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中国“三蹦子”回头率100%!华人网友真弄了一辆来美国,还上了DMV的牌照........
撰稿 Taola | 排版 Nina | 校对 Az
“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
这魔性的声音,在美国的一栋house的后院儿响起。怎么中国的三轮车(也叫“三蹦子”或者“蹦蹦”)跑到美国去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
美国的一位华人博主@Bobo在美国,在去年冬天特意从中国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她的美国公公。
现在这辆三轮车不仅在当地合法上了牌,还因其便捷、实用的特性,迅速成为了当地的“网红交通工具”,警察见了都说想要一辆。
特此声明:
本文已经当事人授权
请勿转载
去年冬天,美国的一位华人博主@Bobo在美国打算送给公公一个“特殊”的圣诞礼物。因为之前公公去中国旅行的时候,特别喜欢“三蹦子车”,于是她决定要将中国的“三蹦子”直接运到美国。
联系完中国三轮车厂家后,厂家告知可以经过海运将其运到美国。一辆价值5000人民币的三轮车,运费都要比车本身价格更高,但博主认为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公公,很值得。
正值圣诞前夕,博主的“三轮车”到货了,但是头疼的是海运公司称需要博主自己卸货。800多斤的连车带箱子的货物,博主一时间不知道该要如何是好。好在,最终海运公司同意送货到家。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卸货的时候,两个小哥看到没拆的车都惊呼“哇哦”,并赶紧拿出手机拍照。
傍晚,当公公回到家中看到这漂洋过海的圣诞礼物后,两眼放光。婆婆也在旁边表示,公公几乎每天都会在网上浏览这个“三轮车”。博主的儿子看到这辆“三轮车”也是兴奋不已,直呼“太感谢你了,妈妈!”。
车子接通电源后,倒车时发出了中文提示的“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个“魔性的声音”,甚至跟着喊了起来。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兴奋的公公赶忙将邻居都叫到家里来,一起参观这辆“三轮车”。巴基斯坦的邻居表示,巴基斯坦也有这样的三轮车。另外一个邻居进屋就喊“哇”,并询问三轮车是否可以上牌照。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直到深夜,三轮车才正式组装完毕,但公公兴奋地表示,必须马上、立刻开出去兜兜风,看看这个三轮车到底能开多快。事实证明,这辆“国威”三轮车最高时速可达30迈的速度,无论是拉货或是拉人都很方便。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博主带着中国运来的“国威”三轮车前往美国车管局经过验车后,竟成功获得了摩托车牌照,可以在美国道路上合法行驶。
因为美国没有三轮车,甚至都没有个专门的英文单词来称呼它,所以车管所最终给“三轮车”的定义是,“皮卡的斗安装在电动车上变成了摩托”。(咱中国的质量看来非常过关!)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接下来的日子,公公总会开着这辆三轮车出门“兜风”。大街上的人看到都表示自己也想要一辆,这车太帅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甚至连警察看到了都问,在哪里能买到这样的车。其中一名警察建议博主与当地政府沟通,考虑建立一个三轮车的组装工厂,将零件从中国运到美国,然后在美国进行组装和销售。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公公在和一位东北朋友聊天时,突发奇想,觉得三轮车的用处很多,可以开到集市上卖货。大家最终得出的结论一致认为,应该去卖糖葫芦。
没想到,糖葫芦的反应超级好,直接成为了小镇“网红美食”,很多美国人前来尝试。其中一位顾客表示在社交媒体中见过,但从未尝试过,没想到如此美味。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当然,“三蹦子”也是人们最好奇的,纷纷上前来询问,哪里能购买到这辆车,价值多少钱。有人猜4000、5000美金,还有人猜9000美金,当人们知道这辆车仅售600美金时,都吃惊不已。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一位大学教授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在小镇引进15,000辆三轮车来代替汽车。并表示,一辆三轮车前面能坐2人,后面能坐4人,既环保又舒适。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Bobo在美国
其实早在几年前,“三蹦子”就早已被运到欧洲、加拿大等国家。外国人对“三轮车”的评价多为“太帅了!”、“太酷了!”。
现在,在国外购物平台亚马逊上搜索“三蹦子”,其价格已经飙升至7000~12000美元不等,当然主要是运费较贵。
图片截取自Amazon.com
现在三轮车妥妥地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网红交通工具,这不仅是咱们中国制造的骄傲,也是文化交流和创新商业模式的一个生动例子。
根据河南某“三轮车”生产厂家的说法,该公司产品已出口巴西、澳大利亚、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加纳等20多个国家,并在西非的一些国家销量最好。
网友热评:
#想象一下,开一辆“三蹦子”去逛costco应该很拉风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合理的工具
#也就是说未来去美国就会看到中国城乡结合部的特色景观?
#墙里开花墙外香。
#三蹦子:我还有这一天??!
对于中国三轮车在美国意外走红,
是文化的碰撞还是商业的共赢?
欢迎畅所欲言!
END
Taola 诚意制作
感谢你为我停留
*本文不涉及任何政治宗教立场
不涉及任何广告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