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智库访谈丨葛涵涛:AIoT助力下,智能家居能从“骨感的现实”走向“丰满的理想”吗?

智库访谈丨葛涵涛:AIoT助力下,智能家居能从“骨感的现实”走向“丰满的理想”吗?

公众号新闻
作者:葛涵涛
物联网智库 原创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九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也是有望最先实现通感智值一体化的领域。

5月7日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部副主任、IoT行业首席研究员 葛涵涛,做客《智能物联2.0:行业应用新篇章》直播栏目,为我们带来了一场《AIoT助力下,智能家居能从“骨感的现实”走向“丰满的理想”吗?》的主题探讨。

以下根据直播访谈内容整理:
物联网智库视频号可观看直播回放

智能家居的核心:以人为本

智次方:您觉得在理解智能家居行业时,有哪些关键概念可以帮助到我们?

葛涵涛:

智能家居,这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智能家居的核心在于对居住者行为习惯的深入理解与预测。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远程控制或APP操作,而是通过收集居住者的行为数据,预测其需求,实现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交互。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互联互通,更是一种对居住者生活习惯的不断学习和适应。

在漫威电影《钢铁侠》中,贾维斯作为智能管家的角色,为我们描绘了智能家居服务的终极形态。

智能家居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用户体验,以人为本,提供安全、舒适、简单便捷的居住体验。

当前许多标榜为智能家居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带有工程师思维,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学习、使用和操作成本,这与智能家居的初衷相悖。

真正的智能家居应当简化操作,将复杂技术隐藏于产品之后,让家居能够自动适应居住者的习惯,为用户带来便捷的智能化体验。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应能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家中的温度、湿度,甚至在用户需要洗澡前自动预热热水器。

在技术层面,智能家居的发展涉及本地化和云端,云端强调端侧智能,本地化则侧重于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这包括设备间的安全身份验证和数据交换,为端侧智能持续学习用户行为习惯提供技术基础。简而言之,智能家居应具备感知能力,实现数据上的互联互通,平台间的相互打通,并具备自学习能力,能够预测并满足用户需求。此外,用户与智能家居的互动方式应是多元化的,通常在室内环境中,以自然语言交互为主,动作交互为辅。

传统智能家居 VS 新型智能家居

智次方: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行业的未来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

葛涵涛:

大家看这张图,传统智能家居往往过于依赖工程师思维,而忽视了普通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智能家居产品的安装和操作应该简单直观,避免复杂的唤醒词或操作流程。如果产品难以销售、使用不便或维护困难,那么这类产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我们追求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体验简单、便捷的智能家居产品。

新型智能家居的关键特点包括即插即用、自动配网、断网自连、边缘应用、非必要不上云、保护用户隐私。销售人员应能理解并传达产品的使用方法,因为智能家居产品与手机产品不同,可能需要销售人员更多次的解释才能让消费者理解。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安装过程必须简单,使用过程直观,这样消费者才会愿意购买和使用。此外,智能家居产品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敏感性。这些特性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还可能成为开拓新业务方向的关键。

所以说家电的核心不是远程控制,千万别被带节奏到沟里。主要功能是第一位的,智能、控制是第二位的。如果一个冰箱制冷功能做不好,别的都是无稽之谈。另外,做智能家电的高端产品,必须精装洞察用户需求,并满足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举个例子,欧洲消费者对节能需求敏感,海尔智家推出比欧洲A级能效标准还要节能50%的X series 11系列洗衣机。欧洲人喜欢“食冰”,海尔智家就在欧洲迅速推出洁净制冰的冰箱。美国消费者对洗烘需求强烈,GE Appliances就推出大滚筒一体机,能做到2小时洗烘一体且无需转移负载。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制度,让各个国家的员工都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针对每个地区的场景消费者特点和痛点,迅速开发针对性的产品,让用户的生活简单、便捷。体验懒人生活,而不是因为伪智能,增加用户的使用学习成本。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做硬件普遍做不好的原因,他们只想快速增长用户,殊不知在生产工艺和专业领域的专利积累和技术能力是根本无法比拟的。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和居家养老成为重要的应用场景。智能化服务型机器人和交互技术能够帮助老年人有尊严地完成日常生活需求,如自行如厕、订餐、与其他老人交流等。

总之,传统智能家居必须跳出联网、上云的思维,智能家居的最终目标是让用户获得优质体验。服务物联网下的思维:消费者需要的是墙上的洞,而不是打洞的什么智能高级钻机。

智能家居产品实用or噱头?

