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M同学目前为止参赛获得的奖杯和奖牌
之前曾在一所国际学校工作,我在那边工作,女儿在那边上学。虽然感受到的国际教育和我想象的并不太一样,但于我来说有一个特别大的收获,就是在我快要离开之前,我加入了小M妈妈组织的心智成长俱乐部,也因此认识了小M妈妈和俱乐部里好多优秀的妈妈。
还记得和小M妈妈第一次聊天的时候,当时真的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甚至那会儿觉得,若是能早一点认识,我大概就不会舍得要离开了。其实在认识小M妈妈之前,我很早就在学校认识小M了,因为小M真的是属于那种让人很难不去注意到的孩子。虽然那时刚上六年级的她,个子还不是太高,平常说话的时候还会有一点小女孩的羞涩,但是每每看到她演讲或是辩论的时候,你都会不由得为之惊叹,惊讶于这个看起来小小的女孩子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知识储备,讲起话来怎么会如此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很多对于大人来说都会有点生僻的话题,比如“是否同意联合国取消自动化武器”,“人类应该先探索太空还是先探索海洋”等等,但她却可以信手拈来,很快找到自己的论点和论据。2021年7月的时候,小M代表学校去参加了世界学者杯的比赛,当时她几乎是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小M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但小M和小组成员竟然一举就夺得了全国赛一金三银的好成绩,直接晋级了耶鲁的总决赛。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怎么会这么优秀呢?直到后来我认识了小M妈妈。第一次和小M妈妈聊天之后就觉得,原来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是更优秀的家长。不管是孩子的自律能力还是学习方法,其实都需要家长来作为孩子的榜样。因为参加国际赛事都是需要全英文的,虽然我自己也学了好多年英语,但是我真的觉得小M的英语水实在是要比我好很多。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还问过小M妈妈,我说小M英语这么好是小时候补了很多课吗?结果小M妈妈说,补课真的没怎么补过,就是看了很多书,中文的,英文的,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把幼儿园图书馆的馆藏都看完了,后来上小学差不多也把学校图书馆的书看了三分之二,还专门办了一个英文图书馆的会员。而且家里的书也特别多,不光一排大书架都摆满了,以外不管是客厅还是卧室几乎都随手就有书,小M随时随地就可以拿起一本书来读,而且她和小M爸爸也都特别喜欢读书,在家的时候就经常三个人一起看书。虽然很多家长会觉得读书的积累是一个很慢的过程,但事实证明这却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过程。小M妈妈说,小M小时候,她陪着小M一起读绘本。后来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们参与了一个公益阅读的项目。两年时间里,小M每周都要负责在线上给山区的小朋友讲一个英文故事。为了能把故事讲好,小M每周都准备的特别用心,而在做公益的同时,自然也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小M自己也会觉得特别有意义。后来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小M妈妈组织了一个很小规模的英文读书会,由参与的家长轮流带孩子一起精读英文原版章节书,每个月一本。而在这一个月里,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围绕这本书去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对于孩子们的分享家长也要尽量去给予真诚的反馈。分享的内容无论对错,也不限制语言,因为参与的都是身边的亲属和好朋友,孩子们一起读书交流也觉得特别开心,讨论的氛围也特别自由。就这样坚持了两年,精读了整整24本书,而在这之后,基本小M喜欢读什么就都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了。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
在世界学者杯之后,随后的一年多里,小M又先后参加了10次大大小小的国际赛事,也斩获了各种奖项。演讲类从NSDA原创演讲季军到TOC原创演讲季军,辩论类从TOC Junior Debate 冠军再到NDSDLC最佳辩手第二名,还有语言奥林匹克新手组团体三等奖,Hippo English 铜奖,以及历史类竞赛Hi world 小学组全国纪录片金奖等等。虽然后来我已经离开学校了,但是依然会从小M妈妈的朋友圈里看到小M同学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也真的会为认识这么优秀的孩子感到特别骄傲。前几天我忍不住问小M妈妈愿不愿意分享一下小M同学的参赛经验,同时也给更多家长一点参考。没想到小M妈妈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第二天我们就约了时间在腾讯会议上聊了两个多小时,然后聊完之后我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受益,即便一口气聊了两个多小时,但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梳理能够帮助到一些家长,也希望让更多优秀的孩子可以通过国际赛事能够和世界有更多的链接和交流。
1、翰林国际教育出品的竞赛白皮书。翰林是一家竞赛培训机构,在白皮书当中会有非常全面的全球赛事介绍和主要参赛信息,比如报名费、参赛条件等等,可以作为一个很全面的参考渠道,了解之后也可以不通过机构,直接自主报名参赛也可以;2、阿思丹官网。 阿思丹是英国素质教育局在中国的总代理,所以相关的赛事信息都会通过官网来进行发布,对于想走英系的同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3、BLOOM官网。这个网站主要发布经济类和商科的竞赛信息,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及时关注。4、以外例如演讲类比赛可以主要关注NSDA(WSDA)、NHSDLC和TOC的官网和官微,相关的赛事信息都会进行及时同步。
