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放水真的来了!公众号新闻2024-05-04 23:05最近有个消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央行说是要开始购买国债了。可能很多人没啥感觉,不过我相信一点,过了很多年之后,回头重新思考这些年发生的大事,这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为啥这么说呢?咱们先聊一件别的事,是那个达利欧说的。他说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正好是1971年,碰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选择今后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元褪去了黄金的光环,再也不是“美金”了。而且当时还没有“石油-美元”一说。他当时觉得这是个天大的坏事,毕竟美元的信用是黄金给的,没了黄金做背书,美元和垃圾有啥差别?这种情况肯定会反馈在股市上,股市暴跌,血流成河,自己一上岗就碰上这事,太惨了。没想到他去上班的时候,惊讶发现美股大涨,整个市场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激情。怎么会是这样?也不复杂,美元彻底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今后再也没有约束了,可不是要无止境的多发?美元多了,资产是不是得涨价?一个东西要涨价,肯定不能等着它涨了再买吧,是不是得提前下手?美股是美国最重要的资产,肯定会涨,所以大家提前买了。不知道小伙伴们看懂了这个逻辑了没,美元挣脱了黄金的约束,就要贬值,带给了全社会涨价的预期。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咱们人民币也摆脱了之前的限制。那人民币之前是被什么限制了发行量呢?一般来讲,早期的人民币是以外汇为锚的,进来一块钱美元,强制结汇后发行7块钱人民币。后来转变为“以土地为抵押”的发钞,比如老百姓把房子抵押了,就可以贷到大量的钱,今后慢慢还房贷;开发商把地皮抵押了,也贷出来大量的钱;政府通过城投公司,也抵押土地往出贷款。最后创造出了天量流动性。不过现在这个流程已经走不下去了,因为老百姓不买房,开发商就没法高价拿地,贷款也就出不来,社会上的资金也就少了。如今整体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上。从老百姓的角度讲,现在很纠结,能不买房就不买房,能不贷款就不贷款,最好连消费也使劲压缩。问题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底座就是老百姓的消费,要不卖到国外,要不卖到国内,反正得有人消费,老百姓的消费上不去,经济活动就活跃不了。哪怕国家可以通过投资拉动经济,但是投资了那么多工厂公路旅游区,最终还是得老百姓去消费,不然投资也收不回去。企业端就更痛苦了,老百姓不花钱,他们生意就不好做。哪怕这两年热火朝天的新能源,互相往死里卷,利润却没多少,绝大部分都在赔钱,都在指望政府的补贴。国家之前的策略是降息,降息给市场投放贷款。这个策略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是好使的,只要给贷款,大家就会贷。不过回过头来看,之前贷款主要去买房了。哪怕就在2021年,国家为了救济疫情中的困难企业,开始发经营贷,然后这些经营贷很多就进了房地产。但是到了最近一两年,好像失效了,大家就是不贷款,不但不贷,还在使劲往银行存,现在人均十万存款,如果一家三口存款低于30万,属于低于平均值。M2已经上天了,但是市场稳如老狗。为啥不贷款?咱们都是混社会的,你们自己不贷款的原因,就是全社会贷款上不去的原因。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讲,就更艰苦了,除了五省两市,其他地方政府都欠了一屁股钱还不上,每年的财政几乎没有盈余。这就好像一个家庭每年赚的钱都不够花,还欠了一堆房贷车贷,怎么办?只能等着父母接济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他们的父母就是中央。中央作为父母,它也没办法,只能是找其他富裕的兄弟弄点钱给穷兄弟,或者去银行贷款。政府之前的方案是先转移支付,有点像父母找富裕孩子给穷孩子补贴。如果还不够,就去发国债。国债就是政府开一张借条,大家去买,到期连本带利一起还给你。由于钱并没有变多,只是从你手里到了政府那里,所以也不会有通胀。但是这种玩法有个问题,政府把老百姓的钱借走了,老百姓手里更没钱了,也就更不消费了。这也是为啥每次国家大规模发国债,对股市一般都是利空,因为一部分市场的钱跑去买国债了。所以这次央行开始买政府的国债,这下逻辑就变了,财政部印一张债券,央行印钱买走,政府的钱多了,也就可以花了,这样市场上的货币凭空多了。更深层次讲,发行货币这事由“他律”变“自律”了。有点像你减肥,如果你去了减肥营,每天配额给餐,吃不饱也不会多给你,这就是“他律”。无论是黄金为抵押,还是美元或者土地为抵押,都是有了外在约束的,不能无限发钞。一旦变成“央行买国债”,今后就得靠自律了,有点像没人看着你减肥,心气上来饿几天,崩溃了就使劲吃。彻底没了硬约束,今后到底发多少货币,怎么发,全靠政府自律。咱们有过减肥经验的都知道,自律这玩意真靠不住,或者说真正能自律的并不多。政府也一样,现在在搞“以债发钞”的那些国家,无一例外都管不住自己的小手,长期看都在使劲印钱。其实这种玩法,最早的是日本,后来次贷危机之后被美国人学去了。只是他俩的玩法还是有差别的。日本是政府卖国债,央行买国债,买了之后政府手里有钱了,政府优先救助那些大企业。