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却架不住汪峰突然官宣恋情!这么多年汪峰“上不了头条”的梗终于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破除了,靠着“恋情”赚足了大众的眼球!
其实汪峰的这段恋情也不算“新料”了,在母亲节5月12日当天,汪峰就被狗仔拍到和一个长发美女携手外出聚餐,自此恋情曝光。
网友很快就扒出了汪峰的新女友是知名网红森林北,真名叫李巧,是90后的新疆姑娘,有不输前任的漂亮,还是新疆旅游协会副秘书长。
汪峰这次的官宣小作文,除了回应网友对绯闻的猜测外,主要是为了强调,“我不是婚内出轨”,他特别清晰的写明了和李巧相识相恋的时间线。
“离婚两个月后遇到了她就有了好感,四个月之后就正式交往”,这段时间线如果属实,这无缝衔接的能力也足够让人震惊了。
不过我更好奇的还是,汪峰身上到底有什么该死的魅力,可以吸引这么多优秀的女人前赴后继?还个个都是气质脱俗的大美女。他挑对象的眼光是一如既往的好,品位也一如既往的相似。
我想汪峰应该是那种,爱你的时候确实很爱,也超级能提供情绪价值的男人,这一点在男男女女初相遇的时候,总是会很加分。
但显而易见的,他在不爱的时候也能立马毫无牵绊,所以汪峰一直在追逐爱情,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延长爱情的保鲜期。
“四婚四离,兜兜转转总能找到下一任”,或许这种状态有些男人会觉得还不错,却绝对不是女人内心的期盼。
大多数的女性,谁不希望拥有一份从一而终的感情,在这件事上少点折腾,安心到老。趁着今天是520,一个寓意特别的好日子,也想和大家分享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纪录片《火山挚恋》。这部片子我是去年看过,但至今还回味无穷,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纯粹美好的样子。虽然题材背景是记录火山,片中用了罕见的拍摄手法记录下恢弘震撼的火山喷发的画面,是那种实实在在的近距离的真实影像,而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最让我触动的,还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者也是主人公,莫里斯和卡蒂亚,他们在挚爱着火山的同时,更加深爱着彼此。莫里斯和卡蒂亚是一对研究火山的传奇夫妇,在镜头前接受采访时,妻子卡蒂亚的视线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丈夫莫里斯——“我愿意看到莫里斯走在我前边。他不论走到哪里,我都可以去。我会跟着他,如果他死去我宁愿和他一起,所以我会跟上。”可没想到,一语成谶,他俩在日本拍摄云仙山时,碎屑流波及的范围远远超过预期。莫里斯和卡蒂亚放弃了逃跑,依偎着葬身在火山中。故事开始在法国乡下葡萄园,莫里斯和卡蒂亚住在相邻二十公里的小镇,两人在童年时就表现出了对火山的兴趣:卡蒂亚7岁说服父母带自己去看火山,确认了“我想象中和阅读的画面都是真的。”莫里斯从小就喜欢在家乡的火山口翻捡各种化石,然后如获至宝般的收集起来。他俩前后考进同一所大学,卡蒂亚学的地球化学,莫里斯学的地质。至于是怎么认识的,没有确切的记录。不过最早的合影应该是这张——对应的场景是他俩正在参加一场反对战争的游行。相遇之后,他们就陷入热恋,再也没有分开,有火山的地方就少不了莫里斯和卡蒂亚。比如穿着防护服走在被火山灰覆盖的山顶周围,科幻的不像地球;
他们也会开彼此的玩笑,为了证明保护到位,卡蒂亚穿戴好头盔,莫里斯朝她扔了块石头,“哐当”卡蒂亚被砸得滑了两步,依然笑得灿烂。最震撼的是在海马伊岛,沉睡的火山苏醒,岩浆和灰尘掩盖了附近的小镇,天空失去颜色,俨然一幅末日场景。可莫里斯和卡蒂亚却走到了火山口,莫里斯好奇地想里边扒瞧,轻松得像是在景点参观。滚烫的岩浆勾起了他们的心火,莫里斯说:“没有火山我就无法存活。”两个如此纯粹的人能相遇,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正如纪录片中所说“理解是爱的同义词”。
