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109名哥大学生被捕!哈佛博士谈美国大学暴乱潮,背后是精英教育文化……
当地时间5月2日,加州洛杉矶分校(UCLA)校园内一个亲巴勒斯坦抗议营地被执法人员强制清理,超过100名示威者遭到逮捕。
4月30日,哥大有109位学生被逮捕,目前已被停学。根据CNN报道,自4月18日以来,至少有1000多名抗议者在全美23个州的25个校园被捕。美联社的统计则是超两千人。
自2023年十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已经在加沙持续了数月。随着最近以军即将发动新的攻势,美国大学校园里反对以色列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
在过去一周,抗议活动蔓延到多个校园——从哥伦比亚大学,MIT,埃默里大学,到南加州大学,到处是安营扎寨的抗议者。
本文的作者魏阳是在美国读书和任教的学者,作者在本文中不谈以哈冲突,试图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谈谈美国大学的抗议文化和背后的精英教育传统。
积极的参与政治性抗议活动,和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真诚的关怀处于苦难中的陌生人,可能是美国精英大学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之一。
美国学生运动,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意味着混乱、撕裂、和衰落。正相反,精英大学生鼓励多元观点的表达,关怀世界上与自己无关的人的福利,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积极改变不合理的法律和政策。
美国的制度,是一个极度鼓励抗议的制度。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公民自由集会和抗议的权利,特别是言论自由、公开表达政治观点的权利。这让美国成了一个平均每年有数千起抗议,数百万人参与的国家。据纽约时报报导--
仅在2020年6月,为抗议公民George Floyd被警察误杀,就有1500万至2800万人上街示威。
美国社会一般的示威,往往是某一社会利益集团表达某种诉求,比如工人为了涨工资,农场主为了更多补贴等等。
但美国大学的抗议,大多和师生的直接利益无关,多是由于某种超越个人具体利益的、对社会进步和正义的呼唤。比如60年代争取黑人权利,反越战,或近年反对对有色人种的隐形歧视等运动。
这次抗议占领加沙的以军的运动,与60年代平权运动的精神一脉相承。学生们关心万里之外,与自己无关的加沙平民的权利,背后当然是美国文化的传统。
据我所见,美国大多数教授是倾向支持学生运动的。要求警察进校园逮捕学生的,是校方管理层。而这些行为,并未得到大多数教授的支持。
当然,美国的制度虽然支持各种观点的表达,并不代表同意抗议者的各种观点。支持的只是自由表达的形式,而不是表达的内容。
事实上,很多抗议诉求,是非常有争议的——比如实验室动物权利,堕胎,性别鉴定、控制枪支等问题。在同一集会上,可能会看到不同人群,争锋相对的辩论。
这次中东冲突,在同一校园里,不同学生群体分别支持巴以,就很常见。
我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每隔几周就会有大大小小各种学生集会和示威。记得有一次一些哈佛学生发起了一项绝食抗议,原因只是因为大学食堂的员工待遇不够好。
当时电台里嘲笑这起抗议,说如果学生继续绝食,食堂员工别说待遇,可能饭碗都要丢掉了——因为没人去食堂吃饭了。
社会问题总是复杂的,学生总是单纯的。他们的观点和诉求,未必都正确,有时甚至有点幼稚。
但是,为什么美国大学依然支持学生自由表达各种观点,鼓励他们追求社会进步和公平呢?我想,这是因为年轻人是社会的希望。
如果社会其他群体,都有权利争取自己的利益。那么,大学的责任,可能是用超越任一利益集团的视角,从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的角度,来推进公平与正义,改变不完美的法律和政策。
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罗尔斯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对于一个政策的好坏,多数人是以能否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来衡量。
这造成了身份政治——政治观点由自己的社会阶层,或经济利益来决定。比如军火商希望所有国家都打仗,贵族希望世袭制永远不变。这样的社会,当然难以制定出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政策。
罗尔斯说,这时候,需要一种“无知之幕”。
你必须假设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家庭,性别,种族,天赋等随机属性。
你要假设对自己的身份完全无知,这时你才会理解为什么社会政策应该更有利于弱势群体,因为你可能不巧是弱势群体的一员。
你可能生来残疾,家庭贫困,来自一个受歧视的群体,或者碰巧住在加沙。“无知之幕”让人更公平的制定对整个社会或人类有利的政策。
这次示威的学生,并非为了自己的经济地位,也不是为了维护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某个阶级、或某个集团的利益。
相反,他们关心这个世界上其他的陌生人,关心这些人,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可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虽然这些陌生人永远不会和自己碰面。
这是启蒙运动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认知可能是幼稚和错误的,但我不认为任何人有权力嘲笑他们真诚关怀他人的态度。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这是说,社会上多数群体,都只会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只有“士”,即知识分子,能够忘记自己直接的经济利益(恒产),为整个社会,甚至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呐喊。
