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百家争鸣,GPU仍为主流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工商时报,谢谢。
亚马逊、微软、google、Meta四大云端服务商(CSP)大厂积极投入自研芯片,为半导体业带来庞大新商机。
四大CSP业者积极寻求与ASIC设计服务业者合作,半导体业者指出,亚马逊推出Trn1及Trn2分别采用7纳米及5纳米制程,分别下单给世芯-KY及Marvell,google TPU采5纳米设计与博通关系良好,微软Maia采5纳米芯片则委由台积电代工并搭配GPU架构,Meta MTIA则采7纳米制程,委由博通设计。
半导体业者指出,为求降低整体成本,配合自身生态软体跟应用,各家云端大厂积极开发ASIC,且因自研芯片需摊提开发成本,具有庞大用户基础才足以达到规模效益;目前能开案AI ASIC之厂商,仅着重在各大CSP业者。
以Google TPU例,与博通(Broadcom)合作开发,专门针对Google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最佳化的芯片,在此框架下能发挥最高之运作效率,不过在其他学习框架的表现则不佳,通用型GPU仍为现阶段主流方案。
微软于2023年11月发布两款芯片,分别为CPU及AI加速器之Cobalt 100、Maia 100;其中Maia 100采用台积电5纳米制程。据法人调研指出,该款芯片于FLOPS(浮点运算次数)以及I/O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该芯片不对外贩售,仅做为微软ASIC内部人工智慧运算。不过Maia因为记忆体频宽限制,在推理效能仅为H100的三分之一,考量延迟问题,Maia于延迟敏感度高之应用,如自驾车,仍无法与芯片巨头辉达或AMD GPU匹敌。
自研芯片虽然在应用上,不若芯片厂通用型GPU广泛,然而ASIC却在成本上坐拥优势。法人表示,以价格而言,Google云端A100 80GB价格为每小时3.93美元,TPU v4价格仅需3.22美元,减少约2成左右;在特定应用效能也不输GPU的情况下,CSP业者采取自主研发,降低运营成本。
AI芯片,肥水不落外人田
AI成为科技业下个十年的显学,关键竞争力则聚焦在「加速运算」。实际上,要让算力变强,已不仅只是芯片厂或软体商的各自任务,能做到软硬整合的企业,才可掌握AI世代的广大商机。
这说明了为何从美国大厂Google Cloud、AWS、Azure和Meta,再到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几乎所有拥有超大型资料中心的软体大厂,纷纷跨界设计起AI芯片,希望借此创造差异化,在这场AI的军备竞赛中胜出。
资策会MIC产业顾问潘建光观察,「现在几乎所有的云端业者,都在发展自己的AI芯片。」自研AI芯片为何如此重要?
建光指出,无论是辉达(NVIDIA)H100或是超微(AMD)MI300系列的AI芯片,都是通用型产品,虽然可适用于各类型的AI应用上,但就硬体及软体间的相互配合来说,并不如自研芯片来得好。
他解释,不同企业的语言模型有各自的底层架构,搭配专属芯片可以达到更好的优化效果。如同iPhone手机必须要用苹果(Apple)自己设计的芯片,才能达到系统最佳化。
整体看来自研芯片似乎会挤压到通用型AI芯片的市场。不过潘建光表示,生成式AI才刚问世不久,所有与AI相关的应用也还在进化中,即使自研芯片,很可能2年后就不能用了,「所以软体巨头研发芯片的进度也还有限。 」
潘建光认为,云端厂原本的自研芯片都还在运行生成式AI出现前的AI服务,那些芯片可以再跑3到5年,投资报酬率高,云端厂能将自研的成本赚回来。但面对变化中的生成式AI,云端厂还是会先以如辉达的通用型AI芯片为主,「两条路会并行一阵子。」
有趣的是在自研趋势下,相关产业链的产品线也出现变化。IP大厂安谋(Arm)过去皆以授权单个IP为主要商业模式,今年则推出「系统级」的IP产品,将多个IP整合成一个子系统后做贩售,名为「Arm Neoverse 运算子系统(CSS)。」
换句话说,过去客户仅能买到单颗CPU或GPU的IP,再想办法整合成一套系统放在手机或电脑内运作,过程旷日费时。安谋如今直接贩售系统的半成品,让客户买回去后稍作加工,即可符合各自需求,省下客户过去必须组合IP的时间,加速产品开发,符合当今AI快速变化的需求。
安谋应用工程总监徐达勇分析,安谋推出系统级产品的原因之一,是来自预见云端大厂的自研芯片将蓬勃发展。由于软体大厂可能缺乏芯片设计经验,购买子系统则能解决部分的IC设计瓶颈。徐达勇举例:「像AWS就是想要掌握差异化,所以希望能自己开发符合伺服器需求的芯片。」
潘建光指出,当前云端大厂的芯片设计能力并不差,但更前瞻技术如高频宽记忆体(HBM)、先进封装或互联技术上,与纯IC设计商还有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恰好是安谋能够发挥的空间。他并指出,长期而言,若技术成熟,仍有追上的机会。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客制化芯片(ASIC)占整个AI芯片市场还不足1成,但预估至2027年时将成长至3成,年复合成长率达30%,显见「自己的芯片自己做」将成未来主流。该报告指出,除了云端巨头的竞争,部分原因还来自于中美禁令下,中国迈向国产化采购的趋势。
在这一波商机下,法人认为台湾设计代工厂如智原、创意和世芯等企业,有望吃下一波来自AI自研芯片的红利。另外诸如台积电、日月光等先进制程和封装供应商,也将获得新的成长机会。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653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