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近日,“生而全球·定力未来”首届出海全球峰会暨2024年中产业高峰论坛在新加坡落下帷幕,千余人进行了长达两天的思想碰撞。特邀嘉宾、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老师进行了《从被动到主动:中国制造出海的转变》专题演讲,今天,我们将其演讲精华分享给大家。
很多偶然的记忆也许会变成必然的趋势,并且被写入历史,说不定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时刻。
我十七号前去马来西亚,在飞机上遇到了奇瑞的高管,后来入住酒店的时候,又遇到了比亚迪的人。当年有个说法,你到非洲任何一班飞机上都能碰到华为的人,而我就在飞机上碰到出海东南亚的中国制造企业,从经济意义上来讲,机会是非常大的。但是,像光伏这样的行业,也出现了大问题。根据美国的新规定,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设立的光伏工厂,向美国出口不再有反倾销税豁免权。现在中国已经投的这些产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要不要停掉?要不要关掉?我举这些例子,就想告诉大家,中国企业出海的机会非常大,但挑战也非常多。讲到出海,我脑子里想到的是90年代的广交会。当时大量的民营企业,进不了广交会会场,他们没有证怎么?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飞跃缝纫机的邱继宝,他是钻下水道进去的,花500块钱买通香港人,把他带进会场。我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呢?是张瑞敏先生告诉我的,有一年我去海尔的时候,张瑞敏说他对中国最大的担忧,是怕我们没有创业精神。像海尔这样的公司,到今年已经成立了 40 年,它是从1989年开始用出口的方法走数据,然后在90年代末开始用直接投资的方法,在美国办工厂。从1989年到2015年,海尔整整花了26年的时间,才实现海外业务的整体盈利。而今天像TCL、海信、海尔、美的这样的企业,在海外的营收约占公司总营收的一半,而且在海外的利润比中国还要好。所以说,你要想出海,就要有定力,有一个很长期的计划,那你才可能有很大的收成。中国企业出海有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从过去我们是全世界的工厂变成在全世界造工厂、造服务,也就是中国能力的全球化。当然,中国能力的全球化不等于中国的全球化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的能力是很强,但是你到所到之处能不能被接纳,这是另一个问题。这涉及到本地化、合规、ESG、企业管控。这是施展说的“中国经济能力溢出”。但我认为今天最重要的不是溢出,而是“付出”,就是你到那里之后,要那里的利益相关者感觉到你对他们是有意义的,你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这样的话你才能长长久久地待下去,否则你想能力全球化,但是全球化不给你这个机会,就是不玩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国家不都有各种各样“不玩”的情况吗?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他们的问题,比如说印度以前把我们的APP给下架了,又对我们的智能硬件下手,这是难以避免的挑战。但是过程中,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全世界需要中国的能力,变成他们发展本地经济、完善本地供应链的很重要的一个路径。但同时,他们不希望中国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内卷方法走向全球,那对他们来讲可能是一个灾难。它不仅让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中国能力,能够有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而且这个走向的机会跟我们内部的存量资源是完全打通的。出海的制造业企业,在海外每产生一美元的销售,其中可能有0.5美元到 0.6美元是从中国采购的。比如说TCL的彩电在墨西哥生产,但是它的面板是在中国生产的。你到国外要做制成品的时候,大量的中间品、大量的人才还是要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所以在海外产生了制成品增量的时候,它反向地带动了国内中间品的出口。换句话说,今天中国跟美国的直接出口是下降的,但是中国经由中转国家到美国的出口是上升的。对中国企业来说,今年越是走出去,某种意义上越是爱国。因为你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让中国经济产生增量,带动中国经济的循环。第二个意义,就是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超越中国。什么叫超越中国?就是超越靠低成本取胜的、对劳工不太友善的、对供应链不太友好的、对知识产权不太尊重的商业经营模式。我觉得,商业文明的建立,对今天的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很尴尬的场景,很多国家到了礼拜五,一定要把你中国公司的办公灯给关掉,不然的话,礼拜五晚上到礼拜天,中国公司还会加班。