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陪读妈妈大回流:新加坡教育的真实一面竟然这么糟糕!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陪读妈妈们选择返回中国,曾经抱着对优质教育和高生活品质的憧憬而来,如今却带着失望和疲惫决定离开新加坡,这一趋势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在小红书上引起了热议。
有网友发帖:「来新加坡不到半年,打算回国了 ,低龄留学!」
来新加坡不到半年我做了什么?在新加坡房子买了,车也买了,驾照也考了,身份也办了,公司也开了,女佣请了(调教的还不错)
基本达到了新加坡一个中产家庭的配置,孩子读了幼儿园;可能是我配啥远见,我待了这半年没感觉新加坡的教育像说的那样好,尤其是参加了几次幼儿园活动,简直太水了……
英语环境:口音重
天气:热
补课:高水平课外兴趣班没找到
饮食:单调
地区小,无聊,周末都不知道去哪里
当时计划来新加坡的时候合计中国牛逼人来了不少,人家智商眼光肯定比咱们强,但我考虑的太片面了,牛逼人要的是新加坡的安全(人安全,资产安全),牛逼人也不在这长期呆着啊…隔三岔五过来看看自己的资产,听听总经理的汇报,跟咱们陪读妈妈的日子可是完全不同的……这个嗲放哪个带时间久了会有心理障碍的…
请大家给我一个继续待下去的理由吧!
对此,评论区就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给出了观点。有觉得新加坡教育就是通过不停考试筛选!
对新加坡的基础教育感到失望,认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一塌糊涂,根本没有达到所谓的双语教学;
也有觉得新加坡的教育至少有可选性,不必被迫从卷!
新加坡精英教育,不过是层层分流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备受全球瞩目,尤其是其精英教育模式。然而,实际上,许多来自中国的家庭发现,他们的期望与现实有所不同。说白了,其实很多中国的家庭来到这里根本没有接触到新加坡真正的精英教育!
首先,新加坡的小学从三年级下半学期的全国天才班选拔考试(GEP ),要经过两轮考试,最终选出1%的孩子进入天才班。
然后,到了小六会考阶段,孩子的表现也将决定他们未来进入哪种类型的学校。考得好的孩子可能直接进入直通车学校,为进入大学打下基础;而考得不好的孩子则可能被分配到普通班,类似国内高中继续奋斗,或等着进入技术类学校早早出来工作。
其后续发展道路差距能有多大,给大家看下面这张图,就清楚了:
没搞清楚来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本
这就要涉及教育成本的问题,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学费和学杂费相对更高,像在国内读德威的费用在新加坡只能对一些本地私立学校,那么这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不能拿其教育质量和之前在国内一梯队的国际相比,只有同级相比才可见好坏!
还有很多中国陪读妈妈对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感到失望,尤其是认为中文教学不够好,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新加坡实行的双语教育政策,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和母语。但其母语学习教育强调的是实用性和沟通能力,重在发展学生在日常交流上优势,自然会在文学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度学习相对较少。
但它的教育标准是经得起全球认可的,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表现一直名列前茅。
还有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环境,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理解到不同的文化,有助于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像这边一年级,即便是最普通的邻里小学也会人手配置一台电脑,开始学习输入法,学着使用科技去学习,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和职场中重要的素质。
中产家庭阶级降级,期待过高导致欲求不满
除了教育制度的挑战外,许多家庭还必须面对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压力。
很多产家庭的妈妈原本在中国一线城市都是高管,妥妥的中产阶级,为了孩子来新之后,自我的发展前景大不如国内;而且一边是爸爸单方面挣钱维持一家人不菲的日常支出,另一边是妈妈既要节省开支又要管孩子,根本就力不从心,很容易陷入焦灼和内耗中。
还有些陪读妈妈为了孩子辞掉工作一个人带孩子来新加坡留学。第一年陪读准证不能工作,老公和家人又在国内,好不容易费劲全力送进政府学校,随机分配到的普通小学的普通班,带来的也是无尽的焦虑。
心酸之余,这样的故事,新加坡有很多。
所以,以为觉得国内鸡娃压力太大,送来新加坡就能母慈子孝的妈妈们,你们真的要想好了才出发啊!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整体上是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认可度的。但在决定是否要送孩子来新加坡接受教育之前,家长一定需要明确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不要认为小孩学习不好就花钱送出国,只要钱花够了,就能让孩子读到顶尖大学,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尤其在新加坡。
新加坡的教育质量高,是因为学校的含金量高,也不是花钱就能随便进名校的,它有着严格的入学要求和名额,最怕中产爹妈过于一厢情愿,他们自己觉得为孩子选择了一条最好的路,无奈孩子已经不使劲了,但父母还在一味牺牲,最终铩羽而归……
鸡娃的故事里,从来就没有躺赢!
新加坡有“中心小学留学”群,需要的小伙伴可添加xinjiapoyan12,备注“留学“进群了解更多。
对此,你怎么看,咱们评论区聊~
AK丨编辑
AK丨编审
小红书@Kimi丨来源
小红书@Kimi /新加坡眼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精选视频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直播预告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