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中考都陆陆续续考完了!
今年我堂姐的孩子中考,之前我说过小家伙患抑郁症的事情。堂姐本来想给娃减负,毕竟为人父母的,在孩子健康面前什么都可以让步,就对娃说:放宽心,咱考职高也没事的。
结果出乎意料,小家伙坚定的不走职高,就只肯考高中。就这样,小家伙吃着医生开的药,在家人的包容和鼓励下,咬牙坚持下了中考,完成了很重的学习任务。(这里由衷说句,抑郁症家属真的太不容易了,“包容”两个字,她们真的是一天一天熬下来做到的。)
我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想给她点赞!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们上进心真的很强,一颗“我想变得更好”的心在灼灼燃烧。拉长时间来看,抑郁症只是漫长人生一个很小的注脚,祝小家伙顺利渡过去!
说到中考,那天北京中考完,小家伙还特意跑来问我:“小姨,我们物理卷子出了一道东北虎的题,你看我做对了吗?”就给我复述了一遍。
我一听,原来这就是2024年北京中考的物理原题啊。说真的不难,但题目新颖灵活,不少孩子都掉进了坑里,被东北虎折磨哭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比例问题,算出来东北虎一只脚掌的质量40.5公斤。是但问题是,比例求出来的是一只脚掌的质量,但不少孩子忘记乘以4了!!!!东北虎要气哭了,我只有40.5公斤?我有那么弱鸡吗?我东北虎不要面子的嘛!你才40.5公斤!我一边算一边想,为什么好多孩子就是没有乘以4条腿?是不是小时候去动物园看老虎的记忆已经太过久远淡忘?我觉得,更可能是初中三年只顾刷题,和真实生活的链接已经很少了吧!
但是,但凡看过点科普书或者是科普对成年老虎体重大概有个印象,算出来的体重也能知道不大对劲,一只东北虎怎么可能只有八十多斤呢?这是出题人要淘汰那些只会套公式、对真实世界不了解的孩子啊!从这道题反映的一个趋势,是中考真的越来越灵活了,要求孩子天文地理科学法律人文综合思辨,无所不知。附带着妈妈也得十项全能。
除了北京中考,让学生们破防的还有2024年深圳生地会考。一份卷子就是大融合,生中有地、地中有生,还需要过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涉及物理和机械。哪个不会都不行。
看来,全国的命题人都是一样的。这反映了什么趋势?
对于后来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准备?
毕竟战略不对,鸡娃白费。难道我们不应该以此为借鉴,帮孩子分析分析,以中高考趋势为指南,我们怎么学习吗?
去年12月1日,北京发布了中考改革方案,2025年开始,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道法开卷考等措施。当时我就专门写过这篇文章,分析北京中考改革后,全国中考将会迎来哪些变化,以及给我们普娃家长所带来的启示。
今天则是根据2024年北京、上海的各科中考试卷,进行的更详细的趋势分析。因为北京上海是教育风向标,传达出的考核标准,近两年就会传到各省市。
这几年,是中考变化最大的窗口期,各种政策调整转向极大,所以家长们着急又迷茫。今年2024年北京中考和上海中考的试题,一一验证了我去年的判断:无论物理还是数学,题目注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察的目的,不仅要考生深度理解知识点,还要会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连起来,懂得可以灵活运用到哪些应用场景上去。为什么这么改?因为国家急需科技创新人才,而数学和物理都是基础科学的基石。以前那种靠提前学,大量刷题套公式而不是自己思考推导出来的方法,是培养不出来真正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上海的考生也觉得数学和物理很难,但真拿到试卷去看题目的话,就会发现对知识点的考核并没有超纲,只是题型很新颖,很灵活,以前没见过。(刚刚结束的深圳中考考生也普遍反映数学和物理难。)比如上海中考数学试卷中普遍被认为很难的22题,其实难度不算大,只是培养孩子们的建模思维,能从几何实践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而2023年的上海中考22题是著名的加油卡打折促销问题。 这些题目无一例外都跟真实生活、实际应用息息相关,出题者的思路就是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数理化是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所以数理化光刷题是行不通的了, 孩子们需要不仅仅是掌握数学概念和例题,更要让他们会观察、思考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数学。which,难度就更高啦!2、语文和道法,对阅读量的广度、深度和思辨性有很高的要求我第一眼看到题目都有点蒙,读了好几遍,才勉强能从素材中抓取到关键字,原来是跟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成长有关。如果稍不留心,没有回归到“我也是个取水人”这个主题上,就很有可能写跑题。而这种对文字的敏感度是要建立在大量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基础上的,再来说说道法,去年我就说过,哪怕北京的道法变成开卷考试了,却是最有可能拉开成绩的一门课。因为开卷后难度只增不减,考察的就是孩子的思路、方向感和思辩性,比的就是孩子的知识体系、视野和广度。开卷的道法跟语文一样,是无法速成,却又极具区分度的一门课,又到了拼家学传承的环节。果然,很多上海考生就破防了。