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学费50万,他们咬牙把孩子送进开在北京的“美高”,3年后真香了……
今年美本放榜后,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年年都说是最冷申请季,没想到还能一年比一年让人心寒。越来越多卷无可卷却一生要强的中国家庭终于把目光投向了美高,换个池子,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年,"爸爸真棒"统计到的1009封藤校+Top10录取中,海外录取占比超过半数,达到55%,而这其中,美高又占了海外Offer的75%,又是绝对的优势。
但赛道也不是说换就能换:
青春期的孩子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国外到底能不能适应?
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会不会让家庭抗风险能力大幅下降?
更别说现在美高申请也卷起来了,用孩子最关键的几年,甚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做一场不那么有把握的“豪赌”,值得吗?
然而,听了今年刚拿到康奈尔大学Offer的J同学的故事,我们却发现了一条不需要“背水一战”也能成功上岸的“捷径”。
从“开在中国本土的美高”到康奈尔
与很多摇摆不定,只想把美高当做名校跳板的家庭不同,从一开始,J同学一家就坚定认准了要走美高这条路,但他们的核心诉求并不功利,就是为了在美高阶段充分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升入美本之后才能更游刃有余,获得更好的留学体验。
但当时受到疫情影响,直接出国读美高困难重重,就在这时,北京一所独特的学校Beijing Nova Academy(北京诺维学院)走入了他们的视线。
综合考量下来,J同学和父母认为Nova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又很中国化的渠道,实现从国内到美高再到美国名校的“丝滑转场”,所以决定入读Nova。
在Nova,J同学有了一段与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每节课基本不超过5、6名学生,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找到老师,老师也会对学生投入非常多的关心和帮助。
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正因如此,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更多机会,充分享受学校的各种资源。
J同学初中就对辩论感兴趣,刚加入Nova,他就以新生身份竞选成为辩论社社长,在去美国校区之后,他还作为唯一的国际生加入了演讲和辩论队,在2023年获得了麻省地区的周冠军。
除此之外,他还是学校模拟联合国俱乐部里唯一的国际生,所以老师也给了他很多关注和支持。
回顾在Nova的学习经历,J同学觉得自己在高中找到了最关键的两样东西:未来真正想做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当初选择了一个非常大、非常有竞争性的美高或者国际学校的话,我是得不到这么多资源和关注的。”
看了Nova的升学成绩,我们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更大的好奇。
👇滑动看Nova四年升学成绩👇
建校以来,连续四年Nova都有学生斩获藤校Offer,这样对于很多有上千毕业生的知名国际学校都并非易事,学生只有几十人的Nova是如何做到的?
在跟J同学聊天的时候,我们发现跟他身上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目标感,我们很想知道是什么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
“Nova有一个很不一样的评估体系,”J同学跟我们介绍,“是Nina校长独创的。”
他给我们看了下面这张图。
为了了解这张图背后的逻辑,我们联系了Nova的创校校长毕书蕾(Nina),在了解到她的个人经历后,我们发现她是一位非常“另类”的国际教育实践者。
想了解更多Nova招生信息和学生案例
👇可以扫码添加招生老师咨询👇
“非典型”国际教育者
用成功人士的特征倒推教育过程
与一些常年深耕国际教育的校长不同,被老师和同学亲切地称为“Nina校长”的毕书蕾其实是“半路出家”:在做教育之前,她有15年左右商业公司的从业经验,跨越了高科技、投资和医疗领域。
之所以想要投身国际教育,主要是源于她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初中、高中到本科,我完全是在国内的纯公立体系当中去接受教育的,”毕书蕾说:
虽然我成绩不错,但直到进入大学的时候,其实我都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自驱力,只是知道学习是我要做的事,至于为什么学,我是不清楚的。”
在大学毕业刚工作的头半年,毕书蕾一口气换了十几家公司,每家公司工作时间都只有一两周,工资可以不要,但她想看看这份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能不能从中学到东西,经过半年探索,她才逐渐确立了方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越来越清晰,工作之余,她继续深造,拿到了北京大学国际MBA和应用金融硕士学位。
从最基层的小白领,到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当她接触到教育领域的时候,结合自己公立教育的背景和职场经历,她有很多的感悟和独特的视角。
