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妃、恋童、厌女,“只卖XS码”的BM被曝猛料!公众号新闻2024-05-27 10:05纪录片 // 电影 // 放映 // 课程 夏天又来了,商家们又开始到处嚷嚷,提醒女生们该换新衣服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只能选择“摆烂”,不是不想换,是换不起。这几年,女装的设计越来越偏向“小码至上”,88斤的女生穿不进S码的牛仔裙,100斤以上的得穿XL,连那些身材火辣的女明星都被拒之门外。这种荒谬的市场现状,和“白瘦幼”的BM风潮脱不了干系。曾经被捧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惨。1 可能你不熟悉BM,但“BM风”、“BM女孩”这些词儿你肯定听过。BM,全称Brandy Melville,是个意大利的女装品牌,他们家的衣服只做XS码,走的是那种“美式甜酷少女”的路线。记得有段时间,一张《BM女孩身高体重对照表》在网上疯传,把“白瘦幼”的审美标准推到了高潮。图源:小红书网友BM的问题,远不止“只卖XS码”这么简单。最近,美国HBO推出的BM品牌纪录片,一上线就引发了热议。图源:《BM纪录片》里面的料多到爆,随便拿一条出来,都是炸裂级别的大雷:宣扬身材焦虑。BM不仅在衣服设计上坚持XS码,连公司管理都用的是BM标准。他们高薪请来的店员,个个“白瘦幼”,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品牌代言人,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顾客。图源:小红书网友为了保持最佳形象,BM要求店员天天上传自己的ootd(每日穿搭照),一旦身材长相不符合BM风格了,立马就得走人。整个公司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身材焦虑,怕胖怕丑,不少店员为了减肥,都快走火入魔了。“选妃”式招聘。BM把招聘搞成了日常工作,管理层在店里暗中观察,看到外形符合BM标准的顾客,就会按下按钮,示意店员去请人家来上班。高居临下的凝视目光,看得人心里发毛。而且,BM还把员工分成了三六九等,按颜值定工资,把女性物化得太明显了。图源:《BM纪录片》种族歧视。BM纽约的前区域经理直言不讳:“BM选人的标准从不藏着掖着,瘦、白、金发、漂亮——只要应征者符合这些条件,我们就会招她。”为了维护“白瘦幼”的品牌形象,BM甚至不惜关掉年收入30万美金的热门店铺,原因竟然是因为那片区域的主要居民是有色人种,他们担心这些人穿BM的衣服会破坏品牌的“白瘦幼”形象。图源:《BM纪录片》涉嫌性化未成年。BM的兼职员工里,未成年的也不少。BM的高层管理们,用心理操控的手段,对那些宠儿们给予额外的优待,慢慢把原则的底线给磨没了。一开始只是要求拍个全身的ootd,后来要求越来越过分,要拍胸部、大腿、脚踝的特写,这些照片最后成了男性高管们群聊里的娱乐谈资。图源:《BM纪录片》除此以外,纪录片还揭露了以BM为例的快时尚行业对地球环境的污染危害,从环保角度出发,探讨绿色时尚的可行性。图源:《BM纪录片》身材羞辱、种族歧视、性骚扰.....从“白瘦幼天花板”到“时尚界毒瘤”,BM一夜之间跌下神坛。2 回顾BM打造的辣妹时尚帝国,可以说是成也“白瘦幼”,败也“白瘦幼”。Brandy Melville的“One Size Fits Most”策略,就是用尺码来制造出短、紧、露的独特风格,这种高门槛的排他性,让BM的品牌个性更加鲜明。图源:《BM纪录片》在年轻人中间,BM搞出了“限量款效应”,不用花大价钱,也能满足年轻人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正是这种排他性,让BM在ins和小红书上火得一塌糊涂,也为BM在社交媒体营销上铺平了道路。说到营销,BM不走寻常路,他们不搞传统广告,不在主流媒体和线下打广告,而是专注在社交媒体上打造“BM标签”。