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VQ一下Key,Transformer的复杂度就变成线性了

VQ一下Key,Transformer的复杂度就变成线性了

科技


©PaperWeekly 原创 · 作者 | 苏剑林
单位 | 月之暗面
研究方向 | NLP、神经网络


Efficient Transformer,泛指一切致力于降低 Transformer 的二次复杂度的工作,开始特指针对 Attention 的改进,后来更一般的思路,如傅立叶变换、线性 RNN 等,也被归入这个范畴。不得不说,为了降低 Transformer 的二次复杂度,各路大牛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神奇的思路“百花齐放”,笔者也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理论知识。

然而,尽管 Efficient Transformer 在理论上是精彩的,但实际上该领域一直都是不愠不火的状态,并没有实际表现十分出色的模型,在 LLM 火爆的今天,甚至已经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也淡出了笔者的兴趣范围。

不过,最近有一篇论文《Transformer-VQ: Linear-Time Transformers via Vector Quantization》[1],却让笔者为之拍案叫绝。作者非常高明地洞察到,只需要对标准 Attention 的 Key 做一下 VQ(Vector Quantize),复杂度就会自动降低为线性!这种线性化思路保留了标准 Attention 的形式,是标准 Attention 到线性 Attention 的一个完美过渡,同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标准 Attention 的能力。



高效难题

说起来,本站也算是比较早关注 Efficient Transformer 相关工作了,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9 年解读 Sparse Transformer 的一篇文章《为节约而生:从标准Attention到稀疏Attention》。此后,陆续写的关于 Efficient Transformer 的其他文章还有:

线性Attention的探索:Attention必须有个Softmax吗?

Performer:用随机投影将Attention的复杂度线性化

Nyströmformer:基于矩阵分解的线性化Attention方案 [2]

Transformer升级之路:从Performer到线性Attention

线性Transformer应该不是你要等的那个模型

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

Google新作试图“复活”RNN:RNN能否再次辉煌?

然而,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尽管 Efficient Transformer 已有不少工作,也曾被大家寄予厚望,但实际上该领域一直都没什么能“出圈”的作品,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1. 不少 Efficient Transformer 的提速以牺牲效果为代价;

2. 很多 Efficient Transformer 的复杂度降低仅仅是理论上的,实际使用提升不明显;

3. 有些 Efficient Transformer 难以用来训练 Causal LM,所以在 LLM 流行的今天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4. Flash Attention 的出现表明即便是标准的 Transformer 仍有很大的提速空间。



VQ一下
那么,Transformer-VQ 为何又具备的“出圈”潜力?
简单来说,Transformer-VQ 就是对 Attention 的 Key 向量序列进行了“聚类”,并用所属类的类别中心近似原向量,然后 Attention 的复杂度就变成线性了。也就是说,Transformer-VQ 仅仅改变了 Key 的形似,其余部分(理论上)完全不变,所以这是一种对 Attention 改动非常小的线性化方案,也能非常清楚体现出线性化后损失的精度在哪里(即用类别中心近似原向量的差距)。
铺垫得有点多了,现在我们正式介绍 Transformer-VQ。首先,我们假设 ,标准 Attention 就是
简单起见,这里省略了 scale factor。Transformer-VQ 改为
其中 是训练参数,也是 VQ 的编码表(Codebook)。对了,这里的 “VQ” 就是指 VQ-VAE 中的 VQ,不了解的读者可以移步参考《VQ-VAE的简明介绍:量子化自编码器》[3]《简单得令人尴尬的 FSQ:“四舍五入”超越了 VQ-VAE》,这里不重复介绍了。总之,经过 之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 的每个向量都变成了 中与之最相近的那个,这意味着 的每个向量都是 的向量之一,用数学的语言就是说


