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节,满街的商家似乎都在告诉你,你今天必须得干点啥、买点啥、送点啥......比如即将来到的情人节,每个商家都在盼望着你以几倍的价格去攀比、去博笑。所以,一朵玫瑰也能卖到20元甚至更贵。一盒巧克力也可以卖到一、两百元。
小编对这些洋节的心态也是相当矛盾:买了吧,觉得不值,不买吧,感觉没有被人爱。其实比起价高得没谱、没几天就枯萎的玫瑰花、看着比吃着更好的巧克力礼盒,或是在微信发个520或是1314数额不等的微信、支付宝红包,小编宁愿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收到一些贴心的礼物。
搜罗全网,小编终于给大家找到了可表达爱意的好礼物。
它薄如蝉翼,厚度仅有0.1微米;它色泽金黄、轻如鸿毛、软似绸缎。它的制作过程如今大部分已经被机器流水线代替,但有些工序却非手工不可,它便是闻名遐迩的南京金箔。金箔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江苏省南京市的龙潭地区(江宁)是金箔纸的发源地,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古时的金箔主要用于庙宇贴金、建筑装潢。
记载金箔生产技艺的文字,最早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八斤重)。”
说来难以置信,这薄薄一张金箔竟需要经过高达3万次的捶打,而最终出来的金箔成品厚度薄得仅有0.1微米。
正是这样一张普通人手碰一下就会破开的薄薄的金箔,在金箔手手艺人的手中却可以变身各种美不胜收的装饰品、工艺品、日用品。玫瑰总是和爱情相伴,肆意盛开的花朵正如浓烈的情意,可惜,鲜花几天就枯萎、败落。所以,人们精心制作了各种各样可以永久留存的玫瑰花,希望以此代表心中永不凋零的爱意。小编给大家带来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这次是金灿灿的非遗工艺制作出来的金箔玫瑰。久闻金陵金箔的大名,可初见这支玫瑰,还是会惊叹这24K黄金打造的金箔玫瑰的美丽:大气不失娇媚,精致不失华丽,纹理清晰,光耀夺目。金箔玫瑰的花枝添加了金箔“保护层”,可以防止磨损,延长储存期限。花瓣则采用非遗手工艺金箔贴制,保留真实玫瑰花瓣纹路,不易变色。24K金箔包裹寓意爱情的玫瑰,寓意爱情长久炫目、永不凋谢。
如此精湛的工艺,可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2006年,金箔锻制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南京仍保持着世界金箔制造中心的地位,年产量占全球市场百分之六十左右,占全国市场百分之八十左右,年产值超过两亿元。而金箔的传承少不了一群坚守这一传统技艺的匠人的心血和努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造技艺的省级传承人葛才金便是其中的一个。上世纪 80 年代,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让传承金箔打造衣钵的南京市江宁县金箔锦线厂(金陵金箔的前身),成为一片汪洋。经奋力抢救后,仅救出部分物资,千古金箔前途未卜,金箔锻制技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厂长没法儿了,在邻近的几个镇子中广招人才:“但凡有一个人愿意干这事儿,金箔就有希望活下去!”作为葛家金箔传承人,年轻的葛才金眼看着家族流传千年的金箔工艺即将面临消失,心中充满了迷茫。这祖祖辈辈的手艺,他比谁都想复兴,可手上有的,只有祖师爷葛洪手里1700年的“金箔”技艺和祖父留下来的一把铁榔头。葛才金冲进金箔厂,在报名册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从学徒开始干起。为了练好“举锤擦耳朵,落锤擦右胸,上下一条线,锤头正鼻梁”这个体式,葛才金每天三四点就起床和师傅练“划膀子”——手拿一把筷子,从上到下打划。“开始时胳膊上额头上带伤是常事,耳朵也被震得生疼,但作为葛家金箔传承人,我不能让传承断掉。”葛才金说。
