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每月花5万,我在新加坡当陪读妈妈

每月花5万,我在新加坡当陪读妈妈

公众号新闻

看着12岁的儿子A在戏剧课上自信的表现,陈姐觉得,新加坡,来对了。

多年前,为了能让A进上海紧俏的公办小学,上海本地人、房产众多的陈姐花大价钱额外购置了一套学区房。但A性格内向,不太合群,一直到三年级,都处于抑郁状态。上体育课的时候,A会在操场的角落背对着老师独自坐着。这一切让陈姐心疼不已。

机缘巧合下,陈姐一家了解到新加坡的教育,决心一试。疫情伊始,陈姐带着A坐熔断指令下达前最后一班国际航班来到新加坡,参加国际学校的考试。安顿下来后,她把5岁的小女儿也接到了新加坡上幼儿园。

四年过去,和众多来自中国的陪读妈妈一样,尽管初期会被包裹在不确定性与焦虑中,她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加上学费,一个典型的二孩家庭往往每个月至少要花费4~5万人民币不等。能出得起这个钱的家庭,往往是中产往上——最恐惧阶级坠落的一类家庭。

实际上,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们在世界范围内,国家间,省市间,学区间进行着数不清的迁徙。全世界都笼罩在阶级坠落的恐惧当中,又希望孩子能够免于这种恐惧的侵扰。

新加坡是一颗漂亮的糖果,它包裹在父母对精英教育的期许当中,成为中国中产父母们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一方面,孩子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长;另一方面,陪读妈妈们抛下国内的工作与生活,远渡重洋,在陌生国度承受着语言障碍、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以及孤独感的侵袭。尤其在自我价值感的实现上,面临着挑战。

这是陪读妈妈们的一体两面。

彤女士和丈夫出身湖南一个县城,后到深圳打拼。2022年9月,他们带着两个孩子,举家移居新加坡。“未来,孩子就不需要再想着怎么从国内一线城市奋斗到国际化的平台了。”

她的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中,小女儿在上幼儿园,学费1.56万新币一年(约合人民币8.4万元)。刚到新加坡时,儿子在国际学校就读,学费25000新币一年(约合人民币13.4万元)。后来,儿子考入政府学校,学费骤减,大约11400新币一年(折合人民币6.1万元),不到国际学校的一半。

政府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公办学校,其优势远不止是学费便宜这么简单。

新加坡政府学校提供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于2022年进行的、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结果:新加坡学生在最新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中表现优异,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测试中重登榜首,使新加坡在全球81个参与评估的教育体系中排名第一。

(注:在2018年进行的 PISA 当中,以北京、上海、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名列三项测试第一。但中国大陆没有参与2022年的调查。)


在2018年进行的 PISA 当中,以北京、上海、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名列三项测试第一。但中国大陆没有参与2022年的调查。数据来源:经合组织,其中,标*表示该地区未能达到一个或多个PISA抽样标准。

新加坡国际教育集团董事何蓓从事教育行业十余年,她曾经在中国的大学任教,目前在新加坡运营6间幼儿园。

她分析,新加坡教育的鼎盛根源上在于新加坡人口短缺,政府对人才,尤其是参与政府建设的人才极度渴望:“因此,新加坡政府花费大量资源,绞尽脑汁,持续变革教育方式,去培养能够支撑现代化社会运营的接班人。”

这也让新加坡教育极早进入“分流”模式。夸张的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分流,就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进入学术类大学虽然过程中有多次机会考回为学术准备的道路的机会,但难度确实随着孩子长大在递增。

全球生育率走低前提下,新加坡通过低龄留学和友好的陪读政策吸引年轻外来人口。

新加坡宝妈联盟董事经理邸天雄告诉虎嗅,新加坡陪读签证政策允许3~16周岁的孩子申请学生签证,同时,女性直系亲属(母亲、外婆、奶奶)中的一位可以申请陪读签证(1年期,到期可以续约更新)。

