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烂片和好片是否存在边界?
编者按
前不久电视剧《东八区的先生们》的价值观引发观众争议,一举夺得“豆瓣史上最低分的电视剧”称号,最终导致下架。一部好的作品是禁得起观众的评价,不管是豆瓣评分还是影评人评论,观众心中对于影视作品的标准永远是有一把尺的。无论作品是否被称为“烂片”,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每部作品,可夸可骂才是艺术的“百花争鸣”。
作为影视从业者对于影视作品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敬请观看《四味毒叔》邀请到的王力扶、毛尖、孙彦凯三位创作者来分享自己对于“烂片”的观点。
一
王力扶:它是把浪漫作为美的,至高无上的审美原则的,就是你感觉到比如说它在歌颂青春,热血,歌颂家国,痛苦,炮火,你发现它其实关注的是浪漫,这个你没有觉得有一点别扭和残酷吗?如果可能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也会掉眼泪,但是我觉得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写作学习,思考的训练,我已经把自己这一层女性的不理性,或者说,我不知道我用这个词是不是得罪人,但是我先放在这儿吧,就是说它不公平,脱掉了,剥离了。那么我再去看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到,有的时候不管不顾的浪漫是非常残忍的,非常残忍。
汪海林:明白,那么其实影片出来以后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且是相抵触的,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是挺多的,那么我想无非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在艺术上对它的认证有巨大的分歧,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艺术上非常好的一个作品,有些人认为它艺术上一无是处,结构上也有问题,那这一点我们倒是比较接近,就是认为在艺术上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王力扶:对,它是个成功的,甚至是一个好作品。
汪海林:对,那么另一个就是在影片传达的价值观,它的主题上有些人是高度认同的,但有些人是完全不接受甚至非常反感,可能我们俩可能又更接近于后面这种,就是在价值观的认同方面,我也不是说从头到尾都反感它的价值观和主题的表达,我觉得有些部分我觉得还挺好,就是它传达的价值系统是我认可的,那么有些部分我就完全不能认可,有些地方我甚至觉得很愤怒,那么就是这些使得这个影片才具有非常大的多异性和争议性,这也是这个影片很有意思,甚至说很有魅力的一部分,就是你看完它很多天,你还在想它。
王力扶:没错,很有魅力,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纯粹的批评,只是在非常理性地分析,甚至我们是在呼吁,希望中国电影能多出现一些这样的作品,它不管怎么说也是有历史背景,有思想深度的,能引起我们这样争议的。
汪海林:是一个有追求的作品。
王力扶:对,有追求,而且你感觉到这个人是有非常崇高的理想和愿望,不管这个崇高是不是妨害或者伤害了别人,或者说是不是在用更大的标准和尺寸去衡量评判的时候,它有它的一些缺陷和问题,但它一定是一个有自己强烈强悍价值观的东西。
二
谭飞:其实我觉得对于很多年轻一点的观众来说,他们因为没见过这样的人或者事儿,就会把这些情节视为狗血,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去判断一个剧到底狗不狗血,有没有一些具体而微的标准?