也是因为这样,许多年轻人受不了苦,没挺过一礼拜便走了。 而葛才金的基本功练了整整三年,才终于迎来了拿锤子的机会。同一个动作不断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打就打了三十多年。葛才金成了那批学徒6人中唯一的坚守者,据说经他手中捶打而成的金箔,可以铺满61个足球场。民间曾有传言: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覆盖一亩三分地,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打箔的功夫。在十二道工序中,打箔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顾名思义,把包裹在一种叫作乌金纸的材料中的金捻子打成薄片子,需要不断锤打。匠人需要把2048层乌金纸中的金捻子打开,打好后的金开子小心翼翼地趁风口挑起,放入整张乌金纸中。经过第一遍捶打的金开子,厚度已由原来的10微米延展至1微米。但这厚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成品金箔的要求。下一刻,它将迎来自己蜕变的关键一步。已经经过9道工序的金叶子,将会迎来第二次 “大锤打”。一块乌金纸包,2048层铺展。1厘米见方的金叶子被包裹其中,由一上一下两个人共同捶打。双方一推一合,必须达到25000~30000锤才能打成金箔。坐在上面的匠人,手里的锤子有 7 斤重。锤打的时候,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重了会伤到金箔,轻了力度不够。可即便是这样,捶打的声音也足以刺穿耳膜,常年在这高分贝环境下,葛才金的听力越来越差,人站在两米以内,说话就已经听不清了。待捶打完成,用镊子夹起一看,金箔厚度比头发丝还细,仅仅只有0.1微米。金箔轻薄如蝉翼,柔似绸缎。现在,等待金箔诞生的漫长旅程,终于只差最后一步——切箔。作为锻造金箔的最后一道工序,切箔的操作极其复杂——工匠要在厚度还不到0.12微米的金箔纸上切割。切箔技艺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和操作,才能切得快而整。匠人只需将金箔轻轻吹起,用竹刀挑至平板,切成四方,吹掉多余的回残。其实,葛才金手里的金箔之所以强韧不破,有一样东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乌金纸。乌金纸是用来打制金箔时铺垫的材料,就是制作时防止金箔互相粘连、用来隔开金箔的纸张,它也是金箔生产的核心材料。乌金纸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金箔的品质,其制作方法也是保密的。早期国内的乌金纸产于浙江一带,但乌金纸的生产工艺已经失传,老祖宗传流下来的乌金纸很快也用完了。葛才金只好想方设法地从日本等国购买,但日本人对乌金纸的购买是有管控的。葛才金于是组织了一支科研团队,决定研发出自己的乌金纸。 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5万多次的击打,这张属于国人的乌金纸,诞生了。这种乌金纸弥补了以往乌金纸的缺陷,可以抵抗摄氏100多度的高温,经得住250万次的反复捶打。葛才金自豪地说,金陵金箔生产的金箔都是用自己生产的乌金纸打造出来的。打出来的金箔强韧不破,薄厚均匀,而这种乌金纸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认定为国家民族技艺保密产品。在将1.24克黄金,在乌金纸中打出面积1平方米面积,0.1微米厚度的金箔后,这场“金块化身金箔”的旅程才算走完了全程。30年前,葛才金自告奋勇地成了金箔锻制学徒工中的一员;30年后,当年仅有的6位学徒中,他成了唯一的坚守者。而葛才金和金陵金箔也从南京、走到了北京、走向了更遥远的地方......薄薄的金箔,见证了故宫博物院的重振,故宫午门、太和门、神武门、寿康宫、慈宁宫等重要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程,均使用金陵金箔修缮。还有见证香港回归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澳门回归的雕塑礼品“盛世莲花”也都使用了南京金箔锻造技艺。
温馨提示:请登录老牛精选小程序中查看订单详情,商品发货后才能查看物流信息。您也可添加客服小哞微信mr_moo123,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Shidaizoe微信。更多好书推荐,请关注公众号 “老牛的读书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