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又刷到了这个视频:妈妈哄娃崩溃后扇自己耳光。视频里的妈妈送完老大去学校后,回家途中淋了雨,到家后哄小的睡觉,小宝怎么哄都不睡。多重糟心事让妈妈破防了,于是便开始了自我攻击。有人害怕,有人不理解,有人批评,甚至有人觉得这位妈妈是不是精神失常了。但当了妈妈的人,都能共情:带娃带到自己崩溃这件事,几乎每个妈妈都遭遇过。这种情绪里,有妈妈们的疲惫、无助和懊悔。为人父母是一件终身任职的工作,我们需给孩子供给源源不断的爱和能量。可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能量耗尽的时刻。当你爱无力时,我们可以每天允许自己“不爱娃”一会儿。最近,我几乎是以一天一小崩、三天一大崩的频率被两个孩子频频惹毛。老大在夏令营、老二在daycare,没有和他们时时绑定在一起,按理说我的情绪应该很稳定。但小孩子就是有无数种方式能让你崩溃。你让他少看一会儿视频,他说这是我的ipad、我自己的时间,我做主;你第八百遍喊他洗澡、看着无动于衷的他你没忍住大吼了一声,人家斜着眼睛瞅你,淡定地回一句“你别对我喊”,让你在原地吃瘪;你让他小声点,别大喊大叫,他说我才六岁多,你怎么能要求我控制好自己的大脑……本就怒火中烧的你,此时,再加上一岁半的老二处于分离焦虑期,看到亲妈后六亲不认,瞬间变铁磁,要紧紧贴在我身上。吃饭抱、遛弯儿抱、睡觉抱,我上厕所她都不嫌弃,要一直贴贴。但凡察觉出你要把她放下来的苗头、或者看到亲爹凑近,马上开始假哭大叫——用那种全楼都想报警的音量。在俩娃的双面夹击下,我的情绪也没有立即溃不成军。我还用残存的一丝理智从大脑调取曾经学习过的那些科学育儿理论来规训自己:要做情绪稳定的妈妈、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要用坚定而温柔的语气“教训”孩子、要对分离焦虑的幼儿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然后下一秒,当老大没控制好音量又开始大声哇啦啦时,我脆弱的理智坍塌了。愤怒铺天盖地袭来,砸向孩子。我才意识到:能一直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确实很好,但这种要求/期待本身对妈妈们就是无形的“绑架”。妈妈可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作为有喜怒哀乐的正常人,我们无法做到一直用稳定的情绪去对待育儿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状况。美国心理学教授Richard R. Abidin提出了“亲职压力”(Parental Stress)这一概念,指父母在履行育儿角色时所经历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多方面,包括对育儿责任的感知、与孩子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力等。[1]父母产生亲职压力的原因有很多:
孩子的行为问题:比如孩子的不听话、挑战性行为、焦虑等问题,会增加父母的压力。
时间和经济压力:照顾孩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可能与父母的工作和其他责任冲突,给经济和时间带来压力。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系统的完整性和质量可能影响父母的压力水平。缺乏支持可能使父母感到更加孤立和负担重。
角色冲突:在育儿与其他角色(例如职业、伴侣关系)之间平衡可能导致父母的压力。
父母自身的情绪问题: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可能增加亲职压力。
家长如果处理不当亲职压力会对孩子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感觉被拒绝、自尊心降低、问题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社交退缩等。[2]每个来到这世上的孩子都是天使,但当孩子“熊”起来、恰好撞到自己“枪口”上、或者家长低能量时,爹妈暂时“爱不动”、“累觉不爱”都是正常的。压抑、隐忍、甚至佯装欢笑和坚强反而是不正常的情绪。图源丨坡道上的家
