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夏粮如何丰收?
受“烂场雨”等因素影响,2023年河南夏粮因灾减产263万吨。今年则恢复性增产235.6万吨,占全国夏粮总增量的65%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产量14977.9万吨(2995.6亿斤),同比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
可资对比的是,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同比减少25亿斤、下降0.8%。前述一系列增产、增加数字背后,则是雨雪寒潮、病虫害及洪涝干旱等因素带来的挑战。
在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今年夏粮获得阶段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中国要继续“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主要包括夏收谷物、豆类和薯类。夏收豆类主要是蚕豆、豌豆;夏收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谷物是夏收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占夏粮总产量九成左右的小麦,以及大麦、燕麦、荞麦等。
在解读产量增长情况时,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给出的解释,则主要有二,分别为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以及单产有所增加。
所谓面积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是指今年夏粮播种面积26613.1千公顷(39919.6万亩),同比只增加了4.5千公顷(6.8万亩)。以占夏粮产量大头的小麦为例,其播种面积23090.7千公顷(34636.1万亩),增加31.7千公顷(47.5万亩),则只增长了0.1%。
在2023年迎来连续第20个丰收年后,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以及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中国已较为充分挖掘了可供粮食生产的土地面积潜力。这也意味着,从全国范围来看,播种面积持续大规模增加已较为困难。
此外,随着居民生活需求对粮食的需求种类不断变化,在总面积维持稳定前提下,全国各地的具体播种情况也会出现动态性调整。
今年的夏粮生产情况,也大致延续了这一模式。分地区来看,在中国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有19个播种面积出现了增加,四川、浙江、山东分别增加18.4千公顷(27.7万亩)、15.8千公顷(23.6万亩)、14.3千公顷(21.4万亩)。
与此同时,西部部分地区也因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其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续了2023年时的一个大趋势,即玉米供需仍有明显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之一,是随着居民对肉蛋奶等食物的消费增加,玉米饲料消耗量持续增加。
综合起来进行衡量,在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增产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一为中长期,二为短期。前者即夏粮单产的增加,后者则是粮食大省河南出现恢复性增产。
先看前者:2024年全国夏粮单产5628.0公斤/公顷(375.2公斤/亩),同比增加135.4公斤/公顷(9.0公斤/亩),增长2.5%。其中,小麦单产5985.8公斤/公顷(399.1公斤/亩),增加150.4公斤/公顷(10.0公斤/亩),增长2.6%。
除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夏粮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仍是所谓“良种、良法”。随着各粮食主产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基础更为稳固。在此之上,作为单产提升工程的新品种推广、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也带来了粮食的增产。
目前中国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超过45%。例如安徽部分地区推广的中麦578等品种,其不仅亩产突破了1300斤,且籽粒饱、品质好。
分地区来看,在25个夏粮产区中,有21个产量有所增加。华北、黄淮等主产区的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南方部分地区则在春节前后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麦苗叶片不同程度受冻,单产略有下降。
2023年时,受“烂场雨”等因素影响,作为粮食主产地的河南、陕西等省出现了单产下降。以前者为例,其当年因灾减产了263万吨(52.6亿斤)。今年则恢复性增产235.6万吨(47.1亿斤),这一数字占了全国夏粮总增量的65%。
值得提及的是,按照季节划分,中国粮食生产可分为早稻、夏粮与秋粮三个种类,分别约占粮食产量的4%左右、20%左右与超过70%。夏粮丰收之后如何保证秋粮生产,是目前农业相关部门及各粮食产区关注的新重点。
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但部分地区也因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原因,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图为6月底云南某村寨,农户在路旁分别种植了芭蕉和玉米。《财经》记者 焦建/摄
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今年粮食总产量,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旱灾害对其影响如何。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的品种主要包括中晚稻、玉米和大豆,以及一些杂粮杂豆和薯类。从上市时间看,先是南方稻谷,接着是华北的玉米,最后则是东北的稻谷、玉米和大豆。
2024年进入夏季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南涝北旱”现象。具有极端性的南方强降雨,已造成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安徽、湖北九省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
为减轻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农业农村部于7月1日召开的农业防汛抗旱调度会指出:南方洪涝灾区对受损较轻田块适时补肥扶壮,有积水的田块及时排涝降渍,对因灾绝收田块抓紧改种适宜作物,确保不留空闲田。在黄淮海受旱地区,则要抓住近期降雨有利时机及时播种、改种补种。
“目前南方强降雨主要影响水稻生长区。水稻是水生作物,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不大,且当前尚处于年中,随着后期加强补种和技术干预,仍可挽回一定损失。”中新社近期一则相关报道中引述部分专家意见指出,“作为重要口粮之一,中国稻谷库存充裕,南方洪涝灾害对中国大米安全供给影响比较有限。”
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也让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必要性不断增加。例如以往北方很少暴雨,但2023年时华北地区却遭遇了严重涝灾。如此来看,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仍任重道远。
责编|张雨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