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氢能源车有未来吗?

​氢能源车有未来吗?

公众号新闻

氢能源,被视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之一,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目前,中美日韩德都在发展氢能源。不过,作为氢能源行业的重要一环,氢能源车,并不被所有人看好。

近年来,马斯克多次炮轰氢能源。2017年,马斯克表示,“燃料电池没有未来”;2022年5月,他更是说氢气储能是“最愚蠢的事情”;在2023年的汽车未来峰会上,他再次唱衰氢能源,称其为“储能领域最愚蠢的选择”。

马斯克作为电车和电池储能的既得利益者,他对氢能源的批判未必客观,但确有道理。

目前,氢能源燃料电池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较高,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会占到整车成本的65%以上,远高于电池占纯电汽车的40%。不过,价格问题,反而是氢能源产业中最容易随着技术发展而解决的问题。

氢能源产业的前景不明朗,有一些更本质的原因。

效率

氢能源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燃烧(氢内燃机),二是采用燃料电池技术,这种技术路线,因为没有卡诺循环的限制,相比于氢内燃机效率更高,一般能达到60%,更具发展潜力。

自然界中氢气很少,人类只有制备氢气,氢气是一种二次能源。目前制氢主要有两个路线,一是传统能源和生物质的热化学重整,比如,煤气化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裂解制氢;另一条路线是水的电解和水的光解,然后将氢再在燃料电池中变为电,这就是“电-氢-电”转化。

根据不同的电解技术,电解水制氢的效率有所不同,总体来说,电解水制氢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75%~85%。有了氢,就可以将其注入到储氢钢瓶中,作为燃料,进行下一次“氢-电”转化。

一般来说,氢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氢-电”转换效率大约为40%~60%。但如果是热电联供,效率可以到90%左右,即把转化过程中的废热利用起来,整体效率就可以提升。这就像冬天汽车制暖,不费油,因为利用了发动机的废热。

整个“电-氢-电”的总效率,就是这两个效率相乘:非热电联供,能量转换总效率稍大于40%;热电联供更高一些,能达到65%~72%。这个效率低于直接使用电能的效率。

所以,目前氢能源的生产成本仍然较高,难以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竞争,也难以与电池储能竞争。

这个账马斯克算过,他说,要产生1kg氢气,我们需要耗费55度的电量,把这1kg氢气再装到车子上,大约能行驶80公里。但如果我们用这55度电直接驱动车子,那么续航里程将超过400公里。

储存和运输

氢气密度低,容易燃烧和爆炸,且有很高的渗透性,所以,氢气需要在高压容器中存储。所以,相比其他燃料,氢气的存储、运输、加注等过程需要更高的安全技术和设备保障,也需要频繁维修和更换,成本也相应增加。

氢气储存的重要一环就是加氢站。按照《中国加氢站数据库》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0日,国内加氢站仅有397座,平均每个地级市不到1.4个,普通消费者买氢能源汽车后加氢都是难题。

加氢站少,是因为成本高。氢的存储与运输都需要在低温高压环境下,一个加氢站需要高压管道、氢气储存罐、压缩机、维护设施等大量设备,建设、维护、运营的成本都很高。一座加氢站的成本,大致是一座加油站的十倍,这个成本比电动车的换电站要高非常多。

技术导致的成本问题,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解决,但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场地。

燃油车的社会配套是加油站,对周边有一定的限制。电动车充电桩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比加油站还要小。但加氢站对周边环境要求比加油站更高。这都涉及到巨大的社会成本。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安插一个加氢站进去,可能需要拆迁周围的房屋,这个成本是无法接受的。这就意味着,加氢站,基本上只能建在郊区,买了燃料电池汽车很有可能找不到地方加氢,使用不方便。

安全

氢气的安全问题,对于工业和商业应用来说,始终是一个重大的风险。

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4.0%~75.6%的体积浓度。也就是说,当空气中的氢气的浓度低于4.0%,不会燃烧,高于75.6%时,遇到火源,只会安静燃烧,不会发生爆炸。

但在4%~75.6%这个范围里,就会爆炸。这是一个非常广的范围。作为对比,瓦斯也就是甲烷的爆炸极限在5%~15%,比氢气小很多,但我们也时常听到瓦斯爆炸事故。

在一个开放的空间,氢气泄漏,会立刻上升,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氢气在封闭空间和半封闭空间的安全性就完全不同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说从来没有解决过。

