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奖学金 刚荣获却被劝转校
【留美学子】第3308期
10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经理岁月留学生活
作者:张凤(美国)
首发于【华人头条】文舞霓裳
【作者 张凤】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华文著述奖文艺创作散文类第一名。获中国文艺奖章海外文艺奖散文创作类。入选世界(纪)华人学者散文大系 散文必读、散文精选等。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16届会长。2016-2023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总会副会长 。
曾任职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25年。密西根州大硕士,主持百数文学汉学会议。 持续应邀北大、台大等亚欧美演讲。哈佛校报 联合 中时 自由 文汇 读书 明报月刊 参考消息 文汇学人 名作欣赏 台大 复旦网页 北大新青年论坛 央视华人世界等採访,人民文学两岸日报重要媒体皆有评刊。
著有世界书局 新华书店畅销书,学界多佳评。哈佛问学30年,一头栽进哈佛。哈佛问学录、哈佛缘、哈佛哈佛、繁简版哈佛心影录。域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散文自选集-哈佛采微等。
张凤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留学深造,忙碌中课余偶一偷闲校园赏花
至今,我仍然难于言表,在父母老泪涟涟的送别之后,来到那号称中西部十大校当中,校园最广阔的密歇根州立大学,才发现几百个中国留学生,真的只有我一个继续深造历史,根据我的指导教授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来的俄国史教授史拉舍说:五年前后,曾有位台大毕业的魏宏利学长转了商,另一位东海的林政学长转念管理;夏祖焯博士、龚明褀、魏家隆、翟所詠、钱万选、王凝露伉俪等理工学院毕业在州政府或大学就职……所以谁见了我都不免劝两句:“转系!转系!”
据统计当时在台,各大文学院,每届是有三五个以文、史、哲做第一志愿的学生,而我刚巧是一个,从北一女起就对可选而放弃的理工科目兴趣缺缺,一径钟爱文史,又自我解析企图以努力补才情,舍文择史想以历史研究为职志。
但又难忘小小年纪,就读过於梨华大姐笔下,在普林斯顿和芝加哥郊“无根的一代”辛酸不已,再东鳞西爪地揣摩那些由中西部印第安纳、威斯康星大学,以及因聂华苓及夫婿安格尔主持“国际写作计划”,邀请过多少中国现代作家去来的爱荷华大学等传来的讯息时,文学的堂奥已然偷窥,益发不敢登堂入室,在矛盾之中留学申请的仍是历史,不顾当时还是男友的外子,把中西部十大校申请过半,却未曾一定中意密歇根。
奖学金在春天来了,大约在台师大,还算是模范生什么的,也备受师长期许,有文学院长兼系主任,辽金元史专家李符桐教授;中研院近史所所长“三公”之一王聿均教授;和指导过我中欧艺术交流论文,后任师大历史系系主任邓元忠教授的揄揚,都给我写了有力的推荐信,居然在文科极不容易有奖学金的时代,由台申请到留美硕士班的奖学金,于是难题出现。
张凤密歇根根州立大学留学攻得硕士学位 与来参与毕业典礼的林同学及王同学合影
最向往的爱荷华大学,给了我全额奖学金,而男友所在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只有部分奖学金,思前想后:我纵是神往郑愁予先生的“一步就成乡愁”。然而对于刘绍铭先生在印大吃马铃薯,初抵时端过盘子,后来路滑霜浓的日子,真是又敬又畏。
当时只有80多磅的我,也经不起像余光中教授在爱荷华大学神经质地病着、梦游着,在时空失调下写成一卷诗、完成学业,却带回一个减轻了12磅的身躯。
本来那年代就没有写出多少作品的我,更不敢学王润华校长到陌地生威斯康星大学,竟像冬天的大湖,冰冻得“去了那里头,再也写不出诗来了?”
既无法如张错、杨牧聚于西雅图论剑;更不想变成白先勇笔下登上摩天楼的女主角,孤绝地像吊在巨大圣诞树顶的洋娃娃;也没计划像於梨华写的单身贵族,坐几天几夜灰狗巴士去觀雪地上虚幻的爱情之星,最弄不清张系国、刘大任故事中,开始认同,保卫钓鱼台的青年“有如冬眠后的小兽,战战兢兢地从地穴里探头出来……瞥见了即将到来的春之幻影……”是什么意思?