比如今年上海中考道法的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这根本在书上就找不到答案啊!!!!!这道题涉及到了当下最火热的人工智能伦理,以及带来的行业规范、道德风险、法律和社会影响等问题,好多孩子一看到自律、他律就有点蒙圈了。这道八分的大题,在一分甩掉一操场的中考来说,可真的不算简单啊!如果学校里没有教,孩子在家里也没有和大人讨论过相关话题,是很难条理清楚、回答圆满的。就是作为成年人,也未必能回答得很好,我如果不是刚读过李飞飞的自传,如果不是一直关注着人工智能最新的动向和发展,我一个成人也未必能很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中考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视野开阔、有思辩性是这代孩子一定要具备的。是不是感觉又难了3、英语更重视阅读和写作,阅读的深度、广度和批判性思维缺一不可被认为和物理、数学、道法比起来,上海中考英语属于简单模式。可是我倒觉得,也未必真就是那么简单,因为上海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向是领先于全国的。我看过上海小学生使用的阅读和听力教辅,那词汇量和难度要比人教版高出不少。而今年北京中考英语的CD篇往往是最难的,而近年来北京中高考的英语阅读CD篇大多是科普文,有很强的话题时效性,也多出自欧美的主流学术期刊和新闻网站。比如《纽约时报》、《卫报》、《科学美国人》等等,这次中考前北京四大区的英语一模话题,甚至涉及到了行为经济学和多巴胺成瘾机制(不会点经济学连英语都做不出了)。而西城的D篇就更牛了,《社会规范VS市场规范,影响决策的隐形力量》;朝阳的CD篇分别是《三招解锁你的潜能》、《不吃早餐需要担心吗》。!而且!这些专业文章的阅读理解,可不仅仅是读懂读通就行了, 而是要完成信息提取、加工和总结文章主旨的能力。作为家有小学生的我,看到这些题目真的是瑟瑟发抖,不仅仅是语文、道法要有批判性思难,英语阅读不仅要阅读得深,还要广,同样也要具备批判性思难啊。综上所述,大家发现没有,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中考的方向真的变天了。如果还是过去那种一味的填鸭式教育,天天逼得孩子从早学到晚,不停刷题,身心俱疲,却对真实世界的生活一无所知。没有国际视野,也不知道时政热点,身边和远方正在发生着什么,那孩子可能将来连题目都读不懂,更别说解题思路了。中考的指挥棒很明显,就是想要视野更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1、不能再让孩子过那种家、学校、辅导班三点一线的生活了。一定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出家门,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柴米油盐、加油、理财……大一点跟他们谈论社会热点事件,最新的科技前沿,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我算是理解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全职,孩子初中后却全职的了2、重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数学、道法都要靠阅读积累。现在的数学老师都会说:如果数学不好,可能要去补一下语文为什么,看看小学高年级数学题就知道了,题干很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场景,需要从很长的题干中去找符合条件的有用信息。记得我们小时候,数学老师经常会说:仔细审题,每一句话都不是白给的,给的条件和数字都要用上。现在的数学题目老师却不敢这样说,因为要从一堆条件中识别和筛选出需要的数字和信息,看不懂题意,拿数字拼凑公式是行不通的。语文想拿高分,阅读理解和作文都要写好,那课外阅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就必不可少。从这几年中高考的作文题目来看,紧跟时事,有社会热点,有航空航天科技前研,有哲学思辨,有成长感悟,中高考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越来越呈现开放性问题的趋势,考察孩子的观察、思考、归纳、表达的能力。阅读理解想要拿高分,没有一点技巧也是不行的,更何况现在的阅读理解不仅仅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因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所以古诗词和文言文都要尽早开始阅读。最后,无论是中考改革,还是英语9月份更换新课标教材,都是越来越朝着学以致用的方向走。将知识融汇贯通于生活,丰富知识结构,增加思辨性,不盲从,有自己的观点。靠死记硬背和刷题已经不行了,也唯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和世界发生链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自己要什么,要度过怎样的一生,未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中考改革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对家长来说,却很不容易。意味着父母从要以往熟悉的路径中跳出来,转变育儿思路,重新思考和成长,因为新的教改方向,对家长的要求其实是更高了。我也知道这几年父母们都挺不容易的,因为中考的变化太大了,每个妈妈都很焦虑。但是没关系,我还在这里,我们会从繁杂的信息中理清脉络,陪伴大家一起,先自我成长,再从更广阔的角度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