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遭遇枪击之后,这张他在星条旗下“屹立不倒”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这张照片,大概已经能够提前锁定今年的“普利策奖”了。据相关报道,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记者Evan Vucci,早已作为美联社摄影团队的一员,由于“完整地记录了美国对乔治·弗洛伊德之死的反应”而获得了2021年度的普利特突发摄影奖。所以“命运”这个事情还挺有意思的,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即便是剧本都不敢这么编写,而现实就这样发生了。解析的人很多,圆方就不凑热闹了。今天聊一些务虚的话题。先说一个判断,这次“刺杀”大概不会是特朗普“自导自演”的。在枪击后,说这次刺杀是“精心编排”的剧本的说法也很多。毕竟一切都“太巧”了,刚刚好的位置,刚刚好的伤势,刚刚好的动作,刚刚好的照片,刚刚好的时机……但是就因为都“刚刚好”,所以“自导自演”的概率机会不存在,因为一切都想“刚刚好”的容错率太低了。想要“排练”再“复现”根本不可能,而只有现实才会比“影片”更精彩。另外,如果不是特朗普扭了一下头,大概子弹就打到太阳穴了,后方中弹身亡和重伤的群众,也说明这一切都不可能是“演习”。圆方有一个好奇,枪手在开枪的那一刻,到底在想什么呢?他是否意识到:在他扣动板机的那一刻,全世界至少十数亿人的命运,就已经被改变了。再说的夸张一些,大概有不下于1000万人的生命,或许就随着这一枪而“终结”或者被“挽救”。这些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极化”,而极化的后果,就是各个地区的矛盾都在“激化”。绝大多数的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在这次“技术革命”下国家内部的生产关系重塑,所带来的“民粹化”趋势。而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后果,很有可能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WW3”。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850万士兵和1300万平民死亡,2100万人受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在战争中的伤亡总人数超过1亿。如果真的有“WW3”,那么千万级别的死亡,大概是可以预期的……而这一枪,现在还不清楚是“加速”还是“打断”了这个变化。如果特朗普在这一次枪击中“死亡”,从美国国内的角度而言,或许是闹一段,乱一段,随着新的候选人推出,也就过去了(不太会出现“内战”的场景)。但是特朗普没有死,甚至还“赢麻了”,那么各个国家都会开始考虑“提前下注”,重新开始选边站队。而民主党或者“拜登”,再想去推动一些政策或者地缘政治变化,可能是“事半功倍”了。甚至这半年,很有可能是国际秩序的一个“空窗期”。如果说在与拜登辩论之前的特朗普,只是一个“拟上市公司”,还在不断的寻找基石投资人。在这次“枪击”之前的特朗普,还是正在给“证监会”报材料,等待“过会”的状态。那么这次“枪击”基本上意味着,已经过会就等待“敲钟上市”了。而这也意味着,特朗普和美国大多数的新当选总统不一样。特朗普多了半年多的时间,可以提前整合自己内部的力量,有更多的时间和筹码,有更高的姿态去搞合纵连横。他可以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政治力量的投靠。这个和他第一任任期,匆匆上任所拥有政治力量是决然不同的。在特朗普第一任任期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对于政治的不太熟悉,他的很多决策是不太好预期的。但是在经过了第二任期的折戟沉沙和这几年的持续打压,特朗普的政治手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一个老练的政客。与此同时,他的决策也更容易被预测。但是今天,在“大难不死”之后,特朗普难免会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而他的支持者想来也会这么理解。而未来的特朗普很大概率会更像“教主”而不是“总统”。而“教主”在决策的时候会怎么做,可能就更难以预测了。但是,圆方会想,当全世界几十亿人的命运取决于几个人的“健康,情绪,判断,安全”。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3年7月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