别的人就会有投诉。你在国外的零售,你在国外的仓储,本地人也会去投诉,为什么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没有那么多,你非要加班加点工作,全世界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压力。但如果说,我们能够跟他们产生一种融合,不是一种卷赢,不是一种竞赢,而是一种共存、一种共生、一种共荣。那么其实对整个国家的形象,对于中国跟世界的长期融合,它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今天很多嘉宾都讲到,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全世界的30%。那么我们的GDP占全世界多少?大概是16%。换句话说,相比我们创造的经济增加值,我们的产能是要多一倍的,怎么办呢?那一定要走出去。如果不走出去,就自己打价格战。全世界太阳能光伏去年一年的新增量大概是375Gwh,中国的产能有多少?中国四个环节的产能全部是375Gwh乘以1.3—1.9,产能严重过剩。这就导致光伏组件的价格极速下降,2023年初还是1.7元左右,没几个月就跌破了1元,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再跌了,现在的招标价已经8毛钱。所以说,中国的产能必须要走出去。而这个产能还不是落后产能,是挺先进的产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市场竞争太激烈,导致行业技术迭代速度特别快。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资本匮乏的国家,是研发投入极其不足的国家。但到了2018年,我们的资本形成已经占了全世界的26%,中国的研发也占全世界的21%。这折射的含义是什么?折射的是今天中国产品背后的研发投入,在全世界变得越来越强。今天中国出口的产品,不再是当年所谓的10亿双袜子换一台飞机。今天中国大量出口的产品是智能化、科技化的生活潮品。因为你有资本,有研发的能力了,这个能力现在走出去,刚好又匹配到很多国家,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他们要发展本地化,要重新工业化或者再工业化,刚好这是一个完美的匹配。我曾经去过桐乡的一家企业中国巨石在埃及的产能合作园区,为什么它一定要出口呢?因为当时欧盟对中国的玻璃纤维反倾销,一开始就加到百分之三十几的税,那它的利润就只有十几个点,这样生意肯定就不能做了。但如果说它去了埃及,埃及向欧盟出口没有这个加工税,同时埃及为了创汇还给退税。所以的话,尽管埃及当时不具备产业的很多条件,但是它以一己之力让埃及变成了全世界第四大玻璃纤维生产国,而它在埃及的那条生产线比桐乡的生产线赚的钱还多。去年,我去中东阿布扎比的中阿产能合作园区,给了中国99年的租赁权,是我们江苏的几个龙头企业和园区建立的。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合理的,凭什么在这里建?你有零部件吗?你有工人吗?你有配套吗?中国帮它招商引资,第一个真正投产的企业,是做家用不锈钢日用品的,那一类东西被美国搞成反倾销,只有放到那里,再出口到美国,可以不加税。再比如说全球供应链在变化,国外的品牌商和零售商,现在很明显的要转移。苹果早就想在印度去建工厂,只是印度不争气,所以不断依赖中国。但是过去不行,不代表它永远不行,富士康可以派几百个人的工程师去当地。它不行,别的国家也可以,越南的能力相比中国,已经差不多达到95%,这一两年,立讯也好、比亚迪也好,很多企业在越南都有比较大规模的投资。因此,制造业的供应链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国家,全球过去的供应链可能是几条主链,现在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就是分链化、多链化。以高效率为主导的供应链是越集中越好,但是以安全为主导的供应链,它就会变得越分散。这个问题如果中国人想通了,也是我们的机会。所以的话,我们不再奢望全球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供应链,而是要保护我们土地上的这块供应链,因为这是我们的根基,我们走出去,很多的中间件源自中国,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你要去抢滩,因为你不去抢,别人也会抢。也不要觉得国外的就一定不行,我问过宁波申洲国际的马总,申洲国际现在在越南和柬埔寨,是当地最大的纺织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今天它还完全依赖中国吗?不一定。因为今天它的棉花在澳大利亚种,从面料到鞋帮也已经形成了一个自主循环的体系。当然它有一部分的研发跟宁波还有关联,但事实上宁波的产能是在不断下降的。所以说今天你待在中国,卷也是要卷死的,外面虽然有很多的风险,但是机会在。问题就是你在外面怎么把握机会的同时,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所以你还是要走出去,特别是我们很多的制造业。我们的政府现在也非常聪明,过去几年高度支持跨境电商的出海,全国各地搞了很多跟跨境电商有关的园区,今年对于海外仓也高度支持。