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人们总问他未来十年会发生哪些变化,但几乎没有人问他,未来十年有哪些事情不会变。他认为,后者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理解贝佐斯很难,在不确定时代,焦虑席卷人群,我们总想比别人先一步知道什么会变,以求掌握先机。像贝佐斯这样去思考哪些事情不会变,似乎很多余,但换个角度想,这种慢一点、多想一点的做法,比许多所谓的预测更加靠谱——
我们无法预测明年或未来任何一年的股市涨跌,但我们知道,人类的贪婪和恐惧之心永不改变。
我们不知道未来哪些企业将成为巨头,但我们知道,盛极必衰,赢家总会被成功冲昏头脑,进而坐享荣光、跌落神坛。
获中信出版集团授权,今天我们分享新书《一如既往》中的部分内容,作者通过探讨不变的人性,来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我们总以为这个时代很疯狂,但在作者看来,疯狂是正常的,超越疯狂也是正常的,而且,疯狂并不一定意味着崩溃,因为人性自古如此。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贾森·茨威格曾说,成为一名专业作家有三种方法:这番话精妙地总结了动机的力量,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尼日利亚人阿基诺拉·博拉吉在35岁时已经在网上行骗20年,他冒充美国渔民,从容易上当的寡妇那里骗取钱财。《纽约时报》对这名诈骗犯进行采访,问他对给无辜的受害者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有什么感触。他回答:「我肯定是有良知的,但是极度的贫穷让我感受不到良心的折磨。」当你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容易将欺诈他人的行为合理化。说唱歌手NotoriousB.I.G.(声名狼藉先生)不经意间曾提到自己从四年级就开始贩毒。他解释说,他自小就对艺术很感兴趣。老师鼓励他成为一名艺术家,告诉他将来可以靠绘画谋生。于是他开始梦想成为一名商业广告设计师。后来有一天,有人把他引入了贩毒的行当。他回忆说:「哈哈,现在我还会想,商业艺术?!真是个笑话。我贩毒20分钟,就能赚到大把钞票。」俄罗斯诗人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曾经猜测,在伽利略时代,应该有几位科学家相信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但他们还要养家糊口」,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这类极端案例说明,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免不了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我们往往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动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强大到让人们会为任何事情找到理由。如果了解动机的力量有多强大,你就不会对世界上的种种荒谬之事感到惊讶。「世界上有多少真正的疯子?」我的回答可能是:「我不知道,3%到5%。」但问题改为,「如果动机足够强大,世界上会有多少人做出疯狂的事情?」那么我的回答是:「很可能有50%,甚至更多。」无论你掌握了多少信息和背景知识,最能让你信服的永远是你迫切希望成真或者需要成真的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写道:「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动机的力量之所以强大,不仅在于动机影响了他人的决策,还在于我们对动机如何影响我们自己的决策视而不见。本·富兰克林曾经写道:「如果想说服他人,不要讲道理,最好投其所好。」动机会催生让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故事,这会让他们得到心理安慰,即便他们知道自己做的是错事,即便他们知道自己所相信的并非事实。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这样说:「驱动行为的是动机,而非建议。」他原来是比萨外卖员,2005年开始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一夜之间,他每天的收入就超过了送比萨一个月的工资。这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设身处地想一想,我朋友通过发放贷款,能让自己养家糊口。而且,如果他不放贷,别人也会去做,所以对此提出抗议或让他辞职不干似乎毫无意义。在那个时候,大家都清楚次级抵押贷款就是一个笑话,都知道它总有一天要完蛋。要让我朋友这样境遇的人说「这不是长久之计,我还是辞职去送比萨吧」,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实际上,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要求都太高了。因此,我当时没有责怪他,现在也不会责怪他。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很多银行从业者遭了殃。但是,如果换成是我们,面对当时巨额回报的诱惑,恐怕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多数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恶习知道自己很丑陋,所以就藏在面具后面。这条食物链上都是如此,从抵押经纪人到首席执行官、投资人、房地产评估师、房地产经纪人、炒房客、政客、央行银行家,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他们的动机让大家尽可能「不翻船」。所以,在市场变得难以为继时,每个人都在继续「划桨」。有一部关于墨西哥大毒枭华金·古斯曼·洛埃拉(绰号「矮子」)的纪录片,讲述了在墨西哥一个贫穷的小村庄,这个残暴血腥的贩毒集团头目竟然深受村民的喜爱和支持。