美国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和中国大部分学校‘盲目的卷’有很大区别,我认为美高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是美本申请的‘捷径’,更重要的是它非常人性化、很科学,是培养孩子们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这些年我所处的都是人才密集型行业,我非常清楚一个人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什么样的心态,才能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基于经验,毕书蕾和Nova团队独创了“25个核心素养”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评估标准。
这些素养分为三个层级,每个指标下面都有具体的评估标准,每个标准下有4个层级,学生会进行自评,老师也会给出评估,如果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评估结果差异较大,我们就会去看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是不是真的足够客观,进行相应的干预。
其实人这一生都是在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可能会去跟孩子聊一聊,在这一点上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老师是怎么看待的,你是不是有一些偏差,我们也会针对孩子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进行能力的一些培养。
我们每一个孩子一入学就会被分配到一位mentor(导师),这个mentor会保持和孩子的密切交流,所以会非常了解学生。”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精细,甚至可以说是“高级私人定制”式的教育,还要靠强大的师资和超高的师生比。
Nova的美方教师70%以上毕业于美国前三十名校,中方教师以名校海归毕业为主,90%的老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学经验超过十年。
在招聘教师团队时,毕校长有自己的坚持,除了硬性指标,她还非常看重老师对学科本身和教育本身的热爱。
“我们学校的老师一定都是终身学习者。他会不断探索学科中有什么更好的教学方法能启发孩子,竞赛中有些什么题目能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今年9、10年级的一些学生,大部分孩子是经历过网课阶段的,所以有时候基础会比较薄弱。但我一直都鼓励学生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找培训机构老师,无论你当下有多难,学校都可以给你加课。如果觉得一节课讲不明白,我们两节课、三节课都可以安排,但你要孜孜不倦,深入到底地去突破。”
在Nova教授AP物理的Linda老师在毕校眼中就是这样一位有理想、愿意为孩子倾注更多关注的教育者。
Linda老师之所以来Nova,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非常认同毕校的教育观。
放弃大学教职
她让高中生爱上物理
在做高中老师之前,Linda老师曾在国内大学教授工科,后来去国外进修了教育学后,回国却转而做起了中学老师。
△课堂上的Linda老师
放弃别人眼中社会地位更高的大学老师工作,Linda并不后悔,因为在她看来,在大学教学的乐趣并没有在高中教学多。
而且正因为有过做大学老师的经验,Linda老师对大学的专业课以及要求有很全面的了解,在中学授课时,可以“倒推”去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帮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Linda老师自己还有一些中国高校的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大学的科研机会。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物理可能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但如果你能把课讲得很有意思,学生就会觉得物理也没那么难,”Linda老师说。
有一些抽象的理论,比如说角动量这个概念,其实在AP物理C力学里算是一个比较难的概念,但如果我们把它跟实际结合起来,比如滑冰运动员用不同的姿势改变速度,比如为什么在小猫从高处往下跳,总是爪子先着地,但我们人就没有动物的这种本领……
把整个这种抽象的物理概念有形了之后,学生们就觉得很有趣,学习物理也会更有动力,身为老师,这能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Linda老师还记得,之前班里有个学生,因为学习有点跟不上,本来打算放弃这门课,但她私下主动找到这位学生,利用他们的课外活动时间给他补了一段时间课,最终这个同学坚持下来,去年考完AP物理,拿到了5分的好成绩,还专门发消息感谢她,在每年学校的评教里还写了大段留言,感谢Linda老师“拯救”了自己的物理。
👇滑动看学生们给Linda老师的教评👇
这样的故事在Nova并不鲜见。因为Nova的师生比高达1:2,老师认识每一位学生,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办公室找老师交流,甚至有些课程本身就是一对一、一对二。这种类似于私人老师的教学体验,对于Linda老师也很别开生面。
