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星物种」决赛圆满收官!年度「双碳之星」Top3强重磅出炉|36碳活动
历时近5个月,165个优质项目,一场引领双碳产业风向标的创新大赛近日圆满落下帷幕。
10月26日,36氪与东方证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双碳星物种·可持续创新大赛”决赛在上海举行。活动当天,在复赛阶段脱颖而出的12家企业会师决赛,逐一分享各自的创业历程与项目进展,展示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商业化能力。
回顾参赛历程,这些创业项目经过层层角逐,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决赛。今年6月初,东方证券及旗下子公司东证创新携手36氪,共同启动了第二届“双碳星物种·可持续创新大赛”。⼤赛聚焦供给侧的新能源材料、新型储能⽅案,以及应⽤侧的节能降碳“两大⽅向、三大领域”,启动后共招募到165个优质项⽬。
经过初赛评审、复赛选拔、决赛交锋,最终,“双碳星物种”2023年度Top3强重磅出炉。他们分别是:中科国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和润达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双碳从“青涩期”迈向“成熟期”,其落脚点已经从政策理念落实到产业变革与商业实践。“双碳目标将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改变,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在主题演讲中说道,“双碳”是一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将引发产业大转型,而这背后是由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共同推动,蕴含着新的商业机会。
参加“双碳星物种”大赛的创业团队们,正是这些新机会的见证者与挖掘者。当“双碳”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站在技术、资本、产业交叠处的双碳创业者们,如何不断构筑自身的竞争优势?“双碳”主题下风起云涌的创投市场,又有哪些新趋势和新风向值得关注?
决赛上演巅峰对决,年度Top3强最终揭晓
10月26日,上海黄浦江边,“双碳星物种”决赛现场正在上演一场精彩交锋。
台上,来自新能源材料、新型储能⽅案、节能降碳三大赛道的12家入围企业先后路演。他们中既有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创业新秀,也有深耕垂直领域多年的行业老兵。各家项目代表分别重点介绍了公司的核心业务与竞争优势。
“你们的目标客户是谁?”“如何将商业模式转起来?”“产品研发目前到什么阶段?”“核心技术有哪些?”……台下,来自双碳产业一线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投资机构,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决赛评审团。他们围绕商业模式、市场规模、竞争优势等创业关键议题,向项目代表们发起提问。
真实存在且空间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使用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产品已经成为确定性趋势,生物基材料逐步实现多领域应用覆盖,蕴含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决赛现场,一家专门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中科国生,吸引了评委们的关注。中科国生创立于2021年。项目代表介绍,公司的核心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和呋喃类材料设计与开发领域拥有近20年的丰富经验。
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拓展产品体系、可实现工程化产业化落地,能够满足吨级供货需求,是中科国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重点发展一系列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及其下游衍生产品,通过全链条技术的整合和低成本连续化生产工艺的优化,并极大提升了衍生物和终端产品的开发速度,实现了产品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国生已经成功完成了呋喃二甲酸(FDCA)吨级订单的交付。
大模型爆发式增长的数字经济时代,AI算力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相应地,新需求也随之而来——散热成为算力浪潮下的刚需和痛点。
此次入围决赛的兰洋科技,是一家可以在小型化电子设备上实现浸没式液态散热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为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储能及动能电池、5G基站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高效节能的散热终端产品和技术服务。
与传统风冷散热路线不同,兰洋科技瞄准的是更加前沿的方向:浸没式液态散热技术——将电子元器件浸泡在特殊的导热液中,当元器件工作产生热量时,依靠液体的流动循环带走热量。兰洋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新型导热液体材料与热控结构设计,可以独立完成材料研制、迭代及生产。公司以PC市场作为切入点,在2020年发布了量产型浸没式液态散热小型台式性能主机概念机。近期,该产品已经升级到了第2代。
当下烈火烹油的储能赛道,蕴含万亿级市场空间,是一片肥沃的创投热土。此次决赛现场,有多家涉及新型储能方案的创业项目亮相,来自深圳的和润达就是其中之一。
和润达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锂电池设备企业。项目代表介绍,该公司的技术团队来自上市公司核心技术班底及龙头锂电从业背景,掌握着先进的锂电化成分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know-how经验。和润达去年一经成立,便成功打入了宁德时代的供应链,已经为宁德完成了接近1亿元的订单交付和验收。
在技术优势上,该公司的技术覆盖了市场上常见电池的种类,包括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不同类型,其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超同行1-2代。目前,和润达正在研发化成分容的电源模块,颠覆产业设计标准,实现了工程产品化,真正做到了化成分容机的标准化。为客户赋能,帮助客户解决痛点问题,大幅节能降耗,缩短项目时间,减少设备占地面积,降低设备运维成本。主要指标体现在提高电芯充放电效率至85%以上和降低15-20%的生产用电能耗,将线材长度由原400-500Cm缩短到20Cm即可满足,完美的实现了节能、降耗、环保等三大优势。
经过决赛现场的激烈角逐与谨慎评审,中科国生、兰洋科技、和润达凭借综合实力突出重围,成为第二届“双碳星物种”年度Top3强。
一线专家大咖齐聚,共话双碳行业新洞察
“双碳”第三年,依旧是资本市场上最火热的创业与投资主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风向。
决赛当天,在主题为“2023双碳行业创投观察”的圆桌讨论环节,东⽅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产业⾦融部执⾏总经理胡创荣作为主持人,与来自行业一线的研究机构、企业代表、投资机构、创业公司共同探讨了双碳主题下的创投新动向。
东方证券研究所新能源新材料首席分析师深刻感受到,在当下的新能源市场,一些细分领域正不断涌现出新机会。例如上游设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的国产替代、氢能应用端、液冷技术路线,都有优质的创新项目出现。
“双碳行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而且相对集中。”金风科技总裁助理兼金风零碳总经理胡江说。在他看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加速行业成熟,过程中谁能抓住本质,把握产品价值,则更容易脱颖而出。同时市场外部环境和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国外市场呈现出广阔空间,这将加速双碳行业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实现完整闭环,推动转型发展。
“上游的细分领域在资本市场受到了高度关注,投融资特别活跃。”川流资本研究总监杨子平总结了当下双碳领域的投资趋势和方向。具体来说,能源替代、工业替代、材料替代以及碳的循环综合利用,是值得关注的四大方向。与此同时,杨子平分享了针对新材料领域的投资策略:一是倾向于处在拐点期的企业,即估值相对合理,且产品与技术经过可行性验证;二是团队有持续的创新和研发优势,兼具企业管理和商业化能力。
在圆桌讨论环节,上一届大赛Top3强企业代表——专注硅基负极材料的新能源材料企业载驰科技也来到了现场,CEO汪炜分享了近一年的项目进展与创业体会。“这一年有危也有机。”汪炜表示,传统的石墨产能过剩,压缩了硅炭材料的市场空间,但新机会也随之而来。载驰科技转换思路,将更低成本的石墨引入硅炭材料体系,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去满足客户对性能提升的需求,突出新材料技术的附加值。
双碳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蓬勃向上的绿色创投力量。“双碳星物种”大赛一路走来,一系列优质项目展现了创新活力与落地能力,切中了双碳时代的市场需求与产业脉搏。
随着2023年度“双碳之星”Top3强最终诞生,36氪与东方证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双碳星物种·可持续创新大赛”已经走完全程,圆满落幕。未来,“双碳星物种”大赛将持续关注绿色低碳创新,挖掘更多优质项目,陪伴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成长壮大,成为他们最坚定的同行者。
本次决赛活动现场,诸多行业嘉宾分享了关于双碳领域的最新洞察。以下是他们的精彩观点集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