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kyle(ID:kylehello)
编辑/绘本学堂主创团队
张桂梅太明白,女孩们口里的“不想”上学,其实是“不能”上学。
—— 绘本学堂主创团队
她主演的电影《我本是高山》,还未上映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部电影是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讲述了她如何创办女高,引领大山女孩改变命运的故事。加之流出的片段里,海清的扮相与张桂梅校长十分相似,这也让网友对这部电影更加期待。可没想到电影在全国点映后,口碑却翻车了,许多观众纷纷给出了一至两星的评分。而这部电影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电影改编之下的角色,与张桂梅校长本人相差太远,而故事中的许多细节,也与现实有出入。比如电影将张桂梅校长塑造成了一位脾气暴躁,经常对着学生大喊大叫的老师,还对教育局长大吼大叫。而影片首映后,先是剧中教育局长的原型站出来澄清说,我对张老师非常尊重,所以从来没有吼过她,她也从来没有吼过我。接着是片中刘雅瑟所扮演的角色原型站出来说,张老师非常细致温柔,没有像片子里那样对我。其次,电影还将大山的女孩子们,塑造成了不爱学习,逃课去网吧、夜市,去购物买买买的形象。实际上,这与现实也不符。张桂梅校长之所以办女高,就是看到了一群“想上学却没法上学”的女孩的困境。她曾经讲述过一个例子,她去家访发现,一个读高三的女孩被父母留在家里干活,却让读初二的弟弟去县城补课了。听到这个消息,张桂梅十分生气地质问其家长:“你姑娘高三要高考的,你不送她去补习,反而送初二弟弟去补课。”这个答案,让张桂梅更加坚定了办女高的想法:“我就觉得我再难,我办这个女高都是对的,我就把命搭上我都应该的。”还有纪录片曾经拍摄过这么一个片段,身体不好的张桂梅校长坚持走了很远的山路,只为了去看看一位女学生怎么不来学校上课了。女孩一看到她就开心地抱住了她,可当张桂梅问她不来上学的原因时,她眼里一下泛起了泪花,嘴里却倔强地说自己不想去上学了。张桂梅一下懂了女孩的意思,哭着抱住了女孩,女孩也重重地把头扑进了张桂梅的肩膀里。张桂梅太明白,女孩们口里的“不想”上学,其实是“不能”上学。这段纪录片,没有任何渲染,也没有情节的铺垫和推进, 却比电影更具备震撼力和冲击力。真实的张桂梅校长,已经足够温柔,足够有力量。而女高的孩子们,也太懂得教育和知识的可贵。曾经有记者采访华坪女高的一位毕业生,她说自己想走出去,不想像村里的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记者问她靠什么改变呢?现实的大山女孩们,更明白自己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她们开开心心去发廊剪了短发,改头换面去华坪女高读书,到了电影里却成了被强行粗暴剪去了头发后孩子们哭哭啼啼的剧情。更何况,这些大山里的女孩们,大多家境贫困,没有钱去像电影里那样去上网吃烧烤享乐。就拿图片上的女孩来说,华坪女高入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剪短发,当张桂梅问女孩有没有钱理发,女孩沉默着不回答,张桂梅立马明白了,拿了钱给女孩,还承诺以后自费给女孩每个月200块生活费。另一个极具争议的地方,是关于支撑着张桂梅办华坪女高的“动力”。电影里,支撑着张老师坚持办女高的动力,是她的亡夫。每每张老师遇到困境,电影都会闪现亡夫的画面,预示着是张老师对丈夫的思念,和丈夫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尽管张桂梅的确曾因为丈夫逝世而感到难过,因此申请从两人生活的大理,调到了华坪。但很快,张桂梅内心产生的另一种情感,就已经替代了对丈夫的思念。当时,她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张桂梅几乎没剩下多少积蓄。学校老师知道后,他们告诉张桂梅“你不怕的”“你治疗”“你不行还有我们”,县长来了,他也说:“张老师你不需要怕”“你别看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后来县里开妇代会,给张桂梅捐钱。山里的一个妇女仅仅只有五块钱,她是留着路费回家的,结果把钱都捐给了张桂梅。张桂梅说自己当时就在想着:“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我却给小县添了这么大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干什么?我就想做点事。”心怀感恩,张桂梅不遗余力地投入工作,也由此埋下了信仰的种子,开始从一个悲伤的普通人向着心怀感恩的党员转变。加上她发现了大山女孩们的困境,于是她开始筹办女子高中。当时大家都说她不现实,但张桂梅并不服气:“你越说我越想干。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电影里没提到的,还有张桂梅筹办女子高中有多困难。对于华坪来说,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高中谈何容易。为了筹钱,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用她自己的话说来说:“我就拿着我那个证明跟你说,我说‘你看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都行’。”