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留学生注意!中国金融行业转向,未来可能有哪些影响和变动
前段时间,中金女员工跳楼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由此引发了各种后续讨论,特别是关于中国金融转向的讨论尤其热烈。
有人归纳得特别的好,用通俗易懂的话,把国内对于将来金融行业的定性讲得非常清楚。
中国金融定性的转向,对学金融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学金融的留学生未来该怎么办?
1 对未来金融的定性
首先我们来看这篇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金融定性总结文,括号中的红字内容,是我们的解读。
1)不对标美国金融模式;银行证券保险严格分业经营;严格金融业务的牌照许可。高层在省部级领导专题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
(美国金融专业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适应性将大大降低)
2)金融就是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为高科技服务,不鼓励把金融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地方也同样。
(金融行业的高薪和高利润时代将称为过去,现在的降薪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回应)
3)强调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工作重点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个方面,不会鼓励很多的金融创新。
(不鼓励创新,意味着照章办事就行了,不需要那么多金融人才,有金融办事员就行,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给高薪呢?)
4)中国不需要太多的金融中心城市,就是上海和香港。控制地方政府发展金融的积极性、金交所全部关闭就是案例。
(毫无疑问,金融领域人才需求大大减少,对这个行业有理想,有野心的人,如果去不了上海香港,就别在这一行干了)
5)强调金融实权,强监管下的发展。
(未来金融部门越来越像事业单位,想要进未来的金融单位,估计还要政审,要挤破头,要更强的背景和关系)
6)与真科技比较,金融业的专业知识不强,科学性不强,不能特殊化。
(进入金融行业的知识门槛大大降低,关系门槛升高,你不需要学金融也能干,学过金融反而不一定能干,关系网和背景将变得更加重要)
7)金融业发展不能高过于实体经济发展。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8%,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比重4.8%的水平,也高于欧盟成员国平均比重3.8%的水平。
(强制性降低金融行业的比重,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大打折扣)
8)银行业融资和服务(贷款、债券发行和持有、存款、理财支付等)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和发展的主要方式。直接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长期看比例不会很高,如去年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仅2.3%,贷款63%。
(同样打击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创新性,收入)
9)国有金融机构是主体。
(同5,打击金融人才需求)
10)金融高薪酬不合理,金融专业知识与很多自然科学比较,不可能定价这么高,甚至不是专业技术。
(没啥好说的,降薪一条路)
11)金融学基础和教科书要改,不能仅仅西方金融学理论,要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理论结合。
(金融专业留学生回国,得先回去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2 金融专业还是未来的香饽饽吗?
金融专业当然依然还是香饽饽,只是看你在哪里学,用什么身份去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