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三天三城刮起“高品质生活新风尚”
以漆为笔,以水为画。一把非遗漆扇,悄然间风靡全国。
古老的大漆工艺,将“天成”与“人为”参半,在传统折扇扇面,漂染出诗意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绿肥红瘦、桃之夭夭、敦煌飞天……
图源:微博@新华社
有越来越多类似的非遗艺术,不再束之高阁、阳春白雪,反而重现生机,点缀着现代人对身边场域的美感需求。
中华传统服饰非遗马面裙,火遍时尚秀场,更成为现代女性的寻常装束;
新疆非遗土产丝绸面料艾德莱斯,被迪丽热巴在欧洲带火,又成了社交媒体的民族风新时尚;
泉州蟳埔簪花,点缀古韵今风之美的同时,更走出国门惊艳伦敦,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神韵……
非遗艺术的生命力重燃,从华夏大地走向全球,是情谊的接龙,美好的传递。
图源:微博@中国日报、@人民网
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建构
超越表面美学,人们不断探索非遗等艺术的美感,与生活的融合边界。
一间间“夜校”雨后春笋般冒出,从街道到社区,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
从香篆、剪纸、绒花、掐丝珐琅,到曲艺、戏剧、壁画泥塑……授课内容,和上世纪80年代风靡的夜校,早已迥然不同。
如今,人们更渴求用艺术与美学,亲手妆点精神家园,重现中式传统美学的格调与高级感。
在这个机器取代人力盛行的工业社会,逆势而上,不讲求效率、速度,反而更在乎亲自参与、慢意“酿造”的高品质生活之美。
图源:网络
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感与艺术态度的追求,已然在不断叠加。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美术馆、书画廊,付出宝贵的时间与注意力,通过眼闻耳目的感官交接,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永恒吸引力,构建个体与世界的美感共鸣。
甚至有不少人,开始不自觉地用美学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主动用相机甚至手机镜头,捕捉每一瞬细小处蕴含的即兴生活之美与艺术张力。
这背后,有他们发自内心,对每一份平凡瞬间的在乎、美好时刻的珍惜,更有不少发掘美与创造美的关键推手。
植根于中华文化、以“酿造高品质生活”为使命的茅台,本就不断以美的产品、美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更深知艺术与美感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性。
茅台在2024年春节特此举办了“2024新春影像大赛”,鼓励更多人通过影像的方式,“与光影对话 与美好交杯”,以“华夏共举杯 接龙中国年”为主题,定格现代生活中的那份美好,记录国民心底的那份快乐。
迎龙年,接龙运,贺龙年,展龙姿。专门选择“春节”,茅台有所考量——
春节既是中国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浓缩代表时刻。将目光聚焦春节,可以深度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美感的别样诠释。
而运用摄影这种瞬时的视觉艺术语言,能记录下时代新春年俗的真实脉动,亦能捕捉华夏儿女共贺新春幸福时刻的情感共鸣。
品味美好生活,记录美好瞬间。唯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才能在琐碎的日常中,定格独属于当下的瞬时美感与时代记忆。
三天三地联展,来一场中国年的美好接龙
经过角逐,茅台“2024新春影像大赛”产生了众多优质作品——
历时25天征集、15天专业评选,最终选出了包含新春影像金奖、新春影像银奖、新春影像铜奖、新春影像人气奖共140幅作品。
作为一场面向全国的专业摄影比赛,专业评委有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川,2019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储卫民,国家摄影专业一级高级技师、中国优秀摄影家杨惠光等。
选出的获奖作品中,既包含带有新时代特点、浓重年味的人像摄影,也包括特定地域与场景的风光摄影,富有视觉感染力与华夏民族浓厚的情感链接。
6月15-17日,这些具备文化性、艺术性的美学作品,形成茅台“与光影对话 与美好交杯”新春品质生活影像展,分别在北京798悦·美术馆、上海采艺术中心、深圳雅昌艺术中心三大艺术中心展出。
