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车事件波及澳洲,华人消费者退避“国产油”?油罐车风波后续:澳洲华人开始代购油了!
事情发生的一周后,悉尼一家大型华人超市的负责人向走访人员透露,中国“油罐车”事件曝光后,并未接到供货商或澳洲海关对特定品牌的“召回”通知。
他说,尽管他们并未销售涉事的中储粮和汇福粮油旗下的各品牌,但整体食用油的销量仍受到影响。
“大惊小怪,已经习惯了!”
油罐车事件波及澳洲,华人消费者纷纷避开“中国油”。经销商们感到委屈,而代购油品的业务却应运而生。
根据其提供的日销量数据,自7月2日事件被媒体披露以来,在售的9款中国食用油中,有6款连续多日销量为零。整体停滞了一周后,个别品牌才开始恢复销售。
他无奈地表示,如果销量持续低迷,将考虑暂停采购。
他坦言对中国的食品质量心存担忧,“今天曝这个,明天曝那个,食品监管还有待提高。”
“我们家底太薄,经不住风浪。”
另一家悉尼华人超市的负责人表示,已有消费者反馈希望退掉近期购买的中国食用油。“因为心里有疙瘩,觉得各品牌大概率都有问题。”
虽然不情愿,但他还是为顾客退货了。“从客户角度去想,出了事情后心里难免会有顾虑,这样会安心些。”
该店还出台了针对中国油销售的规定,“对产品存在疑虑但已拆封的,均可以退换。”
他解释说:“其实国内规格和出口产品的标准不同,出口的会比较严格。”
“澳洲任何进口产品,如果确认有问题,澳洲海关会发布公告,并要求供应商召回问题批次的产品并销毁。”
他说:“供应商暂时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文件,所以也不会对我们的退货承担责任。”这意味着中间产生的损失将由本地零售商自行承担。
在墨尔本,多家华人超市的负责人表示,尽管油类并非主要商品,但中国进口食用油的销量有所下降。
一些从业者告诉记者,中储粮旗下产品在澳洲的销售代理是一家名为“中*食品”的公司。记者致电其墨尔本总部,但未得到明确回应。
该公司官网显示,在新州、维州、昆州和西澳均设有办公室,并自称是世界领先的亚洲食品和调味品分销商之一,在全球设有办事处和仓库。
悉尼部分华人超市的负责人表示,这次事件令其他品牌的进口商感到无奈和委屈。
一位代理表示,19日接到澳洲海关通知,进口中国食用油需谨慎避免问题油品牌。
“那些有问题的货不是我们代理的。”他表示,“我们对我们进口的合法品牌的食用油承担责任,也向海关提供了所有合法文件。”
受此影响,该公司近来严查贴有该品牌食用油的“水货”。他指出,目前澳洲农业部并未确实查到哪款哪批次中国食用油是涉事混装油。“如果真的查出来油有问题,海关会召回,这是澳洲惯例。”
在澳华人消费者对中国食用油显然有所芥蒂。在悉尼西北某华人超市,多个中国油品牌正在打折销售。收银员解释称,“打折有一阵了,不是中国被曝光的那一批,消费者买不买,还是要自己判断。”
但即使如此,食用油已经蔓延到整个国产食品行业,Doncaster westfiled Woolworth的旺旺仙贝半价,买的人也微乎其微,可以说对整个中国产品的公信力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墨尔本的华人超市里,有消费者表示很少在超市买食用油。“Costco才卖10多块一桶,亚超价格几乎翻倍。”一位宝妈说,“事件发生后,更不会买了。”
家住悉尼华人区Eastwood的John表示:“从来就没买过,不然移民干啥?”他补充说,“我们家一般吃澳洲或欧洲的橄榄油。出问题有啥大惊小怪的?习惯了。”
移民来澳11年的Ann也直言,“以后别说油了,很多食品我都尽量不买了,信不过。”
在社交媒体上,代购澳洲油的广告应运而生。博主们称,澳洲油安全无害,可以“人肉”背回,“主打一个真诚”。
悉尼的代购Lily表示:“以前买油的少,保健品比较多,这次出事后,好多国内的朋友找我买油。”
她欣喜地说:“没想到每天都有订单,大部分都是买橄榄油和牛油果油,真的火了,希望超市以后别限购就行。”
运输装载化工用的油罐车在不清洗、不隔离的情况下公然装载食用油。
如此魔幻的事件还是在近期被曝出,网友纷纷表示:这不就是变相的投毒嘛!此事一出,在全社会都掀起了轩然大波,相信无论涉事的是国企还是上市公司,这次都逃不过舆论和监管的制裁。
毕竟,食品安全问题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内波及面是最广泛,也是最受关注的。
7月9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
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公布。
调查结果未出,
但后续的影响已经显现。
进口油和家用榨油机卖疯了,
原本销量不佳的进口食用油店,
这段时间的销售额直线上升。
卷入“罐车运输乱象”的食品安全事件后,金龙鱼的股价在7月10日开盘跌超8%,25元/股也再次刷新了历史新低。此时的股价相比起2022年上市后创下的历史高点145.24元/股,下跌幅度高达82.8%,比起7800多亿的巅峰市值已经蒸发超6000亿。
实际上,金龙鱼的舆论危机并不少,这一次是食用油,前一次是大米。
就在今年的3.15,知名打假人直指金龙鱼旗下的“天赋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挂羊头卖狗肉”,实际销售的大米并非真正的五常稻花香2号,而是名为“中科发5号”的外地大米。
这种大米与稻花香2号在外观和口感上极为相似,但价格却仅为稻花香2号的一半,虽然官方回应,有关部门也介入,但由于并未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当时也是没有后续的调查结果。
那么这次涉及了“食品安全”,
真想又要多久才能浮出水面呢?
“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