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村民穷得叮当响。矮子碰到村民,时常会停下来和他们聊天:「最近怎么样?」有人会说:「哦,我女儿要结婚了。」矮子会说:「这事交给我。」然后,他会提供场地,请乐队,提供酒水和食物,邀请镇子上所有人来参加婚礼。新娘的父亲说:「矮子帮我们把事办成了。」在这些情况下,因为动机很强大,本来善良的老实人最终会支持或者加入恶行。除了经济动机,还有文化和群体动机。人有时支持某些事情,是因为他们不想辜负自己所属群体的期望,或者不想被所属群体抛弃。很多人可以抵制经济动机的影响,但是文化和群体动机具有更强的诱惑力。最强大的动机是,人希望只听到自己想听的,只看到自己想看的。1997年,一个叫「天堂之门」的邪教组织认为,有一艘宇宙飞船跟随一颗彗星正朝着地球飞来,它将接走真正的信徒,带他们去天堂。几个邪教组织成员出资购买了一架高倍望远镜,想亲眼看看那艘宇宙飞船。他们在天上找到了那颗彗星,却没看到后面有飞船。于是,他们把望远镜拿回商店,要求退款。商店经理问他们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说,望远镜肯定是坏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宇宙飞船。纵观历史,此类情况不胜枚举,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不仅仅是邪教组织成员会这样。当有动机驱动时,你很难做到完全客观。1.当诚实良善之人因个人动机做出疯狂之举时,世界陷入混乱的可能性会被低估。从战争到经济衰退,从欺诈到企业倒闭再到市场泡沫,这一切都比人们想象的发生得更频繁,因为在一些动机的刺激下,有些人会丧失道德底线。反之,当个人动机与社会进步同向时,人们更有可能积德行善、发挥才能、成就事业。2.不可持续的事物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你预期的更长久。动机可以让那些疯狂、不可持续的趋势持续的时间超出合理范围,因为社会和经济因素会妨碍人们及早接受真相。3.反问自己:「如果受到不同动机的驱使,我现在的哪些观点会发生改变?」如果你的回答是「都不会改变」,那么你很可能已被某个动机彻底征服,只是你还被蒙在鼓里。长期主义知易行难。众所周知,无论在投资、职场还是在人际关系中,只要是存在复利效应的领域,秉承长期主义都是正确的策略。但是,说出一句「我要做长远打算」,有点儿像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指着山顶说「那是我心之所向」。听起来不错,但真正的考验在后头。秉承长期主义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难,正因如此,践行长期主义比人们想象的更有益处。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需要付出代价,然而代价并非总是显而易见。长期主义所需付出的代价,如必要的技能、稳定的心态等,很容易被低估。而且,长期主义经常被简单地概括为「要更有耐心」之类的话,这解释不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践行长期主义。把做成一件事的时间跨度定为10年,并不意味你能免于10年间发生的各种麻烦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经济衰退、股市暴跌、市场崩盘、意外事件等等。因此,不要以为践行长期主义就不需要处理短期麻烦,而要自问:「我怎样才能忍受无休止的麻烦事?」长期主义就像具有欺骗性质的「安全毯」,人们误以为他们可以回避令人痛苦和难以预测的短期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时间越长,痛苦和磨难就越多。棒球运动员丹·奎森伯里说过:「未来与现在非常相似,只是时间更长。」处理这一现实问题需要保持定力,而这很容易被忽视。2.只有你坚持长期主义还远远不够,你的合作伙伴、同事、伴侣、朋友也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如果一位投资经理目前的投资亏损率已达到40%,他可以告诉投资人:「没关系,我们看的是长期结果。」他自己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投资人可能不会相信,他们可能会撤资。这会导致公司无法生存。然后,即使投资经理最终被证明是对的,那也没什么用了,因为没有人从其长远决策中受益。类似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你有勇气坚持到底,但是你的伴侣希望放弃。又比如,你有一个很好的理念有待时间检验,但是你的上司和同事没有耐心等待结果。这些情形并非个例,在生活中俯拾即是。问题主要在于,你所信奉的理念与你能够说服别人信奉的理念之间存在差距。人们讥讽金融行业中的短视思维,这实属应当。但我也知道,很多金融从业者追求短期效益,因为很多客户一有风吹草动就想撤离,所以「短视」成为经营企业的唯一选择。但是,客户想要撤离常常是因为投资人没能与客户就很多重要问题做好沟通,比如投资机制、投资战略、投资预期、如何应对不可避免的波动与周期性等。最终正确是一回事。但你能最终正确并说服周围的人吗?这二者完全不同,而且很容易被忽视。世界千变万化,适时调整自身的想法不仅有用,而且至关重要。但是改变自身的想法十分困难,因为欺骗自己相信一个谎言比承认一个错误要容易得多。对于那些已经犯错但又不想改正的人,长期主义思维成了他们的遮羞布。对于那些过去正确但已不合时宜的事情,他们不愿放手,只是习惯于说「我只是早了一步」,或者「其他人都太离谱了」。真正践行长期主义需要辨别,到底是耐心坚守还是固执己见。这并非易事,唯一的办法就是洞察你所在行业中少数几个永恒不变的规律,然后认识到其他事情都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少数(实际上是极少数)不变的事物才适合作为长期主义的思考对象。除此之外,其他都有时效性。如果你在2010年说「我有个10年长期规划」,那么实现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而到了2020年,全球经济却崩溃了。这时,企业或投资者如果还假定长期坚守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那就不合时宜了。