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芸子
编辑|潘心怡
来源|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企业官方
对威富(VF)集团,人们或许感到陌生,但对其旗下品牌——范斯Vans、北面The North Face则相对熟悉。 在中国市场,滑板鞋起家的Vans,绝对称得上80后、90后对于潮牌的最初印象。近年来,北面更被戏称为年轻人的“校服”。 尽管在中国颇受欢迎,但在全球市场,威富集团仍处于调整期。 北京时间10月31日,威富集团公告称,决定撤回2024财年的业绩指引,并将更换范斯(Vans)品牌总裁,以尽快改善业绩。 据集团2024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内,威富集团收入下跌2%至30.34亿美元,其中Vans品牌收入下跌21%至7.48亿美元。 为尽快改善业绩情况,威富集团推出了一项名为“重塑”的转型计划,第一个转型步骤包括四个关键优先事项,其中就有实现Vans的周转。 10月中旬,威富宣布要在中国市场增加3000万元的投入,启动自动化能力升级项目。而这3000万也仅是威富在中国加速转型的缩影。 2020年8月,马文正式加入威富集团,就任亚太区总裁,开启了威富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 截至目前,威富在中国市场约有门店2000余家,包括休闲运动品牌Vans、专业户外品牌北面、侧重于轻户外的添柏岚Timberland 、百年工装品牌Dickies,以及高端美丽诺羊毛户外品牌icebreaker。 马文告诉36氪,在未来,北面还会提速,Vans也将继续提升坪效与运营效率,并在普及滑板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与包括泡泡玛特在内的各界企业联名合作。 36氪问及Supreme在中国的发展计划,马文表示,“敬请期待,中国市场对任何品牌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威富集团亚太区总裁马文
以下为36氪与威富集团亚太区总裁马文的对谈整理,有删节。
关于北面:成为“校服”马文:威富集团对北面给予很高期待,我们看到了中国户外市场的发展,每年都在调高北面的销售预期。 北面的开发原则是“Athlete Tested,Expedition Proven”,即“专业运动员亲测,在真实探索历程中实践”。比如,北面的SUMMIT巅峰系列,是历时三年,不断跟专业运动员一起探讨产品性能和使用感,共同推出的产品。哪怕产品性能有微小的调整,也能在极致、严酷的探险环境下起到巨大的作用。 实际上,北面很早就与中国消费者沟通。2009年,北面曾发起中国大陆最早的百公里越野跑比赛,将纯正的户外文化带给大众。 36氪:这些听上去很专业,好像跟年轻人,尤其是下沉市场不那么匹配。 马文:一个体育细分赛道,一定是要做好专业,才能不断下沉、逐渐扩大受众基础。 北面的品牌营销跟很多传统品牌不一样,首先跟我们合作的都是专业的户外探险家、运动员,我们一定要保持北面的专业户外属性。 再比如,北面每年举办冰雪山地节,也会带动线上社交媒体的讨论,达到出圈效果。这些都会促进我们在各个城市的发展。 现如今,大家已越来越多的把户外作为生活方式。比如,三线城市烟台也在举办半马比赛,中国的户外运动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了。 另一方面,北面既有专业、硬核的户外运动服饰,也有生活方式产品,比如“城市探索系列”,从设计到材质都很出色。北面的防晒衣在中国市场卖得特别好,部分T恤也有防晒功能。 马文:是的,尤其近两年,北面能迅速火爆,也和大力开店有关。对威富来说,重要的是门店质量,我们也考核门店的坪效、用户体验。 36氪:因为北面太火了,出现了很多盗版,这虽然一定程度加强了北面的知名度,对于扩展下沉市场,会是一个挑战。 马文:威富对于盗版的态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明确的,一直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在扩张北面门店时,对下沉市场也是有选择的,要看这个城市消费者对户外的参与度,还有商业地产的发展。 目前,北面会在省会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开几家较好的门店,甚至是旗舰店。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北面可能已经有数十家门店,到了其他城市,会综合决策。 36氪:威富集团旗下的很多品牌都是跟户外相关的,如何实行多品牌的差异性策略? 马文:我们独特的品牌组合源自“推动可持续和积极的生活方式,造福人类和地球”的愿景。威富致力于成为一家专注户外和运动的企业,通过构建标志性的户外服饰、休闲运动以及工装品牌组合,助力人们与他们最珍爱的生活方式、活动和体验连结在一起。 威富集团在中国的品牌组合非常明确:户外服饰,有北面,Timberland 和icebreaker;休闲运动,有Vans等;工装,有Dickies。 