可想而知的是:痛苦之极,当然会像哈佛的良师益友李欧梵教授一样,没有勇气去效“芝加哥之死”而自杀,想像不出自己纤纤的心性,能否同时应对孤寂和辛勤……于是在男友连绵呼唤,不断的情书攻势下,终于屈服在他縝密的感情,和理工科大男人保护文史科弱女子的早期留学生婚姻模式下,正式写信去,放弃了爱荷华及其他大学,但至今都舍不得丢那一纸奖学金表状。
我在密歇根州大冬去春來并没有转系,有不落言诠的默契与支持,并肩在学业与婚姻道上的步履毕竟是坚定多了。学制在那儿是四季制,春夏秋冬每季十周,一周一科起码规定念完一本书,做一个报告,一选三、四科,就已紧凑得很。幸亏留学前,学过肯尼迪总统也会的伍德式速读,还在教育总机构比赛得首奖,也想与土生土长的美国同学角逐那难得的部分奖学金,岂能轻易混过。
我又义无反顾,不愿去向高年的父母伸手告急,便没有光阴可供挥霍,除了掌握机会打工,就只知在学问的园地里又耕又锄,虽不曾像刘绍铭教授买来黑布为帘,却也要学会固守心田不动意,管他窗扉外繁花似锦,抑或冰雪深掩。
犹记得那两年密州破了103年纪录的酷寒,天地无情,在刺骨的严冬校园中,赶去上课,环顾光秃秃,兀立积雪中的大树,沿着结冰的红西打河,纵是穿得厚重如熊妈妈,仍好生心凉。
早出晚归学习﹐还去东方文物礼品店打工﹐做的是商店的经理,监督他们进货、买卖﹐还要结帐﹐受顾于一位大我20岁﹐华裔历史系博士毕业的学长﹐似乎他平日在临镇较小的大学教书。店面开在一个商场内﹐不大不小﹐有三两位同学或太太﹐合伙著帮忙开店﹐轮到我没课的那几天﹐一早就得赶去﹐直忙到傍晚﹐把沉重的铁门“刷” 地一声拉下关店为止。
比起好友在校园边﹐走尽﹐整条“大河” 闹街﹐脚底都磨平了﹐仍不能寻得一个女侍的空缺位子﹐后来终于在餐馆洗碗﹐剥虾﹑切辣椒的艰辛﹐已是幸运异常。
寒天冻地中上下课,上下工,幸有另一半,用他在实验论文之余,冒雪修护的老爷车,载接我到积满几尺冰雪的校园外,街口的商场,才免我溜滑负重之苦。
饱经锤炼的心灵,度过了起头难的腼腆,也能随时由争取时间钻研的书堆中,起身面对顾客,侃侃谈起那玉石,那青铜器在中国文明中的蕴意……
张凤密歇根州立大学留学深造获硕士学位 与邀请来参与毕业典礼的张标宏博士 林玉叶伉俪及王青柏博士等位同学合影。
着实欣羡先生,他们理工学生丰富的奖学金,做研究、做助教,表现优异如他,快得博士就被系主任拔擢为核磁共振仪器中心的研究员,连书也不用教,又为日后名校康乃尔、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争着拉去做主任意外地铺成后路。
毕业后任职多年于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 张凤摄于哈佛园 哈佛大学图书馆威德纳总馆之前。 先生被康乃尔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哈佛争聘,最后哈佛大学化学系向康奈尔大学挖角邀请,移帐担任哈佛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兼贵重仪器中心主任近四十年。
揽卷穷经继续研究我的中俄交流史、中俄人物史……总算自持勤奋﹐在两年内,另一半毕业前念完硕士﹐也靠边打工﹐边拿到奖学金,虽仅微薄﹐但不无小补……还记得领奖晚宴,我与台大外文毕业的曾素慧同学﹐分别穿著鲜明的长短旗袍﹐由我们都攻化学博士的先生相伴﹐兴高采烈地代表自己的故乡站出来登场。
春天将尽交上最后几论文﹐我的指导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出身的俄国史教授罗勃 史拉舍(Robert M. Slusser),和封建中古史教授苏均炜 (Kwan-wai So)﹐哈佛费正清嫡系现代史的瓦特 古列(Walter E. Gourlay)教授,都握著我的手“恭喜﹗你是硕士了﹗”后来他们都曾作我觅职的推荐人。一直保持联繫多年。
毕业典礼﹐记得下著小雨﹐我俩邀请他台大老同学﹐张标宏林玉叶夫妇与王青柏几位……几位入体育馆观礼﹐鱼贯出场﹑上台﹐由校长手中领取证书﹐毕业生典礼后﹐又在系馆照相﹐印刻心版。毕业证书﹐当然要照相影印﹐寄给最在乎,当时还远在故乡的双亲一阅。
相片和有些无仅有的物件﹐经过张爱玲说的三搬当一烧,都有些残破老旧……唯有记忆犹新。
至于在我俩在那个最难忘的春天,各自获得硕博士后,没能回台扎根,儿女也忙不迭地跟着在康乃尔,在哈佛大学—个个地赶来报到,一晃就几十年,我的深造计划更“无限度延期”,终生做学问,跟学历不一定相关﹐就算读得博士﹐在哈佛大学也多得满园走。
不自我充实﹐那有一生的成绩单﹖我的兴趣又由史学摆盪游离倾向文学,美其名为“亦文亦史”,还能得恁多尊重每位发言权的上述前辈们的鼓励,这些都是当年的师友,甚至自己未能预料的事。
作者作品延伸阅读
近期发表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名校之路】过来人的教训与秘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