智次方:在个人需求方面,如何看待当前国内智能家居产品在消费端表现出的功能“鸡肋”的问题?消费者普遍反馈科技感有,但是实用性不强,在需求端来看,智能家居真的是刚需吗?

葛涵涛:

关于智能家居产品,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们普遍渴望更舒适的生活,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问题的关键转变为我们当前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以及为何某些智能家电或小物件能够受到市场的青睐和消费者的认可。除了营销宣传之外,产品本身的易用性和实用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健康和养老产业中,我们面临着老年人看不清、听不清、操作困难的问题。要让这个市场活跃起来,关键在于提升产品的交互能力、操作简易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这些因素是核心所在,它们关系到技术升级、用户体验的提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增值服务。只有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居住体验,这是智能家居的最终目标。

那么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用户?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离实现这一目标越来越近。许多厂商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其产品形态和设计理念开始出现差异化,我们强调的端侧智能和即插即用的理念,许多遵循这样理念的产品已经量产并投放市场。

此外,AI大模型虽然目前备受关注,但智能家居市场仍然需要基于传统技术,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业设计。关键在于识别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并提供简化操作步骤、更易于使用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设计才能真正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工程师思维的产物。

AI与机器人重塑智能家居未来

智次方:如何看待智能家居与当前AI大模型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会对智能家居带来哪些影响?

葛涵涛:

AI与智能家居

端侧智能是近两年来被频繁提及的一个概念。最近比较火热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正在被探讨如何与智能家居融合。在家居应用场景中,AI的融合更多体现在物理空间内人与家电或多个传感器之间的交互和互动。AI智能体(AI agent)的概念与此密切相关,因为AI大模型将隐藏在物联网终端或家电背后,对用户需求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根据加载的模型对用户行为做出反应

2024年被认为是AI智能终端的元年,关键是智能家居和家电行业如何与AI相互融合?通过WLAN将传感器、家电、终端连接到网关去控制?通过下载APP去控制?用智障音箱去语音交互吗?这种老思路、老套路肯定是不行的。AI与家电和智能家居的融合,不在于产品本身,要专注为消费者解决需求问题。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的是墙壁上打个“洞”,而企业专注于卖给消费者一个不那么好操作的钻机,这属于思路上有问题。

一键启用“AI”,一键AI,去网络化、去物联化、去APP化,集成了专用AI大模型的芯片,同时也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的边缘计算模组与家电结合。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即插即用的AI服务,交互体验好,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操作,简单、易用,解决1-2个小通点问题,坚固耐用,工业设计好,时尚。我理解,不需要把云计算企业的思路搬到家电领域来,在这里专用AI大模型就够了,还是那句话,一键AI,本地执行,非必要不上云,隐私数据留本地。

机器人与智能家居

机器人的概念并不局限于人形机器人,它们旨在解决特定场景的问题。目前,家用机器人的形态主要是扫地机器人、自动充电的割草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等。展望未来,机器人的形态可能会演变为可穿戴机械体,类似于电影《明日之战》中汤姆·克鲁斯所穿戴的辅助设备。这类设备能够辅助站立、托举重物,甚至跑步,与人体的脊椎和脑神经相连。理想情况下,这种机器人能够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恢复一定程度的行为能力。

基于当前的二进制和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以及硅基芯片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实现这样的机械智能体,仍是一个未知数。技术进步的速度是迅猛的,例如在硅谷和旧金山,已经可以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没有安全员监控的情况下行驶,数量可能在500到600辆之间。特斯拉也计划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并一直在推广其Optimus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可能因其与人类相似的结构而更易被接受,但它们必须能够理解指令、做出正确反馈,并能够自主执行任务。这些功能与机器人的核心运算能力紧密相关,包括CPU、GPU等等。人形机器人需要进行本地计算,并且在处理不了的任务时,需要通过云端进行识别。此外,针对特定个体,如慢性病患者,机器人可能需要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进行个性化的AI模型训练。这涉及到在通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行为习惯的小模型,形成AI agent。

机器人的最终形态是要基于特定的应用场景。除了人形,机器人可能还会以机械骨骼或其他形式出现,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智能系统。未来,机器人是否能够发展出主动智能,甚至情感,以及能否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交互,虽然带有科幻色彩,但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方向。

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与隐私安全挑战

智次方: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有哪些待攻克的障碍点?比如现在各大平台都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用户侧这边其实是比较割裂的一个状态。

葛涵涛:

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中,互联互通和隐私安全成为了业界老生常谈的话题。目前,许多企业的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各自独立,消费者需要下载多个应用来控制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家电,这显然不够方便。国际上,CSA联盟推出了Matter 1.2标准,以促进协议层面的连接和互联互通;国内OLA联盟也在推动相应的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实质是一个复杂的商业问题,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上的障碍容易克服,但商业上的壁垒却难以打破。这是因为它涉及到产品的开机率、故障率、用户粘性以及使用时长等敏感的商业机密,这些数据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不可能轻易公开。

在追求互联互通的过程中,企业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通过妥协来实现一定程度的合作。例如,可能大家都会支持某个协议,实现在本地化网络中的互联互通。但即便如此,真正能够公开的信息可能仅限于设备的开关状态或在线、离线状态,而更深层次的细节数据则难以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

此外,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体脂秤、手环、血压计等,收集的大量用户体征和个人隐私数据,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这些数据属于用户,不应被用于交易或买卖,甚至脱敏后也不行。理想情况下,这些数据应留在本地,并通过相应的安全认证来确保用户隐私得到保护。

此外,还涉及到交互设计的问题。目前家居领域的交互设计主要依赖自然语义识别和动作识别技术。提升这些技术在复杂噪音环境下的准确率,以及结合面部表情进行情感识别,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更高级的识别技术应基于特定情景,以准确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

技术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越是贴近用户需求,越是能够简化用户生活体验的产品,越容易获得市场的正面反馈和青睐。

** 本文根据5月7日直播内容整理,更多详细内容和精彩观点,请关注葛涵涛老师的微博账号“葛涵涛” “物联网那点事”。

文章精选


1.未来已来,系统架构3.0巨变叠加AIoT 2.0新时代
2.开源加持,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如何释放AIoT+智慧电力新动能?
3.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投资总额97.3亿元,5G工厂名录公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炮弹很快会有的!欧盟很努力,土耳其原来这么厉害,智库盯上韩国340万发炮弹周末灌水:再说个奇人Karl Lagerfeld刚刚!特鲁多宣布增加150亿公寓建设贷款!遭痛批“脱离现实”!邹至蕙:有野心造1.7万套房现实骨感!大批留学生满怀期待来加拿大,结果债务累累,休学失望离开【租房】随时入住|全套家具|智能家居|高级公寓1B1B|租金3350狗引儿【长篇】(三十七)纽约旅游业正走向“全面复苏”,中国游客是关键智库访谈丨张永炜:智能物联2.0时代,如何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大批华人举家搬回中国! 直呼在澳生活艰难! 一张照片疯传网络, 数百墨尔本人排队领免费食物! 揭露当下的“悲惨现实”...【租房】随时入住丨全套智能家居丨室内洗烘丨Cambridge高级公寓丨1B1B租金3350车载云游戏有可能从“噱头”成为下一个风口吗?智库访谈丨谢良兵:新型园区“新”在哪里?AIoT如何助力产业园区的智慧化与绿色化?固定收益 | 欠配压力下,商业银行、保险超季节性增持债券——2024年3月中债、上清债券托管数据解读理想纯电 SUV 推迟发布,再度陷入亏损的理想,正在自救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的展望从智能车到智能家,前理想汽车总裁再创业,融资6.53亿元做智能住宅娄岩一周诗词二首智能家居正在变得更加智能[日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电气时代,保时捷还是“一生的梦想”吗?“三体照进现实”?复旦科学家破纪录复活冰冻人脑!软件工程走向“现代化工厂”?谈谈大数据平台软件的企业级部署和运维智库访谈 | 管震:人工智能+,开启科技新纪元【直播预告】智能物联2.0:行业应用新篇章丨AIoT助力下,智能家居能从“骨感的现实”走向“丰满的理想”吗?2025年有望破万亿,AIoT助力下,物流行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亚洲掀起货币保卫战:美元升值压力下,日韩官员罕见共同出手阅文:手上武器多,但现实很骨感MSHSAA District Solo and Ensemble Music Festival【租房】现在到9.1入住都可以丨可短租丨带全套家具智能家居丨室内洗衣烘干丨Cambridge高级公寓1B1B租金3350,包网费特稿丨13年攻关,这个“关于美丽的梦想”变为现实中企出海从“单品”走向“平台”,券商、银行、PE共谋出海破局随时入住|可短租|全套家具|智能家居|室内洗衣烘干|Cambridge近绿线高级公寓1B1B租金3000,包网费现在到9.1入住都可以|可短租|全套家具|智能家居|室内洗衣烘干|Cambridge近绿线高级公寓1B1B租金3350,包网费智库访谈 | 王建峰:掘金”数据资源,开启数据资产化时代消费走向“用好”阶段,品牌要重新定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