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法国那么多假期 为何还爱罢工?巴黎学府探秘

法国那么多假期 为何还爱罢工?巴黎学府探秘

文化

【留美学子】3272

10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法国巴黎高等学府巡礼——哲学之路

文|崔丽军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考。—帕斯卡尔

人们经常奇怪和调侃:

为什么法国那么多的“度假”?

为什么法国人那么爱“罢工”?

带着疑问,几年前我们曾跟随在巴黎大学任教的哲学教授,对法兰西最高等学府进行了一次巡礼,走了一次深层次理解法兰西民族与思想的“哲学之路”,今整理重发,也许能回答这些疑问。

巴黎的一月,虽没到零下,但北风嗖嗖,颇有寒意。

先贤祠前,我们跟随文华旅行社的“丈量巴黎”,在韦遨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法国文化最高学府的精髓——哲学殿堂的巡游。

巴黎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 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成为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先贤祠具有“纯粹的共和国和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法国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大门上的铭文为:“国有伟人,永膺感戴”,

“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ante"

韦老师以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作为开场白,

帕斯卡尔在他的的“沉思录”中,提出的著名经典:“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如芦苇一般脆弱,一阵风,一只动物,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能摧毁他。但他也是世界上能摧毁他的万物中,唯一具有能认识到自己的脆弱,认识到如何防范,如何生存的意识的,这是他唯一优于世界万物的立世之本。

~所以“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考”。

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思考”

哲学探讨的终极问题,正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拷问自己的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哲学,不是给你“吃饭”的工具,也不是用来赚钱的技巧,更不是酒足饭饱后奢谈的消遣。

哲学能教你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能告诉你,如何认识幸福,自由;如何通过人类的幸福,和平,得到个体的幸福,自由…;

这样的深刻思考,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精华,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哲学被称之为“普世价值观”。

法国地理上并不是个大国,只有六千万人口,但她为世界贡献了,数量最多最伟大的哲学家,她才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文化,思想,哲学大国。

世界上所有近代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马克思…,都受到法国哲学的影响。

正因为此,对哲学和文化的敬畏,成为法兰西举国上下的共识。

法国人甚至认为:“祖国”的概念是由文化和伟人们构成的,祖国的凝聚力,向心力,是由文化和伟人造就的。“伟人”的重要性,在“祖国”之上。

先贤祠大门上方的铭文即可理解为:

“祖国感恩伟人们”。

韦老师说了个有意思的故事:

卢梭和伏尔泰的共和言论,尽管是反“王权”的,但路易十五在接到警方申报时,还是说:“法国不能成为一个杀害自己伟大哲学家的国家。”

可见,即使国王也对哲学家怀有敬畏之心。

以至于大革命后路易十六在狱中看到了卢梭和伏尔泰的文集,感叹道:『是这两个人杀死了法国(当然指的是他的波旁王朝)。』

……

由此展开,又谈到中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当时认为:“中国文化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但如走不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关,中国不可能再次伟大起来。”

由于他持悲观态度,故而自杀,所以中国著名的哲学大师陈寅恪说,王国维是为中国文化而死。并在“未名湖”畔为王国维立下碑文 (陈先生夫妇自己的合葬墓的墓志铭也是同样的碑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韦老师反复强调:

法国文化的真蒂,是哲学,无此,即无法国的一切。哲学和科学是法国的立国之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都由此而来。

而我们今天,跟随韦老师所要“丈量”的,正是法国最高等级的几个“文化,哲学,思想”殿堂:

先贤祠

法国高等师范学院。

法兰西公学院,

让我们跟随先哲的脚印,一步步走进法国文化的最深层——哲学。

从先祠贤到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简称巴黎高师),并不远。在先祠贤右边的一条小路上,就是乌尔姆路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外表很简单,并不高大上,但却是世界上高等师范学校中最古老的一所。