这三个艺术中心,无疑都是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风向标和文化名片,吸引着年轻人与无数的文艺爱好者。
而这场定格当下时代,人们迎接春节真实生活状态的新春品质生活影像展,实现了三天三城联展,旨在让更多人感受作品背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共通情感。
在三场展览展示的获奖作品中,仅就“龙”这一主题,有不少和“徽州古镇迎接龙年,金龙横江舞动”这幅作品类似,展示非遗舞龙花灯场景与氛围的作品。
花灯的亮与周围的暗,形成了有层次感的明暗关系,场景色彩和光线和谐统一。
它们以不同龙形之姿,或侧身俯瞰人间,或摇曳江边艇上。
与正面摄影不同,拍摄者从侧面构图,将视觉重心延展至画面以外,让人从脑海自然拼凑出一整个海晏河清、四海承平的中国剪影。
像数千数万个太平盛世的日与夜,点亮的万家灯火。照亮暗夜,守护一方平静与安宁。
还有似红珊瑚般的龙形枝芽装置,和前后树枝、地面上点缀的彩灯,利用光影形成明暗变化,给予作品生命力。
这条“龙”像是嘴巴微张,向镜头诉说着什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凝聚华夏民族的创造力与丰富想象。
这无数的“龙”中,还有“蜇龙仰首,长啸报春”的中国传统建筑龙形叠角飞檐。
作者将视觉中心从中轴延伸向下分开,利用蓝天和建筑的对比,在画幅之外留够想象的空白。
就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的那句:“香亭三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
旧时金碧辉煌的古建筑,在同一片蓝天下,满挂今日的连串红灯笼。今夕交辉,飞檐斗拱仍呈飞举之势,昂头向天。
像极了历经沧桑的中国,依旧巍立于东方,随时代昂扬向上。
在风光摄影之外,自然有观看这些风物的人像。
高高挂起的彩灯、炸燃天空的烟火,与画面底部的人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这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场景,我们人生中总有几个类似的瞬间,团聚的喜悦、对未来的希冀、热闹的氛围……
而这些作品能迅速帮助观者代入当时的场景,重现类似的情感与记忆。
除了暗夜,自然少不了能够更容易呈现人物内心所想与情感表达的日间摄影作品。
摄影者将人物的表情进行虚化,而是利用强场景感的细节和人物动作,给予影像立体感,做出画面主要人物之外的思考:
过年街头的水果小贩,渐白的头发和微微驼起的后背,是每一位奋斗在生活一线劳动者的缩影。
橙子、葡萄、香蕉……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少不了他们的辛勤付出。
时代无论如何变化,街头总有一角,属于那些非遗红纸对联、泼墨书法的民间艺人。
他们见证着每年人们对春联内容的喜好流转变化,感受着星霜荏苒、居诸不息的时代浪潮。
更不用提那些以戏曲、舞狮、变脸、打铁花等非遗为主题的作品。
它们用镜头作画,用构图技巧与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出了浓重的中国春节韵味,唤醒了中国人集体的民俗记忆。
在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被传承与保留的非遗艺术。现代人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这些艺术重新融合、发展,每一个细微处都需要被定格、被记录。
一个个被记录的平凡人,或许只是小人物,却凝聚着巨大的人类共通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
一张张被相片记录下来的影像,蕴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一步步不断富足发展的宏伟蓝图。
茅台“与光影对话 与美好交杯”新春品质生活影像展,展览的不仅是获奖作品,中国人高品质生活的侧影,更展出了每一位中国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因为不仅仅是春节、非遗,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的相聚与重逢,都值得被看见、品味和记录——
“美好 可以传递
快乐 值得分享
幸福 不怕溢出
情味 必须斟满”
一场关于中国年的美好接龙,看似结束了,但一场“品味美好生活 记录美好瞬间”的美好接龙,才刚刚开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