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自北京商报、上观新闻、定焦等
据最新工商信息显示,11月22日,由马云持股99.9%的杭州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家子公司,主营预制菜、农产品加工和批发等。该子公司名为杭州马家厨房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马家厨房”),法定代表人为PAU JASON JOHN,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货物进出口、食用农产品批发、日用品批发、酒店管理、技术服务等。此外新消费日报注意到,马家厨房的监事徐诗,曾在马云公益基金会担任高管,目前也兼任多家马云旗下艺术管理公司、咨询公司高管。对于马云新成立的公司,不少网友评论称,“很反感预制菜”“不会真的是预制菜吧?”也有人表示,“既然预制菜的趋向已经无可避免,那么还是让马云来做好。”还有人调侃称,“应该不是为了钱,对钱不感兴趣。”这不是杭州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就在今年7月25日,他们投资了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占股10%。后者的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智能物流装备销售、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制造、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智能农业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等。除了马云,“一米八”还涉及到多位阿里的老面孔。比如,持股5.5%的胡晓明,曾担任蚂蚁集团CEO、阿里云总裁等要职;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邓中华,在阿里有10年大数据从业经历;其他高管和股东,丁铭、龚玉萍、林志峰、陈泽松等也都是昔日阿里系的重要员工。目前,与马云关联的“一米八”系公司数量已达5家。另据新消费日报,除了专业的养殖技术、数字化等领域,对于食品销售、预制菜的关注也是马云旗下多家餐饮、农业公司的经营重点之一。但在“马家厨房”以前,实际可能从事预制菜的生产销售业务的公司并不多。杭州云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或许是其中之一,但其主营线下餐饮门店,规模相对较小。目前,“马家厨房”并未对外透露更多业务规划,后续将如何经营还未可知。但据报道,已有外界猜测认为,其或将配套多地渔业养殖产业园,开展更多食品深加工投入。从农业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预制菜深加工模式可以有效链接生产和消费需求,协助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据中国经营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6年规模将达到10720亿元。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众多机构,都认为未来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迈向万亿。但这条万亿道路,也时不时伴随着争议。今年以来,“预制菜进校园”“6000元一桌的婚宴里七成竟是预制菜”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多地家长在各大平台上都表达了担忧。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的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视频吐槽,称由于当地中央厨房供餐配送不及时、服务人员不足,开学第一天就出现了数百名孩子下午3点还没吃午饭的情况,有的孩子吃了还拉肚子。目前赣州市蓉江新区已停止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中央厨房配餐。另据上观新闻报道,从一些由家长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由于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且校园中食堂关闭后没有就餐的地方,学校门口挤满了送餐的家长,不少学生只能在校门口蹲或站着,就着家长手中的餐盒快速吃午餐。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还在视频中晒出午餐,称孩子反馈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视频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并没有吃完饭菜,餐盒内饭菜剩下了大半。赣州家长上传到社交媒体上的学生餐食视频截图此前,对于中央厨房集中配餐的担忧正在多地蔓延,家长们纷纷担心学校的统一配餐含有预制菜,长期食用会对学生的健康不利。有家长称,预制菜可以吃但不适合所有人,在孩子饭菜上不应该节约时间和成本。有家长认为,可以做预制菜,但是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监督,让大家可以选择。
一位来自无锡的家长对记者表示,她已因此事辞职,现在每天给孩子送饭,“我娃班里就两个送饭的,但是那些没时间送饭的也坚决抵制”。该家长称,孩子学校是统一配送的半成品,荤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装着,隔一天送去学校。对这种方式她明确反对,“做过饭的都知道这种肯定会变质的”。“有的地方学校统一配送的食材都是新鲜食材,不是这种半成品,青菜是一颗一颗的,肉类也都是新鲜的,如果是那种我可以接受。”她表示。江苏省消保委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是预制菜,超九成的消费者认为商家应该告知是否使用了预制菜。同时,超八成消费者表示购买预制菜时遇到了食材不新鲜、菜品变质腐败、包装破损、存在过期等问题。“预制菜行业亟待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食品安全方面,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入局者众多,所涉及的行业多且代工情况常见,却缺乏统一国家标准。应当加快制定预制菜行业统一国家标准规范,解决预制菜行业小、散、乱的现状,和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另外,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告知消费者产品是否是预制菜、是否为‘贴牌’产品,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进一步保障。若让预制菜一直‘蒙着面纱’,将会使消费者的抵触情绪更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预制菜还能洗白吗?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避开预制菜了。值得玩味的是,从业者和消费者眼中的中式预制菜,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在预制菜创业者潘潘看来,消费者无需闻预制菜色变,预制菜不能被一竿子打死,网络上曝光的外卖料理包和连锁品牌用的预制菜,有非常大的区别。多数连锁餐饮产品品质安全、口味、营养健康,是有保证的。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多位从业者都表示,理论上,大牌的预制菜比小餐馆现做的,更加安全。
但从“预制菜进校园”引起轩然大波能看出,这些宣传和“解释”,消费者并没有完全买账。
刘度感叹,很多人知道,肯德基、麦当劳用的也是预制菜(具体是即烹菜),但中餐预制菜似乎更“招黑”。
直接原因在于,人们吃到“难吃”的预制菜的概率太高了。
这是因为,C端预制菜在疫情催化下被吹上风口,进入者众多,市场规模接近万亿,但集中度很低,大量小企业不具备菜品研发能力、冷链物流能力,生产出的预制菜很难保证口味。
其实,预制菜的保鲜技术已经不是难题,但决定一道菜口味的,还有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就是,愿意砸多少钱研究菜品的口味复原。而中餐有八大菜系,每个类型的菜品需要的研发能力、原料工艺、生产设备都不同,对资金要求很高。
一道预制菜要想保证口感,还需要全程冷链运输。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要支付更高的冷链物流成本。一位物流行业从业者透露,很多企业本身没有实力使用全程冷链,还有不少浑水摸鱼的企业钻空子,这些企业推出的预制菜,口味没法保证。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客观原因是,C端预制菜发展时间短,行业需要时间摸索,市场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此外,预制菜行业还面对不少“超纲题”。
例如,很多经典中餐有不同的做法,甚至有咸甜之分。口味差异,以及食品安全风险,都让舆论对预制菜的评价褒贬不一。这其中有一类代表性的声音,“中餐有必要工业化吗?”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看,预制菜的口味更标准化、更稳定高效,更适应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它的加速渗透恰恰反映了我国的食品工业化、餐饮连锁化进程在提速。“目前预制菜的主流受众是想省钱、省时间的人,他们对高性价比的预制菜有很强的需求。”潘潘说。
但当大量预制菜的口味不及格时,反对的声音就越来越大。就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妈妈的味道”,我们的饮食不光是色香味,还有文化的部分。这是中餐的魅力所在,但在大城市化的今天,也是预制菜从业者不得不考虑的时代情绪。
在美食的生命力与工业化进程之间寻找平衡,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课题呢?
*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完整显示头条封面,一不小心,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凤凰网财经添加一个“星标”哦。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