在这里,培养了许多法国历史上著名的伟人,学者,哲学家,作家。

列出的名字,各个让人肃然起敬。

·萨特,哲学家。

·傅立叶,数学家,

巴斯德,微生物学开拓者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数学家,为代数学奠定了基础

乔治·蓬皮杜,前法国总统

罗曼·罗兰,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及十多名诺贝尔奖金得主。

韦老师一路走来,一路解说,

法国启蒙哲学家的论点:

1,首先提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的论点

他们重视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开创了具有普世性的哲学探讨。

2,相信人类的进步,但“人要从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用于产生自己的价值”。(这也从哲学上解释了,为什么法国人“好吃懒做”。)

3,把每个个体人的价值实现,看成是整个人类价值实现的基础。(这才恍然,为什么许多我们认为法国人“自私”,不顾大局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深层原因。)

4,保护弱势体。他们具有与强势大多数同等的权利。(这也就明白了“黄背心”运动和工会各种罢工的“合理性”。)

嘿嘿!说白了,法兰西从哲学立国之初,就不认什么“主子”了!“上帝”靠边站,连国王都被砍了脑壳。即使平民也根深蒂固的认定:自己才是“主人”。

所以法国人才会如此“放纵”,从没有给资本家做“打工仔”的谦卑。“罢工”和“度假”自然成为生活中理所当然的权利啦!

“革命老区”的戏称,还真不是吹的:

法国启蒙运动的先哲们,确确实实是“革命”的开山祖师,不光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中国大革命,……世界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在他们的“启蒙”下发生的。马克思是他们的弟子。

圣西蒙和傅立叶,今天已不被法国哲学界认为是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始终都有人在探索,如何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法国20世纪初时,在巴黎附近,有“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实验工厂,工厂主给工人们配备所有完善的生活,娱乐,居住条件…,这样的实验,至今仍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地区进行,据说还是世界连锁,在瑞士也有…。(我曾在印度南方的原法国殖民地Pondichéry本地治里市,也听说那里现在还有一个这样的“实验基地”)。

但列宁却被认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因为他在一个并不具备条件的国度,开展社会主义。(基本条件应该是:充分富裕的物质,具有大工业的基础,和高素质的人民。)~不幸的是,前苏联的解体,正好验证了这个的说法。

自由领导人民

法国人被世人称颂的“浪漫”,对法国人来说,并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而是矛盾的激烈对撞,实质是一种反世俗,反传统,反专制的“我行我素”。

在卢浮宫的“浪漫主义馆”中,陈列着的,是法国近代历史最动荡时期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而维克多.雨果所引领的一代反王权反上层社会的文学,这些“革命前奏”的艺术表现,被命名为“浪漫主义文学”,他也因此被“流放”。

蒙田雕像

西方的哲学,起源于神学,直到启蒙哲学运动之前,很多哲学家(如牛顿),基本上都是用哲学证明神学,用神学证明哲学。

法国哲学的源头是希腊哲学,法国真正自己的哲学史,是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的蒙田(法语:Michel de Montaigne,)开始。

哲学发展三阶段是:

本体哲学,认识哲学,言论哲学。

法国哲学有思辨哲学,历史哲学,实践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分析哲学…。

但法国哲学与其他哲学的不同是:

法国哲学:普世主义;

英国哲学,经验主义;

美国哲学,实用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有个光荣传统,不是书斋中研究,而是亲自投入到民众运动中。历次的法国革命变革中,都有哲学家的身影。

从巴黎高师出来,来到“Porte Royal"。这里曾经是法兰西诸多的神学院和高等学府所在地,可以说是法国的“智慧大脑”。

韦老师开始重点介绍蒙田,笛卡尔,帕斯卡尔,法国近代三位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大成的哲学家。

米歇尔·德·蒙田(法语:Michel de Montaigne,

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标志性的哲学家,以《随笔集》(Les Essais)三卷留名后世。

《随笔集》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107篇,以短文的形式谈论特定的话题,并引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补充,开启法国随笔的传统。

