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AI行业大变局?!版权之争将如何重写游戏规则

AI行业大变局?!版权之争将如何重写游戏规则

公众号新闻

用商业角度  破解世界变化



 这是「商业侦探佳」的第 115篇视频  



俗话说,人红()


“是非多”?


对,所以越红,大概率就官司越多!


那“最红的”必须是特朗普。


还有就是~AI



去年以来,从艺术家、作家到大媒体公司《纽约时报》,接二连三状告AI公司。

这些官司几乎都在围绕一个问题:版权


AI时代,版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AI生成内容的利益大蛋糕要如何分配?人人都是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我们是不是也会被侵权?如果使用AI创作,我们的版权收益要如何最大化呢?

今天的商业侦探佳就来和大家好好深挖解答一下AI时代的五大版权问题!



啥是版权?



版权(Copyright),简单地说就是创作者对于自己作品复制、传播、表演、改编等等独家权利,这个是一个纯法律概念,它是跟随1710年英国颁布的《安妮法规》而诞生,而《安妮法规》就是第一部版权法。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诞生版权法呢?要说在15世纪末古腾堡印刷术诞生之前,主要的创作就在于手写书籍和绘画,没有多少复制、再传播的空间,也就没有刚才说到的各个权利的意义。结果没想到,印刷术普及后,书籍开始在欧洲大量传播,也就出现了“没和作者打招呼”的各种盗版。


商业和法律意识都很强的英国就应运而生了最早的版权法,之后不同的国家相继有了自己的版权法,美国是在1790年有了第一部版权法,中国是在199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当然了,版权主要是严肃的法律问题,为了认真的和大家说清楚,我还邀请了我的好朋友,在美国经营律所多年,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法律顾问的王珺律师。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正在攻读的法学博士,研究课题正好就是AI版权,遇到关键问题时,王律师就会为我们做出专业的解答,现在我们就来问问这各国的版权法,特别是大家关心的中美的版权法有啥区别?



王律师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中美版权法的区别吧?

中国的版权也叫著作权,核心是保护著作者的人格权和财产权,是两种权利,包括了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权利,美国是没有的。

美国的版权法迄今为止一共是十个大的项目。

©️受美国版权法保护的作品


那版权保护期限上两国有什么区别吗?

中国的版权保护期限是作者终身及其死后的50年,对于电影摄影作品是按照发表以后计算的,也是50年。


美国版权法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生命加上70年,如果作品是合作创作,那么保护的是最后一个存活作者的生命期加70年。如果是企业作品、匿名作品或者是化名作品,它保护的是作品发布以后95年或创作后的120年。

前几天有很多人在热议,迪士尼没有版权了,米老鼠的版权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指的就是迪士尼的初代米老鼠120年的生命到期,当然没有版权并不是说这个作品不存在了,而是迪士尼不再获得对那个特定的米老鼠形象的特别使用权。

所以就是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没有人可以来告我咯?

只是某一只米老鼠!


©️迪士尼公司初代米老鼠形象




拿我的内容,做你的AI,合适吗?



刚才也说到,版权是内容制作和传播工具技术突破下的产物,每一次制作和传播的技术更替,都会带来对版权法的挑战和革新,比如90年代末,互联网的崛起,带来了网络版权的新问题,或者要保护的版权方权益变多了,催生了1998年美国颁布的《数字千年版权法》。


生成式AI跟随ChatGPT在2022年底的上市而爆发,也是对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一次大革新,而它在版权上带来的新挑战将要比互联网带来的更猛烈。


©️路透社


因为这一次说到版权不光是传播的最终产品,关键是还涉及AI作为工具的产生


最近我正好读了一本书,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的院长,前Google Cloud AI首席科学家李飞飞的自传中文版,上面非常详实地介绍了建立对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进步有巨大贡献的视觉数据库ImageNet的非常内部的细节过程。(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点击下方中信出版官方旗舰店购买~)



你会发现,基本都是google一个个搜索来的,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和任何版权方打招呼,拿授权的。而基本现在你能叫得出名字的AI系统,包括OpenAI的也都是大量“拿来”现成的内容去训练系统,版权方既不知道,也没有同意过。


这种简单操作在科研早期当然意义很大,可以花最低成本和时间把研究给做了,当然那个时候,比如李飞飞建立ImageNet那是快20年前,也没人告她,也没有人出来说版权的事,不是说版权方觉得OK,只是因为实验室里的事,不影响版权方什么权益,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不但科技公司拿大量的内容训练出来的AI模型开始挣钱了,挣的还是大钱,比如去年OpenAI的营收,就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


