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BMI 与死亡率呈正比关系?错!中疾控重磅研究:微胖腰细的人最长寿,BMI在28左右时,死亡风险最低

BMI 与死亡率呈正比关系?错!中疾控重磅研究:微胖腰细的人最长寿,BMI在28左右时,死亡风险最低

科学

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在大家的印象中,超重、肥胖常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是老年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重塑你的认知。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吕跃斌等人在国际心血管专业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题为“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in subjects older than 80 yea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的研究论文[1],研究结果出人意料!结果显示:在高龄(≥80岁)人群中,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体型,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Doi:10.1093/eurheartj/ehae206


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都是常用的肥胖指标,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考虑了脂肪和瘦体重,通常用于评估总体肥胖和营养状况,腰围多用于评估反映腹部脂肪组织蓄积程度的中心性肥胖。


大多数研究认为,在一般人群中,BMI与死亡率呈U型或J型关系,即超重和肥胖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然而一些研究报道称,对于高龄老人(年龄≥80岁),高BMI组的死亡风险较低,而体重不足组的风险较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而关于腰围,也有部分研究显示,较高的腰围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


尽管如此,很少有研究调查BMI和腰围对死亡率的共同影响及联合因果效应,并进一步阐明BMI和腰围对健康的最佳组合。基于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可量化的因素来评估BMI、腰围两者对死亡率的独立和联合影响,旨在深入了解超重和肥胖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并为老年人的体重管理提供见解。


该研究依托中国纵向健康寿命调查(CLHLS),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问卷、人体测量评估和生物样本的实验室测量,最终纳入了5306名年龄≥80岁的高龄老人。并根据中国BMI指南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四类:体重过轻(BMI<18.5 kg/m2)、正常体重(BMI 18.5-23.9 kg/m2)、超重(BMI 24.0-27.9 kg/m2)和肥胖(BMI≥28.0 kg/m2)。


在后续随访调查中,参与者的生存状态被确定为存活、死亡或失去随访。研究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第十次修订版),CVD死亡包括由CVD原因I00-I78编码的死亡,所有其他已知死亡原因的均归类为非CVD死亡。


基线特征显示,受试者平均年龄为90.6±7.2岁,其中42.0%为男性。平均BMI和腰围分别为19.4kg/m2和79.5cm,体重不足占比41.8%,体重正常占比44.6%,超重占比10.6%,肥胖占比3.0%。在长达20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3766名受试者死亡,2732人(72.5%)被确定了死亡原因,其中,79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941人死于非心血管疾病。


图:受试者特征(来源:[1])


观察性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BMI和腰围均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具体来说,BMI每增加1 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7%;而腰围每增加5 cm,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9%。


图:BMI和腰围与全因、CVD和非CVD死亡率的关系(来源:[1])


紧接着,研究人员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使用CLHLS数据,共筛选出58个与BMI相关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和49个与腰围相关的SNP。


与观察性结果一致的是,线性MR结果显示,遗传预测的BMI每增加1 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5%。非线性MR模型显示,当BMI在28.0 kg/m2左右时,死亡风险最低,这表明最年长老人的最佳BMI值可能在超重或轻度肥胖附近。


而与观察性结果相反的是,腰围与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均呈正相关,具体来说,腰围每增加5厘米,风险比HR分别为1.108、1.193和1.110。


图:关于全因、CVD和非CVD死亡率的BMI和腰围的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来源:[1])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BMI和腰围的联合因果效应,研究人员设置了基因预测BMI和腰围的不同组合以对应不同体型的受试者,其中BMI分为三组,腰围分为两组。


结果显示,与遗传预测BMI水平正常、遗传预测腰围水平较低的受试者相比,BMI较高、腰围较低的受试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HR 0.80),而BMI较低、腰围较高的受试者死亡风险增加22%(HR 1.22)。通俗点来讲,也就是微胖腰细的人最长寿。


图:遗传预测BMI和腰围与死亡率的关系(来源:[1])


令人惊喜的是,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高BMI和低腰围的身材所带来的保护作用,在男女中都很突出。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80岁)人群,在一定程度上,BMI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腰围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BMI在28.0 kg/m2左右时,死亡风险可能最低。因此,高龄老人不必过度迷恋“老来瘦”,保持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体型或许是保持长寿的秘诀。


对于尚未迈入高龄门槛,但已开始规划未来长寿之路的朋友们,这份研究同样提供了宝贵启示:我们应追求合适的体重和腰围比例,重点需要避免中心性肥胖,搭配饮食和运动,成为健康的“微胖腰精”~


参考文献:

[1] Lv Y, Zhang Y, Li X, et al.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in subjects older than 80 yea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Eur Heart J. 2024 Apr 16:ehae206.