有明确期限的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一样取决于运气。灵活变通更胜一筹。时间具有复利魔力,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若你将时间跨度设定为弹性的目标期限或者不确定的时间范围,成功概率会大大提升。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安全边际的目的在于让预测变得不再必要。」越灵活,就越不需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有,不要忘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话:「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死亡。」5.关于长期主义的另一个重点是,它对我们获取信息的影响。阅读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一年后我还会在意这个吗?10年后呢?80年后呢?如果你的答案现在或时常都是否定的,那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对自己坦诚,你就应当重视那些长效的信息。永久性信息是:「人们在遭遇没有预料的风险时会如何应对?」有时效性的信息是:「微软公司2005年第二季度的利润是多少?」。其一,有时效性的信息大量存在,吸引了人们短时间内的关注。其二,人类追逐有时效性的信息,企图在其失效前洞察一些真知灼见。永久性信息很难被察觉,因为这种信息往往蕴藏在书本之中,而不是展现在爆炸性头条新闻里。永久性信息能够带来巨大的益处。它不只是永不过期,还可以不断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让你已经学到的知识产生复利。有时效性的信息能够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而永久性信息能够让你知道某事为什么发生、为什么会继续发生。这里的「为什么」又能够转化,与你掌握的其他内容相互作用,由此产生复利效应。我每天都读书看报。我现在不记得过去,比如2011年在报纸上读过的新闻,但是我能详细地给你讲述我在2011年读过的一些好书,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这些书已经成为我永恒的记忆。我会坚持看报纸,但如果读更多的书,我会更好地培养自己过滤信息的能力,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报纸中的新闻。关键不是应该少看新闻多读书,而是应当认识到,读好书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新闻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信息不重要。贪婪和恐惧是人性的两大弱点。人们在这两种心态之间不断转换,就像这样:一开始,你认为好事常在;
所以,你对坏事视而不见;
然后,你忽略坏事;
然后,你否认坏事;
然后,你为坏事的存在而担惊受怕;
然后,你接受坏事;
然后,你认为坏事常在;
然后,你对好事视而不见;
然后,你忽略好事;
然后,你否认好事;
然后,你接受好事;
然后,你又开始相信好事常在;
之后进入新的循环,周而复始。
下面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探讨这个循环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总是发生。20世纪60年代,人们见证了科技的腾飞。在此前半个世纪,运载工具从马车发展到火箭,医学治疗从放血疗法发展到器官移植。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经济学家力图铲除经济衰退的祸根。既然人类有能力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登陆月球,遏止短期的经济负增长又算得上什么难事。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曾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执教多年,他对经济发展中繁荣与萧条交替的现象抱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彻底消除经济衰退现象都是无稽之谈。明斯基这一开创性理论被称作「金融不稳定假说」。这个假说没有很多数学计算和公式,而是描述了人类的一个心理过程,大致如下:• 当经济稳定时,人们会非常乐观。
• 当人们非常乐观时,他们就会负债。
• 当人们处于负债状态时,经济就会变得不稳定。
事实上,繁荣为下一次衰退埋下了种子,正因如此,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经济衰退。他写道:「在持续繁荣时期,经济中的金融关系会从有利于系统稳定的状态转向不利于系统稳定的状态。」当人们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时,这种思维就像一个物理定律,推动人们一步步走向厄运。这个道理具有普适性。想象一下,如果股票市场永远不会下跌,股市保持稳健,股价只涨不跌。你会怎么做?你会倾尽所有购买大量股票,会抵押房子贷款购买更多股票,甚至可能会考虑卖肾买入更多股票。这非常合理啊!在这个过程中,股票价格噌噌上涨,越来越高,一直涨到未来的回报率趋于零。就在那一刻,经济萧条的种子开始萌芽。股票估值越高,市场迎来猝不及防的震动的可能性就越大。生活总是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你措手不及。• 动机不足
当资产价格高到没有容错空间的时候,市场变得岌岌可危,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它顷刻崩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当市场稳如泰山——或者更准确地说,当人们相信市场坚不可摧的时候,崩盘也就不远了。对市场稳定的臆测让人们做出自认为明智且理性的决策,资产价格被持续推高,直到足以诱发动荡。因此,稳定本身是不稳定的。换句话说:物极必反。过去如此,将来亦如此。「如果不了解历史,所有事情的发生都像是前所未有的。」作家凯利·海斯曾写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再举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例子:• 偏执会助你取得成功,因为它能让你时刻保持警惕。
