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逛完北京车展的雷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逛完北京车展的雷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公众号新闻
雷军的
新思考


为期 10 天的北京车展结束了。
这期间,北京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话题中心,1500 多家企业参展、278 款新能源车型亮相、117 台新车全球首发、163 场新闻发布会,客流达到 89.2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最热的展台自然是小米汽车,累计接待了超过 15 万人。车展首日就已经被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晚到的媒体记者只能隔着人群,抱怨自己为何没有带上超长焦镜头。
发布会后,雷军本人也加入了「逛展大军」,先后拜访了数十个展台,引发现场的巨大轰动。往后几天,「跟着雷军逛北京车展」也持续霸占着热搜榜。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逛完展的雷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在日前举办的 2024 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逛完车展的雷军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雷军认为,现在国内车圈的卷是「同质化的卷」,他很难理解,为何中国车企要做如此多「一样的产品」。
我走访完之后挺绝望的,你们这哪是做产品,完全是在靠蒙。
诚然,雷军此番言论与其背后的企业利益是相匹配的,但他的观点本身,也不无道理。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日趋成熟,造车周期越来越短,门槛也越来越低。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一些新势力车企造车就像是煮一锅「东北乱炖」,原料无非就是排骨、豆角、土豆、西红柿等,造出来的车也都大同小异。
风口之下,一些企业的开发流程愈发讲求成本和效率,PPT 上加粗的「用户需求」,沦为讲故事的工具。
贴近用户,才能赢下用
官方数据显示,自 4 月 3 日开启交付以来,小米汽车在 28 天的时间里完成了 7058 辆交付,截至 4 月 30 日 24 时,锁单量达到 88063 辆——
这与当前纯电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趋势不相吻合。
人们开始思考,小米汽车为何能拥有超越行业认知的起步速度,仅凭雷军和小米的品牌积累,就足以成就这一行业奇迹吗?
回顾小米 SU7 那场持续 2 小时的产品发布会,雷军并未过多介绍产品的常规功能,诸如城市领航辅助驾驶、800V 超快充技术、3 秒内的零至百公里加速等常规亮点,都被雷军一笔带过,有些信息甚至直接通过视频展示,无需赘言。
显然,雷军的目标很明确:向观众清晰地展示小米 SU7 的独特之处
拥有 13 年手机制造经验的小米,早已积累了大批品牌拥趸,随着小米进军汽车领域,这些用户自然成为了 SU7 的潜在客户基础。然而,这一部分用户对于汽车的产品和市场认知都较为有限,初入车圈的雷军不仅要做好一辆车,还需要通过一系列配置,把「好用」二字贴在脸上。
——这也是小米汽车将技术内容放在 12 月单独发布原因之一。
技术决定高度,需求决定广度。从锁单用户数据来看,雷军的策略是成功的。
小米披露的数据显示,小米 SU7 的女性直接购买者占比高达 28%。雷军进一步预测,如果考虑到赠送或为家人购买的情况,女性车主的占比有望增至 40%至 50%之间。
这一比例在运动轿车市场中极为突出,甚至超过了以女性车主比例高而著称的保时捷,后者的女性车主大约占其车主总数的30%。
小橘是一位 95 后女生,原本计划购入一辆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但又担心后面会降价,犹豫了许久都未下定。这时,SU7 的发布,改变了她的想法。
虽然她本人从未购买过小米手机,但作为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的一代,她对雷军在机圈的「江湖地位」也有所耳闻,回看小米汽车发布会后,小橘当即决定买一辆 SU7 Pro。
「其实我看到前面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决定要买它了」,小橘回忆称,当时雷军刚好讲到「好看、防晒」。
事实上,无论是触手可达的雨伞槽,还是可以化身充电宝的强光手电,亦或是让女性车主摘下冰袖的遮阳伞,都是雷军触达用户「心巴」的灵感之作。那一晚,他一项又一项地缕清 SU7 的优势,并以此来体现「比 Model 3 还便宜 3 万」的诚意。
这就是雷军的高明之处。
被雷军折服的不只是那些乖乖掏钱的用户,还有许多来自海外的媒体和厂商人员,他们之中,有穿着一身笔挺西装的,也有扛着长枪短炮、背着大包小包的,还有披着一身长袍、蓄了一脸胡须的。
据北京车展组委会统计,车展首日即迎来 1148 名国外媒体记者,并有 7401 位海外经销商前来观展和洽谈合作,展会 10 天到场的国际观众累计达 2.8 万人次。中国汽车的卓越表现和创新实力赢得了他们的广泛赞誉,而小米 SU7,成为了其中的代表。
一位来自海外品牌的厂商人员对董车会表示,他和几位同事都是第一次来中国车展,中国汽车,尤其是小米汽车,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中国以外的车企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他们需要立即推出贴近用户的产品。
