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鲁实习的一个暑假
走进耶鲁大学实验室的第一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人生中的一个新旅途开始了。
我一直没把自己当作一个理科生,比起身边很多人,我是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会的不多的“文理兼修”生。上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些写作营,读了很多书,还画了一些画。这个暑假,我有幸通过学校的科研项目得到了在耶鲁实习的机会,当一回理科女。这十一周真的过的太快了,每天都很幸福。
01. 工作内容
我的实验室附属于心理学部门和数据科学/统计学部门,主要研究计算认知科学(Computational Cognitive Science)。我觉得这个领域超级酷,因为它处于最前沿AI和脑神经科学的交界处,用运算模型来阐述人脑功能。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编程,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完成。虽然教授没有要求我每天到实验室,但我一直按照朝九晚五的作息报道。我和导师(博士生)每周开会讨论一些milestone,但每天的具体工作内容都需要我自己安排。教授会隔三差五和我和导师一起开会了解进度。
我有一个自己的办公桌,和博士生们一起工作。窗外可以俯瞰New Haven全景,代码写不出的时候就可以眺望远方放松一下。我好爱升降桌,经常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也不会担心有坐姿或者颈椎问题。
为了确保自己的进度,我建了一个Notion page,专门记录关于这个research internship的方方面面。Notion的to-do list真的很好用,可以记下due date,还可以把相关文件都存在同一个页面里。我在同一个page里面还建了存会议记录的database,还有一个存笔记的,有markdown的自动格式,界面超级整洁干净。我已经把Notion推销给整个实验室了,教授和导师都被我种草(请贵公司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刻请我当品牌大使)。
学校老师在暑假开始前给我们的一条建议就是多记笔记,不管是开什么会,一定要把听到的东西写下来,这样才会记住并且学到东西。我除了和教授和导师开会之外也会参加实验室每周的lab meeting,和集体成员讨论一些进行中的论文稿子。我通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和笔记。
在编程之余我会读一些论文,了解一下同一领域里最新的一些研究。我的setup就是在iPad上打开pdf,在电脑上打开Notion做笔记,这样可以很方便地记笔记、整理信息,也不怕文件会被弄乱。
02. 难,难,难
作为大学实验室里的一名高中生我固然是局外人,跟我同桌的博士生朋友也经常开玩笑说我是实验室的小白鼠。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千千万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这个项目本身。我们用的语言叫做Julia,是一种很新的动态语言。我需要从头开始学,花了快一周时间做了网上的一些tutorials,然后就直接开始做任务了。我边做边学,经常有一些很基本的语法问题还需要请教documentation或者导师本人。
我经常担心自己给导师添麻烦,因为我的实习其实是学习,需要靠他手把手教我每一步怎么做。我经常会有问题请教他,但最尴尬的就是他回答完之后我还是不懂。编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debug,很多时候每天的行数进度是负的。我经常会在一个问题上卡好久,让导师着急地来找我。后来我学会了经常update他,就算遇到问题了也告诉他我现在在做什么。
实习的时候,我不能再用“学生心态”去处理问题,而是需要用“职场心态”来为人处事。我的导师真的很好,也很耐心,但他要求很高,会把我当作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来看待。有任何问题他会坦率地向我指出,不仅仅是在编程方面,包括写邮件措辞模糊,问题问得很蠢等等,他都会直接告诉我。这点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因为他没有把我当作一个小孩一样让我觉得这是一场游戏,而是让我以很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学到实在的东西。
研究项目不像学校里的group project一样有限定的时间和确定的计划,而是一直都在改变的,需要有弹性,远瞻性,同时要不断找创新点。有的时候一天里就有breakthrough,有的时候好几周还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十一周里,我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做的所有东西记录在了表格里,看上去玲琅满目,但加起来也不过是漫长科研生涯中的一个小瞬间。
作为实验室里年龄最小的人,我会有imposter syndrome,经常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甚至是给大家带来了麻烦。我虽然志向很高,想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贡献,但很多时候难免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只是在走马观花。每次碰到新的人,他们都会以为我是新来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知道我是高中生之后都很惊讶。
03. 六个幸福瞬间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每天都很快乐,到了下班点还不想回家。以下是实习期幸福瞬间总结:
1. 暑假第二周,实验室的地点更换了,从一栋传统大学楼换到了Yale Med School附近一栋新盖的办公楼,和Alexion生物制药公司的总部在一起。
旧地点:
新地点:
虽然之前的实验室环境也很好,但新大楼里的资源更上一层楼,还有天台、厨房、娱乐区、露天花园:
最上面的10~14层都是分配给耶鲁心理学部门的,楼下是制药公司,经常在电梯里偶遇员工。因为整个部门的实验室都分布在这几层内,我有幸认识了很多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生和教授,也学到了很多。
每天在高楼俯瞰整个城市,我发现夏天的New Haven居然还挺美的,城里和学校所在的小镇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2. 实验室里有很多萌宠,在教授家吃brunch的时候和他的鹦鹉玩:
一位研究生的毛绒狗勾:
3. My outfits:我每天都穿得很精神地去上班!心情好,工作效率高。要是上学的时候也能有这种effort就好了:
4. 我认识了很多很棒的人。除了我的导师、教授以外,跟我最熟的就是同桌的印度博士生,是暑期为数不多跟我一样每天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的人。他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也经常给我提供情绪支持,疏导我,像一个朋友一样跟我开玩笑、讲故事。他是个社交小王子,认识整栋楼里所有的人,他的自信、阳光,和幽默一直感染到我。
当然还有几个也在暑期实习的耶鲁本科生,也和我一样正在学习新技巧,我们经常会互相探讨各自遇到的问题。
每天午饭是最佳社交时间,有时候印度小哥会带我们和隔壁实验室的研究生一起吃,让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土耳其、法国、德国……)大家都像一个大家庭,会谈论工作,也会谈论自己的生活,让我感觉找到了一个集体。
我们实验室的OG四人小组🫶:
5. 我们实验室的culture真的超级友好,大家都是好朋友,也对我很包容,一直让我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一部分。我以前一直以为教授都很高高在上,也离我距离很远,但我们教授超级温柔耐心。虽然他每天忙的不可开交,我有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找他。(印度小哥说他就是泰迪熊的化身哈哈哈)
我在办公室的白板上开启了一个"Rate your day"打卡活动,让大家每天在下班前给自己的一天打分。一开始只有四个人,但后来越来越多,连隔壁实验室的都专门过来加入。
部门里经常有团建派对,我蹭到了很多美食和礼品。实习结束的那一天正好是博士生迎新会,我就当作是为我举办的欢送会~
6. 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的实验室隶属于Wu Tsai Institute(耶鲁神经科学中心),我有机会旁听了很多他们的演讲,了解到了很多跨界的研究。我们实验室是属于这个神经科学底下最接近计算机科学的,很多其他实验室会更贴近生物,有研究猴脑和小白鼠的,也很有意思。
我同期的好朋友是Wu Tsai Institute的一个fellow,我有幸听了她的演讲,也参与了她的准备过程。
这个暑假就在忙和快乐中度过啦,很有幸获得这个机会,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和友情。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分享·留学圈
数据·申请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