在国外,BM让店员在Instagram、Twitter、Facebook、Tiktok这些社交平台上分享日常,用有意思的内容吸引年轻女性。图源:《BM纪录片》在国内,BM和粉丝百万的时尚博主@IBabeee Iris深度合作,找网红当店员,搞KOS(关键意见销售),塑造了BM=美的标杆的品牌印象,进一步将BM女孩符号化。图源:小红书网友彼时,BM就像《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镜,掌管着美貌的绝对定义权:年轻、肤白、纤瘦、长腿......穿上BM,成为BM店员,如同获得了“官方”的美貌认证盖章,情绪附加价值拉满,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引得众多年轻人趋之若鹜。图源:小红书网友凭借着高薪待遇+高颜值认定的标签属性,BM在社交媒体中完成消费者教育,培养粘性和忠实度,促成现象级自来水传播,占领受众心智,至此BM审美深入人心,坐稳“白瘦幼天花板”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中特别提到,BM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斩获巨大成功,品牌出海之路到达一个新的里程牌。图源:《BM纪录片》事实的确如此。2019年BM首家中国门店开业当天,一度人满为患,需要排队一小时才能进店选购。去年8月底,BM在成都东郊记忆正式开业,据传当天客流4W+,销售额高达200W,惊为天数。图源:@远古飞行员BM风靡全网,更是直接渗透并改变了女装市场设计趋势,颠覆营销策略,许多服装品牌也相继推出BM风产品,或跟风店员营销模式。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寻找“BM平替”,给优衣库拥抱“小号辣妹风”带来了十足底气和信心。图源:小红书网友更不用说,阿迪达斯、GAP、耐克等休闲运动品牌也纷纷跟进脚步,打造酷爽超飒的新“运动BM风”。图源:阿迪达斯官网“娱乐教母”杜华直接复制BM模式,入股本土品牌Basement FG,在产品开发、尺码设定和颜值营销上处处借势BM风。由旗下偶像练习生担任店铺店员,自带热度优势,引进饭圈玩法,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图源:BF小红书观察当下的女装市场,你会发现BM的影子无处不在。3 不可否认的是,BM的排他性文化和身份认同,在众多快时尚品牌中脱颖而出,颠覆潮流风向。但同时又让它在如今形势下摇摇欲坠、危在旦夕。尽管BM借助独特夺眼球的营销和品牌风格,强化了品牌意义,让小众“小尺码”全面侵占大众化时尚。以扁平化的审美价值观,打造优越性、稀缺性、个性独特,“将自己围起来”收割年轻女孩的心。但其背后的逻辑是对于美的三六九等划分,宣扬身材焦虑,浸染我们的审美宇宙。图源:《吐槽大会》当A4腰、漫画腰、反手摸肚脐、锁骨养金鱼、人间打光板......等各种反人类审美挑战备受诟病时,一心追捧“白瘦幼”的BM同样难逃大众审视。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摆脱刻板审美束缚,追求更加真实、多元和健康的美丽,不再被BM提倡的“白瘦幼”审美标准局限,脱下了BM的“镣铐”。卖“XS码”无可厚非,如同大码女装,解决特定消费群体的穿衣难题,看见容易被忽视的领域需求。但BM宣扬以穿XS码为荣,框定审美标准,错误引导年轻受众掉落“白瘦幼圈套”,试图绑架大众审美,无疑是一种傲慢僭越和冒犯。正如Vogue批评道 ,“为了求得认同才追逐时髦,为了社交虚荣去接受不适合的审美,那个被BM封杀的100斤女孩,在一次又一次的潮流中,一次又一次买来的衣服,却从来没有一次,是为自己而穿。”BM塌房,也给品牌营销带来警示,切勿给女性消费者贴标签、加束缚,剑走偏锋触碰营销敏感线。“平等”和“尊重”,是未来品牌营销中不可忽略的关键词。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