Encoder
当然,直接按照式(2)去实现 Transformer-VQ 的话,复杂度还是二次的,但由于 的每个向量都是 的向量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先 然后从中“挑出 应的结果,而由于 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关键运算 的复杂度是线性的,这就是 Transformer-VQ 能线性化的原理(我们不妨称为“挑出”技巧)。
作为铺垫,我们先考虑双向注意力的 Encoder 情形。由于
这里 指的是 大小的全1矩阵,分母可以视为分子的一个特殊形式,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分 由于 的每个向量都是 中之一,所以我们可以构建一个 one hot 矩 ,其中 一个 one hot 向量,如果 1 所在的维度为 ,那么 ,于是
于是对于 Transformer-VQ 来说有:
很明显,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第二个等号!对于 one hot 矩阵 ,右乘以它的转置可以从 中分离出来,这就是原理中的“挑出”技巧的数学表述。分离出来之后,由于矩阵乘法结合律, 可以先跟 相乘,得到一个 的矩阵, 一个 的矩阵,乘以 就得到一个 的矩阵,总的理论复杂度是
最后,根据式(3), 结果代入去,就可以计算完整的 Attention 结果(可能还要加一些避免溢出的细节),整个过程可以在线性复杂度内完成。


Decoder
现在我们来考虑单向注意力的 Decoder,这是训练生成模型的关键,也是当前 LLM 的基础。有了 Encoder 的铺垫后,Decoder 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了。假设 是向量序列 的行向量之一,那么对于 Decoder 的分子有
如果 不大,那么最后的式子可以直接用 算子完成,不过一般情况下,尤其是 Multi-Heaad 时,为了节省显存,通常是跟《线性Attention的探索:Attention必须有个Softmax吗?》中的“自回归生成”一节一样,转为 RNN 来递归计算,即 那么
在推理阶段这样 step by step 递归计算自然是没问题,但训练阶段 step by step 的话可能会比较慢,我们可以改为 block by block 来加速:不失一般性,设 代表 block_size, 代表 block 数目,block 切片 简写为 ,那么
下三角的 Attention Mask,即当 ,否则 。于是 ,我们有
这样我们就将递归步数减少为 了,可以在保证线性效率的同时,更充分发挥硬件的并行能力。用同样的方式也可以计算分母,最后相除得到完整的 Attention 结果。


局域增强
就这样完了?并不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Transformer-VQ 可能跟以往基于矩阵分解的 Kernelized Attention 如 Performer 并没有太多区别。当序列长度 远大于编码表大小 时,由抽屉原理我们知道部分编码向量必然会反复出现,甚至可以合理猜测所有编码向量应该会均匀分布在整个序列中。
这样一来,邻近 token 的 Attention 就会跟远处某些 token 的 Attention一样,也就是说模型无法区分远近,这本质上就是所有 Kernelized Attention都存在的低秩问题。
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语言模型来说,相对于远处的 token 的来说邻近的 token 往往更为重要,所以一个好的语言模型架构应该具有区分远近的能力。为此,Transformer-VQ 选择在 之后,加上一个 Sliding Window 形状的 Attention Bias(记为 ),来对邻近 token 进行加权,如下图:

▲ Window Attention Bias 示意图
从最后一个图可以看出,如果将 Window 大小直接设为 block 大小 ,即 或者 ,那么在分 block 计算时,矩阵 顶多影响最邻近的两个 block,再远的 block 依旧可以用“挑出”技巧来线性化。为了便于下面的推导,我们记 ,那么
所以很明显,有(约 是全零矩阵):
笔者认为, 的引入是 Transformer-VQ 是跟其他 Kernelized Attention 拉开差距的关键,为了减少参数量且支持变长生成,我们约束 的非零部分为 “Toeplitz 矩阵”,即 的函数,此时 就相当于加性相对位置编码。除了这种做法外,也可以考虑换为笔者之前提出的 ReRoPE,它是旋转位置编码的窗口版,跟 具有同样的相对位置编码形状。


梯度回传
等等,我们好像忘记了点什么。了解 VQ-VAE 的读者都知道,“ 的每个向量都是 的向量之一”只是前向传播的表现,反向传播用的可是原始的 ,这意味着即便不同位置的 等于同一个 ,但它们的梯度却不相等,这叫做 STE(Straight-Through Estimator)。由于 STE 的存在,“挑出”技巧理论上仅可用于推理阶段,训练阶段是无法线性化的。
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确实如此,如果我们坚持要获得精确的梯度结果,那么并没有线性化效率的方案。然而,考虑到 VQ 的梯度本身就是近似的,所以 Attention 获取精确的梯度似乎也没多大必要。于是作者想了个折衷的方案:然是按照式 (10)进行递归计算,仅在前两项使用 STE(Key 序列可以获得梯度),而 的梯度直接停掉( 算子)
这样我们就保持了模型的线性性,同时也已经保留了最重要的梯度(邻近的两个 block),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近似方案。从这一点来看,Transformer-VQ 跟 Transformer-XL [4] 很像,Transformer-XL 在递归的同时也停掉了历史窗口的梯度,即历史窗口可以参与递归计算,不传递梯度。

