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秘密终于泄露
*请点击上方蓝字我们都需要勇气关注我*
人人都想青春永驻、永不老去,而在我看来,不老的秘密不在于冬虫夏草和SK2,却在于:
灵魂舞蹈,永远不老
一
昨晚,跟一位大哥聊天,他告诉我越来越不爱活着。这些日子来,这是我听得最多的声音。我们都越来越不爱活着了,因为世界在以我们不希望的速度往我们不想要的方向发展着。我们想要的世界,是明亮的、自由的,人与人之间是相爱的。但现实却是为禁忌和锁链捆缚的,弱者卑微如尘,人们互相伤害,孩子像风暴中的花朵般被摧残,真相如阴沟中的明珠般被玷污。
硬盘坏了,成为一个无限悲哀的隐喻,如果这个世界是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它的硬盘已经损毁到了无法恢复的境地。世界高速坠入暗黑无底的深渊,我们愤怒、抗争、诅咒、悲伤,最终陷入深深的无力。我们凝视深渊,深渊亦报我们以凝视,终于,我们越来越不爱活着了,坠入了自己内心的深渊。
现实的深渊是一种隐喻,而内心的深渊则是一种情绪。我们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的生物,情绪是感性的一种载体。多年来,我已习惯不让自己在某种情绪中沉溺,所以,我告诉那位大哥说:“我还想发挥余热。”爱活着,不爱活着,我们都还活着。
二
我们都还活着,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现实。我们都还活着,是因为我们还没真的绝望。对世界绝望的人,不会活着。
很多有良知的人,眼看他人遭受苦难却无力拯救,会产生“幸存者愧疚”,痛恨自己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渐渐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爱活着。
不过,庸常的人生,虽然正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时不时的痒痛,却还不至于到了叫人绝望的境地。所以,我们还活着。
这世上所有的动物都能活着,却没有一种动物能像人一样生活。活着和生活的区别,就在于生活比活着多了一些意义。因为我们会去爱、去关怀,去追求美和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等的价值。
罗曼·罗兰说:“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命是充满苦痛的,与其不爱活着却依然活着,不如转而热爱生活。当生活的信念足够坚定,即便遭遇像凯文一样的不幸,我想我们也能够在信念支撑下活着,并继续去生活,用更大的坚韧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创造价值。
三
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自己民族的深刻批评者;而一个伟大的人类热爱者,往往是人性和世界的深刻批评者。正如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美”是自恋,而敢于深刻检视自己灵魂的人才叫自爱。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内心充满爱和关怀,才会炽烈地去和世界争吵,与一切背离爱与美、真与善、自由与平等的现实开战。一个写字的人,如果从来没用他的文字去深刻地反对过,纵然他的技巧无比高超、文字华美绝伦,也无法拥有灵魂。
这个世界,只有由爱出发、回归至爱的创造才能彰显价值,而生命的意义无非在于创造这样的价值。能力大小,倒并无关系,爱,本该有心,爱,存乎心,见于行。
当歌德见到叔本华,觉察到了他身上浓烈的悲观主义气质,他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价值。”一个从不给世界创造价值的人,是谈不上爱自己的。
四
常有人问我,你生过那么多次重病、经历过那么多磨难,为何从内而外依然年轻,为何你的双眼依旧那么干净。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大姐说起。这位大姐,是一位地道的上海人,讲究活得精致、体面、干净。从小到大,她算是一帆风顺,没经历过什么磨难。可30岁那年,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却发现自家的房子被弓虽拆了。所有她眷恋过的美好物事,都被埋在了废墟里。
从此,她踏上了维木又之旅。为此,她成了看守所的常客。期间,她遭受过非人的折磨,绝过食,曾经一下子暴瘦二十多斤。而她原本的体重,也就不到九十斤。二十多年了,一切还未结束,她还在继续。原先,她只不过是想要回自己的房子,现在,还加上了为自己遭受的一切非人对待讨个说法。其实,房子的补偿,现在已经很容易解决。难的,是其它的说法,可她坚持要讨回一切公道。而她在对抗的,是绝不会轻易认错的利维坦。一切,依旧是开始。
我在见到她本人之前,约略知道她的一些遭遇,但见到她本人,我却被震撼得不轻。常年的折磨,给她留下一身伤病,她每天都在吃着各种各样的药。可她的人,看来年轻、干净、体面,依旧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上海女子。为了暂住的旅馆地毯不干净,她一再向我道歉。看守所的地面,大概从来和干净不沾边。她直面过人世间所能有的肮脏与黑暗,却从未让那些东西改变自己。 她的体面,不仅在形,而在心。一颗追求做人尊严的灵魂,让她的生命永不干涸,永远干净、体面,比岁月年轻。
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原本是三位一体,都离不开心中那个大写的爱字。人的尊严、自由……一切,都由爱出发。没有爱,生命一片荒芜,表面的华美之下,掩盖的是人性苍凉的废墟。在一个缺爱的世界,我们唯有更用心去爱,去追求那些能真正赋予我们幸福的价值。
人每天用灵魂舞蹈,才永不衰老。在遍地禁忌和锁链的世界舞蹈吧。我们活着,就要生活。我们死了,都要爱。漫天黑暗,终将为不屈不挠的爱驱散。我们不成,自有后来人。但爱的种子,不能绝灭于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