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太婆回忆录火了:前半生免费保姆都是妥协,后半生拿起画笔为自己活公众号新闻2024-04-26 04:04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作者:汤秀云 编辑:贾方方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最近,一个名为“老太婆的回忆录”的账号在小红书悄然走红。账号的up主名叫冯庆华,是一位74岁的奶奶。她曾在日常琐碎中消弭自我,直到退休后,开始用画笔“连载”自己的人生。几十载风雨历程跃然纸上,这是对她自己的一个记录,留下过往的痕迹。正如她的儿子所说的那样:“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宣泄情绪的出口,有人用文字,有人可能会拍成电影,我妈妈就是画画。”01何以解忧,唯有画画冯庆华回想自己的大半生,仿佛只有“妥协”二字,“顺心”却少得可怜。她是宁夏人,与共和国同龄,从小喜欢画画。她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买不起纸笔,就拿烧火棍在地上画画。上了初中,她被老师点名出板报、画教学图片。当了几年知青,后来高考恢复,冯庆华报考美术学院,过了初试,复试却没消息。最终,她成为小学代课老师,教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课。很快,冯庆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结婚前,她以为,婚姻可以满足自己所渴望的幸福,“一个负责做饭,另外一个负责洗碗”。谁承想,如此琐碎平凡的日常,于她来说却无法得到。冯庆华和丈夫在工作中相识,然后走到了一起。刚结婚不久,她发现他特别懒。晚饭后,他说想出去散步,她正在厨房收拾锅碗,对他说:“你顺手把垃圾扔了。”他瞅了一眼厨房:“垃圾袋一股味儿,会把手弄脏,出去又没地方洗。”说完便出了门。家里其他相对“干净不脏手”的事,他也总是推三阻四。她开始抱怨,后来的日子过得也是磕磕绊绊。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的喋喋不休都是徒劳的。为了给年幼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选择了忍和沉默。张爱玲说过:“真正的失望不是怒骂,不是号啕大哭,也不是冲你发脾气,而是无论你再做什么我都沉默不语,觉得和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她小心翼翼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外,她是一名教师;在家,她是“免费保姆”。辛苦付出换来的,只有日复一日的孤独和压抑。好在,她还能画画。她会临摹工笔精细的国画山水图,也会随意扯一片废纸,画一画这天发生的事、看到的人。一天傍晚,她拖着一身疲惫走进院子,发现天空格外澄澈。穹顶下,两个孩子在拍球,笑声划破寂静,令她下意识地停住步伐,把这个场景画了下来。在她的画里,星星点缀,熠熠闪烁,孩子笑靥如花。旁边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纹路和叶痕。那种暗与光的巧妙排布,像是刻在她骨子里的生命力,一面庸碌黯淡,一面生机勃勃。她的心灵得到释放,忽然不那么累了。02放空自己,再活一回青春就在那样的一岁一枯荣里匆匆而逝。转眼到了2009年,那年冯庆华已经60岁。又是一个不眠夜。人的心就像一个超级录像机、录音机,不需要电,只要在心里按下“重播键”,往事就一遍遍地浮现心头。时光的隔壁住着一个年少的她,为一朵花流泪,为一幅画感动,为一个绘画的梦而执着。恰巧,儿子给她在电脑上下载了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那是女插画家玛嘉·莎塔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漫画形式画下的回忆录。冯庆华想到了自己,一甲子已过,自己这风雨飘摇的人生也该留下点儿痕迹,她萌发了用画作记录人生的念头。儿子很支持她的想法。冯庆华想,面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自己很多观念也已经“过期”,她不能停下脚步,必须跟在时代的脚步后,哪怕走得慢一些。她决定从零开始,用电脑绘画记录人生。冯庆华的绘画工具是家里淘汰下来的一台旧电脑。儿子不会画画,只能教她点开电脑桌面的“画图”工具,还有关闭和保存这些最基本的操作。画图软件里有一些英文单词,她看不懂,从前所学的俄语派不上用场。