• 但是偏执会让你倍感压力,于是一旦取得成功,你就会迅速摆脱这种状态。
• 当你放弃了让你成功的因素时,你就开始走下坡路,而这会使你更有压力。从商业投资到职业生涯,再到人际交往,这种情况无处不在。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有一个理论叫作「物极必反」,即一个事物过度发展就会走向反面。在2015年前后,加利福尼亚州经历了漫长的旱季。到了2017年,降水量增多,短短数月间,太浩湖部分区域下了近20米厚的雪—这不是我杜撰的。随之,该州6年的干旱宣告结束。你可能会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啊。令人意外的是,事与愿违。2017年夏天,史无前例的降水量促使加州植被疯狂生长,出现了所谓的「超级盛花季」现象,荒漠成为绿洲。但紧接着,2018年干旱再次发生,植被枯死,变成干柴。这直接导致加州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也就是说,创纪录的降雨直接导致了创纪录的火灾。树木的年轮可以见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雨和大火总是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记录写道:「降雨充足的年份,火灾减少,植被复苏。但随后,茂密生长的植被又在干旱年枯萎,成为火灾的助燃物。」这个例子虽然不太直观,但又一次证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物极必反是一个充满哲学智慧的定律。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事情出错的可能性和出错导致的后果。当人们认为最安全的时候,事情可能会变得最危险。在2022年度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威尔·史密斯扇了主持人、 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一记耳光。事后,史密斯向丹泽尔·华盛顿寻求建议。华盛顿说:「在事业处于巅峰时期时,你一定要谨慎行事,因为这个时候恶魔就会找上门,摧毁你。」关于事物为何易于失控,最后补充一点:不管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总要寻求超越看似合理的边界,因为唯一能够识别边界的方式就是冒险超越。美国喜剧演员杰瑞·宋飞曾经主演电视剧《宋飞正传》,广受欢迎。但是后来他主动终止了这部电视剧的拍摄。他后来说,之所以在节目最受欢迎的时候谢幕,是因为他明白,节目处于巅峰之日就是其收视率开始下滑之时,而他不想看到节目收视率下滑。这档节目可能还会一路走红,也可能不会。他觉得见好就收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多经济体和市场屡屡跨越理性的边界,经历从繁荣到萧条,从泡沫到崩溃的跌宕起伏,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拥有宋飞那种急流勇退的思维方式。我们追求巅峰时刻,但往往直到冲过了头才意识到事情开始走下坡路,于是感慨:「唉,我想那就是巅峰了。」股价被高估了吗?比特币究竟值多少钱?特斯拉的股价最高能到多少?你很难通过计算公式回答这些问题。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在某个特定时刻愿意为之付出的代价,而这又取决于他们的感受,他们的信念,以及企业的故事讲得是否有说服力。而企业的故事总在不断变化,你无法预测,就像你无法预测自己三年后的心情一样。如果一项投资的回报有可能继续增长,那就一定会有人出来验证。人们对发家致富的渴望远超简单易行的致富机会。如果你举个牌子,写上「盒子里可能有发财的机会」,总会有人打开盒子。也就是说,投资者总想弄清楚股市何时探顶。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不会保持理性,要么过度悲观,要么过度乐观。市场的运行注定如此。要判断市场的潜在机会是否已经被耗尽——只有这样才能识别市场是否已达到顶峰,就要让市场数据超越合理区域,人们对市场数据的判断也要失去理性。轮胎公司开发了新产品,想要检验其性能的极限,过程很简单,只要把轮胎安装到汽车上,不断行驶直到轮胎爆胎。市场迫切地想知道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也会做同样的事情。过去一直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对此,你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接受这样的观点:疯狂并不意味着崩溃。疯狂是正常的,超越疯狂也是正常的。每隔几年就会有人说市场已经失灵,因为市场中充斥着投机行为,或者价格已经脱离基本面。但实际上,市场一直如此。人们并没有丧失理智,只是在试探其他投资者能承受的极限。美国投资人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曾被问及如何获得最高回报,他说:「我愿意每年只赚15%的收益,因为如果能保持这样的收益率50年,收益是巨大的。最好的策略是稳中求进。」很可能将来获得收益的机会很多,这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这样的话:「现在的风险水平我还可以承受,后面的游戏我退出,只旁观就好。」事实上,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做到适可而止,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一起聊聊:
你觉得人性最为不变的特点是什么?
你会相信各种预测文章吗?
你自己坚持的长期主义是什么?
欢迎留言,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