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在深圳,看见中国文化产业的最前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夏虫
群星荟萃!名流齐聚!人从众!
这是这几天,位于无数聚光灯下的深圳文博会实况。
有市民惊叹“非常震撼”:“本以为下雨人不会太多,但展馆内的观众一直络绎不绝,简直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
图源:文博会
人潮汹涌背后,是双星闪耀的局面,再一次于南海之滨的深圳上演:
5月23-27日,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举行,16万平方米的巨大展区里,熙熙攘攘挤满了创纪录的6000多家参展单位、3万名海外采购商、6万名国内采购商。
5月23-24日,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也如约而至,发出“文化强国最强音”。
现场群星荟萃,从家喻户晓的导演吴京、陈思诚,演员胡歌,到文化名流霍启刚、何猷君……
图源:新华社
众多文化名家从不同方向出发,紧紧围绕一个大命题进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其新的文化使命又是什么?
透过这两场大会,我们不仅能够一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盛况,思考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还能窥见未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如何一步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至关重要的文化产业
为什么今年深圳文博会,不管是规模、客流,还是关注度,都整体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无数双眼睛正紧紧盯着文博会这个行业风向标,期待得到新一年的“财富密码”与“泼天流量”。
2024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全面崛起的一年。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预见,文化消费作为中国高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内循环的核心引擎。
从规模上看,从2012年到2023年,中国社零总额超过47万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在相对低迷的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搞好“国内大循环”显然是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放眼过去一年,国内文化产业的种种盛况,你就更能理解这种引擎作用——
2023年,全国文旅消费极其火爆,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较2012年增长了近20亿人次。
其中,“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的博物馆游火爆全网,光是去年一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万个以上,吸引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被誉为“行走的GDP”,燃爆全网的演唱会经济唱响中国。“跨越大半个中国参加音乐节”“去从没听说过的城市看演出”……光是去年前三季度,观影人次就达1.1亿次,超过2019年同期;
民俗等体验经济带来多地景区热度高涨,花灯、打铁花、英歌舞、舞龙、醒狮、簪花围……成为2024春节期间最受关注的非遗民俗前十;
一碗热气升腾的天水麻辣烫,让甘肃热度居高不下,一份小饼卷烧烤的淄博舌尖体验,让山东至今仍在旅游C位;
……
不管是citywalk、美食文化、民俗文化、演唱会经济,还是博物馆游,这两年最初圈的消费潮流背后,都离不开两个字:文化。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也指出:
近年来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特别是文旅产业在业态、产品、市场等方面蓬勃发展,激活了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开辟了充满想象力的新赛道。
文旅的全面崛起,在带动相关消费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复苏。
数据显示,2023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而这个“服务零售额”,是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并发布的新指标。不妨好好品味一下这个微妙的风向转变——
毕竟,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已经超过40%,增速远远高于实物消费。
对内循环影响至深以外,向外看,中国文化产业的两大主线还在双线并行:
一边是美国对于中国内容生产平台Tiktok等围追堵截,要夺回这部分文化话语权;
另一边,则是国内文化持续走出国门,以网剧、网文与网游为代表的三大产业,已经风靡全球。
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市场,既是一个经济的大市场,更是一个文化话语权力场。
因此,文化产业如何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关系经济复苏、产业升级的大事,更关系大国博弈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劲与否。
所以,透过深圳文博会,更是在向越发强大的“文化中国”,投去深情的一瞥。
文博会透露的三张“王牌”
具体而言,文化产业如何变成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经济大局?