因此,“陪读妈妈”这个规定了特定性别的称谓,看似刻板印象,实际上却极为准确。

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往往选择在国际学校过渡,并每年参加政府学校的入学考试。政府学校的门槛不低,且有严格的籍贯配比,留给国际学生的名额不多。

很多孩子离开新加坡的家长,都是因为没能考进政府学校。中国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条件并不差,如果没能进入新加坡政府教育体系,中产父母们往往不甘心,因而选择去欧美或者回国“卷”。

Kathy 梳理的新加坡教育体系信息

Kathy 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新加坡时,正值某一次教育改革。女儿B考的是中学一年级,那一年,全新加坡参加考试的500位国际学生中,仅录取了20人,后分散于各个政府中学当中,录取率低至4%。弟弟C参加的是小学三年级入学考试,竞争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录取率在15%左右。

政府学校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和数学。其中,英语对中国孩子来说往往是较大的阻碍。

在新加坡,所有学校的授课语言都是英语,“不学好英语,任何学科都听不懂。”彤女士称,不仅是授课,最开始,她也担心孩子无法完全听懂其他小朋友说话而受排挤,“在新加坡,各个种族的人英语交流环境都是生活化的,而中国孩子在国内是把英语当一个学科在掌握。”

彤女士的丈夫曾经在国内大厂工作,“干得很不开心”。因为英语好,他被一家外资公司挖走,并获得了来新加坡远程工作的机会。丈夫的经历让彤女士再三意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对儿子的英语百般训练。

最开始,她考虑把儿子送进培训班,这是很多中国陪读妈妈的主流选择,“反正也不差这个钱”。后来,她又给孩子找了一对一老师,每周一节课,往返交通就要几个小时,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她决定自己学英语,自己教儿子。

目前,儿子已经成功考入政府学校。正在幼儿园读书的小女儿,因为成长在英语环境中,比哥哥的语言沉淀自然了很多。未来,彤女士也打算自己辅导小女儿的英语教学。

“其实妈妈们在国内也是上不了班的。”彤女士感慨,“在目前这样严峻的教育竞争下,如果你希望孩子在学习习惯、质量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一个亲力亲为的妈妈是必需的。”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7:25到校,下午13:30放学。放学后的时间中,每周有两次CCA,即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涵盖体育类(棒球、武术、击剑、舞蹈等)、音乐类(古筝、钢琴、二胡等)、语言类等,由MOE(新加坡教育部)出资。课外活动会持续到傍晚时分。

彤女士最欣慰的是,尽管儿子处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但仍可以保持每天踢两个小时足球,并且在晚上21:30前上床睡觉。这听似简单的条件,实际上在国内,已经很难达成。

看多了中国妈妈在新加坡大卷特卷的故事,Kathy 的云淡风轻让我如沐春风。她顺其自然的引导式教育,让我想起曾经媒体大肆称赞的谷爱凌的妈妈。当时,社交媒体上称之为“满级父母”。

她女儿B今年13岁,上中学一年级,是个经常考全年级第一的“牛娃”;儿子C9岁,上小学三年级,没有姐姐那么会学习,Kathy 有时候开玩笑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很多人鸡娃的方式是把所有东西都塞给孩子,但 Kathy 坚信,家长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并且尽可能提供资源。她对孩子的要求是他们要有想法:“一定要抛观点,你不抛我也没有。”

B 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NASA的数据员。Kathy 引导她查询电影里NASA 请来解决问题的教授,都出自哪些高校。锁定加州理工后,2017年,她带B去美国玩了一段时间,住在加州理工附近,经常带B去学校里参观、听讲座。回来之后,B坚定了要去加州理工学物理或者数学的决心。

