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家:教育的问题不是太内卷,而是“过拟合”
孩子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反反复复、精益求精的“磨刀”上,只为了劈开升学的荆棘,在零和博弈中干掉排名靠前的对手。
然而,学生最终却因为缺乏“泛化”与“可迁移”的能力,与真实社会中所需的人才相差甚远,遑论创新与创造。
万维钢指出,如果不幸生在美国的贫困家庭,可能很难成为一个“正常人”。因为美国有超过2/3的贫困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孩子不会有足够的监督和管教,从而缺少自控能力。
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从高中毕业,不是因为高中文凭难拿,而是沉溺于毒品和聚会,连每天按时上学都做不到。
即便混到了高中毕业,贫困学生也很难考进大学,他们可能去社区学院。差不多有一半的学生曾经怀孕或使别人怀孕。有个黑人女高中生跟记者说,她很自豪,因为她是家族里第一个到了16岁还没有怀孕的人。
“所以美国穷人跟‘正常人’之间最根本的,不是能力差异,不是经济差异,而是文化差异。黑人贫困儿童最应该抱怨的不是政府和学校,而是他们的父母、邻居和同学。”
比如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发现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都容易有出息。显然KIPP的每个学生都知道这个典故——学校给他们的T恤衫上,印的不是“自控”这个名词,而是“别吃那个棉花糖”。
学校还给每个学生发小卡片,让他们随时记录身边同学做出的良好品行。比如“汤姆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符合‘热忱’”“杰瑞在课后主动与老师交流问题,符合‘好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