再展开户外服饰,北面是专业硬核的中高端的户外品牌,Timberland侧重于轻户外,聚焦露营和徒步。icebreaker就相对高端,属于美丽诺羊毛和天然纤维的品类。 36氪:中国本土有探路者,安踏集团也收购了AmerSports,威富旗下的户外品牌有什么优势? 马文: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威富旗下品牌独有的文化属性,已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标准。 产品力层面,威富也有“不可替代性”。比如Timberland的大黄靴,市面上虽有很多同类型产品,但在真实的户外环境中,Timberland的材质和做工都是专业的。 icebreaker在中国推出的时候,卖得最贵的是一款采用15.5微米、极细美丽诺羊毛的功能性打底层产品,15.5微米几乎是头发直径的1/6,非常轻薄。因为价格,我们一开始没把它作为主打产品,没想到最先卖断货。中国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材质,并在社交平台上共享。 所以对于威富,优势是有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定位,以及解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力。
关于“3000万”:加强数字化,实现货找人马文:3年前,威富就开始深化数字化转型,并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区战略和数字中心。我们将继续针对消费者洞察、产品创新、品牌沟通、供应链和销售全渠道运营五大方面,做数字化建设。 对于消费者洞察,威富很早就搭建了集团内部的数据能力,包括社交平台的追踪和搜索网站的追踪。我们也是国际企业最先一批和阿里、腾讯合作的,会利用大平台数据来洞察消费者需求。 数据洞察之后,怎么影响产品?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冬季,团队通过电商数据分析,注意到长款羽绒服的需求增长,北面在2022年快速地上市了长款羽绒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数字营销方面,威富也搭建了消费者数字平台。需要提及的是,我们非常重视保护消费者隐私,会通过合法的手段去了解消费者需求。 马文:威富集团的亚太供应链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线上线下一盘货,每年面临2000万到3000万的货量。除了主仓,我们在华北、华东、华南也有分仓。这就面临一个挑战,就是货物怎么能分得正确,怎么能避免浪费? 目前,威富用大数据建模进行库存分仓,用数据驱动来帮助员工。同时,我们又把门店的库存,甚至是批发的渠道库存也纳入整个体系,一方面能够提升消费者体验,另外一方面也加速货物的流转。 马文:主要用于现有库房的改造。中国每年都会有几个大促节点,618、双11、国庆、春节等。由于货量没办法平均分配到每天,对现场运营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现在投入的项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么能增加货物储存能力,解决货物储存的扩容问题。第二是降低一线员工工作强度。传统的方式都是人找货,我们要实现“货找人”,就是员工站在原地不动,货架通过智能机器人走向人。 马文:威富打通了线上和线下门店的库存,消费者在任何一个门店看到的产品,都可以通过其他的店铺,或者总仓调货。同时,我们也与一些平台合作,推出AR试鞋等前沿技术。这些新的尝试,还是要看哪些能真解决消费者痛点。 马文:从业绩角度,我们希望今年进行升级的门店,坪效能达到双位数的提升。第二,我们会定期进行消费者体验满意度的调查,从不同维度了解消费者对零售体验的反馈。
关于Vans:龙年与泡泡玛特合作36氪:Vans在中国市场发展如何?进行了哪些改革? 马文:截至2023年7月1日的第一财季,Vans在中国市场获得了高个位数增长,这源于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新品的推出,Knu Skool“面包鞋”3月份上市后立即成为爆款,它的设计基于Vans经典的Old Skool产品,融入了当下的流行的素。 第二是与消费者沟通。Vans是最早在中国全方位推广滑板文化与运动的品牌。2009年,Vans将“世界滑板日”带入中国。今年6月,为庆祝“世界滑板日”的到来,Vans不仅在线上开启滑板挑战活动,在全国线下13座城市、14家本土滑板店也展开活动。 另外,Vans也在很多城市开设滑板学校,为更广泛的消费者提供认识滑板的机会。 第三,是品牌零售店运营的升级,今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店铺升级渠道是奥特莱斯。以前中国消费者提到奥莱,会想到折扣促销。然而在现在的一些大城市,人们去奥莱的目的更多是带着孩子吃喝玩乐。 马文:不同产品每一季度的售罄率是不一样的。比如Knu Skool就是100%的“一鞋难求”。 36氪:与美国、日本市场相比,中国的滑板运动依然小众。 