与其绷不住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暴怒奔溃、甚至进行自我攻击,不如暂时按下爱孩子的按钮,让自己在情感上逃离一会儿。允许自己对孩子有“爱不动”、“不想爱”的空间和情绪,也是做家长的权利。当我们没有能量继续关爱孩子时,暂时不爱也就不爱了。我们可以从精神和身体上暂时卸下母职。以色列社会学家Orna Donath在她的著作Regretting Motherhood(中译版《成为母亲》)里揭示了一个“有违人伦”的真实想法,那就是一些妈妈们在当妈后确实后悔了。她用五年时间追溯记录了23位以色列女性的真实经历,这些女性有着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职业和阶层,她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承认自己后悔成为母亲;甚至有些女性觉得母亲身份是一种无止尽的创伤,即便孩子长大以后,这样的创伤依然无法愈合。而且这些受访者在回答共同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带着现有的认知和经验回到过去,你还会当妈妈/生孩子吗?”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不会”。我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看到台湾女星谢依霖谈带娃的感受:“幸福但不快乐”、“很奔溃”。因为带孩子的过程就是一部由琐碎和杂事组成的连续剧。这一刻帮孩子扶住水杯、下一刻又要帮孩子拿那个玩具、你要计划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重视他们的成长发育、还要高质量陪伴……每个带孩子的家长都是被撕成一片一片的过程。加之这个社会并没有给带孩子的家长——通常是妈妈,有足够的尊重。妈妈们就像一个没有存在感的透明人和工具人。这样繁重琐碎的重复劳动、这样付出却不成比例的回报,妈妈情绪低潮、产生出后悔的情绪再正常不过了。除了“允许自己后悔当妈”外,当你发觉暂时没有能量爱孩子时,尽快暂停母职、让伴侣或者第三方成为带孩子的“第一责任人”。Orna Donath的书中提到,在以色列那些后悔当妈妈的女性并不是因为经济问题。因为无论从人均GDP还是政府给予的生育支持来看,在以色列这个发达国家经济问题并不是养孩子的最大拦路石。让这些女性后悔当妈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她们发现自己为了照顾子女,失去了很多个人时间和自由。以色列虽然发达,但跟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照顾家庭、养育子女、负责孩子教育的重任主要落在母亲身上。我认识一位犹太裔的美国教授、兼医生,他的事业很成功,办公室里常年备着一个行李箱,说走就走。有一次,我们去他家参加party,那天人不少,他老婆忙前忙后,和大家打招呼、准备食物、social应酬,最后还要负责拍集体照。拍完时,另一位参与者让他老婆也去合照,她来拍。教授的老婆说“办了这么多年party,我还是第一次被拍进集体照里。”我不知道这位完成了心理学博士、有自己的事业(做心理咨询和写书),却同时还要在育儿路上承担了大部分职责养大三个孩子、做老公事业“贤内助”的她,是否有曾经后悔当妈的时刻。即便后悔当妈,多数女性因为传统观念、性别身份以及个人责任心所限,依然会选择去做一个好妈妈。这就使得自己的疲惫感、无力感、对孩子的“爱无力”进一步加深。图源丨坡道上的家作者在书中采访了一位已经是祖母的女性,她是一个好祖母,会打电话给孩子、定期看望孙子孙女们、送礼物、对儿女和孙子不吝赞美。但这位女性只是把这些行为当做尽义务。尽义务时她满脑子想的是“这一切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让我回去好好睡个觉或是读一本书,看部好电影或是听听广播节目啊?我对这些事情更有兴趣,这些更适合我。”“成为母亲”是一件需要牺牲很多自我的事情,没有人会为此开心;更不代表我们牺牲自我就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女性不后悔当妈?能够更享受母亲的身份?在Orna Donath的书中,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提到了倘若丈夫们能够替妻子们多分担育儿事务——是真正的分担、不是偶尔路过帮忙——她们都会觉得母亲这份工作轻松许多、是值得的。所以,当你没有力量去爱孩子的时候,停一停也没关系。这不是什么坏事,也无需难以启齿。停止消耗自己,就是在为下一次“好好爱”蓄能。
参考资料丨[1]Richard R. Abidin. (2010). The Determinants of Parent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39(3), 407-412. Published online: 07 Jun 2010.
[2]Parental stress https://extension.umn.edu/stress-and-change/parental-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