一直到现在,B在政府学校也经常考出满分的数学成绩。

新加坡的教育环境给予了孩子很多支持。只要你有想法,学校就会尽力支持,“只怕孩子没想法”。

B喜欢研究鲸鱼。她组了一个乐队,为鲸鱼作词作曲,写了一首歌;写了一本英文书;还写了一本中文书。学校里,所有老师都知道她喜欢鲸鱼,给了她的乐队两次上台演出的机会,唱那首鲸鱼相关的歌。图书管理员专门为她购置了5本鲸鱼相关的书籍,“以给她足够的知识量”。

“这让她把这一件事情淋漓尽致地做了一遍。孩子心里很满足,在这个人生阶段,不会有任何缺失。”Kathy 对学校的做法感到欣喜,这契合了她的教育观。

B在学校并非一帆风顺,新加坡的多元化曾经让她经历了一些小苦头。

第一年,B的社会学课程是一位韩国老师教授的。东亚体系下,两人思维方式相近,老师很欣赏B,每次写评语时,都对B的思辨能力赞不绝口。期末,B拿到了这门课的第一。

第二年,换了一位来自欧美的老师,对中国的理解局限在秦朝、汉朝等历史阶段,B和老师很难同频。很少需要关心孩子学业的Kathy收到老师的邮件,说B就要不及格了。

在询问B原因后,Kathy 劝诫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同频的人会很多。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对方,那就学着适应,最终才有可能改变世界。

B 听懂之后,迅速调整策略。期末,她又拿到了这门课的第一名。

相较B在学校风云人物般的生活,C显得没有那么耀眼,需要更多引导,但Kathy也不感到焦虑。

Kathy 曾经被华文老师约谈,早上6:50在校门口见面,原因是C在期中考试中表现不佳:“孩子再这么下去,高级华文就要不及格了!”

C 从未在国内上过小学,所以中文书写能力较弱,到新加坡的第一年,就进入了美系的国际学校,缺乏中文语言环境。进入政府学校加后,新加坡的分流制度,明确地将各个科目分为高级班和普通班,C被分在高级华文班。

C 是个随心所欲的孩子,刚开学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在高级华文班,就去了普通华文班,写字本也一直留在了那个班上。后来,高级华文班的老师送了一本新的给他,让他补作业。

得知这件事的 Kathy 哭笑不得。被约谈的那天,Kathy 本想和老师说,直接把C换到普通华文班吧,不然压力太大了。但老师表示,相信C能赶上。

于是,Kathy 为 C 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华文学习计划。她采用了类似小时候学习英文的方法,从写字开始,每个字和词都抄写两遍,每个字和词抄写一排,第二天进行默写,不会的继续巩固。同时,要求 C 熟读每篇课文,直到他几乎能背诵下来。此外,他们还花很多时间完成了 C 此前在学校未完成的作业。

第二个学期,他们继续着这个学习计划。期末考试中,C 的华文拿了满分,高兴地在教室里跳舞。第二天,校园小记者就找到 C,想要邀请他进行分享。

目睹了这一切的 Kathy 在心里感慨,新加坡教育真的很重视孩子的进步,以及给孩子的心理满足。

对于两个孩子的大学或是职业考量,Kathy 和丈夫做到的也是理清资源,给孩子提供所有信息,任其选择。

在和 Kathy 的交谈中,从夫妻两人的事业和财产判断,这是一个远超中产配置的家庭。他们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和底气,确实很难平行参考到普通家庭,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心态仍然值得借鉴。

说到底,教育是一个远大于新加坡与否和富有与否的问题。

异国陪读是一场迁徙。

彤女士说,她得到了远走他乡的发展和探索世界的视野,牺牲了父母期望的承欢膝下。家乡的习俗是女婿入赘,她不仅和丈夫离开家乡,还来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异国。为此,她一直被长辈埋怨。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苦楚连母亲也无法理解时,感到了巨大的孤独。

