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上海一律师因月入5千无法生存,做擦边直播月入2万”的帖子,引发热议。在一个主题是“艰难的独立律师”帖子后面,博主发表评论称“去做擦边直播吧,我律师收入5K直播收入2W左右,没直播在上海活不下去。”4月20日,该博主发视频回应,说这只是自己当时的玩笑话,自己是1999年的青年律师,没案子难免有些收入焦虑。她直言:从22年6月份入律师行业开始,从实习律师4500元,到做授薪律师5500元,交完房租所剩无几,工作之余就在平台直播,从1万粉做到快60万粉。前段时间搜律师副业话题,看到有人劝律师去做擦边,感到好玩就开玩笑说了这句 “去擦边直播吧”的话。“自己直播没有擦边跳舞,每次都是穿毛绒睡衣,直播内容也是和粉丝连麦解答一些法律问题和情感疑惑。”
咳咳,因为是和“律师”相关的话题,所以表述要严谨一些。所以题目换了好几个,最后选了这个。先说说对于这个事情的态度哈。首先,她在平台上的所有不管是直播也好,视频也罢。是跳舞也好,还是普法也好,只要能够播出来的内容,大概应该是合规的。至于律师跳舞什么的,中国也没有法律规定,律师工作时间外不能跳舞来着。(事实上,以圆方做自媒体的经验来看,如果这一波流量比较大,她的粉丝变多了,那么大概以后“普法做案例分析”被平台ban的概率,是大于跳舞的概率的)其次,从22年到现在,从1万粉丝到60万粉丝(估计这一波之后,应该会破百万)从某个角度说,这个的确是努力和天赋的结合说努力是因为她说:牺牲了所有闲暇娱乐时间,几乎全年无休。而说天赋,也是因为做“网红”也是“颜值”和“表达”并重的。从照片来看,“颜值”是比较能“打”的,而从表达上,猜测司考都能考过,做直播聊聊天相比也不成问题。那既然这事一不违法,而又没损害其他人利益,认真琢磨下还挺“正能量”,那么为什么在律师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呢?特别是一些可能的“资深律师”,表达的更多的是义愤填膺……有的说她:但对法律缺乏敬畏心,也没有法治信仰,只是谋生而已。也有说她:一个女律师擦边跳舞毁的不是她自己,是整个女律师的职业形象,只不过在一片谴责声中,很少去回应她去直播的“动机”,年轻律师收入低,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年轻人收入低,已经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但是许多“高门槛”行业,年轻人收入也低,就的确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了……“律师”这个职业,很长时间是有“光环”的,和“医生”,“老师”,“记者”,这些岗位一样,都有类似的“社会荣誉感”。里面有提到,随着时代的变化,记者的社会影响力也在变化。而那些“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的,金子一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行业都这样了,刚入行的小年轻更感受到压力。“青年记者”赚不到钱已经是常态,而不光是青年记者赚不到钱,青年医生,青年老师,青年律师都赚不到钱……一方面,在中国想要学习“这些行业”的门槛和欧美日韩相比还是“太低了”,同时“这些行业”的就业还是太容易了。以至于很多青年人,听闻这个行业好,就敢于“头铁”来到这个行业。或许会有小伙伴有不同的意见“学医”“学法”多难呀“考教”“考研”也不容易呀。的确,在中国,这个门槛的难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上,而在欧美日韩,这个难主要集中在“钞能力”上。在欧美,这些行业也对绝大多数“年轻人”不友好。比如律师,美国即便考下来律师职业资格,大多数年轻律师也接不到活。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Law School Transparency”,曾对美国律师协会的数据分析得出:提供高薪律师工作的企业,一半以上的入门级职位,都只为排名前20的法学院学生开放。所以美国“普通青年律师”的就业其实压力也很大。就业难是一样的,但是学习这些行业的“费用”又是出奇的高。一般在美国,在2017年左右,好一点的大学法学院,学成律师出来大概光学费的花费就高达35万美元(估计现在应该超过40万美元了吧),而在中国,最好的政法大学,四年上下来光学费的话大概只要2万元(每年5000元)。也就是说在中国想要成为一名律师的成本只有美国的1/150。也难怪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自曝,他在2004年,43岁时,才刚刚还清了助学贷款。那美国的律师学费这么高,而年轻律师和国内一样找好工作也不容易。如果你是美国一个大学生,选专业会不会选这种“投资高,收益不确定”的呢?大概是不会。那么谁会去选,律师世家会选,父辈在律师行业已经熬过了新手期,收入颇丰。这个时候孩子学律师,哪怕年轻的时候收入低,也没什么问题。所以看到欧美日韩这些“体系成熟”的国家,大部分是医生的孩子学医,律师的孩子学律师,而且通过不断提高行业门槛方式打造“护城河”,不让新的人进入。甚至魔怔到韩国这种,会发展到因为医学院扩招而全国医生罢工的地步……所以,虽然现在这个行业“年轻人”赚不到钱,还有这么多人涌进来。很大的关键是因为“投入产出比”还可以,如果在中国学个法律,花的不是2万而是200万,估计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2024年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