然后这里感觉需要跟大家澄清两个误区,第一个是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参加国际赛事一定都很贵,普通家庭是不是承担不起。针对这个我还特地问了小M妈妈,她说其实大多数赛事的参赛费用都还在家长可承受的范围,报名费从人民币三五百到三五千的都有,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报名费越便宜的比赛可能含金量还越高。因为参赛费低,报名的人数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因此如果能够取得名次的话其实更能证明孩子的实力。第二个是报名参加比赛并不是一定要通过学校或者机构,自己报名准备也完全可以。小M参加的很多比赛都是以个人身份报名的,包括需要组队的辩论赛,小M选择的队友也是另一个学校的,当然这样难度会更大,但是其实参赛的目的也不一定就是要拿奖,能够让孩子在自主备赛过程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接下来谈第二点,就是【到底该如何在众多赛事当中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赛事】呢?小M妈妈说,选择赛事其实很大程度上家长要做很多的功课,而从她的经验来说,她一般会考虑以下几点。
1、评估赛事设计的初衷。也就是这个比赛到底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哪方面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有必要;
2、评估赛事的专业度。比如是否公平,是否有含金量,因为很多商业化运作的赛事中只要交钱上高价的培训班就保证会得奖,那么这种比赛对孩子来说就并不是有太大意义;3、评估赛事的挑战难度级别,了解参赛选手的大致水平和范围。这点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无从评估,但小M妈妈分享说,虽然比赛之前我们似乎很难了解到比赛难易程度,但其实通过备赛材料的内容还是可以进行大致评估的,如果官方给定的备赛资料孩子完全看不懂,那就说明这个比赛对孩子来说太难了。这里小M妈妈还特地讲了三点选择赛事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就是一定不要选择太难的竞赛,因为虽然我们让孩子参赛是为了要提高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些挑战,但如果实在太难了,孩子过于小白,结果报名也是陪跑当分母,那就只会打击孩子的兴趣,所以一定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比赛;其次就是一定要去关注赛事的公平性,尽量多方面了解看比赛是否有过多的商业化运作,让孩子可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去竞争。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比如孩子喜欢演讲就选演讲,喜欢数学就选数学,没必要因为别人说哪个比赛好或者含金量高就逼着孩子去参加,这样就只会得不偿失。
而在家长完成了前期功课之后,孩子才是最终要做决定的那个,就是说家长可以给建议,但是孩子来决定到底要不要参加,参加哪个不参加哪个,不要硬塞给孩子,这样只会丧失孩子参赛的主动性。
在讲了很重要的两点之后,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小M妈妈。就是大家或许会觉得小M妈妈带小M去参加这么多竞赛,一定是那种特别鸡娃的家长,但从我这么久以来和她的接触来说,可以说小M妈妈完全不是那种只知道鸡娃的家长,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个一点都不鸡娃的家长。因为如果你看到小M你就会感受到,因为她真的是一个特别快乐也特别阳光的孩子,学习状态也比较轻松,而且她和妈妈之间的那种亲密的感觉,真的也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有压力的存在。感觉她们就像是好朋友一样,甚至有的时候笑M还会指出妈妈的一些问题,而妈妈也会特别虚心地接受,两个人之间的交谈不像是母女,反而像是那种闺蜜之间的交谈。同时,小M妈妈不仅负责组织学校的家长读书会——心智成长俱乐部,每周认真组织家长们一起分享教育心得,还特别发起了公益净滩组织——蓝途净滩计划,带着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海边捡垃圾,而且每周还会安排一个孩子来负责海洋知识的科普,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而我想小M妈妈所做的这一切,虽然不一定都是为了孩子去做的,但小M也一定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小M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很善良也很热衷公益的孩子。
在每次的原创演讲比赛当中,她选择的话题大多也都是和公益与环保相关的,从“贫困地区女性的生理期卫生用品”,到“海洋生态的保护”,再到制作纪录片时她选择了“如何促进疫苗公平”。虽然这些都是课本之外的内容,但也正是在一次次选题和备赛的过程当中,小M得以通过这些全球性的话题真正跳出书本的局限,去和更广阔的世界去对话,去交流,努力通过自己的演讲去影响和唤起更多人对于公共事件的关注,而这也是参加国际竞赛对于孩子来说最有意义的一点。我问小M妈妈,在小M参加过的比赛当中,她最满意的比赛是哪一次?结果答案却让我有点意外,她说她真的每一次都很满意。虽然并不是每次比赛最终都取得了名次,有的时候甚至初赛都没有晋级,但每一次的过程却都带给了孩子不同的成长和收获,每一次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一次都会像开盲盒一样有惊喜和失落。甚至在她看来,失败的经验从某种程度上比成功还要宝贵。比如她讲到有一次小M遭遇了明显的判罚不公,明明表现很好,结果最后拿奖的却都是花钱上了高价赛前培训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个打击,但如果能通过比赛当中的一点挫折让孩子去认清这个世界的现实,其实也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因为不管是现在的比赛,还是未来的人生,只要有竞争就一定会有不公,所以当面对这样的事情就要学会去回归自己的初衷,问一问自己,是否增长了实力,是否突破了自我,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菜狗到底是不是菜狗,也许不是别人说了算的,而是菜狗说了算的。