而且这些AI企业提供的服务,还有抢这些版权方生意的趋势,这个时候版权方当然就会“不爽”,所以就爆发了一系列AI版权案,比如我的老东家路透社,早在2020年就把AI创新企业Ross Intelligence告上过法庭,起因正是路透的法律数据库的笔记内容被他们拿去训练AI。


去年更是大量涌现了这类案件,去年底纽约时报》把“当红辣子鸡”OpenAI和它的最大投资人微软告上法庭算是把这场讨论推到了新高度。



《纽约时报》指控OpenAI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纽约时报》大量的文章,原文是“Millions of”,估计几百、上千万甚至上亿文章去训练AI,于是要求获得“Billinons of” 的赔偿,也没有具体的数字,但听这个单位,就是超大数字,大家来品品这大公司大案的用词,虽然除了两个被告都提出了驳回动议,暂时这个案子还没有什么进展,但作为第一个大媒体集团控告大AI巨头案,立刻把版权和AI的讨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还在今年二月做出了全球第一个关于“AI平台侵权奥特曼著作权所有者”的判决,最终判定AI平台方侵权。


©️广州互联网法院生效了一起生成式Al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判决,某AIGC网站因生成了与“奥特曼”形象相似图片被判侵权,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例AIGC平台侵权责任判决。


那么,美国的《纽约时报》案又会怎么处理呢?

王律师,你觉得纽约时报能打赢这场官司么?胜算大么? 

我们先不说胜率,单说《纽约时报》这个诉状,六十多页,其中有成页的对比分析,一 页是《纽约时报》当时的文章,旁边就会有附ChatGPT对同样内容的看法,你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它在文字上来说,它变化是不多的,这个我们叫实质性或者显著性相似,从原告提出的诉状中就能获得了。

除了这些涉嫌侵权的对比分析,还有不少是在ChatGPT自己在生成的文档中,公开表明引用来自《纽约时报》,可以说是它自己就提供了“我就是抄你文件”的证据。


引用的行为在媒体行业是十分常见的,这表示我的看法和观点是有事实来源的,但是从《纽约时报》的角度来讲,你没有跟我拿授权,还大幅度地去搬运我们输出的语言和文字,那么,我的读者就可以不交订阅费了,那可能也不买杂志了,不买电子刊物了,想看《纽约时报》的付费内容,直接在ChatGPT上获得就可以了。我的那杯羹直接被你分走了。

甚至ChatGPT还有一些生成的内容信息是错的,或者张冠李戴地说引用自《纽约时报》实则并不是。这样,《纽约时报》的声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都构成了侵权的证据。


所以这个诉案很有可能就会走入陪审团审核的程序,以及对具体这个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可能性是很高的。

美国是判例法,是不是《纽约时报》这个案子的审判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行业法律依据?

是的,它会成为一个先例。因为一个案件从最开始起诉到第一轮是否是法庭直接驳回原告起诉,进入下一步的庭审,这些都是一些小的结果和节点,一旦出现了小的节点,可能很快就会被业界作为一个参考标准。


再者说这个案件直接一路打下去,打到真正出一个法庭的终审意见,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原告和被告都“等不起”,所以原告和被告可能会在某个时点去迅速进入一个和解的状态,达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一个结果,是法庭诉讼可能是手段之一。

对于原告《纽约时报》,包括其他的这些作者们,他们本身有作品,但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他们能获得利润越来越少,这件事情他们不可能等着科技蚕食,他们已经有了智慧成果,所以等不起。


那么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肯定科技还是要发展的,GPT5指日可待了,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今天出现一个决定暂时冻结他们继续发布新的模型或者新的产品,对他们来说这个损失也是不值得的,所以,赔部分授权费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式。

©️路透社




Fair Use:科技公司万能挡箭牌?!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告AI的案例中很多科技公司好像都是用“Fair  use”来辩护?Fair Use 指的又是什么?



Fair Use,就是“合理使用”,是在1790年美国第一部版权法颁布的时候,诞生的一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如果对大众有帮助,对作者没伤害,那没有版权授权,用了就用了,比如在学术上、教育上、还有做新闻报道等等,都算的上是“合理使用”。


科技公司一般就会说,我们那是做科研,对人类进步有帮助,所以我是合理使用。如果科技公司解释地清楚,证据合理,法官真的也是会听的,比如著名喜剧演员Sarah Silverman和好几个作家联合状告OpenAI案,法官就是部分同意了OepnAI的驳回请求,理由就是在合理使用。



那“合理使用”,能永远充当OpenAI的“挡箭牌”吗?