她突然觉得自己又被掏空了,需要重新积蓄知识和能力。4岁的小外孙教她简单的程序。她一个个摸索猜测,点错了就关掉重启。在电脑上使用画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她往东画,线条却不知怎地往西拐去,“笔触不听话”,像雨天踩泥地,深一脚浅一脚。她花了好几天狠狠练习,总算画顺了线条。画回忆录难就难在没有可参考的实物样本,所有画面都在她的脑海里。她脑袋里像装了一台老式放映机,记忆碎片随机出现,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她从不给自己定下规律的作画时间,全凭心情和精力,找不到感觉时,也会好几天不动笔。她还不断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她的社交账号关注的几乎都是绘画博主,风格多种多样,有国画、水彩画、素描,甚至还有这两年才出现的AI绘画。渐渐地,她越画越顺、越画越多,几年下来已经画了一百多幅作品。03朝花夕拾,吐故纳新冯庆华先从童年故事画起。20世纪50年代,她家租住在银川公园旁边。傍晚时,街坊邻里的孩子们在院子里自娱自乐,模仿宁夏秦腔名角屈效梅唱戏。她还画几个孩子在银川公园的湖里游泳,在公园爬树翻墙的日常。那个时期,“总觉得世界是美好的”。故事按年份一点点讲下去,画作里也泛起了苦涩滋味。天都黑了,一个孩子站在商店门前掩面哭泣,因为她把买酱油的一毛钱丢了,吓得不敢回家。18岁,她下乡当了知青。一天夜里,她赶车送粪,觉得太冷,回去添了件衣服,出来驴车不见了。她东奔西跑地找驴车,一直找到天快亮,发现驴在一条大沟边上悠闲地吃着枯草。她抱着驴大哭:“你跑丢了,掉沟里摔坏了,我拿啥做赔偿?”结果,她这一夜没挣上一个工分。她画工作后的生活。暑假结束前,学校会计让她去各家收学费。走了几家,一家比一家穷,学费收不齐。一位大嫂满脸歉意:“老师,这几个钢镚子你先收下,等我有钱了就给学校送去。”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处处是琐碎的辛酸。有时画到过往一些伤心事,她会忍不住流泪。2022年年底,经历了丈夫离世,她才将自己前30年的人生经历和故事全部画完了。2023年5月,儿子给她买了iPad。她打算用iPad画后40年的经历,这就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近,她画了这么一个场景:三位妈妈在一起聊天,一位妈妈指着自己的手腕说:“我这个金镯子和戒指是24K的。”另一位妈妈说:“真好看,我也准备买呢!”改革开放后,女人有了更多发展机遇,钱包都鼓起来了。她一改往日的黑灰色调,画面变得清丽,纹理变得细腻,故事也变得更加阳光。有人说:“画风有一种‘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希望感。”这些画与其说是她一生的记忆,倒不如说是老时光里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影像。每幅画无不展示着她有一颗敏感和对美有强烈感知力的心,有趟过波澜终于抵达平静的人生,也表明了她捕捉生活的灵气和内心深处的柔韧。冯庆华说自己有两个计划。一个是将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都画下来,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了。还有一个新的想法是记录当下生活里的人情百态,或者只是一些无聊小事,把画画当成日记。冯庆华的儿子是位声乐老师。他的一位学生偶然看到冯庆华的画,很受触动,提议将画发到社交网站上让更多人看见。儿子尝试着为冯庆华开了一个账号,从童年开始,连载画作,取名“老太婆的回忆录”。让冯庆华有些惊讶的是,画作发布后竟得到不少关注和支持。“我的一辈子都已经习惯成为别人眼中的什么人,也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忘了这件事。”冯庆华不懂什么是艺术,只管自己画着玩儿。画画的时候,没有别人,也没有自己,没有身份,也没有年纪,只有画什么和怎么画。画着画着,病没了,脾气好了,人也优雅了。画画成了冯庆华与世界最为亲近的相处方式,她也逐渐明白,“生活终究是为自己活着的”。冯庆华说:“把过去记录下来并不是沉湎于过去,人生的重点是向前看,吐故纳新,身心清凉,才能重新上路。”-END-本文来源: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4年3月上,原标题《74岁奶奶的“朝花夕拾”》,作者:汤秀云,编辑:贾方方,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