心理上也是一场迁徙。陈姐说,自己在上海衣食无忧,到了新加坡才开始亲力亲为,好像打怪升级,觉得自己都成长了许多,“好玩得不得了”。

她的心态很好,但并非每位陪读妈妈都有这样的兴致。

一些陪读妈妈逐渐迷失在这场巨大的迁徙中。她们孤单、偏执,孩子成为她们唯一的事业,举家的期望压得她们喘不过气。一场可能发生的美好旅途成为了孤注一掷的战役。

Kathy 经常给焦虑的陪读妈妈们“心理按摩”,她劝她们把感受“拉回自己身上”。她每周组织陪读妈妈们徒步,疏解她们无人可分享的压抑。陈姐组织陪读妈妈们学跳舞,在孩子不在家的短暂时间里,找到自己的一方空间。彤女士为自己公司线上工作,维系着生意。

她们的共性是,在迁徙中,没有彻底沉溺于“母亲”的身份。她们在新环境中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保持了独立的自我,哪怕是阶段性的,哪怕是部分的。

比起一位事必躬亲的母亲,孩子更需要的,是从母亲身上看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成长同样重要。

陪读妈妈,不只是陪读,也不只是妈妈。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昭晰From 虎嗅APP,微信号:huxiu_com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喂不饱的白眼狼渡十娘|陪读妈妈:除了“内卷”和“躺平”,还有一种正常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下)高温闷热!我在新加坡热到头皮出油、头痒,头发还狂掉!新加坡内政部长答复议员:为了更好照顾发展障碍儿童,新加坡将推婴幼儿早期介入计划没想到拿英国身份如此顺利!陪读妈妈马恩岛签证获永居,随即拿到英国BRP永居卡/eVisa![疯狂]省省省!想要每月花费少于450刀 BC家庭超市购物还能这样干...【新加坡今日要闻】9男涉非礼同性、小印度客工群聚扰民、新加坡三轮观光车退出市场[炸了]加拿大难民申请者1人每月花掉纳税人$6000+!每户最高1.6万 BC省再发2.5亿补贴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官方发布:2023年新加坡风投趋势变化学医难(二),“都是住院医生了,还会被 fire?”在新加坡买二手组屋,政府有这些帮助炸了|加拿大难民申请者1人每月花掉纳税人$6000+!每户最高1.6万 BC省再发2.5亿补贴爱在伦敦第一批搬去新加坡的内地中产已经撑不下去了!不如去这6个新加坡夏令营性价比高……加拿大留学可以陪读吗?加拿大陪读政策及申请途径大盘点!《星级男人通鉴》第82章 富婆的爱情“人在新加坡,信用卡却在马来西亚被划走9000马币,现在银行催我还款”网传中国将实施非法滞留新规?在新加坡逾期逗留后果很严重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国会发言:新加坡评为世界上最佳的医疗系统[世相]加拿大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每月花30小时与老人社交换低价租金在新加坡习惯了排队,出国旅游后才发现有多可贵【新加坡今日要闻】43岁新加坡陆军退役中校猝死、咖啡店老板逃税8年、南华小学周边多起车祸引担忧每月花5万,我在国外当陪读妈妈.....在新加坡,撒谎会被说“别再讲骗话了!”低龄留学丨陪读,到底值不值得?附各国陪读签证申请汇总陪读妈妈为孩子教育办理工签,新政实施前快速获签!一拖三全家顺利来英!五年全家永居!新加坡新任总理回答:如果中美开战,新加坡怎么办?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新加坡的托管中心太重要了!新加坡卫生部:成年新加坡人都负担得起的健康SG计划巴伐利亚州长访问中国WP准证在新加坡可以工作多少年?悼念亲人新方式:花5万,遗体用来种树【新加坡今日要闻】男子遗弃43只猫咪被判入狱,新加坡居家办公天数亚洲第一,94%的人对公共场所整洁度感到满意渡十娘|陪读妈妈:除了“内卷”和“躺平”,还有一种正常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上)在美国这7个海滨城市,退休生活质量高、每月花费不到$2500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