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工作日被座位封印怎么办?最新研究表明:交替使用坐姿+每天30分钟以上休闲体力活动,可以抵消久坐带来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工作日被座位封印怎么办?最新研究表明:交替使用坐姿+每天30分钟以上休闲体力活动,可以抵消久坐带来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科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职业性久坐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日常,已经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一种社会现象。然而,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新陈代谢降低,肌肉力量减弱,甚至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久坐的危害仅次于吸烟。


那么肯定有人会疑惑:职场久坐的危害性真的那么大嘛?是否有办法来减轻甚至抵消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呢?


近日,中国台湾省台北医学大学的研究人员JAMA Network Ope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评估了职场久坐的工作方式对于健康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其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相关死亡风险的关系[1]。


研究发现:与不常坐着工作的人相比,长时间坐着办公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34%。对此,研究指出了降低风险的方法:对于长时间坐着办公的人,每天增加至少30分钟休闲体力活动,可以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到与不常坐着工作的人相同水平。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参与台湾健康监测计划的481688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为39岁,女性占53%,纳入研究时所有人均无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以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长时间的职业久坐、休闲体力活动等信息,分析了长时间的职业久坐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人(60.2%)报告需要长时间坐着办公(久坐组),而10.7%的人不常坐着工作的人(非久坐组),29.1%的人为坐和不坐交替(交替组)。与交替组和非久坐组相比,初始时久坐组身体状况看似更胜一筹:更年轻、受教育水平更高、生活方式风险因素较少(如吸烟或饮酒),且更不容易超重或肥胖,较少患有高血压。


久坐与全因死亡和CVD相关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在12.85年的平均随访期间,共记录了26257例死亡,其中15045例(57.3%)发生在久坐组中;共有5371例与CVD相关的死亡,其中3234例(60.2%)发生在久坐组中。


对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吸烟、饮酒和BMI等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相比于非久坐组,交替组全因死亡和CVD相关死亡风险并未增加,而久坐组全因死亡风险高出16%,CVD相关死亡风险高出34%。


在所有亚组分析中也发现了一致的结果:与非久坐组相比,久坐组表现出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和CVD相关死亡风险,而交替组分析显示的全因死亡和CVD相关死亡风险差异并不显著。


没想到吧!身体状况更佳的久坐组全因死亡风险和CVD相关死亡风险竟然如此之高,这一波现实版的“反杀”剧情让人不禁感叹:“久坐有风险,办公需谨慎啊!”


图1. 久坐与全因死亡风险和CVD相关死亡风险相关性分析


更高水平的休闲时间体力活动可能抵消久坐危害


此外,这项研究根据每周小时的代谢当量(MET),将休闲体力活动(LTPA)分为5组:不活动(每周<3.75 MET或每天<15分钟)、低(每周3.75-7.49 MET或每天15-29分钟)、中等(每周7.5-16.49 MET或每天30-59分钟)、高(每周16.5-25.49 MET或每天60-89分钟)、非常高(每周≥25.5 MET或每天≥90分钟)。


研究人员分析了5个LTPA水平和3种职业久坐水平(久坐、交替、非久坐)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性。结果发现以久坐组为对照,在非常高的LTPA水平下,久坐、交替坐着和非久坐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全因死亡风险整体降低了25%-36%。进一步发现即使中等强度的LTPA水平,久坐组死亡风险亦可降低14%,交替组死亡风险降低26%,非久坐组死亡风险可降低30%。


以上结果表明:为了能将久坐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到和交替组或非久坐组相同的水平,工作中久坐的人需要参与至少中等或者更高水平的休闲体力活动。


图2. 不同LTPA水平全因死亡风险分析


最后,个人运动机能指数(PAI)分析显示,在PAI<100时,久坐组比非久坐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而当PAI>100时,久坐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显著降低。个人运动机能指数可以综合个人每日活动强度和其他生理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将心率转化为个人运动机能指数。理论上:保持PAI大于100,就是守护健康的黄金法则!