我从这届文博会的大批龙头文化企业与地方政府组团身上,得到了三个答案:
一是,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文化成为新质生产力。
这几年,文博会越来越成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竞技场,以及各大企业“秀肌肉”的展示台。
这次文博会,就有包括光峰科技、丝路视觉、科大讯飞、雷曼光电、来画科技等一大批国内前沿文化科技、文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企业参加,他们都带上了压箱底的技术与产品,让人们看到文化产业的另一种可能性。
这是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打造的虚实融合体验场景——
工作人员可以身在深圳,就身临其境地与千里之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进行深度互动。
在这背后,是腾讯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VR虚拟现实场景等前沿游戏技术,1:1高精度立体地还原了莫高窟第285窟的具体细节。
展位的另一侧“寻境敦煌VR数字沉浸展”,还可以实现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探索洞窟细节等体验。
这让原本无法被复用、复制的宝贵文化遗产,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无疑极大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此外,腾讯、华为、盘古、元象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也携各类AI大模型亮相,在广告创意、教育、文旅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腾讯广告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出了AI广告创意平台妙思,提高广告的生产和投放效率;视源股份推出的教学大模型以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研,赋能教学设计和学生个性化培养,已在全国多所学校得到推广;元象科技的通用大模型为南京大报恩寺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博物馆,其可以在一天内建模一个较大场景,将七八天的工作量压缩到两天……
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已经在各行各业迸发出了推动社会前进且湃动不息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研究员姬德强在论坛上也强调:
“应利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突破传承的瓶颈和创新的障碍,在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方面产生更多增量。同时,用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
二是,与新兴产业相结合,万物皆可“文化+”。
最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在文博会上迎面撞上蔚来汽车的新品发布会——
智能电动行政轿车蔚来ET7、智能电动旗舰SUV蔚来ES8。
你没看错!把格局打开,如果当年“每个行业都能用互联网再做一次”,那如今为什么不能“每个行业都‘文化+’”呢?
融入品牌价值,“文化+产业”,即可催生出更大的商业价值。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蔚来,想传达的品牌理念。
“参加此次文博会,希望可以探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用户一起感受愉悦的生活方式。”蔚来通过其搭建的户外露营场景,尝试从简单地卖产品,进化到卖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大文化时代,几乎所有行业都值得再做一次”,或许会成为业内新近流传的经营准则。
三是,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把一张好牌做大做强。
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已经成为每个地区展示文化家底的大舞台,有人说,这里已经是“迷你版的民族博览园”。
比如,这次文博会首次设立非遗美食展区,除了天水麻辣烫之外,更有周村烧饼、德州扒鸡、五芳斋粽子、老万成酸梅汤、澳门西洋牛油糕、霍州年馍、山西运城羊肉汤、二利烧鸡、牛庄馅饼、德氏冰淇淋、耒阳刮皮、樟树贡酒……等等各地独具地域特色、有文化内涵的名菜。
图源:深圳新闻网
此外,各地也都信心满满地秀起了自身的优秀文化成果——
贵州馆里古法扎染“布里生花”,江苏馆里绣娘飞针走线;
哈尔滨带来“冰城创意”,将冰天雪地景色浓缩于瓷板、珐琅方寸之间;
“好客山东”齐鲁文化市集带来一批淄博陶琉、临沂柳编、菏泽汉服等手造精品;
......
他们不约而同地借助文博会这个跳板,用琳琅满目的技艺和产品,宣告全世界:
下一个淄博/天水/哈尔滨,中国人还有得挑。
这是地方的底气,也是东方大国积淀五千年的底气。
深圳路径,中国底气
为什么深圳在这一轮文化产业突围中这么重要,以至于多个文化盛展都选择落地于此?
看几组数据,你就能明白深圳的底气所在——
论文化产业发展,深圳在这20年间,以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硬生生从2004年的163亿元,一路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
这意味着,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稳步增长至8%左右,已经靠近发达国家水平。
要知道,放眼全国多省市,大部分地区到2025年的预期目标,这一数值也仅仅在5%上下浮动。连文化产业极为强劲的上海也仅为7%。
论市场主体云聚,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占全省的49.0%、全国的8.5%,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一组惊人的数据是,深圳超过25%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是妥妥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背靠底蕴如此深厚的文化产业,深圳已经从中国文化产业探索者,成长为全国文化产业的推动者与引领者——
2009年,深圳组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
2011年,参与设立了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2013年,深圳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2023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顺利通过复核,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相继落户深圳……
一步步尝试,才从昔日小渔村,构成了今日的文化强市。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现如今的深圳,不仅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还获得了种种认可: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2009年被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多次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梦想之城”深圳通过累累尝试,趟出了一条新路,用傲人的文化发展成功宣告世界:
这条道路,是光明的。
结语
不管是城市竞争,还是大国竞争,通常都会历经拼经济、拼管理、拼文化三个阶段,最终落脚点兜兜转转都会回到文化上。
这既是大国博弈的一大分战场,也是一个国家能够走向伟大和辉煌的关键所在。
今日这场以文化之名举办的盛会,回应的,恰恰是时代要求和大国发展所需。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