1973年,莫里斯和卡蒂亚刚结婚不久,作为火山探险家,他们还是青涩的“学徒”,但挡不住火山的巨大诱惑,他们召集了朋友一起组建起团队,开启火山拍摄之旅。有一站是跟着业界老鸟考察尼拉贡戈火山——全世界523座活火山之一。为了更近一些,莫里斯夫妇拉着绳索,踩着流沙碎石下降两三百米来到火山底,在凝固的岩浆上搭帐篷住了两个星期。可尼拉贡戈毕竟是座活火山,一天晚上,岩浆突然流下几十米,卡蒂亚和莫里斯险些丧命。虽然知道继续待下去很危险,但好奇心还是战胜了恐惧,他俩留了下来。当然,他们也给自己制定了规则,比如轮换着睡觉,醒着的人要时刻注意火山动向,在被火山碎石砸到前,需要负责拉起睡着的那个逃跑。完成了考察,下山时,他们裤子屁股的位置已经被烫出两个大洞。这次体验让他俩久久不能忘怀,“一旦看过爆发之后,就再也不能没有它。因为那实在很壮观、震撼。那种自己微不足道的感觉,身处那些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四年后,尼拉贡戈彻底爆发,“像浴缸破了个洞”,岩浆吞噬了汽车房屋,把周围的一切夷为平地。莫里斯和卡蒂亚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敬畏油然而生:“我们像一列滑稽的小蚂蚁,趴在巨兽的背上,并且傲慢地说‘我爬到你身上,要好好了解你,了解你千年来的秘密,好让科学更进步!’”随着对火山了解的越来越深,他们离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莫里斯小时候做过一个梦:自己搭着独木舟在岩浆上漂流了15公里,一路漂到了海里。然后,这对夫妻就划着用100法郎收来的二手皮划艇泛舟在全球最大也最致命的火山湖上。“只有脑子坏掉的地质学家才敢在酸湖上划船。”莫里斯自嘲道。研究火山对他们来说像是生活的必需品,他俩不是在考察火山就是在去考察火山的路上,镜头中记录了被岩浆灼烧的雨林;
还有壮阔的岩浆河流。
有人问他们到底有多热爱火山,莫里斯毫不迟疑地说“如果可以吃石头,我会待在火山上,永远不下来。”卡蒂亚的表达更细腻一些,“对视过火山,我们不想看到充满平庸之人的世界,我宁愿待在火山口,自顾自地沉思。”
而1985年哥伦比亚的鲁伊斯火山喷发则让莫里斯和卡蒂亚找寻到了研究火山更多的意义。当年,当地的火山学家检测到火山即将爆发,并且判断出100%会发生泥石流。但政府考虑到,如果将几个村镇的人撤离是笔非常大的开销,并没把警告当回事。结果酿成大悲剧:火山如期爆发,山顶积雪迅速融化,携卷着泥石滚滚而下,摧毁了位于下游的整个村庄。
约两万三千人在睡梦中丧生,要知道原本他们只需要往山上跑200米就能获救。可惜,他们并没有得到通知。
莫里斯和卡蒂亚夫妇得知这场本可以避免的惨剧后非常气愤,于是他们决定拍出更好的火山科普片,告诉人们火山爆发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让火山不再杀人。比如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笼罩的小镇瞬间从白昼进入黑夜,但人们还需要出门谋生,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街上每个人头上都套着塑料袋。小孩们用火山灰堆起了假火山,把吸管插进内部,猛地吹气,模拟出了火山爆发。正是这些教育片,才让全世界各地的政府重视起火山灾害,比如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政府紧急撤离五万八千人,避免了一场浩劫。
探险火山极致浪漫的背后,是每一分每一秒和生命的博弈。莫里斯打过一个比方:火山是个点着引信的炸弹,但你不知道引信有多长。圣奥古斯丁火山就是一个例子,爆发时,冲击力将山体一分为二,下面这几张照片是另一位火山学家拍摄的,火山云迅速涌来,火山学家急促地说了句“出事了”后就失联了。尘埃落定,火山学家的遗体都没有找到,摄像机已近被烧的变形。火山云内部的温度超过1000华氏度,以每小时400英里的速度移动,死在它之下的人要比岩浆多得多。莫里斯和卡蒂亚也在现场,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同事已经殉职。他俩像个信徒一样,在离死亡50米远的地方拍完了最后一帧胶卷。有次更险,印度尼西亚的一座小岛上有座新火山喷发,整片树林被夷为平地,村落被火山灰覆盖。莫里斯和卡蒂亚乘船来到这片废土之上,远方的火山还在冒着白烟,似乎还憋着一口气。这时莫里斯看到牛羊不安的踱步,心里感到不祥,于是便拉着卡蒂亚回到船上。紧接着,整个小岛爆炸了!回忆录中卡蒂亚写到,“晚一秒我们恐怕就会被蒸熟”。可幸运没有一直眷顾他们。莫里斯和卡蒂亚的最后一次探险定格在日本云仙山。灾难发生前,很安静。天空下着小雨,云仙山被大雾笼罩,记者们无聊地在地上铺了塑料袋,躺着睡觉。后来,这些人无一幸存。莫里斯和卡地亚其实有过一次活下去的机会。他们起了争执,卡蒂亚想早点回巴黎,莫里斯则坚持看完爆发再离开,可惜的是,莫里斯在争论中占据了上风。
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莫里斯和卡蒂亚驱车来到更高的山上,同行的还有两人:一位地质学家——负责给他们拍照;一位日本记者——想蹭他们的机位。
云仙山开始释放碎屑流后,记者收到总台的无线电乘车离开。片刻之后,一切结束了。巨大的火山碎屑流滚滚而下,所到之处无人幸免。最后一张合照是记者撤退时偶然拍到的,他俩披着雨衣,抬头望着火山。他们是离火山最近的人,也无限贴近于心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