我看对于这种案子,科技公司好像都是用“Fair use”来辩护?你觉得美国法庭会因为fair use让OpenAI这样的公司一直免费拿版权训练AI么?

“合理使用”共四个标准:

1️⃣ 你的使用目的是什么?

2️⃣ 你今天原作品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原作品如果是科学论文、,如果是媒体报道,可能就更被允许再挪作他用。但是如果原作者是一本小说或者是一个绘画作品,可能就不太容易被允许挪作他用。

3️⃣ 获取者拿到的是否是原作品的精华?假如说人家做了一个自传,里边就一小段中心干货。你大几百页都不报道,然后就报道了一小段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干货,人家卖不出去了,你这就不太合适,你可能不能作为为合理使用。

4️⃣ 对市场的影响。举例说我今天产生了一个新作品,如果对你原市场没有明显影响,或者说可能我今天的这个新作品甚至还能促进你原来的市场,帮你卖,帮你出名,有可能就会被认为是合理使用。

AI也适用这四项规则吗?

AI在这方面还是有点不太一样,咱们以图片生成AI来举例:我今天有一个艺术风格很明显的艺术家的画,而且这个艺术家有可能还是偏当代现代的这样一个风格,或许AI相对比较容易地做出类似风格的作品。


当这个作品出现的时候,首先你的使用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使用目的是商用,你不太容易合理使用。其次今天人家本身这个原创作品,如果它就是个绘画作品,也容易被认定为非合理的。


再往下说,你的核心内容,是和原作无比像,无比接近,甚至完全get到了这个原创的灵魂所在,就像“窃取”了心脏,让原作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这样也会被人诟病。


最后,最关键的市场替代,当你今天你能很容易的创造出来你非常喜欢的,比如插画师的作品,然后你够用了,你会不会不想买这个插画了?而且你还能做出来你喜欢的插画师给你的定制品啊,不要太开心,更不想买了。对吧?这样,原创的市场完全被搅乱。

听起来是这样的! 

所以在合理使用的论述中,有可能这些被告的大模型的使用公司,你不能每天只讲科技进步、人类发展,而是逐条去论述这四条的时候,是不是还能过这一关?




AI 不是“人”,AI做的内容也有版权吗?



2022年,一个叫做Kristina Kashtanova的人申报了一本漫画书的版权,申报时,Kristina坦言,书的内容是自己写的,但是画,都是Midjourney系统生成的,但自己还是认认真真写了Prompts,一开始美国版权局给了Kristina版权,成了大新闻,原来AI做东西也有版权。



结果美国版权局突然琢磨过味来了,2023年的2月,驳回了原来的判定,只给了Kristina在AI生成之外的部分版权,就是说从美国法律来看,只有人产生的内容才有资格谈版权,这是版权法的基本盘。



所以纯用AI生成的内容肯定没有版权,就像Kristina的案子,AI做了啥,人做了啥,很清楚。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用AI这个工具的时候,纯用它创作情况其实不多,经常是边用边改,搞不好还会用prompts训练AI,让它更好按我们的要求工作,这到底要如何界定呢?


而且中国去年11月还曾经给予了一个高度参与AI制作过程的创作者,用AI做出的作品的著作权,那美国的法律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AI作为工具,在我们的各种创作中越来越常见,但我们对它的使用其实也越来越复杂,那用AI做的内容的版权到底怎么界定?美国法律怎么认定?

先说美国,美国版权局是在2023年3月份的时候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其中指出你今天完全拿机器创作的,没有版权。但是你今天把它作为工具,美国版权局的要求是你要披露,而且你要剥离所有机器生成的部分,剩下你自己的部分是有版权的。

举个例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申请,这个创作者是一个游戏设计师,他自己画了一幅很漂亮的,有Mid journey参与,他自己还拿photoshop做了后期的画,叫《天堂歌剧院》,在一个州的参赛里拿了奖。然后他自己又去申请版权局版权注册,说你们看这个作品,我今天使用Midjourney的创作过程中,我自己用了600多次,尝试放不同的提示语,然后我精调,重新调参数,做完了以后我拿photoshop和其他软件去后期,我想要版权。

那版权局意见是什么呢?