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走遍了各地,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所需要的资金。天无绝人之路,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转机出现了。当时县里给了张桂梅7000块买衣服,但她用来了买电脑,带的裤子还破了一个大洞,就被一个新华每日电讯的女记者发现了,由此她得知了张桂梅的故事。第二天,这位女记者报道了张桂梅的事迹,来自全国的支持,让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但令张桂梅意外的是,学生们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得从初中小学的东西补起。但张桂梅偏偏不想她们去读普通的职业学校,最少也要让孩子们考上二本。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但更让张桂梅感到挫败的,是6名学生的离开。张桂梅一个个去把这6个孩子找回来,去找的时候家长就骂她了,说我们家没钱,我们家借不着钱。张桂梅告诉孩子:别管怎么着,你没钱你得跟我走。拿个高中毕业证也是好的。咱慢慢学,从开始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咱们算起。就这样,张桂梅努力把姑娘往回捞,但捞来捞去才捞回来2个,100个剩下96个,这96个怎么张桂梅都不让她们走了。然而,只剩下8个老师,华坪女高的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县里计划将学生分流到其它高中继续就读,并承诺依旧全免费。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她现8个人中6个是党员。“我一下底气就来了,希望就来了。”张桂梅把这6个党员找来,她说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其他5个人低着头沉默,张桂梅又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因为没有钱,他们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6个人第一次宣誓,没宣誓完,全都哭了。此后,老师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我几乎付出的是生命。我们老师说别人教书付出的是什么,我们这里面是用命换来的,确实是的。”这背后是她对党的信仰的力量,而电影里描述的张桂梅,出发点居然是为了丈夫,为了个人的爱情,丝毫不提真实的张桂梅的“信仰”,即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信仰。就像一位网友所说:“张桂梅可是一个拒绝学生做全职太太的真独立女性,她的高尚和伟大,绝不仅仅来自于微观个体的小爱,而是宏大叙事的大爱。而这种宏大叙事、集体主义的取向,又恰恰是某些文化人士想要避而不谈的,这就是这电影拧巴的地方。”比如现实中留下的6位老师里有男有女,到了电影里却变成了女老师们以各种矫情的原因离开了学校,只留下了一群男老师坚守阵地。比如现实里张桂梅校长曾经遇到学生父亲酗酒家暴,到了电影又变成了学生母亲酗酒:对张桂梅信仰的模糊化,把爱情作为个人奋斗的原动力,片面强调个体,使得电影非常狭隘,也让片中的张老师格局小了许多。尽管抛开原型,电影还是感人的,但对比起张桂梅校长本人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不仅丑化了其他人,也矮化了张校长,这也是许多观众不买账的原因。如今,也已经有人开始认为,电影里的才是真实的张桂梅,认为现实里的张桂梅是被”神化”的。张校长在看完电影后,也两次拒绝回应,足以说明电影拍得如何。况且,张校长本人还活着,她的纪录片已经足够震撼,又何必再改编她的故事拍成电影呢?她本是高山,又何需通过电影歌颂?当然,电影可以去看,但是把它当作一部商业片去看就可以了。如果你看完电影认为感人,那么请记住,感人的是张校长,而非电影本身。因为张校长所做的,实在太伟大了,稍微展现出一点,便已感人至深。而张桂梅校长,远比电影里海清所饰演的张老师,要更伟大。文本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新闻视频以及工作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即删。绘本解读:牙虫的秘密,你知道吗?因为牙刷来捣乱,牙虫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一家人肚子饿得咕咕叫。牙虫爸爸来到“虫牙房产中介”--哇,一座“从不刷牙”的新房子,简直太棒了!蛋糕、曲奇、巧克力,还有甜甜的果汁随便喝!牙虫一家每天过得好开心!身体越来越强壮。有一天,他们正在豪宅里开派对,忽然…… 一本充满想象的图画书,让小朋友了解细菌在蛀牙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蛀牙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父母了解正确的预防方法,就可以让孩子免受蛀牙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