当地下车库有一辆车的氢气泄漏了,从这辆车附近,一直到浓度降低到4%的地方,只要有人抽烟、有电器开关的小火星,就会发生爆炸。氢气是慢慢扩散的,由近到远,浓度缓慢下降,从4%~75%意味着氢气可以扩散很远。

电车在地库、隧道烧起来了,也只烧一辆车,最多前后左右的几辆车,但氢能源车在地库、隧道发生事故,可能就是爆整个地库,整个隧道。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氢燃料电池车大规模普及,地下停车场、隧道等设施,也会增加预警氢气泄漏、增加换气设备,但所谓多个香炉多个鬼,复杂的系统一定是会出问题的。这就像煤矿有专业的通风系统,但还是会出瓦斯爆炸事故。

所有的技术要在社会中运行,最终也绕不过谁承担成本、风险、谁受益的经济学问题。安全会导致邻避效应。

一辆电车燃烧了,赔偿周围的几辆车,一百万、两百万,保险公司会负责。保险公司不能负责,车主还能卖房子。所以,对于电动车车主的邻居来说,电车燃烧的风险,始终是有人能负责的,那么,可以放心,反正能找得到人赔。所以,有人买了电车,邻居虽没好处,但也谈不上有风险,不会抗议。

但氢能源车,一爆会爆整个地库,车主必然破产,没有能力赔偿。而且,爆炸的威力和燃烧是不可比的。对氢能源车车主的邻居来说,承担了更大的风险,但却没好处,那么,他会不会让邻居买氢能源车?小区居民会不会一起驱逐氢能源车?

2019年,韩国在4个月时间内发生2起与氢能源相关事故,韩国民众担心在自己的地区修建氢气设施会带来危险,就走上街头抗议。

补贴

目前的氢能源车主要依靠补贴推动。

重庆对加氢站给予建设补贴,2024年1月1日起,对纳入全市整体规划并建成运行的加氢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成本)的30%对加氢站投资主体进行补贴,单站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广州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车辆,按轻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小于4.5吨)、中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4.5吨及以上,小于12吨)、重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三种车型,在每个自然年内行驶里程最高按0.5元/公里、1.0元/公里、2.5元/公里予以运营补贴,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上述四种车型每年每车最高补贴额分别为2万元、4万元、10万元。

此外,广州对氢燃料电池车辆在城市道路停车位停放,在规定的收费时段内,享有每日免首2小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或者每日首次停车时间1小时以内(含1小时)的,第二次停车免1小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

沈阳市大东区,对产氢量给予相应能耗和碳排放扣减,同时对相关项目固投给予最高10%,最多100万元的投资补贴。对发展光伏、风电等零碳制氢,相关项目固投给予最高30%,最多500万元的投资补贴。对企业购买使用车用氢气存储设备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500万元。

无锡市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加氢站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建设补贴。对实施优惠加氢(枪口价不超过25元1公斤)的加氢站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年的运营补贴。

补贴是为了创新,发展技术,在氢能源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但某种程度上,发展氢能源是在帮助别国获得优势。

国际竞争

早在1981年,日本就开始了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丰田在1992年开始研发氢能源汽车,于2002年与本田一起交付了一批氢燃料电池。在迄今为止二十多年的氢能源汽车研究中,丰田已经拥有了五千余项专利,并于2014年正式发布了丰田首款量产氢能源汽车mirai。

实际上,日本的整个商用氢气车市场中,占比不大。2023年,中国的商用氢气车销量达到5600台,占世界总销量的38.8%,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韩国的4631台(32%)、美国2992台(20.7%)、欧洲773台(5.3%)、日本424台(2.9%)。

日本抢先进军氢能源产业,并拿到了几乎所有的专利,这是未来获利的保障。但中美欧都躲开了氢能源路线,转头发展电动汽车。某种程度上,日本的巨大投入已经没有太大价值了,但如果中国把氢能源汽车真的做起来了,日本反而能发挥技术优势。中国已经在电车、电池储能上有了巨大的优势,是否还有必要进行第二条技术路线,自己与自己竞争?