撰稿 | 青叶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精彩推荐:

1、夏日将至,这两种水果可抵抗紫外线所引发的皮肤老化!南大医学院最新研究:葡萄、蓝莓中的天然成分白藜芦醇对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

2、最新研究:这种常见的维生素可以逆转肥胖引发的“头脑衰退”

3、不仅仅是美丽的皮囊哦!研究表明:外表高吸引力的人群具有普遍较好的免疫功能,包括更强的对抗细菌入侵能力

4、长命百岁不是梦?Nature子刊:国人团队发现,年轻血液中这种成分,是实现“返老还童”的关键

5、肠道菌群参与决定了你的MBTI?PNAS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孩子睡觉总踢被子是怕热?错!你不知道他有多难受……漂流四海的凌霄花(3)房屋长霉菌风险,佛州风险最高300万,死亡率高得吓人!最新研究:可能与新冠疫苗有关!澳专家此前承认,疫苗存严重副作用…5大死因排名有变,死亡率与预期寿命70年历史遭扭转……《柳叶刀》最新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发布哈佛大学研究:对11万人追踪30年,常吃这七类食物,死亡率较高狗引儿【长篇】(二十三)心源性休克首个阳性RCT试验结果发布,微型轴流泵降低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患者全因死亡率 | ACC重磅研究少搭电梯!48万人研究曝"爬楼梯活更久" 心血管死亡风险降近4成「“梨”型曲线更健康」研究证实:腰臀比与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最强,腰臀比越小,死亡风险越低!研究:橄榄油可降低这疾病的死亡风险一日三餐中,早饭可有可无吗?超24万人的荟萃研究证明:不吃早饭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飙升,定期早餐习惯对健康和长寿至关重要!无孔不入的微塑料颗粒有多可怕?最新研究:微塑料在被摄入后能穿越肠道进入血液系统,损伤人体造血功能300万,死亡率高得吓人!疫苗厂商首次承认恐引罕见副作用,面临天价赔偿!最新研究:每天4杯咖啡,癌症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32%!但有一种类型的咖啡不行......三观指什么?基本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或者说是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和价值取向研究:喝咖啡可以降低久坐者死亡风险接触10秒即可感染!中疾控连发提醒→死亡率持续高得反常!最新研究:可能和疫苗有关!IVUS-DCB研究:DCB治疗腘动脉疾病时,IVUS引导的12个月时初级通畅率优于血管造影引导丨ACC重磅研究电影【周处除三害】 贪嗔痴EJHF|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或能识别出因心力衰竭死亡风险最高的患者Nat Med:人工智能系统将EEG高风险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1%、心源性死亡风险降低93%!4个中国人就有1个高血压!研究发现,多吃这两种水果,大幅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16+8轻断食“跌落神坛”!上交大最新:进食时间<8小时,竟会导致这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91%身高不仅影响颜值还影响你的寿命!研究表明:身高与死亡率的联系呈U型,男性身高174cm,女性身高158cm时全因死亡率最低老外说你“have a heavy foot”是说你“走不动路”?错!真实意思你想不到!Nature重磅发现:父亲的肠道菌群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增加出生体重较轻、严重生长受限和过早死亡风险我国研究发现:80岁以上老人体重大一点更长寿,但这个部位不能胖!2、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一章 情敌过招(2)工作日被座位封印怎么办?最新研究表明:交替使用坐姿+每天30分钟以上休闲体力活动,可以抵消久坐带来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Target BP I 研究:无水酒精介导的RDN术 可显著降低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丨ACC重磅研究每日步数霸榜健康吗?两项研究显示:≥7000步/天可降低死亡风险72%,≥10000步/天可降低死亡风险55%,且步伐强度也重要研究提醒:每周工作超过这个时间,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飙升52%!美国教育界公认的「好大学」是哪些?竟与U.S.News不成正比......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