民族的平等权利,并承认以色列的客观存在。
后来的30年里,巴勒斯坦和阿拉法特在中国大地上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而以色列得到的鉴定可想而知。
终于熬到了化冻时节。1985年,以色列内阁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华政策,决定重开以色列驻香港总领事馆。以色列的目标是:利用各种途径与中国接触,打破僵局,争取尽快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方针得到了当时以政坛两大政党利库德集团和以色列工党的一致认同。终于,在两国外交高官互访后,1992年1月24日,中以两国外长正式签署建交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有必要一见以色列就火大吗?实无必要,也完全没有理由。以色列此次对加沙发动地面攻势,是因为哈马斯杀戮在先,在杀死一千多人后,更将240余名人质绑架到加沙,其中包括40名 孩子。
有人说,不就死了1200人吗?不就两百多人质失联了吗?多大点事儿。也空袭了,余下慢慢谈,做点交换,不就完了?
这种黑社会的想法在哈马斯看来合理,在阿拉伯国家听着不无道理,不痛不痒的域外国家也觉得这事儿可以商量。但是,以色列不这么想。以色列政府认为,以色列军队之所以叫国防军,就是要保卫国家,保卫每一个以色列公民的生命安全。现在哈马斯越境杀人,且手段残忍,以为手上控制人质就能逃脱惩罚?以色列政府不答应,以色列军队不答应,以色列人更不答应。
也有人觉得以色列做得过了,为了自己那点儿国民的命和安危,把世界得罪成这样不值得。这还是不了解以色列。
以色列国小人少,长期以来敌国环伺,即使现在睡觉也得睁着一只眼,有这么点儿人口容易吗?因为人少,以色列所有年满18岁的青年除非有法律规定的豁免理由外,都必须服兵役。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挎枪的以色列女孩。这样的年轻女孩在有些国家都在剪彩仪式上当礼仪小姐、在会议上倒茶水呢,但以色列女孩却要当兵,随时准备打仗。情况如此,想让以色列觉得自己的国民无所谓,不行就做点交易,再被人忽悠两句,干脆直接放过哈马斯,这怎么可能?
当然,有人会点以色列造成大量加沙平民伤亡的“死穴”,会说,就以色列人的命是命,巴勒斯坦人的命就不是命?
这话只有一个答案:任何人的命都是命,任何一个加沙人的命都和以色列人的命等值。但问题是,为什么加沙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危在10月7日之后处于直接危险之中?是谁把他们推进了枪弹和爆炸中?
很多中国人喜欢看谍战剧,更钟情于战争神剧,在对以色列大肆讨伐的人中,更少不了这类人士。看看加沙那巴掌大点地方,到处是民宅,撑死了适合找个角落交换一两个情报,怎么能够从楼房之间、街道拐角、学校操场、医院旁边,向以色列一枚枚发射火箭弹呢?而且在10月7日一发射就是几千枚?他们真以为以色列军队会文明执法、打不还手吗?如果还手,谁最先倒霉?
印度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夏尔马在节目中说,哈马斯在7日大规模袭击之前就已经料到今天的结果,他们知道以色列会反击,也早就决定在平民住宅之间和以军对抗,更知道大量平民会因此死亡,但很不幸,他们还是做出那天的惊人之举。
这还不足够清楚?不是哈马斯豁自己出去,而是加沙平民被哈马斯豁出去了。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是死在以军轰炸下,但将他们置于危险之中的不是以色列,而是哈马斯。这也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反复向外界解释的:以色列不想伤害任何无辜者,但这是战争,国防军只能尽最大可能避免。任何平民的伤亡都是悲剧,但哈马斯应该对此负责。
然而,面对加沙惨状,同情巴勒斯坦的人都在谴责以色列,却集体忘记了哈马斯的存在,更别提10月7日发生了什么。更诡谲的是,连深陷灾难的加沙人也不提哈马斯。他们不知道以军的行动因何而起,还是他们心里认为,哈马斯有权打过去,但以军无权打回来?更或者,他们根本不敢批评他们的“保卫者”哈马斯?
随着对以色列的谴责,以及哈马斯与加沙平民伤亡的滑稽切割,一个结论似乎可以得出:要说对生命的重视,哈马斯碾压以色列。是这样吗?对照10月7日当天杀戮的残忍和无差别,以及火箭弹雨点般从居民区飞向以色列,就会发现,这绝非一个重视生命的组织的所作所为。
尽管有人在幻想以色列被打败,但这注定只能以幻想结束。原因很简单,并非只因为有美国支持,也不只缘于以色列军力强大,关键还在内功,犹太人团结,而巴勒斯坦人以及他们背后的阿拉伯世界,无论叫得多豪壮,都掩盖不了其内部的一盘散沙。另外还有素质原因,以色列人怎样走过建国历程,又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而反观巴勒斯坦,多少年也没建成个真正的国,现在还因为内战分成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两个地方。祥林嫂似地一味埋怨别人吗?说多了恐怕只会令外人侧目。
以色列在中东是招某些人恨,但他们知道感恩。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为二战期间向上千名犹太人发放救命签证的中国驻奥地利外交官何凤山立碑,碑文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一位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说:“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民族之间的分野,关键不在人种,而在教育,感恩和仇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生存方式,也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民族命运。不要总想着抹去谁,老惦记着抹掉别人的人,最后很可能失去本来可以获得的立足之地。建国的确是大业,但建了一辈子还没建成,这个民族就需要反思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