毛尖:我觉得我还是略有资格来谈谈今天这个话题的,因为我自己每天都是要“服剧”几个小时。不能说我是全中国我这个年龄段看剧最多的人,但前1%肯定是有的。一个剧是否“狗血”的判断里很重要、很直接的一点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各种不准确。
比如“色香味”不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一个剧,男主如果比女主娇艳的,菜比演员难看的,动物比人演得好的,都是烂剧。我不是说男主不能娇艳,男主当然可以娇艳,但是男主太娇艳就很容易变成《风起洛阳》中王一博那样,既被当男主用又被当女主用。国产电影中说实在的也就张国荣做到过,《风起洛阳》中王一博的表情就是例子,估计他自己也蛮难拿捏,一直像上好的食材高悬剧组。这样是有问题的。还有就是剧里的菜不好看,只要看到剧组里男女主人公动不动在那吃牛排,就会让人觉得这个剧不会太好。
大家都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起点就是把中国饭菜做好,米饭饺子做得不好,就是对中国故事的降维。把中国米饭做好了,中国故事也就成立了,日常生活做美了,精气神也就传递了。这些年我们也都知道中国电视剧中的饭菜做得已经不那么塑料了,但还是不够好,基本还是靠台词“真好吃真好吃”地撑。
前面我们也谈到《请回答1988》,《请回答1988》表现的也是韩国的贫穷年代,也表现了贫穷年代的主妇,人家那个主妇弄出来的菜虽然清贫但就是非常诱人,每个主妇都有自己的拿手菜,所以它的人设就非常具有亲和力。
谭飞:包括里面的泡饭好像都让人觉得很香。
毛尖:还有一个,动物比人演得好的剧都是不行的,像《阳光劫匪》里面那只人工老虎的演技就碾压马丽、宋佳,还有曾志伟、沙溢等演员了,老虎弄得这么好也救不了他们的烂剧情。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面子上的色香味都做不好,那基本就是烂片。
谭飞:那刚才为什么你没有提到小孩比大人演得好的情况呢?
毛尖:小孩比大人演得好是很自然的,这没什么奇怪的,全世界的小孩都比大人演得好。你问我评判标准,我觉得“色香味”是明面上的标准,还有一个标准是“衣食住行”,但简单用这四个字概括也不太准确,当然衣食住行的“行”也包括各种行状,像人的行为关系等等。还有明面上速度很慢的剧基本上也都是烂剧。
所以现在看12集以内的剧都立马会有好感,像前段时间迷雾剧场的那些剧都在12集左右,都让人挺有好感的。
三
孙彦凯: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市场决定了所谓的烂片的横行,我觉得审美趋同在作祟。当一部分投资人、制作人和一部分观众的审美是趋同的时候,其实你站到他的角度来讲,看那个片子,它未必一定是烂片,比如说。
王雁林:抗日神剧。
孙彦凯:抗日神剧,对。它也有大量的观众在看,在消费。你不能去抨击说他们的审美,人家就是这个审美取好。你比如说郭敬明,很多人都驳斥《小时代》。但是我说句实话,我看《小时代1》的时候,虽然整个片子确实不太好,但是《小时代1》结尾的那段,我觉得是拍得不错的。那一段就是为了理想、为了成功去拼搏的主题,虽然是一种劣质的成功学,但是成功学总比不上进,不成功要好。我觉得起码在这个角度上,它是燃动了一批年轻人的情绪。有了这样的基础,它就有一点像生物或者是植物界的腐殖质。腐败的叶子落在地上总会有一些养分遗留下来,成为后面更好的苗株生长的营养基础。
王雁林:我觉得是这样,烂片的危害性,并不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补偿,它的危害性是在于它造成的普遍审美下降。就像你说的,郭敬明的《小时代1》的最后,还想着燃动一批人,说白了,这就很可悲。一帮人若能够被这样的事情燃动,就可见他没有被更高级的东西燃过。这造成的是行业的完蛋,大家全在低水平上进行白热化竞争,这就是要完的征兆,大家都不上进了。我们还是那句话,不能因为观众Low就给他特别Low的作品。不能因为人烂就给他烂作品看,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这不是对他们不负责任,是对行业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讲,它的危害在于它让人变差了。文艺作品是需要鼓舞人的,是需要让人升华的东西,而不是让人变得越来越Low的一个东西。那本身违背了文艺作品的一个初衷和它本身具备的一个属性的东西。
孙彦凯:人民有权选择低俗的权利。
王雁林:低俗和拙劣是两回事。低俗没有问题,我喜欢,当然不是说郭德纲的相声低俗,而是我喜欢郭德纲,这没有问题。但你说我要听一个特别拙劣的相声,就是咯吱人的,那这是什么?这不贱吗?这不有病吗?我觉得这个是两个逻辑。
