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位传奇人物……
侨文物会“说话”
涉侨文物凝聚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是展示华侨华人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海外侨胞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中国侨网推出特别策划“侨文物会‘说话’”,让文物化身为“讲述者”,向大家细细道来历史中华侨华人的动人故事……
曾参加过共产国际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三次受到列宁接见;曾被周恩来赞誉“了不起的中国人”。他就是旅俄华侨领袖刘泽荣。
刘泽荣,何许人也?大家好,我是本期主讲人刘泽荣使用过的打字机,来听听我背后的故事吧。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892年12月,刘泽荣出生在晚清一个世袭军旅家庭,5岁随父母到俄国高加索定居,开启了他们的旅俄历程。
在俄国期间,刘泽荣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在中国招募工人,参与远东开发、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等。到1917年,留在俄国无法回国的华工约有15万。不少华工身无分文,流落街头。刘泽荣目睹华工的悲惨遭遇,便决心为他们做些事情。
他联络张永奎等旅俄留学生、华侨成立“中华旅俄联合会”,后改名为“旅俄华工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毅然担负起拯救华工的重任。“联合会”为帮助华工解决生活困难、争取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设立“栖留所”和“招工所”接待流浪华工,安置华工就业,遣送残疾华工回国并发放抚恤金等。
十月革命爆发时,一些华工汇入革命洪流,加入了苏俄红军,成立中国团、中国营等,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争中浴血奋战。列宁的卫队中就有不少中国战士,“联合会”的活动也引起了列宁的注意。
刘泽荣作为华工代表,有幸三次受到列宁接见。
刘泽荣第一次被列宁接见是在1919年3月2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以中国工人组织领导者的身份受邀列席大会,并在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分别用汉语和俄语作了祝词。
同年11月,为解决“联合会”工作问题,刘泽荣第二次见到列宁,将苏维埃外交部发给他的证明书给列宁看,列宁亲笔在其身份证明上写下“请苏维埃各机关团体给刘泽荣各种协助”的批示。
1920年7月,刘泽荣代表俄共(布)华员局列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第三次被列宁接见。
作为最早在俄国接受列宁主义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之一,刘泽荣深受鼓舞并成为一个积极的宣传者和身体力行者。他所创办的《旅俄华工大同报》,有力地宣传了苏维埃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战斗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战士,指引了奋斗的方向。
刘泽荣的祖母曾留下遗言:“让孙儿们接受欧式教育后回祖国工作,那里亟须掌握科学知识的人才……”他的父亲也时常教导孩子要利用到外国的机会,好好学习西方技术,回国做为国为民有益的工作。这无疑在刘泽荣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0年刘泽荣回国后,积极投身中东铁路的建设,为中俄边境贸易提供便利。后来,又在国内几所大学从事俄语教学工作,加强两国人民的语言沟通。
1958年,65岁的刘泽荣加入商务印书馆,主编的《俄汉大辞典》成为中国俄语教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刘泽荣在北京病逝。后期,我便由刘泽荣之子、中国国航空专家刘仁先生捐赠于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
刘泽荣一生都在为中俄友好关系的发展、为旅俄华侨的权益、为国家利益的维护做出积极贡献。他确实是“了不起的中国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等
编辑:史词
责编:马海燕
外交部最新回应!
155年前,他们在美国献出了生命
“旦旦”追悼仪式举行!鲜花摆满熊猫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