他面带微笑,礼貌地说出这句话,但同时眉头却不易察觉地微微皱起。
用户需要的,不止冰箱、彩电、沙发
提到「用户」和「需求」这两个词,有一家车企是绕不开的,那便是理想汽车。「关注用户价值,超越用户需求」,是他们做产品的基本方法论。
在李想看来,超越用户需求就是回归产品的本质,真正的用户价值,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
在理想汽车内部,团队所有工作的起点,都是 PEA(Product Experience Assessment,产品体验评估),无论是做一个服务,开一个发布会,还是构建一个产品功能,都需要提交 PEA 评审。
而在需求的验证方面,理想同样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场景」二字——
不要凭空地说这个需求存不存在,而是到具体的场景中去验证,看场景是否足够真实,执行是否足够彻底。在这样有序的模式下,理想团队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愈发透彻,「超越用户需求」这句话,自然就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把别人的痛点变成自己的卖点。这是李想交付了 70 万辆车之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
但遗憾的是,一些车企领导错误地将这条方法论错误地归纳成了三个词:冰箱、彩电、大沙发。于是乎,领导们在发布会上念着差不多的稿件,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差不多的营销内容,销售们也用差不多的话术卖着差不多的车。
主打一个「人有我有」,你做不到,就是你有问题。
更是有博主极端地认为,车是用来坐的,和现在的手机一样,最后所有的车都会变成一个所谓的「最优形态」,在空间、能耗、体验和成本上达到了最优解。
然而,现实情况是,当前手机品牌依旧保持着各自的独特性,形态上的持续创新和调校上的风格化,不断推动着手机市场的正向发展。相反,产品同质化所引发的激烈竞争,只会导致行业内的严重资源消耗。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似乎成了企业唯一的求生之道,而个性与创新则逐渐沦为天方夜谭。
感受到雷军的绝望了吗?
倘若论资排辈,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确实是造车新手,但也正因如此,才能跳出传统造车思维。正如马斯克和特斯拉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有时候,新玩家就未必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雷军最近好几次提到了一个观点:把车做得尽量简单,让用户选购配件来完成自己的需求。换言之就是首先满足大部分人的口味,再在桌面上摆上一瓶辣椒酱,想吃辣的自己加——
这是小米汽车塑造个性、打造标签的新方法,同时也是小米对于用户需求的新思考。
汽车行业,需要更多这样的新思考。
苹果 5 月发布会超全爆料:首款「AI 硬件」,小尺寸或缺货,iPad 配件大更新


对话 teenage engineering 联合创始人:如何创造消电产品的另一种未来?|多样性公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女神节,献给我们【花样女神节】鲜花开满地的 ※ 四季 ※时隔四年北京车展回归:小米称王,合资反击,谁是下一个市场重心?跨界造车一炮而红,“老实人”雷军成了北京车展的流量担当iPhone 17 或推出全新「Slim」型号/问界回应 M7 事故四大疑问/雷军逛完北京车展后表示「很绝望」北京车展前瞻|哪些车型值得关注,我们找投资人和经销商聊了聊题同学三月云南游雷军、周鸿祎成北京车展首日顶流!周鸿祎成北京车展“顶流车模”;00后质检员每天踹门月入5k | 金错刀日评有人不要学的两大美国文化中建地产业务逆势增长,北京车展首发117款新车 | 财经日日评直击北京车展:当车企开始被流量支配这届北京车展,已经很难找到一辆燃油车周鸿祎北京车展爬上车顶,被称“最老车模”;贾跃亭首次回应何时回国;字节跳动称没有出售TikTok的计划丨邦早报亮道智能北京车展新品发布:助力智驾出海与轻图城区NOA字节跳动称没有出售TikTok的计划;周鸿祎现身2024北京车展;人工智能是全球最大机遇,10年后,大概率看到十万亿级别公司……2024 北京车展,这 10 款宝藏车型值得期待雷军、周鸿祎搅翻北京车展北京车展惊现“皮尺部”和手电筒,外国车企在华陷入“生存游戏”史上外国人最多的北京车展,成了大型真人秀现场忘了雷军和周鸿祎,北京车展最重要的是这个质疑雷军,理解雷军,成为雷军彻底“爆”了!周鸿祎北京车展爬上车顶,被称“最老车模”;雷军成“串门王”,看了比亚迪,还看了“蔚小理”新智驾独家|广汽传祺将有3款车型搭载华为智驾与座舱能力,北京车展官宣北京车展成雷军粉丝见面会!大佬集体“下海”当车模……看完北京车展,我感到了一股巨大的「推背感」雷军逛北京车展后表示很绝望,称“车企做产品全靠蒙”苹果或在今晚发布 Apple Pencil Pro/雷军:逛完北京车展后「很绝望」/微软或开发新模型与 OpenAI 竞争北京车展,能为周鸿祎和雷军留下什么?看了54岁的雷军,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身上没有酒色财气北京车展,大佬们集体开始“雷军化”了!哪条裙子比较好看?可同时收听长江之歌。观潮一线|红衣“车模”在北京车展“串门”,送车都不要smart 再也不「小」了,全新精灵#5 概念车北京车展首次亮相雷军的流量和大佬的焦虑,搅动北京车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