解决了梯度回传问题之后,在自回归交叉熵损失的基础上,再上 VQ 带来的用来更新编码表的辅助 loss,就得到完整的训练目标了。当然,对于编码表的更新,Transformer-VQ 采用了直接滑动平均的方案,所以只补充了 Key 的辅助 loss,这些细节读者在熟悉 VQ-VAE 之后,稍微看一下原论文就理解了。



实验结果

这一节我们来看一下原论文的实验结果。作者已经将代码开源如下:

Github:

https://github.com/transformer-vq/transformer_vq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做 VQ 的基础架构并不是常规的 MHA(Multi-Head Attention),而是笔者一直很推崇的 GAU(Gated Attention Unit)+Softmax,Transformer-VQ更准确的命名应该是 “GAU-VQ”,不了解 GAU 的读者可以参考《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听说Attention与Softmax更配哦》。简单来说,GAU 本身比 MHA 有着更高的效率,配合上 VQ 技巧后,就更加“如虎添翼”了。
实验方面,作者做了语言模型(ENWIK8、PG-19)和图像生成(IMAGENET64),所有的实验中的编码表大小都是 。模型最大参数量为 1.3B,虽然比不上主流的大模型参数量,但其实对于科研来说不算小了。实验结果总体来说算得上优异:

▲ PG-19的实验结果

▲ 母语与非母语对话占比

最后,让人惊奇的是,Transformer-VQ 的作者只有一个,并且身份是 “Independent Researcher”。


发散思考
笔者发现,从 Transformer-VQ 出发,可以联系到非常多的研究主题,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如此欣赏它的原因之一。
首先,再次为作者惊人的洞察力点赞,“只需 VQ一下Key,Transformer 的复杂度就会变成线性”这个发现实在太美妙了,它实现了标准 Attention 到线性  Attention 的自然过渡,并且可以通过加 Attention Bias 的方式让它比很多的 Kernelized Attention 都有效。然后,通过 VQ 进行“聚类”的方式,也比 Linformer [5]、Nyströmformer [2] 等更为高明,因为它防止了未来信息的泄漏,可以自然地用来做 Causal 的语言模型。
我们知道,VQ 本质上也是将序列转为离散 id 的运算,这跟 Tokenizer 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从这个角度来看,Transformer-VQ 跟 MegaByte [6] 等模型一样,都是将 Tokenizer 内置在模型之中,并且相比 MegaByte,VQ 这一操作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 Tokenizer 更为相似、直观。所以,Transformer-VQ 实际上非常适合用来训练直接以 Bytes 输入的 “No Tokenizer” 模型,事实上,上述 ENWIK8 实验就是 Bytes 输入,Transformer-VQ 效果明显优于 MegaByte。
相比近来出的 RetNet,Transformer-VQ 没有显式的远程衰减,所以 Long Context 能力有可能会更好,同时由于 Key 经过了 VQ,都是有限集合之一,所以不会出现没有学过的 Key,因此长度外推能力大概率也会更好。
虽然 Transformer-VQ 的基础架构 GAU 只是 Single-Head 的,但它在递归过程中模型记忆状态大小 在默认的设置中,这比 Multi-Head 的 RetNet 还大(RetNet 的记忆状态大小是 ,默认设置下 ),因此,记忆容量理论上是足够的。
由于上一篇文章刚好写了《简单得令人尴尬的FSQ:“四舍五入”超越了VQ-VAE》,可能会有读者想知道可否用更简单的 FSQ 取代 VQ?笔者认为比较难,原因其实在上一篇文章给出了:
第一, 还属于 VQ 优于 FSQ 的编码数量范围,所以换 FSQ 大概率会掉效果;
第二,由于每层 Attention 的 Key 都要被VQ,所以平均来说 VQ 的 Encoder 和 Decoder 都不强,这种情况 VQ 近似精度更高,FSQ 更适合 Decoder 和 Decoder 都足够强的场景;
第三,Transformer-VQ 需要用的是 Key 被 VQ 之后的中心向量而不是 id,而 FSQ 则直接得到 id,反而不容易恢复为近似的中心向量。
除此之外,用 VQ 而不是 FSQ,使得 Transformer-VQ 有希望从现有的预训练模型如 LLAMA2 中微调过来,而不单单是从零训练。因为 VQ 具有鲜明的几何意义,跟 K-Means 有诸多相通之处,我们可以从现有预训练模型出发,选取一些样本计算出 Key,对 Key 进行 K-Means 得到中心向量作为编码表的初始化,然后在原模型基础上加上 VQ 进行微调。
不过 Transformer-VQ 不大好适配 RoPE,所以要如前面所说,RoPE 的模型要换成 ReRoPE 再 VQ 比较好,此时就可以不用加 Bias 了。