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我们17个部委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那个时候是希望我们到海外干什么呢?去买他们因为危机而办不下去的企业,那些企业很好,有专利、有品牌、有技术、有工艺、有设备。所以那时候我们曾经助推过一波企业走出去。比较可惜的是,2017年开始就急刹车了,但现在看到了全球新形势,这个政策开始在不断回暖,中央的领导也讲到了有序推进中国企业出海。还有就是中国工程总承包这一波浪潮一直都有,这里面需要大量的中国制造,这也是走出去。◎ 截至2022年底,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有125个,合作区已是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创新形式和重要载体。◎ 晋江市大力实施“聚侨力、走出去、拓市场、稳外贸”行动,“以侨为桥”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和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晋江制造“买全球、卖全球”水平,拓宽民企出海之路。◎ 2023年底以来,晋江选取伞业、泳装、拖鞋、玩具、食品、建材陶瓷等六大外贸行业,组团赴东南亚等地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其中,对接海外仓资源33处,建设菲律宾建材家居、泰国食品、越南鞋纺城3个海外展销中心。◎ 2023年,菲律宾晋江建材家居展销中心、菲律宾晋江产业合作园正式揭牌,目标是成为菲律宾最大体量的国际建材家居批发零售市场。过去这些年,有很多制造业企业本身先出去,然后带动其他企业一起走出去。比如说非洲要搞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生产陶瓷总归需要机器,所以科达就去了。科达生产陶瓷设备,去了以后,别的生产陶瓷钉的企业,也跟着去了,慢慢地形成相互之间的一种协同,最后扎堆就去了几十家。像华富山工业园,我们浙江的几个企业在那里做,我问了一下,有30多家中国企业已经入驻到这个园区里了。所以园区经济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很重要的一个载体。中企出海的背后,就是我们非常强大的制造业的母体。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了60万家。所以说今天的出海,是在一个母体非常有产业能力以及强大的国际外贸能力的基础上。◎ 海尔:2023年海尔智家海外营收达到 1356.78亿元,占比51.9%;◎ 海信视像:境外收入占比超过55%。海信集团在全球设立了23所研发中心和31家工业园区制造基地,开设了66 家海外分公司;◎ TCL实业:在全球设立了20个智能制造基地。以北美为例,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扩建墨西哥MOKA生产基地、新建墨西哥MASA生产基地,保证北美市场产品的在地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第二个亮点就是以中国技术、中国品牌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现在走出去的很多是新质生产力,像新能源、电气和通讯设备、高端装备、消费电子等,这一系列的能力,依靠小的国家根本就建立不起来。在国外怎么最快提升你的供应链能力,提升你本地的供应链的价值?很简单,就是跟中国去合作。第三个亮点就是数字化拥抱制造力。今年我去CES展,看到我们宇数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一套定价是9万美元,当场卖了4套;Rabbit R1智能硬件199美元的售价,第一轮卖了1万台。在亚马逊上,排名比较领先的那些中国卖家都很酷很新,产品质量又好。过去老外说我们中国企业是什么呢?说我们不好好种水果,都是当水果贩子,意思就是组装、拼接、抄袭他们的东西。现在不是了,现在全球很多的好产品来自中国。我们过去是渠道驱动,现在是产品驱动,过去追求销量,追加ROI,现在我们是设计师思维、工程师精神。我们深耕软硬件技术,打造创新产品。所以我觉得这一轮的出海,我们的好产品、好技术出海,越来越多的品牌也成为出海明星了。我们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出海,从一个过去被别人带进全球价值链的被动状,现在走向一个依靠我们的技术、产品、资本、研发的主动出击的时代。我认为有很多新的姿态、新的方式。过去产品出海不问品牌、代工的,现在是技术、品牌出海。过去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现在供应链的角色还在,且很强,同时开始变成创新链。什么叫创新链呢?就是说这一条价值链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导,就像海尔现在做的产品,本身就是跟全球的一些研发力量合作,整条链的价值大大提升。过去我们出海单个企业,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出海的链主及平台,申洲国际、青山实业、跨境电商四小龙都很典型。最后我们出现了微型跨国公司和新型跨国公司,新型跨国公司是多地功能布局进行链接的。然后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龙头,把出海作为重要的战略。