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家宝到“白菜价”,为了让鲍鱼走进千家万户,科学家们甚至给它测心跳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作者:把科学带回家
(福建连江的鲍鱼养殖基地,图片来源:skyscrapercity.com)
几个晒干的鲍鱼,竟然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对于古人来说,还真的就是如此。
鲍鱼(Haliotis)古称鳆或海耳,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单壳软体动物,大约有60多个物种。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食用鲍鱼的传统。而在三国时期,相传曹操就特别喜欢吃鲍鱼。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植特意用两百只鲍鱼来祭祀父亲。
在古代,捕捞鲍鱼相当困难,得到个体大的鲍鱼更是罕见。鲍鱼因此成为海味食材的代表,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但就在最近十几年,鲍鱼却已经成为了水产市场中的“常客”, 不仅东部沿海地区很常见,在内陆省份也很容易买到。甚至现在在一些宠物食品中,都能找到鲍鱼作为原料。
那么,鲍鱼究竟是如何从曾经的奢侈品,变成今天常见的食材呢?这剧变的背后,其实正是我国科学家努力的结果。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尝试了鲍鱼的人工育苗。在改革开放之后,台湾地区的商人开始在福建进行人工养殖。但此时鲍鱼的养殖技术还是很落后的,尤其是在世纪之交,更是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1999年冬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次极端的低温寒潮。突然的水温下降,导致了福建和台湾的养殖鲍鱼大量死亡,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
不过也就是此次事件,让养殖鲍鱼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它也成为了中国养殖鲍鱼的一个转折点。
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食材时,经常会问出灵魂三问“能,怎,好”。而对于鲍鱼养殖,同样也可以用这三个问题来概括:鲍鱼能进行人工养殖吗,怎么样才能提高鲍鱼的产量,如何才能让鲍鱼的品质更好呢?
我国虽然是个鲍鱼消费大国,但本土的鲍鱼物种却只有7种左右,当时能够进行人工养殖的更是只有两种。科学家们此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足够的育种材料。
为了彻底搞清楚野生鲍鱼在我国的分布,科学家们持续进行了几年的“摸家底”工作,他们不仅调查了我国沿岸主要鲍鱼物种的情况,还搞清楚了各种鲍鱼的亲缘关系,这就为后续育种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经过长达6年多的不断杂交育种和实际养殖测试后,我国成功培育了“东优一号”杂色鲍。它的抗病能力比普通鲍鱼显著增强,大大降低了养殖鲍鱼的门槛。
在迈过了人工养殖鲍鱼的门槛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鲍鱼对水温很敏感,所以在当时鲍鱼养殖就像是在海上放牧,夏天渔民们把鲍鱼苗运到北方海域,等冬天再回到南方。
在一千多公里的旅途中,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风险。温度异常、台风、赤潮都有可能让养殖户倾家荡产。那么,可否培育出耐高温的鲍鱼品种,从而使渔民免去这样的奔波呢?
想要培育出不怕热的品种,首先就要量化鲍鱼的耐热属性。但衡量一只鲍鱼是否耐高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养殖经验丰富的渔民,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传统的测定方法,就是通过半致死实验,也就是不断提升水温,直到实验的鲍鱼中有50%的死亡,通过绘制存活曲线从而得到鲍鱼生长的最适宜水温。但这样的方法不仅周期长,成本高,还会消耗很多辛辛苦苦才养大的鲍鱼。
在2013年左右,我国的科学家在参考了国外技术之后,想出了一种绝妙的办法:给鲍鱼测心跳。
鲍鱼是变温动物,当水温过高时,它就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给活体鲍鱼测心跳,可以把优质的个体挑选出来,作为“种子选手”进行繁育。为此我国的科学家们还自主改良了测定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记录心跳。
在不断选育之下,“西盘鲍”品种就此诞生。相比其他鲍鱼,它的耐高温能力提高了2.2℃,这就足以让南方的鲍鱼不再需要去北方度夏了,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
当鲍鱼养殖从“放牧”到“守家”之后,新的要求就出现了:可否能让鲍鱼的体型变大,口感也变得更好?
同样一种鲍鱼,小规格和大规格的价格相差悬殊,甚至可以达到10倍以上。但我国本土产的鲍鱼都属于小规格鲍鱼,体型很难突破100克。所以一直以来,我国顶级鲍鱼消费都是被外国的鲍鱼所垄断。
正如杂交水稻的技术突破,需要找到合适的母本。想要让鲍鱼的品质提升,同样要找到合适的杂交物种。我国的科学家们开始把眼光放向全世界,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培养新品种。
想要让不同鲍鱼杂交,不仅要跨域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更由于各种鲍鱼性腺发育时间不同,很难形成天然的受精卵。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我国的科学家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鲍鱼远缘杂交的技术体系。通过发明特殊的饲料,让不同鲍鱼间的性腺成熟时间逐渐同步,并且通过强化培育、积温调控、石英紫外线刺激、精子冷冻保持等手段,让“梁山伯遇见茱丽叶”。
2015年,我国自主培育的新品种“绿盘鲍”培育成功,它是由北美的绿鲍做父本,我国本土的皱纹盘鲍做母本杂交形成。成熟的个体重量可以轻松就达到1斤重,甚至可以养到一只2斤重。
它的出现,让中国的鲍鱼养殖完成从“量”到“质”的飞跃,我国也逐渐从鲍鱼纯进口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鲍鱼出口国。鲍鱼,这种曾经的海洋珍品,已经变成了平价的食物了。
在2001年,我国的鲍鱼产量仅约8千吨,而到了2022年,鲍鱼产量则变成了22万吨。在辽宁、山东、福建和广东等省份,源源不断的鲍鱼产品从海边走向千家万户,变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滋润着中国人的味蕾。
纵观我国的鲍鱼产业发展,正是因为科技产生了剧变。也希望当大家在享用这种美味海鲜的同时,不要忘记科学家们在用努力和智慧,重塑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