蒙田是个很有个性的理想主义者,深恶痛绝所有迂腐的学术界,嘲笑晦涩难懂的古希腊哲学书籍。是十六世纪学术象牙塔中的一股清流。是法国哲学独立于希腊经典哲学的创始人。

他的《随笔集》开卷即说:“吾书即吾人也。”(je suis moi-même la matière de mon livre.),书中,以普通人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开谈深奥哲学。

他有很多精辟的名句:

“即使在最高的王位,我们也只是坐在屁股上。”

“艰涩是有学术的人变魔术的铜板,”

“人生一半充斥着疯狂,另一半充斥着智慧。”

“觉得自己很蠢?没事,你本来就很蠢。”

Et alors?那又怎么样?

……哈哈!真的很“法国”!!!

布莱士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 1662年8月19日)法国神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气象学家…(此处得大喘一口气)。

帕斯卡尔早期进行自然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对机械计算器的制造和流体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他澄清了压强和真空的概念。有力地为科学方法辩护。数学上,帕斯卡尔促成了两个重要的新研究领域。至今计算机中有“帕斯卡尔语言”。

如此天才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

正是帕斯卡尔,在他的“沉思录”中,提出著名经典:“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如芦苇一般脆弱,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能摧毁他,但他也是世界上能摧毁他的万物中,唯一具有能认识到自己的脆弱,认识到如何防范,如何生存的意识的。所以:“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他不是悲观主义者,因为“感到绝望是因为心怀希望。”

~跨界自然,人文科学,正是法国哲学家的特点之一,令人不得不拜服!

勒内·笛卡尔(法语: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创立的笛卡尔几何坐标,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他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尔的《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提出了哲学的探索思考和论证方法。

他对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的真实性,感到疑惑,因此提出:“我疑故我在”~这个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

他认为:感官知觉是不可靠的,可被怀疑的。

而“怀疑”,才能导致我们思考;思考,才会引导我们认识真正的世界。

由此他在“方法论”中第一次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文革中曾被批判为“唯心论”),

他在“方法论”中,又以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发现的规则,提出严格的4个步骤:

1.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只要没有经过自己亲自验证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研究复杂问题,要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然后继续使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方法,反复论证。

笛卡尔的这种方法,至今仍为法国哲学教育的必修课。

法国的哲学家多如繁星,各种主义和论证方法数不胜数。短短的二个小时中,老师如数家珍,我们则忙着“囫囵吞枣”,但也正因此,给我们留下许多学习,思考的“家庭作业”。

繁中取简吧,先重点归纳,理解以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合称的“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所谓“启蒙”,是因为从这个划时代的哲学运动开始,人类在思想上,开始从“神权”,“王权”中解放出来,第一次把“人”作为主体立于天地之间。

不同于之前所有的哲学讨论,它首先提出的,是:“普通人”的“权利”,“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平等”…,这为法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当“人权”,“自由”,“民主”,“平等”,…已成为普世价值观的时候,重温这些启蒙运动先驱,也许能更深刻的理解今天的世界。

伏尔泰(法语:Voltaire)

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他提出:“人生而自由!”

他以捍卫公民自由,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他主张对社会进行理性的改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权利。

他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伏尔泰欣赏中国的孔子(有意思!)

伏尔泰反对天主教,把教宗比作“两足禽兽”,传教士是“文明恶棍”,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许多关于牛顿的重力的故事都是伏尔泰所写的,如“苹果从树上掉下地”的故事,是他在伦敦时从牛顿的侄女那得知,并在他的论诗学(Essai sur la poésie épique)中首次提及,后来才传遍天下。

伏尔泰所著的《牛顿哲学原理》(Eléments de la philosophie de Newton),把牛顿介绍给了广大民众。许多学者认为,是这本著作使得牛顿光学与力学理论,终于被广大民众所认识与接纳。

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聪明!)