美国的精英大学,正是培养美国的“士”。
这就是为什么,抗议文化对于美国精英大学来说,至关重要。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的权利”,背后有一个逻辑。
正是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竞争、和冲突,才形成了一个个观点和信息的自由市场。而思想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必须依靠这样信息能自由交换的市场。
而美国的大学,是塑造观点的自由市场最好的场所。当学生们自由参与各种运动、辩论和抗议的时候,不仅能学会多元的看待各种观点的冲突,体会不同态度的差异,理解各种利益诉求的复杂,更培养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责任感。
美国大学的学生运动,其实是其博雅教育中鼓励多元,鼓励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的延申。这样的教育,鼓励批评,鼓励创新,鼓励挑战权威,鼓励捍卫自己的天赋权利,也鼓励关注社会弊病,关怀他人的苦难。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自由的表达与和平的抗议,是社会的常态。实在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宽容不同观点,是社会自信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最“反美”的,是美国的年轻人。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大学绝大多数的抗议活动,都是和平有序的,游行示威可以很文明。
在大多数美国城市,抗议不需要政府的批准,也不需要通知当地警方。通知警察局的示威,往往是由于需要警方协助封锁道路,或者保护游行队伍。
未事先通知警方的示威,如果挤占了道路,有可能会被警方要求离开道路。除此外,任何人都有权在街道上、校园里的指定区域,表达自己观点。
美国每年数千起抗议事件,演变成暴力活动的,其实只占极小一部分。但是,由于新闻机构往往只报导骚乱,这造成了一种错觉:抗议等于暴力。
其实,美国的绝大多数抗议活动,都是和平有序的。
如果抗议人群堵塞交通干道,并拒绝离开,会遭到警察的逮捕。这次哥伦比亚大学的抗议,就是因为学生和抗议人群,占领了学校的广场,大声喧哗,影响了附近教学楼里的教学活动。
南加州大学的抗议,导致学校取消了毕业典礼。显然这些示威,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作。这才让学校管理层召来了警察,逮捕了拒绝离开的学生。而校方这一举动,也遭到了不少大学教授的批评。
美国对抗议的制度性鼓励,也表现对被捕学生的法律保护上。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禁止公民“自证其罪”,即公民不必在警方压力下,自己证明自己的罪行。说白了就是,被捕时,你可以一句话也不说。
著名的“米兰达法则”规定--
美国警察在逮捕人的时候,必须要告知: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有可能被检方所用,在法庭上成为对你不利的证据。
很多律师行在帮助被捕学生时,第一原则就是告诉学生,你不必回答警察的任何问题,只需要告诉他,“我需要一个律师,我只和我的律师谈”。
同时,警方必须搜集到抗议者足够多的违法证据,才能起诉。不然只能放人。即使起诉了,如果证据未能被法庭采纳,也只能放人。
因为抗议而被捕,在美国属于“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的传统,即公民出于自己的道德理想,为追求社会进步或公平正义,挑战某项法律,抗议某项政策。
比如,马丁路德金在六十年代领导的、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种“公民不服从”活动,虽然在技术上属于“违法”行为,但往往会得到广泛的社会同情。法庭定罪,会考虑到这一点。
这次因为支持加沙居民而被捕的学生,如果在抗议中没有暴力犯罪——比如打砸抢烧——最多会以“非法集会”的罪名被起诉。非法集会在美国是一项轻罪(misdemeanor),最高惩罚是入狱六个月,并处一千美元以下罚款;如果被捕仅仅是因为在校园里静坐,不服从警方让其离开的命令,那么很多甚至不会被起诉。
🔼 曾经的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最有名的一张照片,就是在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中被捕的照片。照片中年轻的桑德斯被警察带离抗议现场,面带笑容,似乎知道这次被捕会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巨大的声誉。
社会对公民不服从的同情,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美国公立大学在雇佣教职员工时,会查申请人的犯罪记录。有前科的人,不能被教育机构录用。但如果申请人唯一的犯罪记录是因为公民不服从而被捕,雇佣机构往往会网开一面。
抗议,作为政治参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法律制度、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可以说,没有游行、示威、和抗议,就没有美国,也没有美国大学。
假期福利
👉5月1日
2024年美国版书单《What Kids Are Reading》PDF
👉5月2日
2025FALL牛剑申请要求汇总
👉5月3日
Reading A-Z Close Reading 科学类精读材料PDF
👉5月4日
男女生申请美国理工牛校录取率对比
👉5月5日
2022-2023的SAT考试真题链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领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