孙彦凯:从我的观点上来讲就是,拙劣和低俗有时候是很难那么界定和划分的,当然这可能跟我现在从业的领域有关系。每年网大的生产量是非常之大的,创作周期非常之短,短到几乎是一个正常电影创作周期的三分之一可能还不到。所以在那样大的量,在那样大的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你很难去做精英化的创作,更多的反而是需要用一些套路,甚至可能有些地方是拙劣的,但它是能够短时间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技巧。
王雁林:我觉得我不赞同这样的东西。拙劣并不在于说你的制作精美程度和别的那些东西,重要的是你的用心程度。《万万没想到》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它粗糙,甚至是低俗,甚至有些地方我认为是很恶俗的东西,但我不认为它拙劣。反而当他功成名就,有钱了,有资本去做更好东西的时候,我才认为那很烂,才认为那是拙劣的,因为他们不再用心了。《西游记》现在来看,其粗糙程度已经达到一个让人发指的地步,但你不会觉得它拙劣,也不会觉得它烂,因为你会觉得它每一个细节,都是在那个时代和那一群人所使尽浑身解数去达成的一个结果,我们甚至要向它敬礼。
孙彦凯:还是回到我那个话题,在腐殖质中间,它总是会有生长出这种奇葩果实的可能性。但是必须得有这么多的腐殖质才能够孕育出这样的这种东西。它是很拙劣,它是很抗日,很雷,但是它里头是充满了它的想法的。
王雁林:但是我觉得是这样。第一,解构这个东西是要过脑子的,是有水平的人才能够解构。再拿《大话西游》来说,有高级世界观的人才能够去把《西游》解构成《大话西游》的样子。我们第一次看的时候只看见了恶搞,而当我们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大话西游》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解构是需要一个高智商,并且是有高级世界观的人才能够完成的一项工作。
那么说对烂片的解构和重建,以及对它的嘲讽挖苦,以及用其他的方式重新去改变它的一种形态呈现来说的话,这都是需要高水平的人去完成的。低水平的人不过脑子,他拍出来的叫差。高水平的人在差的水平上,再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就变成了荒诞。荒诞是一个很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是一个低级形式,而是一个高级形式。所以我们要说的是,你看你会喜欢,是因为你是一个高水平的人。你不会喜欢看抗日神剧,为什么?因为那个太烂。但如果说你必须一年看多少多少个的时候,你甚至会在其中找到好片,因为我一年365天每天看4集抗日神剧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部比那一部好。这是要命的,一个高水平的人常年处在这样的阅读过程当中,水平也会跟着下降。
人在学习过程当中,他必须要不断地和好的在一起学习,并且不断地增长见识,这样他才会进步。
比如还拿《大话西游》举例子,90年代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会看不懂这部片子,会觉得它不好,因为我们只看见了恶搞。包括《东成西就》我们也是看到了恶搞,但为什么若干年之后能够看懂它,并且还有很多很多的解读?因为在90年代的时候,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在90年代初的时候,借助特殊的政策环境,我们看到了很多世界上伟大的电影作品和艺术作品。我们有了这个过程以后,我们才能够变得去理解它。
孙彦凯:我还是那个观点,观众选择烂片是他的权利,而且这个权利是自由表达的一部分。我们作为从业者,我们有精英意识,这是好事,我们要做更好的片子,这是好事。但是我们要给市场空间,要让观众有选择烂片的权利。在这种烂片的基础上,是有可能产生好片子的。有精英意识的人去把它做进一步的解构和提升,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没有基础基数,没有自由表达的空间,这种果实是很难成长出来的。所以我的观点仍然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表达空间,给予烂片一定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生长出更优质的果实,变成腐殖质,培养出更优质的果实。
周楠 | 王小帅 | 余涛
《四味毒叔》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编委会成员有马戎戎、毛尖、王雁林、李尚龙、路金波、赛人(以姓氏笔画为序),是一家影视文化行业垂直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