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

维克多·雨果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启蒙时代的瑞士裔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

卢梭崇尚平等,他认为:人生而平等,但社会使人分化,所以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是人类最美好的状态,为此他甚至反对文明本身 。比较激进。

他和伏尔泰的区别,常被看做现代民主制度下左派和右派的雏形。

他认为:“人性是善的,是社会造就的人性。”(很像中国的“人之初,性本善;…,)

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宣告:“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影响了后来马克思对私有制,对阶级的思想。影响了法国和美国的《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

他写的《爱弥儿》,应该是最早的儿童教育书。(虽然他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进了“育婴堂”)

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我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

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中,得出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激进的革命结论;

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人民主权”这一富有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的民主思想,要求实行体现人民主权、体现公意的法律,强调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不由自主想起法国“黄背心” 现在提出的“ R.I.C"~全民公决)。

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的始祖之一。

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意愿的影响,捍卫包括弱势群体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他在《忏悔录》(Confession)中说: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

第一,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

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只要谈起国家大事时,人们说:那与我有什么关系?'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就算完了。”(了解这些,也许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法国,有那么多没完没了的“反对国家”的罢工了!而法国的立法,也保证了国民的这个“参与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利,无论是左派右派,至今都没有人敢取消。)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始终认为:

“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商业行为的时候,才能保持;”

“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

“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金钱的追求。”

卢梭生前遭人冷眼,死后却受人膜拜。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

“自由的奠基人”。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的棺木相对而立。(尽管两人生前很不对付。)

伏尔泰和卢梭是同时代的人,都具有那个时代思想家最鲜明的特征,比如他们都憎恨腐败和迷信,反对暴政和压迫。

两人发挥了相似的历史作用(为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共同成为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我就是我,一束不一样的烟火!”

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

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孟德斯鸠以他提出的“三权分立”(拉丁语:trias politica)而著名。

“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机关,行使互相制约和平衡的学说和制度。

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也是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

他的重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年

《论法的精神》,1748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

“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

“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也就是法制民主的理论基础了。

说话之间,已走到法兰西公学院。

韦老师在谈论近代影响很大的萨特,玛丽·德·波伏娃… 等等大人物外,特地提到米歇尔·福柯。

米歇尔·福柯(法语: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 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大师。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米歇尔·福柯尤其经过二战后的反思,对现代社会中,“权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危害,作出深刻的剖析。

在他的《疯癫与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人类疯狂史”,《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中提出:

对权利和“知识型权利”的反思与批判。

权力崇拜,权力的腐蚀性和排他性。

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

沉默的多数和利益少数。

社会中被制度化,机构化,和教化的大多数,对边缘少数 (同性恋,麻风病,吉普赛人…)的利益损害。

他特别提出“少数者的权利”。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到的地位,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

他指出:权力不只是来自物质上,军事上的威力,“知识”也可以是“权力”的另一种资源,因为这样,你可以具有评价别人,指责别人的权威。(各种的“大V,不是也都自以为拥有这种“权力”吗?)

“权力”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来规范出一种“正确”,用这种隐型统治的方式,施加自己的权力。(所谓的“人言可畏”,近来兴起的“网曝”,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而当这种“伪真理”被当作“权力”运用时,不管处于什么地位的“人”,也都只不过是被使用的工具,

福柯认为,依靠一个“伪真理系统”建立的权力,可以被质疑,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

在《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 du Savoir)中。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类型转变和流动的考察,他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

此外,由于“语言学”具有解构所有人文学科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学研究中,“透过对语言的研究,知识可从深藏之处显现出来它的“权力”。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讨论了原始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比如通过死刑或酷刑),渐渐转变为现代隐性的、心理的统治,自我规范化的统治。

他把现代社会,比做《全景监狱》(Panopticon),一小批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他们自己却不被看到。

他的《性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第一卷《求知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提出在最近的两个世纪中,性在权力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针对弗洛伊德等提出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压抑,福柯提出置疑,指出性在17世纪并没有压抑,相反得到了激励和支持。社会构建了各种机制去强调和引诱人们谈论性。性与权力和话语权,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快感的享用》中 ,福柯回答了,他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原动力: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一个简单答案就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的执着和不顾一切,并不是只为认识常规的东西,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使求知者超越自我和常规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活动中,如果思考不是对自己的批判,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仅仅是证明已经知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是今天提倡的“零度”思考的意义吧!)