在来到Nova之前,Linda老师教过上百人的大学课程;进入国际教育领域后,也在其他学校带过20多人的小班。但在Nova,基本上每个班人数不超过10人,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Linda老师看来,这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课上人多的话,很多学生有时候即使没听懂,也会不好意思问,但在小班课,他可以尽情发问,有任何奇思妙想也都可以随时跟老师讨论。”Linda老师说。
在师生关系方面,Linda老师最理想的状态是“亦师亦友,有严有爱”。
在课堂上,老师有自己的原则,但在规则之外,也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给学生足够的关爱。比如在AP考试阶段,学生压力很大,她会主动找学生聊,教他们一些排解压力的办法。
“在Nova,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很强,每个学生都可以是不同的个体,这也是更符合美高的理念的。如果一所学校体量大,可能都是那种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的培养模式。”Linda老师说: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都有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培养,让孩子们永远有进一步往前走的可能,甚至高中内容学完之后,我们还可以提前开设一些大学的课程。”
目前,毕校正在推进中美校区之间更多师资共享,比如Linda老师在国内校区教授的AP物理C电磁,因为课程难度太高,选的学生少,很多美高并没有开设这门课,但Linda老师的学生希望转到美国校区之后还能继续学习,所以Linda老师计划,未来可能会给有需要的孩子进行远程线上教学。
前AP阅卷人坐镇学术副校长
他说这是“一生中最棒的教学经历”
在Nova,像Linda老师这样专业并且有爱的老师比比皆是,学术副校长Mr.Magruder也是其中一位,他在美国公立学校、中国知名国际学校都工作过,对不同的教育风格和体系都很了解。
在他看来,美国的招生系统是存在着不公平和偏见的。
中国孩子都很擅长学习,通常成绩都很好,有一个数据,中国学生在AP考试中的得分比美国学生高出20%,但高分并不代表优势,美国高校招生官会对他们有刻板印象,认为这些孩子只会学习,没有自己的生活,也不会为社区做贡献,这对中国孩子很不公平。”
但Mr.Magruder觉得,他在中国学生身上看到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服输”,面对挑战,很多英语母语的学生都会望而却步的科目,中国学生却更愿意尝试和挑战。作为前AP阅卷人,Mr.Magruder知道怎么样更好地帮助学生。
在过去几年里,Nova一直着重培养孩子的辩论和公开演讲能力,我们一直在带我们的学生参加世界学者杯(WSC)。
通过这样的比赛,他们能够学习到如何选择一个论点,并提供论据支持,这对于他们学习AP历史课程帮助非常大。
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写AP课程论文时都会用到一些辩论的技巧和方法,这对于AP考试来说非常关键,”Mr.Magruder说,“因为在AP历史考试中,只有40%是多项选择,60%都是写作,写好观点性议论文是十分重要的。”
来到Nova,他形容这是他一生中“最棒的教学经历”。
我的妈妈和爸爸都是大学教授,我能在一所小而精的学院给高水平的学生授课真的非常荣幸,每一个学生我都可以给与充分的关注。
今年我开了一门心理课,一开始学生很担心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但我一直鼓励他,后来她也爱上了这门课,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
为什么要在中国开“美高”
在和毕校以及两位老师聊过之后,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一所学校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发展。这种小而美,并且在学术方面又高标准要求的学校在中国并不多见。
“我只是在物理空间上把美国的学校搬到了中国,”谈起创办Nova的初衷时,毕校说:
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讲,青春期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直接去美高读书的,其实是非常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关怀的。
所以我把美国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精髓在中国校区实现,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虽然创校仅仅只有4年时间,但每年都能收获藤校Offer也证明了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对于Nova的愿景,毕校希望能够把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传承下去。
想了解更多Nova招生信息和学生案例
👇可以扫码添加招生老师咨询👇
5月13周一晚19:30
毕书蕾校长独家作客“爸爸真棒”直播间
点击下方链接预约吧
目前招收班级:6-11年级
招生范围:11-16岁
班型:走班制小班
课程体系:美高课程+AP课程
学费标准:73500美金/学年起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咨询电话:1381045674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