小M妈妈说,她会跟孩子讲,如果在你的绝对实力超出对方很多的时候,裁判是不可能不公平的,因为所有人都会看在眼里,而当你遇到不公平的时候,你要思考的就是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绝对实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赛制的不公。她说,每次小M拿奖她反而不会去刻意庆祝,因为成绩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了。但是每次失利的时候她和爸爸都会认真地陪孩子一起认真复盘这次比赛的进步和收获,回顾每一个精彩的细节,甚至还会自己给孩子制作奖杯。在她看来,家长的作用有时候可能并不是能把孩子托得多高,反而是在孩子向上爬的过程当中,如果意外摔下来了,家长能够给的安全感有多厚,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一直陪在她身边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回顾最初第一次参加学者杯,到后来参加的各种比赛,小M妈妈说,第一次参赛其实完全是偶然,只是孩子在学校得知赛事的消息出于好奇就报名了。而为了减轻孩子在备赛当中的压力,她第一次确实帮孩子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给孩子请辅导老师,甚至她自己也逐字逐句地看完了全部的英文备赛资料,因为这样才能陪着孩子一起准备。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期待孩子会取得名次,但是她却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在过程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没想到后来意外得奖,又因为那次得奖被推荐去参加后来的演讲比赛,以及之后的各种比赛,虽然这个过程当中起起伏伏,从出道即巅峰,到接连遭受各种失利,再到逐渐真正找到自我的实力,她感觉自己和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是一起成长的。
而她参与的比重也越来越少,到后期基本所有的稿件都是由小M同学自己主导完成的。虽然她一直都陪在女儿身边,但其实后来会参加那么多比赛,或许是因为孩子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找到了自信,也真正开始学会了去享受比赛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她特别欣慰的就是,她觉得小M始终都坚持了自我,不去迎合不喜欢的风格。尽管有的赛事会更倾向于比较夸张地演讲形势,丰富的动作,酷炫的手势,但是小M却始终都坚持着自己娓娓道来的表达习惯,她更希望能够以理服人,而不是靠表演和哗众取宠去吸引他人的关注。小M妈妈觉得,妈妈的角色会更像是一个协调者和协助者,同时也是心理上的支持者,尽管妈妈要去协调各种时间安排,还要为孩子进行情绪疏导,但妈妈一定不是主导者,孩子才是主导者。孩子自然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开阔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培养了快速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当然还有沟通表达的能力。以及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当中对于“成功”会有更立体的认识,对于自我也会有更清晰地判断, 她会更敢于去面对和接受挑战。回想不久前,学校老师找到小M妈妈,问小M是不是能担任开学典礼的主持人,于是小M妈妈就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她说如果是一年前的小M一定会犹豫很久,可没想到那天当她问的时候,孩子几乎想都没想就果断地答应了。好像也就是那一瞬间,她忽然觉得,自己的那个小女孩,真的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小M妈妈说,在过去的一年多,她亲眼见证了孩子每次比赛的状态和变化。从最初的超级紧张,临比赛之前还紧紧抱着玩具熊不肯撒手,再到后来的在专注和投入中逐渐忘掉紧张,再到逐渐彻底放松地以至于穿着睡裤和拖鞋去比赛,再到如今回归适度的紧张,孩子似乎一点点就在平台的磨砺中找到了自我最好的状态。而如今每每看着孩子自己在赛场上特别从容自如的时候,她都会觉得特别欣慰。
她说,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但她始终还记得小M第一次参加世界学者杯最后出成绩时候的那一幕。因为她们小组的参赛年龄最小,所以其他家长在查成绩的时候几乎都放弃了,看着大屏幕上滚动的成绩,其他组员和家长都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可她却一直坚持在看每一个小组的成绩,甚至小M自己原本也已经不想看了,可看到妈妈一直在看,于是也认真去找她们组的成绩,没想到最后竟然等到了她们小组最终晋级耶鲁全球总决赛的结果。她说那一瞬间,她和小M对视一笑,那一刻的笑容里,有喜悦,有惊喜,而更重要的,就是母女之间那份始终不变的信任。而似乎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信任,让小M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让她知道不管怎么样都会一直有最爱她的爸爸妈妈始终在身边陪着自己。小小的小M和如今的小M虽然小M如今才刚上七年级,她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但我想,对于小M来说,她的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不光是因为她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更是因为她是一个真正身体力行去关注公益践行公益的孩子,而未来一定是属于这样的孩子的。小M妈妈在最后也谈到了自己最想和其他家长分享的几点经验:第一,不盲从,不管是参赛还是学习都要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项目。第二,不迎合,要了解自己,让孩子真正塑造适合自己的风格。第三,不过度期待,也不过度托举,而是要做孩子最最厚实的安全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