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位德国哲学家。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法语:Godefroi Guillaume Leibnit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获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本人是律师,自称具有男爵的贵族身份。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萊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首先从中国易经(长,短二个)符号中,获得“0与1”二进制的灵感,看到中国文化的力量。

他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目前在德国图林根,著名的郭塔王宫图书馆(Schlossbibliothek zu Gotha)内仍保存一份莱布尼茨的手稿,标题写着:“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

丈量法国哲学,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中,西二种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对比。我们对老师的提问是:

“中国历史上有哲学吗?”

老师的回答非常肯定:“有!”而且西方近代哲学从东方哲学获得许多启发。

~伏尔泰崇拜中国儒家思想,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他人,而不是用宗教狂热和个人崇拜。他将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最完美的政治体制。因为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他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莱布尼茨从中国易经符号中,获得“0与1”二进制的灵感,看到中国文化的力量。他写有《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法语:Discours Sur La Theologie Naturelle Des Chinois),对中国的信仰有着详细的理解。等等…。

中国的“孙子兵法”,充满辩证法,是现在西方政治,军事,商界,科学界…,必读的“法典”。

确实,中国哲学,基本没有自然科学的参与,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是“人本主义”的大而为之。

但这不能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哲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老子<<道德经>>中开篇的两句话。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最简练精辟的表达。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道可道”,就是说:人生和自然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

“道”,它是内在的、真实的,本质的,但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一成不变的。

而“名”,则指人或事物的表象。它是外在的,是虚的,形式的,即平常所说的“虚名”,但“名”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所以,“道可道”~真理可以被认知;

但被认知到的真理不是永恒适用的绝对真理~“非常道”。

“名可名”定义也是有的;

但这种定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定义,不是永远不变的~“非常名”

“世无百代不变之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中国思考的特色。

所以中国的哲学是变通的,辩证的,犹如“太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也许,这正是中华文明能历数千年变乱,而唯一生存的真蒂?!

毋庸置疑,法国和西方哲学家中,许多都是哲学和自然多学科的跨界专家。这使得西方的哲学研究,比中国更为分类精确,量化,细化。论证的证据更为明确,可信,可查。逻辑推理性强。

但也因过于精确分类,量化,细化,面对新的科学领域的开发,对更为广泛事物,学科互相之间的作用,局部与宏观的因果辩证关系,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问题。

如笛卡尔著名的“方法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为四个经典步骤(见前面)。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发现其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

直到阿波罗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现在很多的科学研究,更多走向“模糊”。

如欧美现在都已接受的中医针灸,其中的“经络学”,数千年,数亿人经验证明的存在,解剖学中却无法证实,说明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性。以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来对不可知事物下定论,本身就缺乏“哲学探讨”精神。

哲学的精髓是“质疑”,现有的17~20世纪工业化初期兴起的西方经典哲学,方法论,在已进入全球化,太空时代的今天,是否也可“零度思考”,与时俱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来还是对的!

丈量群中,许多是家长,学生,自然对法国的哲学与教育很感兴趣。老师也重点介绍了法国教育的特点。这自然又要从哲学思想中谈起: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笛卡尔说:哲学的真谛在于“质疑”

~我怀疑故我在”,“我思故我在”。

法国哲学教育,极为重视学生能不能掌握正确思考的方法。“只要思考方法正确,一切都是正确的。”

如“笛卡尔所说:“只有正确的质疑方法,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思考。如果质疑的方法不对,我有权拒绝。”

老师以亲身体会,从法国的中考谈其教育制度。

法国18岁高中会考,哲学考试的难度是有名的。

~首先,“马克思”,“卢梭”,“法国大革命”是必考题。

还有类似以下的哲学考题:

~人,是否什么都可以言说?

~科学和艺术,哪个更接近真实?