马文:美国是现代滑板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滑板的身影。日本滑板运动的发展也非常快,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 中国滑板运动的发展相对较晚,但也举办了非常多的大型国际赛事,除了专业的滑板社群,也涌现了很多入门级的滑板运动,比如陆冲,入门门槛相对低,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我们在与中国消费者沟通的时候,也不会像美国市场那样强调反叛精神,而是注重个性的表达,鼓励年轻人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持之以恒。 36氪:如何更直观地理解Vans提倡的Off The Wall? 马文:Vans起源于滑板,却不局限于滑板,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 最初,我也在研究Off The Wall所表达的含义,直到我和团队去加州海边,站在碗池边,看到滑手每一次从碗池边缘飞出的一瞬间,轨迹都是不同的,也不知道最终会在什么地方着陆。这是一种非常随性的、没有任何限制、突破雷同和条框的自由表达。也因此,滑板有一点反叛精神。 36氪:所有品牌都有周期性,潮流小众的品牌与追求规模的市场经济似乎有天然的冲突。 马文:尽管Vans正处于调整阶段,在全球的市场规模仍然很大。多年来,Vans对于街头潮流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既具有滑板的专业性,也有街头的氛围感。其次,Vans能结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做到本土化、与时俱进。 36氪:很多潮牌为了拉动营销或“更好地表达”,会做品牌联名。 马文:我们的调研显示,65%的Vans消费者认为,能否展现个性、表达自我创造力,是影响他们选择品牌的因素之一。同时,当下的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品质,价格也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Vans很早就开始与不同潮牌、以及著名设计师合作。今年7月,Vans发售了和加拿大潮牌JJJJound的联名鞋款,也引起了排队潮。 马文:实际上,威富一直注重本土化,不管是从产品设计,还是与消费者沟通,都希望能努力贴近当地消费者的需求。Vans从2013年就开始和中国的艺术家合作,每年都推出春节款。 在这里我要“剧透”,明年龙年,Vans会与泡泡玛特合作,设计师也姓龙,值得期待。
关于中国市场:买得少了,却更好了36氪:今年6月,威富集团任命新CEO,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有没有调整? 马文:中国一直是威富集团重要的战略性市场。得益于中国消费者户外活动热情的提高,威富集团旗下的众多品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包括北面、Timberland,还有icebreaker。 36氪:2020年8月接手威富大中华区后,你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对于北面,我们想更深入地与消费者互动。两年前,我们把冰雪运动定为北面专注的户外运动之一,当时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还没有能每年冬天去场滑雪的条件。所以威富集团做了“街头有噱头”,在很多城市举办滑雪快闪赛。 其二,威富在亚太、中国也加强了供应链的快反能力。针对畅销商品,季中的补货速度已提升为35至45天。从整个业务范围来看,亚太地区在过去一年里,快反能力提升了10%。 第三,就是进一步提升零售门店的运营效率,让消费者在门店端得到全方位的品牌体验。 综合以上几项措施,威富在中国市场虽然有挑战,整体还是保持增长态势。 36氪:进入2023年后,有没有感觉到明显的消费分级? 马文:消费者的确比以前谨慎了,但这不代表是去买便宜的产品,而是件数变少了、产品却更好了。 举例来说,Vans推出了与芝麻街的联名系列产品,其中专门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重磅材质的棉T恤,质量更好、价格也更贵,却卖得最好。还有就是icebreaker基本不参与电商的促销活动,即便如此,也很容易断货。所以中国消费者是更理性,对产品的要求更高。 马文:我只能回答“敬请关注”。在威富,Supreme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部门,集团还是想维持它独特的品牌调性。不过中国市场对任何品牌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6氪旗下财经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消费者买得少了,却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