宁德时代曾毓群说,谁能够帮助宁德时代出海,谁是我们的英雄;汇川技术说,国际化战略是今年汇川技术的第一大战略;比亚迪不用说了,订造8艘滚装船,打造自己的出海“舰队”。越来越多龙头把优秀人才派到海外,去打国家市场、样板市场,到国外去抢滩,很多人才又直接在海外创业了。那么整个趋势说明了什么?就中国已有的能力,现在可以在海外全面的复用、借用、换用、再利用、本地化应用。然后你这一轮出去,因为人家不是只要你出口,是要你在地,所以你在产权结构、合规、ESG等方面,都必须深入地本地化。在深度本地化的过程中,我们内心清楚我们有这个能力,去造福当地,但是我们表现的时候,绝对不仅仅是力行天下,而是仁行天下,这样的话才能够深耕。数字化也非常重要,因为你在全球要进行资源的嫁接、链接,包括合作伙伴的连接,数字化能力必须具备。全球供应链确实出现了很多的变局,是不是对于我们就构成了障碍?不是的,我觉得中国跟西方的关系不是中断的,只是更复杂、更曲折、更矛盾了。同时我甚至认为,大家不要一想到现在的出海,就是东南亚、中东、墨西哥、巴西、非洲、土耳其、匈牙利这些所谓中间节点,其实一些发达国家也需要中国的投入。你在东南亚搞的光伏价值链可能有问题,但无论是阿特斯、隆基、中环,在美国的订单都非常好。就你只要能进到美国,接下来几年的订单都做不完,因为美国的光伏需求量太大。换句话,它说明什么问题?现在我们不能把这一轮的出海最后定义为全球新兴市场,那些传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标准化、利润高、货币信用高、结算好,在那类的市场里面,你仍然有机会。什么样的机会呢?你能不能通过股权安排,不是主导,也可以去提供服务?不一定是投资形式,你也可以是技术服务。那些机会仍然是有的,因为你有这个能力,你的这个能力能帮它解决通胀,造福本地,它何乐不为呢?那些极其高精尖、国家安全高度敏感的领域,确实有问题。但是大量的中国制造,是带有普惠的世界意义的,哪里都有需要。所以我认为,我们跟西方也不是都脱钩了,不是那么简单。第二个就是新兴市场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工业化、现代化、供应链自主化、本土化。所以大家要思考,你要通过贸易壁垒也好,你要获取核心资源也好,你要构建全球布局也好,你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案,你要去哪?你怎么去?今天有一个朋友讲的,我特别同意,就说你真正下手去投,要稍微谨慎一点,但是你要多去看,多去学。现在都说印度投资特别难,签证也拿不到等等,但是我问过一个企业叫晨光生物,它最早到印度的时候,英语好的人不多,觉得没有人才不敢去,所以当年到印度的时候,它一开始只是采购印度本地的材料,为中国做加工,然后过程中在印度结交了很多朋友,最后再在印度去建厂,现在在印度发展很好。所以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这个安排。最后就是出海的注意事项,这件事是大家特别要花心思的,甚至要多花一点钱给我们的中介服务机构、咨询公司,给我们的律师、会计师等税务筹划机构。这里面的风险实在是非常大,例子要讲的话太多,包括廉政反腐、劳工性骚扰等问题,无所不在。在埃及我看到过中国企业一开始设置一个清真窗口,一个是有猪肉的窗口,就导致当地人罢工,直到猪肉的窗口挪到另外一个地方。那你说我都雇用中国人行不行?第一个中国人成本高,第二个本地有规定,90%的就业岗位要给当地人。所以类似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那你怎么去取信于他们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我们一个中国企业出海跟英国代理商合作,发现中国人有个习惯,想解决一个问题,要问总部、问领导,一问就问很久,那英国需要你马上给回复,你却没有。他发现你整天都不给回复,都是几个人在那悄悄地嘀咕,就怀疑中国人通过网络把他们的信息给传走。其实是怎么呢?其实中国人在那里帮他们解决问题,等总部一等几个小时,在那下载了几部电影看,所以多耗费一点流量。但是人家就通过这种细节,怀疑你在窃取他的信息。最后小结一下,我觉得凭借我们的中国能力,制造业走出去大有可能,但是中国能力的全球化,不等于中国的全球化能力。制约我们中国能力全球化的障碍,要去突破它,关键就是如何达成共赢。因此,我们这一轮中国制造业出海,一定要软实力跟硬实力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印尼在全球制造业中位居前十,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此外,印尼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人口红利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市场潜力巨大。再加上印尼位于东南亚的核心地带,是贸易的重要枢纽,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次印尼考察将深入探索印尼的产业链布局和新兴消费趋势,带领企业家寻找出海新机遇。合作伙伴:南方制造业企业家联盟、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启迪之星、本选激荡、胡椒出海、伟事达私董会、WeMeet、香港新华集团、特易资讯、美妙体验、南风窗、投资者网、大观天下志、秦朔朋友圈、财经马红漫、正见品牌、华人头条、财经无忌、新加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