这些企业拿到钱之后并没有扩大生产什么的,反而把自己之前欠的钱给还了,并不去扩大产业,也不增加雇员,这就是顾朝明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另一个玩这套的,就是美国,美国把钱直接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自己选择自己需要买点啥,百姓花出去的钱,也会进入企业,最后企业也被救活了。而且可以防止老百姓大规模断供。这个方案听起来挺好,但是如果老百姓拿到钱,不花,全部存起来怎么办?到时候经济没救起来,企业没得到钱,政府的救市弹药也打光了。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美国政府选择了给老百姓发钱,不过并不是一直发到现在,当时用了大半年时间,发了三轮,总共发了一万亿左右。做这事有啥难度吗?看着没有,不过这种史无前例的操作,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啥。不过伯南克自己研究了一辈子大萧条,可能已经在心里盘算了很多年这样做的必要性了。随后的事大家应该也知道了,美国老百姓拿到钱,就买买买,不少钱流入了中国。当时咱们国家疫情控制是很好的,几乎没受影响,所以2021年是沿海制造业的高光时刻,一个标准集装箱价格翻好几倍,那些出口企业依旧能赚到钱。再后来,因为市场上钱多,专业的说法是流动性充沛,美股不断刷新记录,大家有钱,就去炒比特币,那段时间加密货币也迎来了大爆发。B站有很多街头随机采访美国人工资的视频,大家可以去看看,美国那边这两年大家工资基本增幅都在30%以上,很多行业都快翻倍了。当然了,工资涨,必然的结果就是通胀,美国那边的小伙伴整体感受是,美元这几年的购买力至少跌掉了50%以上。当然了,他们通胀也跟非要贸易战有关。美国想买中国的东西,得从东南亚绕一圈;俄罗斯想卖给西方石油,得去印度绕一圈。平白无故让中间商吃了差价。所以接下来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政府将会怎么用从央行直接借出来的钱?如果给企业,继续保产能,大概率会延续日本的路线,因为企业现在的问题不是缺钱,是缺购买力,大家买东西的积极性不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如果政府把钱给老百姓,这又涉及一个问题,老百姓是选择把钱存起来?还是花掉?整体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大家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把钱花掉而是存起来。而且还涉及到一个问题,中国很多人其实并不认同发钱这个操作,甚至觉得都发钱等于不发。还有不少人觉得给穷人发钱,会导致富人更富,所以不能发。我觉得可以先搞试点,翟东升教授有个想法,可以先给年轻人发,毕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又有活力,不像中老年人,就知道存钱。不过咱们大概率是继续投资基建,投资科技公司,更重要的是,替那些债务压力太大的地方政府还钱,还有以工代赈,不会直接发。不管是给企业发,还是给老百姓发,还是拿去还债,只要货币发行的约束变成了国债,短期不明显,长期看货币增量肯定是越来越大的。因为全世界所有政府都有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想多印钱,尤其是没了限制之后。所以长期来看,通胀是大概率的事。因为市场上的货币是越积越多的,迟早会超过商品总量,慢慢会变成堰塞湖,总有一天会冲下来。其实咱们国家M2已经远超GDP了。日本之前一直把通胀压得很好,主要也是因为中国这边产能足够强,用商品把他们的货币增量给稀释了。此外他们的老百姓确实不太愿意花钱,油盐不进。但是他们那种不断印钱的玩法,迟早有一天会决堤,这不就来了嘛,最近狂贬值,日本追求了几十年的通胀终于来了。所以我判断长期看咱们也得通胀,毕竟通胀这东西本质就是个货币现象,一个劲地多发货币,通胀只是迟早的,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常识。大家可能纳闷,如果通胀了,怎么手里能保值?投资的事咱们不多讲,不过一般来讲,一样东西符合下边两个条件,它在通胀周期就是保值的:1、大家都喜欢,最关键的是有钱人喜欢;2、产量死活上不去;具体是啥就不多说了,教人投资,天打雷劈。不过必须得说一句,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抗通胀的做法,可能就是把钱存银行让它慢慢贬值。很多小伙伴还没看清楚,咱们现在利率越来越低,背后的逻辑就是社会上赚钱机会是越来越少的。如果到了零利率,那就意味着就算零成本借你钱,你都赚不到啥钱,不然利率不会那么低。可能有小伙伴说,利率不是还没到0吗?存款利率已经跌到2%以下了,而通胀目标是3%,你们感受下。我倾向于觉得政府会想尽办法解决通缩。通缩这个问题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很难解决,但是跳出规则就容易多了。我理解央行买债,以债发钞,就是典型的跳出规则。所以也别太纠结,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通胀洗劫什么的, 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为恐惧瞎投资。我见过的几乎所有投资赚钱的,都是本来就有钱的;没啥钱去投资,大概率更没钱了。可能也是跟心态强相关,你用欢乐豆炒股,说不定你也能赚。文章就写到这里吧,普通个体能做的其实并不多,咱们八九十年代也经历过10%以上的通胀,也没啥事。上班是对抗通胀最好的办法,毕竟发的钱,最后总要流到基层,只是个时间问题。只要不发生恶性通胀,保持生产力,就没啥问题。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