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做好科研的第一步是不盲目内卷
看点 国内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顶尖创新人才?为探索育人新模式,国内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而其中,最年轻也最受期待的就是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今年,西湖大学首次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共招收60名学生。开学初,外滩君来到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独家专访了西湖大学的首届本科生和老师们。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张楠 编丨Iris
“过去是说大一就是高四,现在是说大学如同高中,就是大二以后也像是高中。这反映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这从学生自己对海外交换学习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印证。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好的课程,还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真正体验到大学如何不同于高中。”
在《大学的改革》一书中,西湖大学校董会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指出,现在的一些大学如同高中。
此外,他还观察到一些普遍现象:忙、茫、盲;学分绩(GPA)导向;变相缩短学制;焦虑、纠结、内卷;做研究的困惑;均值高、方差小……在他看来,这些现象的共同根源在于: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维”,即教育内在的评价和愿景缺位了。
以培养顶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亟需探索新模式。地处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等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
7月7日,杨英豪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西湖大学我来了!!”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表示恭喜和祝福。
2018年,14岁的杨英豪参加《最强大脑》,彼时还在杭州市文澜中学读初二的他,在节目中一路过关斩将。出色的表现不仅圈粉无数,还得到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的青睐。当时,西湖大学还未开始招生本科生,施一公教授说,希望小英豪几年以后去西湖大学读博士。
今年,西湖大学正式获批开展“创新班”本科招生试点的消息公布,杨英豪爸爸第一时间转发给他,“最强大脑”杨英豪,从杭州第二中学毕业,成为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的1/60,这个约定提前实现了。
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
从成立至今还不足4年的西湖大学,可能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但事实上,这所新学校可谓“大有来头”。
首先,它是新中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以博士生培养起步,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教育部曾表示,西湖大学的创办,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先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西湖大学的创建者中,聚集了一群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
包括最早发出倡议的七人中就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灵魂人物校长施一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曾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任务,全身心投入西湖大学办学。
校长施一公在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他曾多次表示,西湖大学希望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和国际化的高等学府。
既如此,西湖大学“创新班”,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理科天才特长班”?
从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来看,这的确是“准入门槛”:
西湖大学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核,通过学校初试、统一高考、学校复试考核环节,择优录取。
在西湖大学组织的复试中,杨英豪就明显感受到,这些题目有些特别。“以前做的题目,要么计算量很大,要么会藏着一些‘坑’;但西湖大学的题目,更多是考查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很灵活。”
另一位大一新生潘奕如,是今年本科生中为数不多的女生。从初三起接触化学竞赛就“入坑”的她,一直对科学研究很感兴趣。
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潘奕如
去年,施一公代表西湖大学到她就读的乐清知临中学做宣讲时,潘奕如直言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了,“一位有抱负有担当的校长,让我相信西湖大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
但从学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来看,“创新班”又不同于我们对“理科天才特长班”的想象。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