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而有时候,翻译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却也会众说纷纭,让人有些纠结和好奇。就比如我们作为中国人,最熟悉和重要的英文词:“CHINA”,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不同文章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不同的说法,有人说China是瓷器,有人说是契丹的音译等等。
更有趣的一种,前些天我在群里看到朋友转的的一篇文章,说China这个词,是来自“景德镇”的旧称。而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完全没啥关系。昌南这个叫法只是景德镇历史上变化多次的名字中的一个而已,而且并没有用多久。China这个词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远远超过景德镇或者昌南的历史,更早于景德镇出瓷器,或者中国瓷器畅销欧洲的时间点。这种说法,只是前些年才开始的,一些宣传景德镇的文章里,非要把自己的旧名“昌南”,跟发音相似的China挂个勾。或许这种心态挺像是餐馆老板喜欢把自己的菜跟皇上太后的微服私访们挂钩的感觉。但这么纠结干嘛,不如直接把景德镇的名字改成中国镇好了。有趣的是,在2020年,人民日报在宣传景德镇的时候,也把这个说法写了进去,但记者可能也觉得这种说法太无稽,没说这是China这个词的来源,而是说“巧合的是,昌南就是China的音译”可是,除非是给川总的演说配字幕,否则China要什么音译?
那我们来认真聊聊,China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译名。
首先,它的由来和瓷器没什么关系,这个词的出现远远早于瓷器在欧洲的流行。相反,瓷器被叫做chinaware/china,是因为它是中国的特产,大概是从17世纪中国瓷器大量进入欧洲的时候开始的。就像汉堡这种食物的名字是因为汉堡这个地名,而不是用食物给汉堡命名(毕竟都带着“堡/burg”了)。
其实,“中国”这个词,在不同语言就会有不同的译名和读音,但如果我们分个类的话,这些名主要能分为这样几大类。
首先,是我们的几个近邻,一些收到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甚至在很长时间内使用过中文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国家中,“中国”译名的读法,基本和汉语的读音差不多。日语的写法就是汉字,韩语和越南语则是这个读音的拼音。
我们可以听一下这三种语言中,“中国”的译名如何读(本文的各读音音频来自于谷歌翻译)。
第二大类,则是以俄语为代表的,主要是一部分东欧国家语言中的翻译。这一类一听声音就知道,这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来自“契丹”的音译译名。
、
第三类,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也应该是现在全世界最为广泛的,包括英语系国家,也包括大部分欧洲、美洲,以及一些非洲、亚洲国家,都是用这类译名来称呼中国,也就是我们熟悉的China这一类。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其实古代英语中,经常用到另外一个“中国”译名,一个我们现在也能见过的词,Cathay,国泰航空叫Cathay Pacific就是来源于此。英文中有很多外来词,而且是从各个不同语种中来的,Cathay这个词是和俄语的来源一样,是古代“契丹”的音译。而之后,英国人“从善如流”,或许也是因为瓷器的流行让英国对中国更熟悉,因此更多使用了和欧洲大多数语种(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一样的称呼,叫中国“China”了。而这个China的叫法,被认为最早是从波斯语或者古印度梵语中的翻译逐渐流传到欧洲的。而我们听一下这一类译名的读音,尤其是波斯语的,就大概理解,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者的观点 —— China这个词,是从“秦”而来的了。虽然也学者认为,这个音译对应的是“晋”,但我个人认为,“秦”更合理一些。因为“秦”从建国、统一中国到灭亡,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07年,在这近600年的时间中,它一直占据着中国最西边的区域,直接与西域沟通。而这个时间段,跟居鲁士大帝开创的,使用古波斯语的波斯第一帝国(前558年-前330年)重合,也和梵语开始在印度广泛使用的时代相符。因此在中国西方的这些国家,会用中国最靠西的诸侯国的名字,“秦(波斯语:Çin)”来指代中国,也很正常。
也有学者认为,梵语中这个词有“智巧”的意思,所以不算是“秦”的音译。其实在音译的时候,选择有美好意思的同/近音字来用,是常见表示善意的方法。比如我们翻译德意法英美,每个字都有本意,但还是音译。当然,跨越数千年的这些翻译的最初由来到底是什么,在发明时光机器前,是不可能有准确答案的,目前只能根据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来进行分析。我个人觉得,来自于“秦”是最符合目前证据,也是最可信的结论了。尤其是我们现在说汉语、有唐人街、天天用宋体,花的钱是元(bushi),这样能有个来自于秦的China,更圆满了。至于大明怎么办,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某车企的王朝系列都不肯出明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