小结


在这项涉及48万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2.85年的队列研究中,与非久坐组相比,久坐组会出现更高的全因死亡和CVD相关死亡风险,即使刚开始调研时久坐组的人更年轻、身体状况更优。


虽然久坐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时坐和不坐交替进行来减轻这些风险,在工作环境中引入定期休息是极其有益的。此外,若无法做到坐与不做交替,还可以选择增加体力活动水平,比如每天挤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来减轻长时间久坐工作的危害,并达到与不常坐着工作的人相同的死亡风险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那些因工作性质而长时间久坐的个体,“动”起来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 Gao W, Sanna M, Chen YH, Tsai MK, Wen CP. Occupational Sitting Time,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and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JAMA Netw Open. 2024;7(1):e2350680.


撰文 | M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精彩推荐:

1、“欠睡债”很严重!多项研究表明:通宵一晚脑龄暴涨1-2岁,连续缺觉三天身体+情绪状态会直线下降

2、最新研究:每天4杯咖啡,癌症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32%!但有一种类型的咖啡不行......

3、别再抗拒亲亲抱抱举高高!最新Nature子刊研究:触摸干预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的人带来健康益处,包括减轻疼痛、抑郁和焦虑等

4、早中晚,到底何时是最佳运动时间?Diabetes Care最新研究发现:肥胖人群晚上锻炼收益更大!

5、神仙工作=“朝九晚五”?最新超30年纵向研究显示:稳定的工作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风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哈佛研究表明:求人帮忙时加上这个“神奇单词”,能大幅提高成功率!不妨试试吧~长篇小说 侦破小组之迷案追踪 第二十六章“最佳血压值”出炉?血压控制在这个数,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大大降低歌曲集少搭电梯!48万人研究曝"爬楼梯活更久" 心血管死亡风险降近4成宾州雷德利克里克公园(Ridley creek park),美轮美奂最新研究揭秘,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硬化缓慢和快速进展相关!走路越快,人越长寿;手劲儿越大,不易痴呆!研究表明:走路快的人平均多活15年,且握力大的人认知功能障碍显著降低Science子刊|新研究表明女性每月卵巢周期时间很可能与昼夜节律有关久坐增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每日一万步能显著改善先别减了!超火的“16+8轻断食”恐将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高91%烧烤海鲜小啤酒,小心痛风跟着走!柳叶刀子刊超85万人研究显示:痛风与12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有关,女性及年轻人风险更大研究证实:爱吃辣的人,癌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都比同龄人要低很多!你是不是一喝酒就脸红?最新研究表明:喝酒易脸红的人衰老更快且更容易抑郁不仅仅是美丽的皮囊哦!研究表明:外表高吸引力的人群具有普遍较好的免疫功能,包括更强的对抗细菌入侵能力16+8轻断食“跌落神坛”!上交大最新:进食时间<8小时,竟会导致这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91%什么,久坐竟然容易痴呆?Science首次发现:久坐者的大脑里存有大量缺氧区,会导致痴呆概率大幅上升!《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盛大发布,开启疾病管理新时代 | 2024 CCIF&CCPCC2023 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紧急救护指南重点更新,看这一篇就够了Brain Behav Immun | 新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先别减了!超火的“16+8轻断食”恐将导致心血管疾病走投无路的文科生,开始干体力活了韩雅玲院士:展望心血管代谢学科发展,摹画疾病管理蓝图心源性休克首个阳性RCT试验结果发布,微型轴流泵降低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患者全因死亡率 | ACC重磅研究“欠睡债”很严重!多项研究表明:通宵一晚脑龄暴涨1-2岁,连续缺觉三天身体+情绪状态会直线下降长篇小说 侦破小组之迷案追踪 第二十七章直播预告丨忽视这类心血管疾病,后果很严重!以创新为笔,联合为墨,书写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新篇章——第四届心脑血管创新峰会暨ASCVD疾病诊疗中外研讨会圆满落幕为什么专家建议不开心就多唱歌?研究表明:接触音乐方式可以改善工作记忆和执行力!特别是能会改善中晚年的大脑健康每天仅需运动20分钟,阿尔茨海默病死亡风险下降21%EJN|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会显著增加机体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新辅助治疗能否给没手术机会的前列腺癌患者带来获益?最新研究这样说!「最佳的抗皱塑形运动方案」研究表明:这两类运动可有效延缓皮肤衰老,特别是对于女性!最新研究:每天4杯咖啡,癌症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32%!但有一种类型的咖啡不行......83、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第二十二章 柔情似水(2)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