版权局最后给他的答案是NO,但是版权局说你这个作品,你把AI的部分你剥离出来,你剩下的重新申。


当然他自己对外的意见是说,他认为版权局的这个处理方法是不对的。因为他对这个AI作品的创作,自己投入的自己的智力成果,自己投入的精力,以及他这种非常有创造性的所有元素的编纂,他认为是远远高过于一般于大家理解,比如说我今天打开ChatGPT写了首诗,那这个可能不太容易得到版权保护。他说我不是这样的,我做的远远超过于这些。但是至少目前版权局对于这个极端案例的结果还是NO。但不是说没有版权,是说你重新写一写你的申请。




AI时代,我要保护我自己




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那AI时代,内容创作者们,不管是用AI搞创作的,还是已经有很多版权作品,担心AI侵权的,王律师,您建议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自己的版权呢?

无论将来发展是怎么样子,现在把自己创作过程中AI记录的每一步写清楚和留存清楚,总不是一个错误的选项,这是可以做的。


在AI创作的时候也是,如果你今天你特别喜欢一个大师的作品,然后你非常想做出大师风格的作品,那你创造出来致敬大师的作品,可能会跟大师极为相似,哪怕这是你本着致敬大师的好意甚至善意去做的新作品,也不叫合理使用,反而可能是侵权,所以尽量就离这个方向远一点。

传统的艺术家也就是不太愿意搞科技这块儿的,我还是建议有一个维权的意识,你创作完作品以后,养成一个随时去注册版权的好习惯。因为注册版权首先是一个证明,证明你有权利,


第二就是今天发现有人侵权的时候,要勇于维权,勇于发声。我的好多艺术家朋友都在跟我讲说了没有用,不是的,说了是有用的。因为以前大家不说,现在说的多了,所以就会有人去学习什么叫侵权。如果他恶意抄袭,那到哪儿都得受到惩罚。


自己保护自己的战斗其实很早就开始,比如说去年美国编剧工会闹罢工148天,其实涨工资啥还不算是主菜,最重要的部分是限制AI的使用,保护AI时代编剧们的饭碗,而且也算是成功了,工会和电影公司们在最后的和解协议中,限制AI只能最后协助工具。



而法律还在不断变化,美国的版权局,也在积极跟随行业,询问行业意见,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美国国会有关专门的听证会,还已经有议员提出了新的AI法案。



围绕AI和版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你准备好了么?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告诉我。





文中非原创视频截图且未标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所有



「商业侦探佳」系列视频

系三橙传媒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视频「全球芯片竞赛意外赢家?深挖东南亚硅谷的经济版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被 AI 重塑的空客,改变了民航业的游戏规则上海房地产新政又出,中国城市抢人竞争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游戏业大裁员,愤怒的游戏人在GDC颁奖礼上集体开骂!汽车芯片大变局,本土厂商的突围新路径:ADC+MCU“双轮驱动”全版权收购六部科幻作品,构建“航天+科幻”IP体系——万物生华与上海蔻以文化签署科幻作品版权合作框架协议微小说 此情可待成追忆肖磊:在大变局关键时刻,美国新的“援乌”法案为何需要“大肆”宣传AI座舱芯片大变局,联发科上演技术式超车脉脉高聘:2023年度人才迁徙报告-大变局智未来【广发资产研究|数据说】三大变局下,全球杠铃策略制胜!Wealth | 女性正在改变亿万富翁慈善事业的游戏规则再回首 (十七)新一轮「硬件彩票」:MatMul-free 会改变大模型的游戏规则吗?从商品到服务,迎应市场竞争大变局从文本到影像,《我的阿勒泰》如何转写游牧生活一审判赔5000万元!游戏玩法该受版权保护吗?【附实务建议】金域、燃石之争,肿瘤NGS市场“权力的游戏”21、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七章 咫尺天涯(1)AI视觉的“大一统”:从CV到多模态,从行业大模型到机器人,旷视如何布局?未来 30 年大变局,讲透国运与人运长城汽车的泰国往事:从熟悉规则,到制定规则我的岁月(二十七)ESG行业洞察 |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审计追踪为何重要?光伏大变局要来了吗?2024财富大变局:垄断,红利,国资,龙头,资源,新质生产力在考古现场,她重写男性叙事下“红颜祸水”的故事石油美元协议终结!美国沙特重大变局,影响多大?重要!缅甸战局和中国文化复兴强势推动翡翠市场大变局,芳姐和平局给翡翠爱好者带来一个重要信息和福利机会~【玩具日报】三丽鸥入驻得物App;迪士尼代理权之争;阿里巴巴4月10日起对国际站发布类目进行调整AI入场,搅动千亿睡眠产业大变局未来30年大变局,讲透国运与人运合唱《深深的海洋》&《将进酒》榜单首发!从EMS到VCU再到域集成,整车控制赛道大变局企业BAT的2024Q1财报:藏在利润里的大变局趋势观察|未来30年大变局,讲透国运与人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