~劳动是否使人自由?

~一个公民,如果没有政府,他是否更加幸福,自由?

这些哲学命题,没有标准答案,提倡质疑,重点是要求你能用正确的推论方法,证明你的论断。

如果你的辨证方法使用正确,答案不重要。谁是导师不重要,照样可以“OK"。

目的在于鼓励青年人的思辨能力。

~中国学生的误区:

首先过于奉承导师的重要性,

习惯于先入为主的重复公认的经典论断。

缺乏正确的质疑,分析,推理,反复论断的方法,只追求答案“正确”。…

因与法国教育的思维方法不同,老师无法判断学生的证辨创新能力,故有些留学生常常不能“过关”,而且百思不得其解。

法国教育的思维方式和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法国飞机发动机制造厂,要培养出50年后能制造未来发动机的工程师,现在首先要培养能教育出这种工程师的教授,这就需要完全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才能继续培养下一代的创新能力。

50年后新的思维是什么,我们现在也许并不知道,但哲学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哲学的精髓就是“质疑”,推翻旧的,建立新的思维。“不破不立”。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你看,中,西两边的哲学思考异途同归了!

两个小时的时间太短了,想学,想问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最近法国闹的天下闻名的“黄背心”运动,带给我们许多现实中的哲学思考:

西方哲学强调个体的“人”,东方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法国哲学说,实现个体的价值,才能有国家价值。中国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法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个人的权利)与“自私”的界限在哪里?

~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对吗?

世界文化的连续与断层的历史,使人不得不问:

~没有祖国的文化能延续吗?

~如果说,“文化和伟人的重要性大于“祖国”,犹太民族为什么玩儿命也要保住“以色列国”?!

形而上与形而下:

~如果“芦苇”没有了,用什么思考?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的信条是“虔信”,哲学的精髓是“质疑”。

~神学的“虔信”与哲学的“质疑”如何统一?

不同宗教的神学与哲学是什么关系?

~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哲学,虽然是伊斯兰文化拯救了古希腊的哲学著作,但它与基督教的哲学有何不同?为什么它不能完成改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IT技术,AlphaGo,人工智能…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工业化初期的哲学思想和理想社会结构,还能适用吗?

环保与消费(提高购买力)岂不是矛盾?

普世哲学与全球化,

~全世界面临“穷国(人)”想挤进“富国”,“富国”想挤出“穷国(人)”的大变局。资本和难民都在全球流动。普世哲学的“圣母心”,能拯救全人类吗?

空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丘吉尔说:年轻时必须经过共产主义者,今后才能有大作为。

马克思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但“有产”之后,还能联合起来吗?

没有全球“共同富裕的物质,进步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民”,世界能实现大同吗?

………

无数的疑问,也许正是哲学的无穷“魅力”:

大到宇宙,地球,全人类,无限大…;

小到分子,粒子,离子,量子,零,黑洞…;

………

它可以让你怒见不公,拍案而起;

也可以让你堪破红尘,超然物外;

它可以使你脑洞大开,豁然开朗;

也可以教你坚韧不舍,绝处逢生;

………

行走于荒原大漠,极地冰山,世界之巅…,感受宇宙浩渺无穷,人之渺小…,是哲学。

经历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生死别离,爱恨情仇…,“想的开,想不开”,也是哲学。

苦中作乐,中国人叫“阿Q",法国人称为“哲学”。

………

哲学伟大而不神秘,但如老师开场白所言:是我们人类独有的“安身立命”之本!

感谢文华旅行社和韦老师,给了我们这么一个高水准的“丈量”,让我们能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法国的哲学思想的精髓。

高手的老师,促使本学生丈量之后,花了几天的时间,认真的消化学习,查阅资料,写下这些笔记,虽然辛苦,但受益匪浅。

虽然问题很多,很“外行”,但起码开始像“一根芦苇”一样思考, 思考,再思考啦!

我思故我在!此言不虚!哈哈!