技术路线

分析一个产业,不仅要从技术出发,也要从商业出发。氢能源汽车路线行不行,不仅仅取决于它本身技术的可行性,也要看技术的商业成本与收益。

我们讨论氢能源汽车,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现在已经有了电动车。如果电动车能源没有起来之前,氢能源会带来很多与燃油车不一样的优势。但现在电动车上下游产业日趋成熟,安全性、可靠性都越来越好,而氢能源汽车几乎还停在实验、小范围应用的阶段,即使成熟了,从电动升级为氢动能会带来什么质变的新优势吗?

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购买电车,会有更大的碰撞燃烧风险,但毕竟有收益,节约了燃油费。现在电车的使用价格已经非常便宜了,氢能源车很难再有价格优势。那么对车主来说,相对于电车,增加了风险,但收益却不大,那么,有了电车这个前提,为什么要购买氢能源车?这就像中国没有那么多机场,高铁就是一个好的选择,美国航空业发达,选择高铁意义就小很多。

燃料电池车辆适合重载、长途,弥补电动汽车的不足。但如果氢能源车走不通,整个氢能源领域,就缺了最大的一块。为了一些细分汽车场景,是否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技术路线,并建立相应的生态?

如果普及氢燃料电池车,中国就会同时存在三种汽车系统,传统的油车,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电动车在经济上仍然并未完全自我运转,再加上大量的研发费用,投入到氢能源车。整个社会经济、财政补贴,能否支撑,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分析氢能源汽车的前景,不能单纯地分析氢能源本身的技术经济特征,而应该放在电动车的前提之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到的结论,也就更清晰。

随着风电、光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氢气的成本也会下降,氢能源不是不可以,将来可以用在工业,用来炼钢、制造水泥、化肥、化工、储能,但汽车,真的没有那个必要了。中国的最佳方向,就是继续钻研电池、电动车技术,提升电机效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一些细分场景,留给汽油、柴油即可。

 /// END /// 

No.5798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刘远举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50、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七章 燕尔新婚(1)Wealth | 马斯克的“特斯拉梦想”还有未来吗?财经早参丨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鲍威尔发声;梅大高速塌方致24人死亡;4月新能源车企“成绩单”出炉新能源车那点本事,分分钟被燃油车学会了美国文化探究,等级“森严”的皮卡球场。新能源车险保费最高涨11%,险企自主定价权扩大热搜!余承东把问界M9送到360楼下,周鸿祎:永远支持华为!他还体验了仰望U8等新能源车大语言模型加持,是智能运维架构的未来吗?美国、加拿大宣布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100%增税!特鲁多政府备受压力:或改变未来车格局出险1次,保费涨3000多元,新能源车主直呼离谱!保司:我是亏损的……业内:很多新能源车一出事就要全部换,车主普遍年轻经验不足美国媒体的疑问:中美科研合作还有未来吗?冰岛Skógafoss瀑布,瀑布景观多地发布天然气调价通知,新能源车渗透率首超燃油车 | 财经日日评汽车“价格战”进入白热化 新能源车企出路在哪里?回国散记1: 买机票中产的孩子没有未来锦天城VS欧盟,中国律师如何为新能源车抗辩?月销90w+淘宝头部女装店“跑路”,低价女装行业还有未来吗?一新能源车企将所有中层管理者免职;TikTok与字节跳动在美国提起诉讼;贾跃亭称将通过个人IP商业化赚钱还债丨邦早报中国与欧美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化背后,真相是什么?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烧成空壳,现场浓烟滚滚,一人受伤送医!为何新能源汽车起火后难扑救?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为少数派!王传福预测“失误”,周鸿祎要把百万豪车换成国产新能源车三年没出险,保费怎么还涨了?新能源车主们破防了……“车主喊贵、险企喊亏” 新能源车保费为何居高不下?2024 美国最可靠车型排名!你家车有上榜吗?“超”车有道,领“跑”全球!中国新能源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德勤:2024氢能先机系列之为清洁氢能经济增速的创新业务模式白皮书国际能源署看好新能源车 未来十年中国优势占主导英伟达CEO每天都用,AI搜索会是未来吗?“一年跑2万公里以上”,他的新能源车被拒保长篇奇幻浪漫小说《双灵星》第二十章:不断的情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烧成空壳,一人受伤送医!为何新能源汽车起火后难扑救?中产的孩子还有没有未来?周鸿祎回应迈巴赫中标者未付清余款;比亚迪辟谣员工策划特斯拉车主维权;新能源车企4月成绩单:小米SU7锁单量达88063台|邦早报新能源下半场看氢能——经济学家任泽平带队考察调研南海氢能产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