总之,在笔者眼中,Transformer-VQ 在众多 Efficient Transformer 工作中,是非常独特、出色而又潜力深厚的之一。



文章小结

本文介绍了一个名为 Transformer-VQ 的 Efficient Transformer 方案,它基于“只需 VQ一下Key,Transformer 的复杂度就会变成线性”的观察结果进行展开,个人认为是一种非常独特且亮眼的线性化思路,实验结果也很优异。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更高明的线性 Attention/RNN 模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带有“可训练的 Tokenizer” 的 Attention 模型。


参考文献

[1] https://arxiv.org/abs/2309.16354

[2] https://kexue.fm/archives/8180

[3] https://kexue.fm/archives/6760

[4] https://arxiv.org/abs/1901.02860

[5] https://arxiv.org/abs/2006.04768

[6] https://arxiv.org/abs/2305.07185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PyTorch最新工具mm来了!3D可视化矩阵乘法、Transformer注意力!预测token速度翻番!Transformer新解码算法火了,来自小羊驼团队|代码已开源Hyena成下一代Transformer?StripedHyena-7B开源:最高128k输入,训练速度提升50%南开&山大&北理工团队开发trRosettaRNA:利用Transformer网络自动预测RNA 3D结构Yann LeCun点赞!Meta对Transformer架构下手了:新注意力机制更懂推理NeurIPS 2023 | MixFormerV2:基于Transformer的高效跟踪器如何降低视觉Transformer计算成本?时间冗余方法让人大吃一惊LLM-as-Agent、VLAM的机会、「算力困境」和对Transformer的质疑Meta对Transformer架构下手了:新注意力机制更懂推理ICCV 2023 | 浙大&阿里提出:基于Transformer的可泛化人体表征来了!NeurIPS 2023 | 结合脉冲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的纯加法Transformer给BeijingGirl1 的信当你使用Transformer时,张小斐告诉你: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Transformer的无限之路:位置编码视角下的长度外推综述仅根据蛋白质序列便可预测相互作用界面,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蛋白预测模型用 Transformer 评估蛋白质结合界面,区分天然蛋白复合物和不正确构象那些挑战Transformer的模型架构都在做些什么《呼啸山庄》重译09HTransformer一作来卷多模态!学术图表也能看懂,100毫秒极速响应|免费试玩当下一代Transformer遇上ViT:Vision RetNet已来!矩阵成真!Pytorch最新工具mm,3D可视化矩阵乘法、Transformer注意力我在Performer中发现了Transformer-VQ的踪迹ConvNet与Transformer谁更强?Meta评测4个领先视觉模型,LeCun转赞Transformer王者归来!无需修改任何模块,时序预测全面领先屠榜CVPR!Transformer视频教程发布NeurIPS 2023 | MCUFormer: 可在内存有限微控制器上部署的Vison Transformer模型《歌德堡变奏曲1362》给七月牡丹PeonyInJuly 的信Heraclitus One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你没有看过的全新版本,Transformer数学原理揭秘起底PC新机皇:高通4nm芯片,Arm架构Windows系统,内置Transformer加速,还配了5G和WiFi7百度谷歌成为AI黄埔军校,Transformer八子融资超8.7亿刀!「AI行业全景报告」总结GenAI大爆发屠榜顶会!Transformer中文视频教程发布Transformer变革3D建模,MeshGPT生成效果惊动专业建模师,网友:革命性ideaTransformer变革3D建模!MeshGPT来了!效果惊动专业建模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