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日本地震叫好的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2012》剧照
2024年元旦,日本遭遇7.4级地震,引发了海啸。令人欣慰的是,这么强的地震,没有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像以往一样,微博上关于日本地震的报道,评论绝大部分都是欢呼和幸灾乐祸。这些人已经忘了前不久甘肃地震死了多少人,也忘记了汶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
歌德说,“人变得真正低劣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已无其他乐趣可言”。
那些为日本地震叫好的人,他们的愚昧程度,总是让人联想起清末民国时期极端排外的底层民众,他们尚未完成甚至尚未开始“启蒙”。由此也更容易理解当时主流知识分子为什么矢志不移地呼吁启蒙。
启蒙,一个早已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看来,仍然是一个不得不继续谈的话题。启蒙不是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是良知的觉醒、道德的重生。从这方面来讲,中国近代知识精英们的启蒙之路,堪称一场漫长的精神苦旅。
正如张宝明教授在 《启蒙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思想苦旅》一书中所写的那样:
今天,我们不需要热火朝天的景象了;需要的是能够冷静地梳理启蒙阙失、耐心打造启蒙的地盘、立意寻找良知外化的意义守成者,并不断使之一天天多起来。
《启蒙中国》这样的书,正是当下时代最需要的书。张宝明教授不仅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启蒙历史命运的起落沉浮,更深刻思考我们当下与未来的启蒙之路:
◎启蒙的目的不是革命
此岸,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不可爱现实世界;彼岸,是一个善意纷飞的自由王国。怎样到达彼岸,是全球知识精英最大的分歧,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胡适主张渐进式的改良,这是一种立足于文化层面的间接式启蒙;陈独秀主张激进式的革命,这是一种立足于政治层面的直接式启蒙。两种启蒙的不同遭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日中国的现状。
经过一百多年的验证,不难发现,革命式的直接式启蒙不仅收效甚微,反而有很大的副作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进步却非常有限;鲜血没能洗刷旧社会的污垢,反而增添了新的罪恶。所以,启蒙不等于革命,启蒙不是群体的狂热;启蒙是良知的觉醒、个体的觉醒。
◎启蒙的主体是自己,而非他人
中国启蒙最大的失败之处是“强制”,这完全背离了启蒙的本意。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许多知识精英自身都尚未完成启蒙。真正的启蒙乃是一种自我觉醒,主体应该是自己,而非他人,他人可以引导,仅此而已。
如果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启蒙”,那就是“专制”;如果不假思索地将某人的语录全部奉为真理,那就是愚蠢。所有启蒙都是自我启蒙,所有愚蠢都是甘于愚蠢。
正如《启蒙中国》书中所提到康德对启蒙的定义,“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才是启蒙的关键。启蒙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即使你身处一个愚昧的环境之中。在没有光的世界,自己做自己的光——这正是启蒙的要义。
◎当下时代,启蒙仍需“重新出发”
时至今日,启蒙尚未成功,仍需“重新出发”,因为它一直在路上,始终处于进行时态。我们许多自认为已经进行过启蒙的人也是如此:有太多的毒素需要排出,有太多的“狼奶”还没吐干净。
反思启蒙之路,店长荐书推荐张宝明教授的《启蒙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思想苦旅》。本书从知识分子与启蒙命运这一角度切入,从启蒙与立人、思想与困窘、自由与正义等话题展开,勾勒出中国启蒙运动的复杂历史图景,还包含作者自身的心路自白,读来发人深省。这样的书,正是当下时代最需要的。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