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从10块一颗跌到10块一斤,都要归功于广西人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最近,来自广西的“阳光玫瑰”上市了——这款近年来很火的网红葡萄,在不同省份的成熟时间各不相同,现在,终于到了广西“出手”的时候了。
水果业有句行话:“任何水果,都不要被广西老表看到,不然价格肯定会打下来。”
此前,日本还为了这款葡萄“破防”了,据日媒引述,来自日本的“顶流”,因在中国和韩国被大量翻种,致使日本每年损失100亿日元(约5.6亿人民币)以上的授权费。
一款水果如此引人注目,甚至牵扯上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以它为代表的“水果大战”。
它有玫瑰香和奶香的复合型香味,口感爽脆,色泽鲜绿且外皮薄,一级果每颗平均重达15克。饱满丰富的肉质和浓郁甜美的汁水爆裂在口中,“仿佛充满了阳光下玫瑰的花香”。
前几年问世之初,每串售价曾高达500元人民币,平均一颗超过10元。
在社交圈的照片中,搭配一小碟“绿宝石”,生活的小资与奢华感不动声色就传递出来了。
一款水果想要成为爆品,要汇集“天时地利人和”,也要满足种植者、消费者以及水果商的多重需求。对种植者来说,完善的栽培技术是关键;对消费者而言,口味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至于水果商,他们更期待良好的商品属性,比如耐储存和较长的货架寿命。
“技术”与“市场”的“交汇”,发生在2015年。当时的人们对消费升级充满了预期,而在香港,进口自日本的阳光玫瑰(港版名“香印青提”)也已打响了知名度,一串能卖到人民币400元。
业内甚至流行起了“一车葡萄半小时赚了64万”“陕西种植户靠五亩葡萄田赚一辆大奔”等造富神话故事。
一战成名后,阳光玫瑰在内地也打开了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国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亩,5年间增长了5倍以上,达到了日本的近30倍。
至于种植地,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几乎34个省级行政区,都有阳光玫瑰果园的身影。因不同地区种植条件不同,结果期也不同,几乎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应。广西、云南因气候有利,甚至能做到“一年两熟”。
面对价格暴跌,消费者没有了以前的热情,“阳光玫瑰怎么没人吃了”还登上了社媒的热搜。
原来,价格便宜的代价,是质量的直线下滑。
当种植技术普及后,阳光玫瑰和几乎所有的商品一样,也有一个产量、质量、成本形成的“不可能三角”。
很多地方的土壤和气候其实并不适宜种植,加上参差不齐的技术,虽然产量增大了,但中低档的果反而多了。
价格的下跌,让一些果农动起了歪脑筋。比如前几年阳光玫瑰20元一斤时,果园产量4000斤,亩产值8万元。今年价格跌到15元,种植户会以少剪枝或不剪枝等方式提高产量,牺牲出品质量,也要维护预期收益。
也有部分种植户为了抢先上市,错峰高价销售,使用了各种催熟方式提早采摘,有的葡萄上架时还未充分成熟,糖分不足导致整体风味寡淡、口感差。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很难一一甄别具体哪个产地或牌子的阳光玫瑰好不好吃,只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归总为“不好吃了”,然后放弃对整个品种的购买。
于是,市场的平衡力量再度发挥了作用。有一批阳光玫瑰从业者,已在致力于品牌打造,这也是中国高端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面对“有品种而无品牌”的挑战,已有“褚橙”等农业品牌树立了积极的典范。
资料显示,我国的果业市场规模近2.5万亿元,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果业大国。但说到果子的味道和卖水果的效益,咱家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很难称得上果业强国。
还是以阳光玫瑰为例,2006年,日本已经在本土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但没有及时在海外申请品种注册保护,这一“间歇犹豫”,就让种子和树苗流入了中国和韩国。为此,小心眼的日本一直悔不当初,为没能收到百亿日元的“授权费”拍疼了大腿,还时不时暗戳戳讽刺我们“侵权”。
不过这也提醒了咱们,如果种苗流到国外并实现了大批量种植,会冲击原产国对应产品的出口,甚至会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应。
说到这里,别看几十块钱一斤的水果并不起眼,但它蕴含的优质化、高值化和品牌化的商业逻辑,其实与手机或新能源车等高科技产品并无二致。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