【后记】

世上盛传伏尔泰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语: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语:I do not agree with a word t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此话并非伏尔泰的原话,而是来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于1906年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因为她在写此话时,加上了“引号”,使后人误以为这是伏尔泰的原话。但不管怎么说,这段话,准确表达了伏尔泰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


5年祭日再回巴黎圣母院

 ...

75岁3次大手术 遭遇医疗事故 我这样…

 | 

 

 ...

   

近期发表

来自台大·斯坦福·北大的他走了, 留下这么多...

这是对中国90后00后深入骨髓的剖析

经典| 回不去的北大八十年代 ...

儿女受益一生的6个气质

爱心老师心血之作 为何父母需要早介入... 

熊猫医生:拥有特斯拉后的9个发现

美国学校不是教我如何做个好学生 而是

陌生人走了| 追忆那场邂逅与撞击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访谈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获了什么

留学安全须知·实用大全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名校之路】过来人的教训与秘籍



【陈屹视线】人物篇·我问故我在



【穿越访谈】世界华人系列


【王妃传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轻


好评如潮的《触摸美国》系列



曼哈顿女人的征服《亲吻世界》精选



【极光文学大讲堂】名家璀璨

 【带你深度游世界】

【来自巴黎的玫瑰
喜欢就点“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澳大利亚悉尼法国“犯罪地图”看过来!巴黎八区入室抢劫损失上百万欧!92岁老人也遭暴抢!今天,巴黎各地拉响警报[探秘]不止德法意!小姐姐分享探秘欧洲攻略 世界的“琥珀之地”在这里!美国关闭GPS后,伊朗导弹为何还能正常使用?深挖后原因找到了紧急通知!顶尖美高放出少量补录名额,速联系我们,轻松拿下顶尖学府!宾大推出人工智能专业!8所顶级学府实力对决,谁是真正的AI王者?等鱼董宇辉“你小子”纵横荆楚大地,戴建业为何还提醒他要“珍惜”北雁南飞入悉尼(5)切了全胃还会得胃癌吗?为何还要复查胃镜?巴黎奥运会在即,奢侈品牌为何纷纷考虑布局巴黎之外的欧洲城市?巴黎房价跌至新低!现在是买房好时机吗?巴黎地铁明天啥情况?法国“铁路通票”难产美国大通胀,为何还指摘中国产能过剩爱“搞钱”还爱“攒钱”,支付宝争夺00后在自家花园做这几件事竟会被罚款上万镑?盘点英国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房产要求!中国不想,也不会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25fall申请必看!盘点英国那些在QS排名中世界领先的专业!最便宜的理想,为何还是比小米和问界贵?三国时期没那么特殊,曹操没那么坏,诸葛亮也没那么神奇 | 专访法国超市里奇奇怪怪的蔬菜那么多,为什么就它最贵?!中国那么多山,五岳凭啥是它们?旅游|旧金山5日深度之旅!看最美海景,探索城市风光,打卡知名学府,赏奇绝秀丽的优胜美地~【城事】巴黎学校旁开设吸毒成瘾者中心,令人担忧外企社招丨FUJIFILM富士胶片社招岗位来袭,13薪,平均月薪15k,含非技术岗,超多假期盘点美国那些超难进的大学TOP10,你的大学在不在里面?17、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五章 志同道合(2)快消外企春招丨Kraft Heniz卡夫亨氏管培生项目扩招啦,23届可投,行业领导者,中国典范雇主,女性友好,超多假期~3岁男童被狗咬伤,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为何还是染病死亡社会学思维:86岁范曾为何还要正式登记结婚?明明吃得很低卡,为何还是瘦不了?“奥运版”安全套有何不同?巴黎全民研发秘密武器!耕耘生殖健康赛道17载,这家企业为何还要发力再生医学?周处除三害,胡因梦,灵修(3)一季度GDP超预期,房地产为何还是那么差?下周公共假期内廉航罢工!巴黎13区一家庭遭入室暴抢!奥运期间,巴黎人逃离首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